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天樂(天樂)  拼音:tiān lè
樂天之道?!肚f子。天道》:「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div>
分類:順適天道
《國語辭典》:希聲(希聲)  拼音:xī shēng
1.極細(xì)微的聲音?!独献印返谒囊徽拢骸复笠粝B暎笙鬅o形。」《文選。顏延之。贈王太常詩》:「蓄寶每希聲,雖秘猶彰徹?!?br />2.玄妙虛幻的言談?!侗阕印?nèi)篇。祛惑》:「淺薄之徒,率多誇誕自稱,說以厲色希聲,飾其虛妄,足以眩惑晚學(xué),而敢為大言?!?/div>
《漢語大詞典》:哀玉
(1).指如玉聲凄清的音響。 唐 杜甫 《又于韋處乞大邑瓷碗》詩:“ 大邑 燒瓷輕且堅(jiān),扣如哀玉 錦城 傳?!?宋 朱松 《菖蒲》詩:“流泉撞哀玉,清冽生菖蒲。” 清 魏源 《劍閣》詩之一:“綫溜瀉石髓,哀玉鳴不息?!?br />(2).比喻詩文的清妙。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師嚴(yán)公同清遠(yuǎn)道士游虎丘寺》詩:“逸人綴青藻,前哲留篇翰。共扣哀玉音,皆舒文繡段?!?/div>
《國語辭典》:洋洋  拼音:yáng yáng
1.水勢盛大的樣子。《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顾巍j惲痢?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57217'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水調(diào)歌頭。不見南師久〉詞:「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祇流東?」
2.廣闊無際的樣子?!对娊?jīng)。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車煌煌。」
3.眾多貌。《詩經(jīng)。魯頌。閟宮》:「萬舞洋洋,孝孫有慶?!?br />4.美善的樣子?!稌?jīng)。伊訓(xùn)》:「圣謨洋洋,嘉言孔彰?!?br />5.彷佛、想像?!抖Y記。中庸》:「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
6.舒緩的樣子。《孟子。萬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
7.充滿貌。《禮記。中庸》:「圣人之道,洋洋乎發(fā)育萬物。」《紅樓夢》第二一回:「看至此段,意趣洋洋,逞著酒興,不禁提筆。」
8.沒有歸宿、沒有依靠的樣子?!冻o。屈原。九章。哀郢》:「順風(fēng)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為客?!?br />9.得意的樣子。宋。范仲淹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br />10. 莊重敬慎的樣子?!段倪x。傅毅。舞賦》:「或有矜容愛儀,洋洋習(xí)習(xí)。」
《國語辭典》:龍吟(龍吟)  拼音:lóng yín
1.龍的鳴聲。如:「龍吟虎嘯」。
2.笛聲。唐。李白〈宮中行樂詞〉:「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br />3.古人創(chuàng)作的琴曲作品?!侗饼R書。卷二九。鄭述祖?zhèn)鳌罚骸甘鲎婺芄那伲栽忑堃魇?。?/div>
《國語辭典》:雷鳴(雷鳴)  拼音:léi míng
1.打雷。空中放電發(fā)出巨大聲響。《晉書。卷九五。藝術(shù)列傳。戴洋》:「雷鳴人上,明使君當(dāng)遠(yuǎn)佞近直,愛下振貧?!埂段拿餍∈贰返谖迦兀骸溉A巖上更有一樁奇景,就是瀑布,有二十多丈寬,七十多丈長,望上去煙云繚繞,底下漭騰澎湃,有若雷鳴?!?br />2.比喻發(fā)出打雷般的聲響。宋。蘇軾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fù)醉詞:「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三折:「一遞里暗昏昏眼前花發(fā),一遞里古魯魯肚里雷鳴,這孫蟲兒一身忍餓,教孫大郎萬代留名。」《孽?;ā返诙幕兀骸复藭r恍若一個霹靂從青天里打入頂門,頓時眼前火爆,耳內(nèi)雷鳴?!?/div>
《漢語大詞典》:清徹(清徹)
(1).清靜明朗。世說新語·言語“ 溫 曰: 嶠 雖不敏” 劉孝標(biāo) 注 晉 虞預(yù) 晉書:“ 嶠 字 太真 , 太原 祁 人,少標(biāo)俊清徹,英穎顯名?!?span id="dkwlify" class="book">《南史·張融傳》:“ 融 形貌短丑,精神清徹。”《書·洪范》“視曰明” 唐 孔穎達(dá) 疏:“視必明於善惡,故必清徹而審察也?!?明 李東陽 《嘉禾姜封君哀辭》:“﹝ 嘉禾 ﹞內(nèi)秉剛毅,外鍳清徹。”
