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二
黃野人,葛洪弟子。洪棲山煉丹,野人常隨之。洪既仙去,留丹于羅浮山柱石之間,野人得一粒,服之,為地行仙。后有人游羅浮,宿石巖間,中夜見一人,無衣,而紺毛覆體,意必仙也,乃再拜問道。其人了不顧,但長笑數(shù)聲,聲振林木,復歌曰云云。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四、清宋廣業(yè)輯康熙五十六年刊《羅浮山志會編》卷四有傳。詩二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自稱野人,與杜牧友善,杜牧有《和野人殷潛之題籌筆驛十四韻》詩。事跡見《唐詩紀事》卷四九。宋范溫稱其《題籌筆驛》詩“甚壯麗”(《潛溪詩眼》)?!?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平不詳。曾寓居洛陽。孟浩然有《題張野人園廬》詩,是否一人,殊難決斷?!度毡緡娫跁俊分浧浼?0卷,已佚?!度圃娨荨肥赵?句,錄自日本大江維時編《千載佳句》卷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晉陶潛后裔。唐玄宗開元中居昆山。有文學,疏脫不謀宦達。擇不欺者,悉付以田業(yè)家事,乃自制三舟,與孟云卿等,遍游江湖。自號“麋鹿野人”,吳越之士稱其為水仙。浪跡三十余年,歸老于家。通八音,有《樂錄》。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蘇州昆山(今江蘇昆山)人。系陶淵明后裔。浪跡江湖30年,自號麋鹿野人,常慕謝靈運之為人,言終當樂死山水。制三舟,一舟自載,一置賓客,一貯飲食,與客孟彥深、孟云卿、焦遂共游。吳越之士號為水仙。事跡散見《甘澤謠》、《唐詩紀事》卷二四、《吳郡志》卷二二。通曉八音,撰《樂錄》8章,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黃勵 朝代:南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人。仕南漢。劉?大有末,官禎州刺史。見?淫刑峻法,遂棄官入羅浮山,筑書院于水簾洞左以居,自號黃野人。得獲丹法,傳修煉得道,時服黃衣,系皂絳,腰懸玉瓢,遇病者投以藥,輒效。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山野人,姓名未詳。應月泉吟社徵詩(《月泉吟社詩》)。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法平,字元衡,號怡云野人,嘉禾(今浙江嘉興)人。初受度即參妙喜師,為書記,后居天童寺,曾住象山延壽院。陸游有詩寄之。有語錄集稿二卷,已佚?!?a target='_blank'>寶慶四明志》卷九有傳。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七
禪師名法遠。鄭圃田人也。出于王氏。年十九。游并州。見三交嵩禪師。求出世法。嵩曰。汝當剃落。墮三寶數(shù)。乃可受法。遠曰。法有僧俗乎。嵩曰。與其為俗。曷若為僧。僧則能續(xù)佛壽命故也。于是斷發(fā)。受具足戒。謁汾州昭公。又謁汝海省公。皆受記莂。天禧中。游襄漢隋郢。至大陽。機語與明安延公相契。延嘆曰。吾老矣。洞上一宗。遂竟無人耶。以平生所著直裰皮履。示之。遠曰。當為持此衣履。求人付之如何。延許之曰。他日果得人。出吾偈為證。偈曰。楊廣山前草。憑君待價焞。異苗翻茂處。深密固靈根。其尾云。