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非金屬(非金屬)  拼音:fēi jīn shǔ
凡一般是指不具有傳熱、導電等金屬特性的物質,如氧、氫、氯、硫、磷等。
《漢語大詞典》:非金屬礦床
采出的礦產主要為提取非金屬元素、礦物或礦物集合體的礦床。是礦床工業(yè)分類的一種。又可簡分為冶金輔助原料(包括熔劑、耐火和陶瓷材料)、化工原料(包括農用原料)、寶石(包括工藝原料)、建筑材料(包括技術礦物原料)、礦床等。
《國語辭典》:合金  拼音:hé jīn
由二種或二種以上的元素,其中至少一種為金屬元素所組成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稱為「合金」。具實用性,如鋼為鐵和碳的合金,黃銅為銅、鋅的合金。由兩種主要元素組成的合金為二元合金,以此類推。
《國語辭典》:硫磺  拼音:liú huáng
一種非金屬元素,呈黃色固體狀。參見「硫黃」條。
《漢語大詞典》:裹金
在木材或其他非金屬材料上包裹金箔。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釋諺·鍍金:“唐六典有十四種金……今鍍金、織金、泥金、貼金、裹金五種,無人不知,餘無聞矣?!?/div>
《國語辭典》:碳化物  拼音:tàn huà wù
碳與其他金屬或非金屬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通常是經由高溫加熱而產生。如碳化鈣、碳化矽等。
《國語辭典》:三元合金  拼音:sān yuán hé jīn
主要含有三種金屬或非金屬元素之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如以錫、銻、銅為主的白色軸承合金。
《國語辭典》:陶瓷材料  拼音:táo cí cái liào
金屬與非金屬之化合物的通稱,通常多指耐高溫的無機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或矽化物之燒結而成的無機非金屬材料。
《國語辭典》:半金屬(半金屬)  拼音:bàn jīn shǔ
介于金屬與非金屬之間的元素,如硼、矽、鍺、砷、銻、碲等。電負度介于一點八與二點二之間?,F(xiàn)稱「類金屬」。
《國語辭典》:不導體(不導體)  拼音:bù dǎo tǐ
極難導電或傳熱的物體。如大部分的非金屬、離子晶體、氣體等。也稱為「非導體」、「絕緣體」。
《國語辭典》:氮化物  拼音:dàn huà wù
氮與其他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質,有金屬氮化物和非金屬氮化物兩種。一般說來,金屬氮化物的穩(wěn)定性高、不易熔化。
《國語辭典》:氟化物  拼音:fú huà wù
氟與金屬或非金屬形成的化合物。如氟化氫、氟化鋁、氟化鈣等。
《國語辭典》:類金屬(類金屬)  拼音:lèi jīn shǔ
化學元素的一類。導電性介于金屬與非金屬之間,會隨溫度的增高而增強。且類金屬中的導電性亦會因其中含有微量的雜質而劇增,此一性質的利用已成為今日整個半導體及電子工業(yè)的基礎。
《國語辭典》:矽碳棒  拼音:xì tàn bàng
主要由碳化矽制成的一種棒狀非金屬電熱元件,可運用在電熱裝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