(2).清而透明。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湍水:“水甚清徹?!?葉圣陶 《倪煥之》四:“他看 煥之 有一雙敏銳而清徹的眼睛?!?br />(3).清脆;清晰。多形容音響。 唐 馮贄 云仙雜記·造笙:“遇吹時,飛沙於中激揚(yáng),聲愈清徹。”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名臣:“凡人耳有靈響……其后聽於靜中,若鈴聲遠(yuǎn)聞,耆年之后,愈覺清徹。” 魯迅 《彷徨·高老夫子》:“只有打出來的骨牌拍在紫檀桌面上的聲音,在初夜的寂靜中清徹地作響?!?/div>
《國語辭典》:鏗然(鏗然)  拼音:kēng rán
擬聲詞:(1)形容金屬、瓦石撞擊的聲音?!冻蹩膛陌阁@奇》卷四:「那空空兒二更到來,將匕首項(xiàng)下一劃,被玉遮了,其聲鏗然,劃不能透?!?2)形容彈奏樂器的聲音。如:「他彈奏琵琶,鏗然有聲?!?3)形容詩詞文章的音韻。如:「他寫的文章,篇篇鏗然有聲?!?/div>
《國語辭典》:嘹唳  拼音:liáo lì
1.鴻、雁、鶴等的鳴聲。唐。李百藥〈笙賦〉:「遠(yuǎn)而聽之,若游鴛翔鶴,嘹唳飛空。」也作「嘹嚦」。
2.蟬鳴聲。唐。陳子昂西還至散關(guān)答喬補(bǔ)闕知之〉詩:「葳蕤蒼梧鳳,嘹唳白露蟬。」
《漢語大詞典》:徹天(徹天)
(1).上達(dá)云天。形容盛大。 漢 焦贛 《易林·乾之否》:“戴日精光,驂駕六龍;祿命徹天,封為 燕 王?!?br />(2).上達(dá)云天。形容高。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bǔ)編·汪鳳》:“遙見二青氣,粗如箭簳,而緊鋭徹天焉?!?清 孫枝蔚 《次韻答鄧孝威》之六:“烽火回頭尚徹天,須將現(xiàn)在鬭尊前?!?br />(3).上達(dá)云天。形容聲音響亮。 宋 陳師道 《妾薄命》詩:“有聲當(dāng)徹天,有淚當(dāng)徹泉?!?趙樸初 《浣溪沙·和毛主席民族歌舞晚會》詞:“銅鼓蘆笙響徹天,輕裾長袖舞翩躚,歌聲齊唱大團(tuán)圓?!?br />(4).整天。《中國歌謠資料·河南新鄉(xiāng)民歌〈一把骨頭蹦著筋〉》:“鄉(xiāng)長頓頓不離葷,保甲長徹天醉熏熏。”
《漢語大詞典》:朗然
(1).光明貌。初學(xué)記卷十九引《衛(wèi)玠別傳》:“昨與吾外甥并坐,烱然若明珠之在我側(cè),朗然來映人?!?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隋書·天文志上》:“月盛之時,雖有重云蔽之,不見月體,而夕猶朗然,是月光猶從云中而照外也?!?br />(2).清澈貌;明白貌。呂氏春秋·士容:“士不偏不黨,柔而堅(jiān),虛而實(shí),其狀朖然不儇,若失其一?!?陳奇猷 校釋:“朖為朗本字,見説文……謂中心清澈而無巧慧,即中心虛靜而無巧詐之意?!?span id="knyuftt" class="book">《南史·陸慧曉傳》:“ 慧曉 心如照鏡,遇形觸物,無不朗然?!?元 劉君錫 《來生債》第四折:“我一聞其言,心下朗然省悟。” 沈從文 《邊城》十:“地位非常之好,從窗口望出去,河中一切朗然在望。”
(3).疏朗貌。 俞樾 茶香室叢鈔·東坡像引 清 毛奇齡 《西河雜箋》:“鼻垂圜根細(xì),而鬚朗然?!?br />(4).形容聲音響亮。說郛卷三十引 元 無名氏《雋永靈》:“諸神皆賦一韻,且各刪潤雕改商確,又久之遂畢,朗然誦之。”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一:“ 夢覘 詠仙女詩,聲朗然出風(fēng)雨外?!?許杰 《賭徒吉順》下:“兩面夾住的高墻的回音,格外朗然。”
《國語辭典》:嘹嚦(嘹嚦)  拼音:liáo lì
鴻、雁、鶴等的鳴聲?!缎咽篮阊浴>硭?。灌園叟晚逢仙女》:「蘆葦中鴻雁群集,嘹嚦干云,哀聲動人?!骨濉`囃E〈好事近。云母小窗虛〉詞:「料得平沙孤艇,聽征鴻?quán)趪?。」也作「嘹唳」?/div>
《漢語大詞典》:振響(振響)
發(fā)出音響。 晉 孫綽 《游天臺山賦》:“法鼓瑯以振響,眾香馥以揚(yáng)煙。”南齊書·劉祥傳:“蓋聞鼓鼖懷音,待揚(yáng)桴以振響?!?清 陳田 《明詩紀(jì)事戊籤·皇甫濂》:“ 景純 振響于仙游, 摩詰 攄懷于禪寂。興到斯成,曾無造次應(yīng)酬之語。”
《漢語大詞典》:蚓竅(蚓竅)
(1).舊誤蚯蚓能鳴,其聲發(fā)于孔竅。比喻微不足道的音響。亦用以謙稱自己的文才。語本 唐 韓愈 軒轅 彌明 《石鼎聯(lián)句》:“時於蚯蚓竅,微作蒼蠅鳴?!?宋 劉克莊 《和徐常丞洪秘監(jiān)倡和》:“公詩妙巧過 般輸 ,蚓竅何堪和大儒。” 清 黃宗羲 《辭張郡侯請修郡志書》:“使山林者而與臺閣之事,蚓竅蠅鳴,豈諧《韶》《頀》。”
(2).泛指拙劣的詩文創(chuàng)作。 清 曹寅 《集唐詩跋》:“所謂奮蟲臂者不足以示 晉鄙 之椎,矜蚓竅者不足以喻驅(qū)山之鐸。” 清 趙翼 《題〈敦拙堂詩集〉》詩:“陽烏掩爝火,轟雷塞蚓竅?!?金一 《心聲》:“腐音溼響,纖態(tài)仄調(diào);讋鯨呿於蛙鳴,諧鳳吹於蚓竅。”
《國語辭典》:人籟(人籟)  拼音:rén lài
1.人所發(fā)出的聲響。如:「在這深山的夜里,人籟靜息,只聽得蟲鳴蛙唱,此起彼落?!?br />2.簫聲?!肚f子。齊物論》:「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