人物簡介
【生卒】:985—1069 【介紹】: 宋澶州清豐人,字世良。晁迥子。以蔭為秘書省校書郎。召試,賜進士及第。累遷許州通判。仁宗朝歷知制誥、翰林學士,一夕草將相五制,褒揚訓誡,咸得所宜。權發(fā)遣開封府事,辨雪疑獄有能名。元昊反,被命安撫陜西,與夏竦議攻守策,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后以疾罷,官終資政殿學士、給事中。卒謚文莊。全宋詩
晁宗愨(九八五~一○四二),字世良,澶州清豐(今屬河南)人。迥子,以父蔭為秘書省校書郎。召試,賜進士及第。仁宗天圣中,累遷祠部員外郎、知制誥??刀ㄔ辏ㄒ弧鹚摹穑?,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慶歷二年以疾免,同年卒,年五十八。謚文莊?!?a target='_blank'>隆平集》卷七、《宋史》卷三○五有傳。全宋文·卷三三二
晁宗愨(九八五——一○四二),字世良,澶州清豐(今河南清豐西北)人,晁迥子。以父蔭為秘書省校書郎。屢獻歌頌,召試,賜進士及第。天圣中累遷尚書祠部員外郎、知制誥。父子掌誥,世所稀見。后入翰林為學士,又兼龍圖閣學士??刀ㄔ臧萦抑G議大夫、參知政事。慶歷二年罷,除資政殿學士,給事中。卒,贈工部尚書,謚文莊?!?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有傳,又見《宋宰輔編年錄》卷四。
人物簡介
【生卒】:989—1052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希文。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歷秘閣校理、右司諫、權知開封府。仁宗景祐三年,上《百官圖》論用人是非,忤呂夷簡,出知饒、潤、越三州。康定元年,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改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安撫、緣邊招討使,守邊數(shù)年,負防御西夏重任。慶歷三年,入為樞密副使,進參知政事。上十事疏,推行新政,為夏竦等中傷,罷政,出知邠州兼陜西四路安撫使。官終戶部侍郎、知青州。卒謚文正。工詩文及詞,晚年所作《岳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語,為世所傳誦。有《范文正公集》。全宋詩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幼孤,母改嫁長山朱姓,遂名朱說,入仕后始還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進士。仁宗朝仕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曾主持“慶歷新政”,提出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等十事。歷知睦、蘇、饒、潤、越、永興、延、耀、慶、邠、鄧、杭、青等州軍。皇祐四年,改知潁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叢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別集四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四有傳?!》吨傺驮?,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別集中重出詩兩首,已予刪除。另輯得之集外詩編為第六卷。詞學圖錄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其先邠人,后徙蘇州吳縣。慶歷間授參知政事,卒謚文正。有《范文正公集》,有詞一卷,見《彊村叢書》。全宋文·卷三六七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二歲而孤,母更適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舉大中祥符八年進士,為廣德軍司理參軍,改亳州節(jié)度推官,始還姓更名。歷秘閣校理、右司諫、知睦州、蘇州、權知開封府。直言立朝,屢遭貶黜。歷知饒、潤、越州,進龍圖閣直學士,為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降知耀州,改慶州,遷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安撫使,改陜西安撫經(jīng)略招討使,與韓琦、文彥博等俱為陜西名帥。慶歷三年,除樞密副使,尋拜參知政事。針對北宋建立以來形成的積弊,主持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慶歷新政」。五年,罷政,以資政殿學士知邠州,兼陜西四路安撫使,改知鄧、杭、青、潁諸州?;实v四年卒,謚文正。