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闕門慶忌 朝代:西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西漢鄒人。從魯申公受《》。為博士。官至膠東內(nèi)史,有廉節(jié)。
杜曇永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梁臨江人。號元老。有道術。梁武帝天監(jiān)中乘舟載家南上玉笥山,駐清虛館,構清真宮。帝賜號金闕先生。后相傳于太白峰頂白日升天。

人物簡介

全后周文·卷二十二
亡名,俗姓宋,南郡人。本名闕殆,事梁元帝,官爵未詳,梁亡出家,為夏州三藏。宇文護迎還咸陽,不知所終。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出宋氏。本名闕殆。世為南郡衣冠望族。弱齡絕意婚。娶任懷游適。每慕阮嗣宗之為人。長事梁元帝。尤見禮待。有制作。帝必稱述。從容御筵。賜問優(yōu)渥。逮梁祚云替。潛跡玄門。逃避塵累。遠客汶蜀。始事兌禪師。兌定學澄明。聲流關鄴。而名以辨慧發(fā)之。是宜其志于道者所趨也。會周少保蜀國公宇文俊。出鎮(zhèn)井絡。供養(yǎng)殊倫。及齊王繼政。敬仰彌隆。邀與謁帝。詔為夏州三藏。然以名文翰可觀。宜從徵拔。任以臺省。而名雅亮卓然。終無磷涅。天和二年五月。大冢宰宇文護。遺以書。名答以鄉(xiāng)國殄瘁。宗戚喪亡。誠得收跡嚴中。攝心塵外。支養(yǎng)殘命。敦脩凈業(yè)。此本志也。寄骸精舍。乞食王城。任力行道。隨緣化物。斯次愿也。不爾安能憒憒。久于塵埃間乎。護得書。知其難動。乃遣書迎之。名達咸陽貴游。奉謁盛筵。厚味日至。名益愧焉。乃擬周廟之制。作文以銘金人之膺。其序曰。余十五而尚文。三十而負譽望。值京都喪亂。冠冕淪沒。海內(nèi)知識。零落殆盡。嗚呼夫其以回天倒日之力。一旦彫謝。泰山磐石之固。忽焉燼滅。定知世相無常。浮生虛偽。譬如朝露。其停幾何。子是以棄其簪弁。剃其須發(fā)。衣衲杖錫。誓欲枯木其形。死灰其慮。棄捐識業(yè)。以求虛寂。庶幾以法界如意之寶。九緘于身。其亦愈于三緘其口者矣。其辭曰。古之攝心人也。誡之哉。誡之哉。無多慮。無多知。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慮多失。不如守一。慮多志散。知多心亂。心亂生惱。志散妨道。勿謂何傷。其苦悠長。勿言何畏。其禍鼎沸。滴水不停。四海將盈纖塵不拂。五岳將成。防末在本。雖小不輕。關爾七竅。閉爾六情。莫視于色。莫聽于聲。聞聲者聾。見色者盲。一文一藝。空中小蚋。一伎一能。日下孤燈。英賢才藝是為愚蔽。舍棄淳樸。耽溺淫麗。識馬易奔。心猿難制。神既勞役。形必損斃。邪徑終迷。脩途永泥。莫貴才能。是曰昏懵。惡拙羨巧。其德不弘。名厚行薄。其高速崩。徒舒翰卷。其用不恒。內(nèi)懷憍伐。外致怨憎?;蛘動诳??;驎谑?。邀人令譽。亦孔之丑。凡謂之吉。圣謂之咎。賞悅暫時。悲憂長久。畏影畏跡。愈走愈劇。端坐樹陰。跡滅影沈。厭生患老。隨思隨造。心想若滅。生死長絕。不死不生。無相無名。一道虛寂。萬物齊平。何勝何重。何劣何輕。何賤何辱。何貴何榮。澄天愧凈。皎日慚明。安如岱嶺。固比金城。敬貽賢哲。斯道利貞。 又著至道論。淳德論。遣執(zhí)論。去是非論。影喻論。脩空論。不殺論等。有集十卷。盛重于世。不知所終。有弟子僧琨。性沈審。善音調。為隋二十五眾讀經(jīng)法主。后于曲池。造靜覺寺。每臨水映竹。體物賦詩。頗有篇什云。
續(xù)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篇三