得法者。潛眾十年。方可闡揚。遠拜受辭去。依滁州瑯琊覺禪師。應舒州太平興國寺請。說法為省公之嗣。次住姑蘇天平山。又住浮山。既老退休于會圣巖。因閱班固九流。遂擬之作九帶。敘佛祖教義。博采先德機語。參同印證。其一曰。佛正法眼帶。其二曰。佛法藏帶。其三曰。理貫帶。其四曰。事貫帶。其五曰理事縱橫帶。其六曰屈曲帶。其七曰妙挾兼帶。其八曰金針雙鎖帶。其九曰。平懷常實帶。學者既已傳誦。遠曰。若據(jù)圓極法門。本具十數(shù)。今此九帶。已為諸人說了。更有一帶。還見得么。若也見得親切分明。卻請出來。說看。說得分明。許汝通前九帶圓明道眼。若見不親切。說不相應。唯依吾語。而為己解。則名謗法。大眾到此如何。眾無語。遠叱去之。舉僧問夾山。如何是夾山境。答曰猿抱子歸青嶂后。鳥銜花落碧巖前。法眼曰。我二十年來。將作境語會。遠曰不作境會。作么生會。僧曰。師意如何。曰。犀因玩月文生角。象被雷驚花入牙(或遠云。直饒不作境語會。亦未會在。何謂也云犀因玩月文生角。象被雷驚花入牙也)。遠玉骨插額。目光外射。狀如王孫。凜然可畏。初歐陽文忠公。聞遠奇逸。造其室。未有以異之。與客棋。遠坐其旁。文忠收局。請遠因棋說法。乃鳴鼓升座曰。若論此事。如兩家著棋相似。何謂也。敵手知音當機不讓。若是綴五饒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只解閉門作活。不會奪角沖關。硬節(jié)與虎口齊彰。局破后徒勞逴斡。所以道。肥邊易得。瘦肚難求思。行則往往失黏。心粗而時時頭撞。休誇國手。謾說神仙。贏局輸籌即不問。且道黑白未分時一著。落在什么處。良久曰。從前十九路。迷悟幾多人。文忠嘉嘆久之。遠偈語妙密。諸方服其工作。三交嵩公贊曰。黃金打作鍮石箸。白玉碾成象牙梳。千手大悲拈不動。無言童子暗嗟吁。又作明安延公贊。曰。黑狗爛銀蹄。白象昆崙騎。于斯二無礙。木馬火中嘶。遠雅自稱柴石野人。歿時已七十馀。少時與達觀穎公。薛大頭七八輩游蜀。幾遭橫逆。遠以智脫之。眾以其曉吏事。號遠錄公。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禪師。名法遠。鄭圃田人也。出于王氏。十九出家。先謁汾州。得一盼相印。復參葉縣省公。與天衣懷。同往葉縣住持??莸瓏烂?。諸方畏之。師至值雪寒??h喝罵驅逐。至以將水潑。眾僧衣履皆濕。怒而散去。唯師與懷。自若整衣。敷具復坐如故??h到。呵曰。汝更不去。待我打耶。師近前不審。云。某數(shù)千里而來參。叩和尚為明大事。豈以杓水潑之便去??h笑。因而遂留。相依數(shù)年。萬方挫折。師始終一如。所謂真金烈火。愈鍛而愈明。縣始以衣法付之。開堂日拈香曰。汝海。枯木上生花。別迎春色。蓋指葉縣也。師與王質。待制論道。畫一圓相。問曰。一不得匹馬單鎗。二不得衣錦還鄉(xiāng)。鵲不得喜。鴉不得殃。速道速道。王罔措。師曰??逼屏艘病熌耗晷輹r。敘佛祖奧義。作九帶。啟迪學者。與因棋說法一事。莫不家喻戶曉。師玉骨插額。目光外射。狀如王孫。凜然可畏。雅自稱柴石老人。歿時已七十馀。范文正公。銘其塔曰。嗚呼遠公。釋子之雄。禪林甘澤。法海真龍。壽齡有限。慧命無窮。寒巖瘞骨。千載清風。師平生貴尚真實。參證痛抑浮辯。嘗謂道吾真公曰。學未至道。衒耀見聞。馳騁機解。以口舌辯。利相勝者。猶如廁屋涂污丹雘。秪增其臭耳。得法弟子道臻者。繼大覺璉。住凈因。法道大弘于京師。當英神啟三朝。數(shù)入宮說法。恩遇隆渥。為人渠渠靜退。似不能言者。奉身至約。一布裙二十年不易。用五幅才掩脛。不多為叢褶。曰徒費耳。無所嗜好。嘗雪方丈之西壁。命文與可掃墨竹。謂人曰。吾使游人見之。心目清涼。此君蓋替我說法也。元祐八年歿。