著有文集二十卷、別集四卷、奏議十七卷、政府論事二卷、尺牘五卷。《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11—1084 【介紹】: 宋蔡州上蔡人,初名煥斗,字擇之。少學古文于穆修,又從孫明復受經(jīng)學。仁宗寶元元年進士。出知袁州,首建學官,置生徒,學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加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進、銀臺司。王安石執(zhí)政,諷求其罪,謫忠正軍節(jié)度副使。元豐中主管西京御史臺,移知信陽軍。工詩文。有《龍學文集》。全宋詩
祖無擇(一○一○~一○八五,生年參《龍學文集》所附《龍學始末》及《咸淳臨安志》卷八九),字擇之,上蔡(今屬河南)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歷知南康軍、海州,皇祐元年(一○四九)擢廣南東路轉運使,入直集賢院。五年知袁州,嘉祐初改知陜府,遷湖北轉運使,入為中書舍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加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進龍圖閣學士,知鄭、杭二州。神宗立,知通進銀臺司。熙寧三年(一○七○)謫忠正軍節(jié)度副使。元豐六年(一○八三)分司西京御史臺,移知信陽軍,八年卒,年七十六。有《洛陽九老祖龍學文集》十六卷。《宋史》卷三三一有傳?!∽鏌o擇詩,以宜秋館??焓戏e學齋景宋鈔本《祖龍學文集》(其中詩四卷)為底本,參校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文淵閣本)、南昌彭氏知圣道齋鈔本(簡稱彭本)。底本第五、六兩卷收入之祖氏與他人和詩及從《至元嘉禾志》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合編為一卷。全宋文·卷九三四
祖無擇(?——一○八五),字擇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寶元元年登進士第,授承奉郎、通判齊州。歷知南康軍、海州?;实v中,提點廣南東路、荊湖北路刑獄,改廣東轉運使。入直集賢院,又出知袁州。英宗朝,糾察在京刑獄,遷左諫議大夫,進龍圖閣學士。歷知開封府及鄭、杭二州。神宗立,知通進、銀臺司。為王安石所斥,謫忠正軍節(jié)度副使。尋復光祿卿、秘書監(jiān)、集賢院學士,主管西京御史臺,移知信陽軍。元豐八年卒。著有《龍學文集》?!?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19—1079 【介紹】: 宋趙州平棘人,字次道。宋綬子。仁宗寶元二年賜進士及第。為館閣校勘,出簽書集慶軍判官。任編修官,預修《新唐書》。英宗治平中,以工部郎中修起居注,并編修《仁宗實錄》,判太常寺。神宗時,歷史館修撰、集賢院學士、龍圖閣直學士,修《兩朝正史》。藏書三萬卷,熟于朝廷典故,著書甚多。有《春明退朝錄》、《長安志》,輯《唐大詔令集》等。全宋詩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趙州平棘(今河北趙縣)人,綬子。仁宗時以父蔭召試學士院,賜進士及第。為館閣校勘,后充編修官,預修《唐書》。出知亳州。英宗治平中,累擢知制誥、判太常寺。后出知絳州,尋召還,除史館修撰、集賢院學士。神宗熙寧十年(一○七七),修仁宗、英宗兩朝正史。元豐二年卒,年六十一。著作今存《春明退朝錄》三卷、《長安志》二十卷。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范鎮(zhèn)《宋諫議墓志銘》,《宋史》卷二九一有傳。今錄詩六首。全宋文·卷一一一四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趙州平棘(今河北趙縣)人,綬子。天圣三年,以父任為秘書省正字。寶元二年,召試學士院,賜進士第。仁宗朝歷官館閣??薄⒓t校理、知太平、亳州,累遷至工部郎中。治平初,同修起居注,知制誥。熙寧中,除史館修撰、集賢院學士,加龍圖閣直學士。元豐二年卒,年六十一,贈禮部侍郎。敏求學識博洽,著述甚豐。嘗奉詔修《兩朝正史》,預修《新唐書》,補唐武宗以下六世《實錄》百四十八卷,輯《唐大詔令》百三十卷,另著有《書闈集》十二卷、《后集》六卷、《西垣制集》十卷、《東觀絕筆集》二十卷、《東京記》三卷、《閤門儀制》十三卷、《長安志》二十卷(存)、《河南志》二十卷(今存本不分卷)、《春明退朝錄》二卷(存)等。見范鎮(zhèn)《宋諫議敏求墓志銘》(《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蘇魏公集》卷五一《龍圖閣直學士修國史宋公神道碑》,《宋史》卷二九一《宋綬傳》附子敏求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