釋亡名。俗姓宋氏。南郡人。本名闕殆。世襲衣冠稱為望族。弱齡遁世永絕妻孥。吟嘯丘壑任懷游處。凡所憑準必映美阮嗣宗之為人也。長富才華鄉(xiāng)人馳舉。事梁元帝深見禮待。有制新文帝多稱述。而恭慎慈敬謙靜為心。每從容御筵賜問優(yōu)異。及梁歷不緒。潛志玄門遠寄汶蜀脫落塵累。初投兌禪師。兌亦定慧澄明聲流關鄴。名乃三業(yè)依憑四儀恭仰。彫純假于禪誦興慮著于篇什。預有學徒問道無倦。會周氏跨有井絡。少保蜀國公宇文俊鎮(zhèn)之。往愛賢才重其德素。禮供殊倫聲聞臺省。后齊王續(xù)部伏敬日增。任滿還雍遂勒歸謁。帝勞遺既深。處為夏州三藏。朝省以名文翰可觀元非玄侶而冥德沒世。將徵拔之。測其器宇有經(jīng)國之量。朝省總議?;蛞酝骷又??;蛞郧楫愞D之。然名雅亮卓然曾無易節(jié)。天和二年五月。大蒙宰宇文護遺書曰。言念欽屬未敘企積。道體休豫無虧慮耶。蓋能仁處世志存匡救。非先輪回獨尚茲善。既道亞生知才高七步。豈虛緇染沈流當涂。但靈廓妙理三業(yè)同臻。冀思莫二。皂白非感耳。怖解偏執(zhí)贊我時朝。匪惟真俗俱抽。亦是彼我一貫。故令往白。念報雅懷。名答云。辱告深具懷抱。寒暑異域苦樂殊心。輒略常談且陳事實。貧道稟質丑陋。恒嬰疾惱因傴成恭。惟道是務不曾棲息。五十二年。自舍俗緣十有五載。萬人歸國皆停都邑。羸病一僧獨流荒裔。無罪可罰無能可使。百慮九思是所未喻。文多不載。又列六不可十嘆息。援據(jù)事敘綸貫始終。書略。結云。沙門持戒心口相應。所列六條若有一誑。生則蒼天厭之。死則鐵鉗拔之。洋銅灌之。仰戴三光行年六十。不欺闇室況乃明世。且鄉(xiāng)國殄喪宗戚衰亡。貧道何人獨堪長久。誠得收跡巖中攝心塵外支養(yǎng)殘命敦修慧業(yè)。此本志也。寄骸精舍乞食王城。任力行道隨緣化物。斯次愿也。如其不爾獨處丘壑。安能憒憒久住閻浮地乎。護得書體其難拔。乃與書迎還云。法師秉心彌固棲游世表。玄圭啟運。不屈伯夷之節(jié)。蒼精得歷。豈捐嘉遁之志。今遣往迎名達咸陽。貴游奉謁。隆禮厚味彌增常限。以稱謂廣流藏景難伏。誓當棲玄后德。便閑放無累。乃著寶人銘曰。余十五而尚屬文。三十而重勢位。值京都喪亂冠冕淪沒海內(nèi)知識零落殆盡。乃喟然嘆曰。夫以回天倒日之力。一旦早凋。岱山磐石之固。忽焉燼滅。定知世相無常浮生虛偽。譬如朝露其停幾何。大丈夫生當降魔死當飼虎。如其不爾。修禪足以養(yǎng)志。讀經(jīng)足以自娛。富貴名譽徒勞人耳。乃棄其簪弁剃其須發(fā)。衣納杖錫聽講談玄。戰(zhàn)國未寧安身無地。自厭形骸甚于桎梏。思絕苦本莫知其津。大乘經(jīng)曰。如說行者乃名是圣。不但口之所言。小乘偈曰。能行說為正。不行何所說。若說不能行。不名為智者。至于顏回好學勤改前非季路未修懼聞后語。功勞智擾役神傷命。為道日損何用多知。誓欲枯木其形死灰其慮降此患累以求虛寂。乃作絕學箴文。名息心贊。擬夫周廟。其銘曰。法界有如意寶人焉。九緘其身銘其膺曰。古之攝心人也。誡之哉誡之哉。無多慮無多知。多智多事不如息意。多慮多失不如守一。慮多志散知多心亂。心亂生惱志散妨道。勿謂何傷其苦悠長。勿言何畏其禍鼎沸。滴水不停四海將盈。纖塵不拂五岳將成。防末在本雖小不輕。關爾七竅閉爾六情。莫視于色莫聽于聲。聞聲者聾。見色者盲。一文一藝空中小蚋。一技一能日下孤燈。英賢才藝是為愚弊。舍棄淳樸耽溺淫麗。識馬易奔心猿難制。神既勞役形必損斃。邪經(jīng)終迷修涂永泥。莫貴才能是曰惛懵。洿拙羨巧其德不弘。名厚行薄其高速崩。隆舒污卷其用不恒。內(nèi)懷憍伐外致怨憎?;蛘動诳诨驎谑?。邀人令譽亦孔之丑。凡謂之吉圣以之咎。賞悅暫時悲憂長久。畏影畏跡逾走逾劇。端坐樹陰跡滅影沈。厭生患老隨思隨造。心想若滅生死長絕。不死不生無相無名。一道虛寂萬物齊平。何勝何劣何重何輕。何賤何辱何貴何榮。澄天愧凈皦日慚明。安夫岱嶺固彼金城。敬詒賢哲斯道利貞。又著至道論淳德論遣執(zhí)論去是非論影喻論修空論不殺論等。并文多清素語恒勸善。存質去華不存粉墨。有集十卷盛重于世。不知所終。有弟子僧琨性沈審善音調。為隋二十五眾讀經(jīng)法主搜括群籍采摭賢圣。所撰諸論集為一部。稱曰論場。有三十卷。披帙一閱俱覽百家。亦新學之宗匠者矣。后于曲池。造靜覺寺。每臨水映竹。體物賦詩。有篇什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1 【介紹】: 唐時突厥首領。后突厥骨咄祿可汗之子。玄宗開元四年,默啜可汗卒,闕特勤糾合舊部,殺死小可汗匐俱及默啜親從,擁其兄默棘為毗伽可汗,自任左賢王、突利設,專掌兵馬。