趙叔向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宗室,號西隱野人。汴京陷時,潛遁京西。金兵退,引眾屯青城,入都堂叱王時雍等速歸政,安置救駕義兵。后部將上變,告其謀為亂,被捕誅。有《肯綮錄》。
全宋文·卷四○○○
趙叔向,自號西隱野人,著有《肯綮錄》一卷(存)。按尤袤《遂初堂書目》有「趙彥從《肯綮錄》」,彥從或為叔向之字。又宋宗室有趙叔向,魏王廷美之裔。汴京破時,叔向潛出,之西京。金人退,聚眾屯青城。建炎元年四月率兵勤王,入至都堂,叱王時雍等速歸政太后,置救駕義兵。六月,部將于渙告叔向謀亂,詔劉光世捕誅之。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六,《宋史》卷二四七有傳。疑非著《肯綮錄》之趙叔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3—1197 【介紹】: 金澤州高平人,字致美。熙宗皇統(tǒng)六年進士。調岳陽丞。世宗即位,召為翰林直學士、遷侍講學士,兼御史中丞,奏免二稅戶為良者六百余人。官終昭義軍節(jié)度使。卒謚文簡。
中州集
晏,字致美,高平人,唐順宗第十六子福王綰之苗裔。父森,字彥實,工于詩,有云:少年日日醉花邊,短白長紅一一憐。自笑老來心尚在,惡風常廢五更眠。又賦梅云:冰骨有香魂乍返,玉顏無暈酒全消。人多傳誦之。致美,皇統(tǒng)二年經(jīng)義進士,釋褐臨汾丞。時張?zhí)珟熀婆衅疥?,一見愛其才,為之延譽。稍遷遼陽幕官,與興陵有藩邸之舊,入翰林為學士,高文大冊,號稱獨步,拜御史中丞。初,遼入掠中原人及得奚、渤海諸國生口,分賜貴近或有功者,大至一二州,少亦數(shù)百,皆為奴婢,輸租為官,且納課給其主,謂之二稅戶。大定初,一切免為民。閭山寺僧賜戶三百,與僧共居供役而不輸租,故不在免例。訴者積年,臺寺不為理,又訴于致美。致美上章大略,謂:天子作民父母,當同仁一視,分別輕重,乃胥吏舞文法之敝。陛下大明博照,豈可使天下有一民不被其澤者。且沙門既謂之出家,而乃聽其與男女雜居乎?書奏,宰相持不可。世宗詔致美。與相詰難,致美伏御座前曰:前日車駕幸遼東閭山寺,曾供從官一宿之具。寺僧物,陛下物也。陛下無以此直寺僧,而使三百家受屈。世宗大笑曰:李晏劫制我耶!即日免之。明昌初,為禮部尚書,分諸道府試復經(jīng)義,設經(jīng)童科,皆自致美發(fā)之。出為沁南軍節(jié)度使,告老不從,改昭毅軍節(jié)度使,且授子仲略澤州刺史以榮之。時澤潞旱甚,致美擅發(fā)倉粟三萬石救餓者,因上章,請罪。章奏而本道提刑彈章亦至。章宗謂宰相言:提刑職當然,李晏義當然,不之罪也。仲略字簡之,大定二十二年進士,仕至山東路按察使。道陵愛其俊快,比為脫帽鶻云。致美自號游仙野人,簡之丹源釣徒,有集傳于世。簡之之子肯播,字克紹,肯穫,字克守,肯德,字克脩。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鄭玠,字太玉,湞陽(今廣東英德縣東)人。理宗嘉熙初以上舍對策,極言天下事。官潮陽尉。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知博羅縣。擢太府寺丞。明崇禎《博羅縣志》卷二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粵詩·卷四三
鄭玠,字太玉。湞陽(今屬廣東英德)人。少而博學,通經(jīng)史,工詩文,入太學。宋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特奏名。淳祐四年(一二四四)釋褐知博羅縣事,賦詩志喜,遂結廬幽居洞后,每政暇,輒至讀書其中,自稱幽居野人云。時有異人逍遙子者,常與唱和,為神明之交。玠治邑清靜不茍,政成人和,有曹參之風。擢大府寺丞。明黃佐《廣東通志》卷五八、明郭棐纂萬歷三十年刊《廣東通志》卷三一有傳。詩九首。