卒后,玄宗親為制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73或678—740 【介紹】: 唐韶州曲江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擢進士,官秘書省校書郎。先天元年道侔伊呂科登第,授左拾遺,遷左補闕。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稱賢相。二十四年為李林甫所讒,罷相,出為荊州長史。卒謚文獻。有文名,其《感遇詩》以格調剛健稱。有《曲江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78—740 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武后神功元年(697),登進士第,授校書郎。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伊呂科,授左拾遺。后歷官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桂州都督、集賢院學士、中書侍郎等職。開元二十一年(733)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翌年遷中書令,兼修國史。為著名賢相。二十四年,受李林甫排擠,罷相。次年貶為荊州長史,在州以文史自娛,不戚戚于懷。二十八年病卒。年63歲(兩《唐書》本傳均作68歲,誤)。生平詳見新、舊《唐書》本傳及近年于韶關發(fā)現(xiàn)之《張九齡墓志銘》。九齡工詩能文,文長于碑志,詩格調清雅,興寄深婉,其《感遇》十二首,與陳子昂詩齊名。施補華《峴傭說詩》云:“唐初五言古,猶沿六朝綺靡之習,唯陳子昂、張九齡直接漢魏,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復古之功大矣?!敝疗涔沤w寫景抒情諸作,清淡和雅,興象玲瓏,前人以為實開王、孟、儲、韋一派?!?a target='_blank'>詩藪》內(nèi)編卷二云:“張子壽首創(chuàng)清淡之派,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風神者也?!苯翊妗肚瓘埾壬募?0卷。《全唐詩》存詩3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4首。
全粵詩·卷七
張九齡(六七八 — 七四〇),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唐中宗景龍元年(七〇七)進士,始授校書郎。又以道侔伊呂科策高第,遷左拾遺,調左補闕、司勛員外郎。以才鑒為宰相張說所親重,進中書舍人。玄宗開元十四年(七二六),張說罷官,改九齡太常少卿,出為冀州刺史,以養(yǎng)母,請改洪州都督,徙桂州都督,攝御史中丞、嶺南按察兼選補使。以擬奏章稱旨,詔擢秘書少監(jiān)、集賢院學士,副知院事。遷工部侍郎,知制誥。二十一年冬,晉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固辭,不許。次年,遷中書令,知院事。為李林甫所忌,又以諫阻進用張守圭、牛仙客而遭潛構,罷為尚書右丞相,尋再貶荊州長史。開元二十八年,請拜掃南歸,五月七日,病卒于故里。追贈荊州大都督,謚“文獻”。有《曲江集》二十卷。事見徐浩撰碑銘。《舊唐書》卷九九、《新唐書》卷一二六有傳。
唐詩匯評
張九齡(673-740),—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武后長安二年(702)擢進士第,又連登材堪經(jīng)邦及道侔伊呂科,授左拾遺。玄宗開元十一年,累遷至中書舍人。尋出為冀州刺史,改洪州都督,轉桂州都督,充嶺南道按察使。召拜秘書少監(jiān),集賢院學士,副知院事,再遷中書侍郎,二十一年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封始興縣伯。因李林甫排擠,于開元二十五年眨荊州長史。卒,謚文獻。九齡為開元賢相之一,其詩詞采富艷,而情致深婉。有《曲江集》二十卷行世。《全唐詩》編詩三卷。
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三
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擢進士。始調校書郎。以道侔伊呂科策高第。開元十一年拜中書舍人內(nèi)供奉。封曲江男。二十一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遷中書令。累封始興縣伯。左遷荊州大都督長史。卒年六十八。贈荊州大都督。謚曰文獻。建中元年加贈司徒。

作品評論

《唐詩品》
曲江藻思翩翩,體裁疏秀,深綜占意,通于遠調,上追漢魏而下開盛唐,雖風神稍劣而詞旨沖融,其源蓋出子古之平調曲也。自馀諸子、馳志高雅,則峭徑挺出,游泳時波,則蘼蕪莫剪,安能少望其風哉?近體諸作,綺密閑澹,復持格力,可謂備其眾美。雖與初唐作者駢肩而出,更后諸名家,亦皆丈人行也。而況節(jié)義相先,稱古之遺直者耶!
唐音癸簽
張曲江五言以興寄為主,而結體簡貴,選言清冷,如玉磬含風,晶盤盛露,故當于塵外置賞。
《唐詩觀瀾集》
曲江長律,鳴鸞佩瓊,萬象咳吐,與明皇詩賡歌倡答,如律呂之相應,可謂一德一心。
《唐詩別裁》
唐初五言古漸趨于律,風洛未遒,陳正字起衰而詩品始正,張曲江繼續(xù)而詩品乃醇。
《四庫全書總目》
九齡守正嫉邪,以道匡弼,稱開元賢相,而文章高雅,亦不在燕、許諸人下?!?a target='_blank'>新唐書·文藝傳》載徐堅之言,謂代文如輕縑素練,實濟時用,而窘邊幅。今觀其《感遇》諸作,神味超軼,可與陳子昂方駕;文筆宏博典實,有垂紳正笏氣象,亦具見大雅之遺,堅局于當時風氣,以富艷求之、不足以為定論。
石洲詩話
曲江公委婉深秀,遠出燕、許諸公之上、阮、陳而后,實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論。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張曲江襟情高邁,有遺世獨立之意,《感遇》諸詩,與子昂稱岱、華矣。
昭昧詹言
張曲江以風雅之道,興寄為上,故一篇一詠,莫非興寄,此意是矣。然僻者為之,則又入于空泛,捕風捉影,似是而非。夫六義,風雅頌賦比興兼之,奈何獨主風與興二端乎?大約天下義理及古今載籍文字,惟變所適,無所不備,但用各有當耳。不能觀其會通而偏提一端,即為病痛,知味者鮮,所以末流多歧也。
白華山人詩說
赤堇氏云:讀張曲江詩,要在字句外追其神味。又云:曲江詩如蜘蛛之放游絲,一氣傾吐,隨風卷舒,自然成態(tài)。初視之,若絕不經(jīng)營;再三讀之,仍若絕不經(jīng)營。天工言化,其庶幾乎?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鮑明遠、江文通,次敘連章,見鋪排之跡。《感遇》諸篇,猶為高調,情詞芬惻,清亮音多,骨格未及拾遺,每以非條傷干。至如漢上游女,遙襭古馨,清江白云,蔚發(fā)明秀,哀梨爽口,不必與橄欖同功,若斯之類,亦其獨至也。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九
處木毗匐延闕律啜。西突厥十姓之一。開元二十一年。與拔塞干部落鼠尼施部落阿悉結部落弓月部落哥舒部落同請內(nèi)附。二十八年。以處木毗匐延闕律啜為右驍衛(wèi)員外郎大將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9—818 【介紹】: 唐天水略陽人,字載之。權皋子。四歲即能屬詩,十五歲為文數(shù)百篇,成《童蒙集》,名聲日大。德宗雅聞其名,征為太常博士。遷起居舍人,兼知制誥,再遷中書舍人。貞元末,拜禮部侍郎,三掌貢舉,號為得人。憲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后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改刑部尚書,以檢校吏部尚書出鎮(zhèn)興元。德輿綜貫經(jīng)術,其文雅正贍縟。卒謚文。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8—815 字載之,排行三,原籍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后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權皋之子。幼慧,15歲為文已數(shù)百篇。德宗時任包佶轉運從事、太常博士、左補闕、知制誥、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職,三掌貢士,號為得人。元和五年(810)相于憲宗,直言敢諫,寬和待下。3年后,出為東都留守、刑部尚書、檢校吏部尚書、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以疾歸闕,歿于道。生平事跡見韓愈《唐故相權公墓碑》與新、舊《唐書》本傳。今有蔣寅《權德輿年譜略稿》。詩文雅正贍縟,為一代宗匠?!肮す耪{,樂府極多情致”(《唐才子傳》卷五),以奉和、應制、酬贈、送別為主要內(nèi)容,五古、五絕成績較大,嚴羽以為有“絕似盛唐者”,“有似韋蘇州、劉長卿處”(《滄浪詩話·詩評》),王世貞稱其詩為“鐵中錚錚者”(《藝苑卮言》卷四)。有《權載之文集》50卷傳世。其詩,《全唐詩》編為10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0首。
唐詩匯評
權德與(761-818),字載之,秦州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人,居潤州丹問(今江蘇丹陽)建中中,為包佶轉運從事。貞元初,以大理評事攝監(jiān)察御史,佐江西李兼幕。七年,召為太常博士,改右補闕。遷起居舍人、駕部員外郎、司勛郎中,均知制誥。除中書舍人,十八年,兼知貢舉。遷禮部侍郎,轉戶、兵、吏三部侍郎、太子賓客,復為兵部,遷太常卿。元和五年,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八年,留守東都。復歷大常卿、刑部尚書。十一年,出鎮(zhèn)興元。卒。德輿工詩善文,掌誥九年,三知貢舉,位歷卿相,故時人尊為宗匠。達官名人碑志集序,多出其手。有《權德輿集》五十卷,今存。又《制集》五十卷、《童蒙集》十卷,均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十卷。
全唐詩補逸
權德輿字載之,天水田各陽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任乞還,卒于道,年六十。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三
德輿字載之。天水略陽人。貞元時累官禮部侍郎。轉戶部。元和五年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罷為本官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封扶風郡公。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鎮(zhèn)興元。卒年六十。贈左仆射。謚曰文。

作品評論

石林詩話
德輿在唐不以詩名,然詞亦雅暢。
唐詩紀事
德輿,字載之,元和中為相。其文雅正贍縟,動止無外飾,其醞藉風流,向然可慕。
滄浪詩話
權德輿之詩,卻有絕似盛唐者。權德輿或有似韋蘇州、劉長卿處。
唐才子傳
德輿能賦詩,工古調,樂府極多情致。積思經(jīng)術,無不賈綜,手不釋卷。雖動土無外飾,其醞藉風流,自然可慕。
《唐詩品》
權公幼有令度,神情超越,遂專詞藝,為時所慕。貞元以后,近體既繁,古聲漸杳,公乃獨專其美,取隆高代。五言近體,亦先氣格而后討藻,然氣候既至,藻亦自豐,其在開元名手,亦堂奧之間者也。
《詩源辨體》
權德輿,貞元時人,五言古雖不甚工,然雜用律體者少,中有四、五篇,氣格絕類盛賡。七言古語雖綺艷,而格亦不卑。律詩,五言聲氣實勝,而七言則未為工。
《詩辯坻》
元和詩響,不振已極,唯權文公乃頗見初唐遺構,亦一奇也。
靈芬館詩話
權文公以文草名世,而詩多豐縟修整,無可動人。惟《敷水驛》一絕:“空見水名敷,秦樓詩事無。臨風駐征騎,聊復將髭須?!鳖H有風趣?!肚迕鬟枴吩疲骸白試@清明在遠方,桐花覆水葛溪長。家人定是持薪火,點作孤燈照洞房?!币嗲逋裼兄?。此種甚少也。權公《危語》詩:“被病獨行逢乳虎,托風駭浪失棹櫓。舉人看榜聞曉鼓,孱夫孽子遇妒母?!苯杂忻^淅米之意,然無如“舉人看榜”一語之妙,身歷扯境者與知之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陸韓卿,而遠祖嵇叔夜,風流典瞻,累在才多,下筆不休,取評冗散。乃如“浩歌坐虛室,庭樹生涼風”,亦自工意發(fā)端,通體神遠。律裁清穩(wěn),七言綺麗;離合建除,稱名六府;梁陳小體,亦擬簡文,而艷煉不如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9—847 【介紹】: 唐安定鶉觚人,字思黯。德宗貞元進士。憲宗元和三年,因對策條指失政,為李吉甫所斥,久不得敘用。至穆宗時累官戶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時,官武昌軍節(jié)度使。文宗大和四年還朝,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與李宗閔相結,排斥李德裕等,史稱“牛李黨爭”。后出為淮南、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武宗即位,李德裕為相,僧孺被貶居散地。宣宗立,還為太子少師。卒謚文簡。有《玄怪錄》。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80—848 字思黯,排行二,郡望安定(今甘肅涇川北),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15歲至長安習業(yè)。德宗貞元十九年(803)韋執(zhí)誼命劉禹錫、柳宗元至樊鄉(xiāng)造訪,由是知名。二十一年登進士第。憲宗元和三年(808)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因條指失政,為宰相李吉甫所忌,授伊闕尉。后牛僧孺與李宗閔朋黨相結,排斥李吉甫之子李德裕,史稱“牛李黨爭”。穆宗長慶元年(821)拜戶部侍郎,次年以本官同平章事,敬宗即位,加中書侍郎,封奇章郡公,后歷武昌節(jié)度使、太子少師等職。武宗會昌四年(844)貶循州長史,卒于洛陽,謚文貞。生平見杜牧《牛僧孺墓志銘》及《舊唐書》、《新唐書》本傳。著有傳奇集《玄怪錄》?!?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首,殘句9?!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1首,殘句2。
唐詩匯評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貞元二十一年登進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后除河南尉,遷監(jiān)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歷初,出為武昌軍節(jié)度使。大和四年,復相;六年,出鎮(zhèn)淮南。開成二年,為東都留守,征拜左仆射,復出鎮(zhèn)襄州,累進司徒。會昌中,李德裕用事,罷為太子少師,復留守東都。三貶為循州長史。宣宗即位,量移衡、汝二州長史,復遷太子少師。卒。僧孺與令狐楚、李宗閔交厚,史稱“牛黨”,與李德裕黨交惡,史稱“牛李黨爭”。著有《玄怪錄》(一作《幽怪錄》)十卷,今存炙本?!?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四首。
黃鶴樓志·人物篇
牛僧孺(779~847) 唐代官員、學者。字思黯。安定鶉觚(今甘肅靈臺)人,或作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貞元二十一年(805)進士。累官戶部侍郎、武昌軍(今湖北武昌)節(jié)度使、淮南節(jié)度使、東都留守、山南東道(今湖北襄樊襄陽)節(jié)度使、戶部尚書,穆宗至武宗時曾四次出任宰相。是歷史上著名的“牛李黨爭”中的牛黨領袖。曾撰《玄怪錄》傳奇十卷,魯迅論曰:“造傳奇之文,薈萃于一集者,唐代多有,而煊赫者莫如牛僧孺之《玄怪錄》?!迸I嬖诤比温毩?,頗有政聲。曾耗時五年改建鄂州城垣,使黃鶴樓成為了獨立的景觀建筑。蛇山上有“奇章亭”,即為紀念卒后被追封為奇章郡公的牛僧孺而建。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二
僧孺字思黯。隋仆射奇章公宏之裔。第進士。元和初登賢良方正制科。長慶三年以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敬宗立。加中書侍郎銀青光祿大夫。封奇章郡公。罷為武昌節(jié)度使。文宗立。復以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加門下侍郎。出為淮南節(jié)度使。召拜左仆射。武宗朝進太子太傅。貶循州長史。宣宗立。還為太子少師。卒年六十九。贈太尉。謚曰文簡。

作品評論

唐摭言
奇章公始舉進士,致琴書于灞浐間,先以所業(yè)謁韓文公、皇甫員外……二公披卷,卷首有《說樂》一章,未閱其詞,遽曰:“斯高文,且以拍板為什么?”對曰:“謂之樂句?!倍囝櫞笙苍唬骸八垢呶谋匾?!”……復誨之曰;“某日可游青龍寺,薄暮而歸?!倍淇诼?lián)鑣至彼,因署其門曰:“韓愈、皇甫湜同謁幾官前輩,不遇?!币钊眨傒灻?,咸往觀焉,奇章之名由是赫然矣。
張邦用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八六二
張邦用,字應闕,福州連江(今福建連江)人。登嘉泰二年進士第,開禧間任興化軍軍學教授。見《淳熙三山志》卷三一,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3—1358 【介紹】: 元廬州人,字廷心,一字天心,先世為唐兀氏。順帝元統(tǒng)元年進士,授同知泗州事,為政嚴明,宿吏皆憚之。入為中書刑部主事,以忤權貴,棄官歸。尋以修遼、金、宋三史,召為翰林修撰。至正十二年,任淮西副使、僉都元帥府事,守安慶,御來犯軍,升江淮行省參知政事、拜淮南行省左丞。十七年十月,為陳友諒、趙普勝軍包圍。次年正月,城陷,自剄。謚忠宣。為文有氣魄。有《青陽集》。
元詩選
闕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世居武威。父官合肥,徙家焉。少孤,授徒以養(yǎng)母。與吳草廬弟子張恒游。登元統(tǒng)癸酉進士第二名,除同知泗州。歷任監(jiān)察御史、翰林待制。至正十三年,江淮用兵,改淮東宣慰司為都元帥府,治淮西。起闕為副使,僉都元帥事,分兵守安慶。屢敗諸寇,拜淮南行省左丞。陳友諒合兵來攻,十八年正月城陷,闕死之。舉家赴井,官民將士從死者以千計。事聞,贈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豳國公,謚忠宣。廷心留意經(jīng)術,為文有氣魄,能達其所欲言。詩體尚江左,高視鮑、謝,徐、庾以下不論也。篆隸亦古雅可傳,嘗讀書青陽山中,學者稱青陽先生。門人郭奎掇拾其遺文為《青陽集》六卷。同年進士李祁序之,謂廷心以羸卒數(shù)千守孤城,屹然為江淮保障者五六年。援絕城陷,與妻子偕死。孤忠大節(jié)照映千古,為斯文之光。明太祖嘉闕之忠,立廟忠節(jié)坊,命有司歲時致祭。(按忠宣公夫人,宋太史傳作耶卜氏,張美和《元史節(jié)要》作耶律氏,賈良伯《死節(jié)記》作夫人蔣氏。公侄孫宗烈云:叔祖有妾耶律、耶卜氏。叔祖母實蔣氏。子德臣,女安安,皆其所生也。維揚張毅所記如此。
維基
余闕(1303年—1358年),字廷心,一字天心,號青陽先生,河南廬州(今安徽合肥),籍貫甘肅武威,唐兀族,元末政治人物、榜眼和進士。父沙剌臧卜因在廬州(今安徽合肥)當官,于是余闕居住于此。元統(tǒng)元年(1333年)進士。曾擔任泗州同知、翰林學士、監(jiān)察御史,參與編纂《宋史》。至正十三年(1353年)駐扎在安慶,出任都元帥以及淮南行省右丞。至正十七年(1357年)冬,陳友諒包圍安慶。至正十八年(1358年)正月,城破,余闕自殺。元朝贈爵豳國公。著有《青陽集》六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79 【介紹】: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xiāng)薦,年已四十八。戰(zhàn)亂隱居,張士誠屢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并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jiān),教勛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槜李詩系·卷七
瓊,字廷琚,一字廷珍,別號清江,初名闕,字廷臣,崇德人。少穎異,師同邑黃次山及會稽楊廉夫,而學益進。年四十八,始領元鄉(xiāng)薦。張士誠據(jù)吳,累徵不就,隱居殳山,教授生徒。洪武初,徵修元史,同官李敏卿輩服其史才文重京師。壬子,校士浙省,入為國子助教,乞歸。其在史館時,與金華宋景濂友善,凡有撰著,互相推讓,亦一時兩雄也。黃巖方行贈詩有云:殳山仙翁發(fā)如雪,胸蟠太和吐日月。手中鍊石輕女媧,五色曾將補天裂。其推重如此。著有清江集。其詩博大警敏,矯然不群,評其才質,當不在高、楊以下。有明一代,吾郡詩人林立,以清江冠之,斯無愧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崇德人。洪武初徵修元史,除國子助教。有清江集。
明詩紀事·甲簽·卷六
瓊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崇德人。洪武三年徽修《元史》,賜金帛遣歸。六年,以薦除國子助教。九年,改中都助教。有《清江集》四十卷。 (《四庫總目》:瓊學詩于楊維楨,然其論文稱「立言不在嶄絕刻峭,而平衍為可觀,不在荒唐險怪,而豐腴為可樂」。蓋雖出于維楨之門,而學其所長,不學其所短,宗旨頗不相襲。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其詩爽豁類汪廣洋,整麗似劉基,圓秀勝林鴻,清空近袁凱,風華亞高啟,朗凈遇張羽,繁縟愈孫蕡,足以領袖一時。鄉(xiāng)曲之言,未免過實。然其詩溫厚之中自然高秀,雖不能兼有諸人之勝,而馳驟諸人之間,實固無所多讓。)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三十一
普明,字寂照,稱闕禪師。嘉興人。出家嘉善妙常庵,后居杭西山。每靜坐,蛇鼠鳥雀嬉游于前,客至,輒納諸懷以衣覆之。一日歸,妙常語弟子曰:“待桂枝香:我西游也。”屆期弟子來送。明方掃地曰:“汝不來,吾幾忘矣?!彼禅Q鐘集眾,作偈而化。
伊溥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紹方。工詩,官四川僉事,后隱居不仕。自號天闕山樵,年八十五,猶日展卷吟詩不釋,徒步涉山不倦。每荷薪歸,以薪易酒,與田夫野老飲酒吟嘯。有《伐柯吟》。
闕膺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奉新人。宣德間知豐縣,勤于民事。
闕清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河南人。弘治中舉人。官平?jīng)鲋?。性純孝,為政重農(nóng)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