全粵詩·卷五五
鄭太玉,潮陽人。事見明隆慶六年《潮陽縣志》卷一五。詩一首。鄭太玉,明林大春纂隆慶六年刊《潮陽縣志》一五、清吳穎纂修順治十八年刊《潮州府志》卷一一作“鄭大玉”。
全宋文·卷三七六九
鄭總,字太玉,宣和間奉議郎、太府寺丞。
泰州野人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六四
泰州野人,姓名事跡不詳,當是高宗、孝宗間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臺州黃巖人,字功一,號樂在野人。度宗咸淳四年進士。授福州司戶參軍,多惠政。宋亡,屏跡山林,服喪服終身,每賦詩以見志。有《樂在稿》。
全宋詩
牟及,字功一,號樂在野人,黃巖(今屬浙江)人。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進士,授福州司戶。宋亡屏跡山林,服喪終身。有《樂在稿》,已佚。明萬歷《黃巖縣志》卷六有傳。
全宋文·卷八三二三
牟及,字功一,號樂在野人,臺州黃巖(今屬浙江臺州)人。咸淳四年進士,授福州司戶參軍,有惠政。宋亡,屏跡山林,服衰麻終身。著有《樂在稿》。見萬歷《黃巖縣志》卷六,《宋季忠義錄》卷一三,乾隆《浙江通志》卷一二九。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李智遠(一二三四~一二七六),號谷隱野人,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恭宗德祐二年元兵下華亭,書詩坐逝,年四十三。事見《松風馀韻》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末元初福州連江人,字所南,號憶翁,一號三外野人。少為太學上舍生,應博學宏詞科。元兵南下,痛國事日非,叩闕上書,不報。宋亡,隱居吳下,寄食城南報國寺。坐臥未嘗北向,聞北語則掩耳走,誓不與北人交接。善詩。工墨蘭,自易代后,不畫土根。卒年七十八。有詩集《心史》,舊無傳本,明末得自蘇州承天寺井中,有鐵函封緘,世稱“鐵函心史”。另有《鄭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等。
全宋詩
鄭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憶翁,號所南,連江(今屬福建)人。名與字、號皆宋亡后所改,寓不忘宋室之意,原名已不詳。宋末太學生,元兵南下,曾扣閽上書,不報。入元,居吳下,自號三外野人。善畫墨蘭,宋亡后畫蘭不畫土,根無所憑,以為地已為人奪去。元仁宗延祐五年卒,年七十八。有《所南先生文集》,又有《心史》七卷,系明崇禎十一年蘇州承天寺狼山中房浚井時發(fā)現(xiàn),藏于鐵函中,清徐乾學《通鑒后篇考異》以為是明末人偽托。明洪武《蘇州府志》卷四○有傳?!∴嵥夹ぴ?,第一卷以《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汲古閣《所南詩集》為底本,校以《知不足齋叢書》本(簡稱知不足齋本)、《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名賢集);第二至五卷以明崇禎十二年張國維刻《心史》為底本,校以清抄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圖錄
鄭思肖(1241-1318) 字億翁,號所南。連江(今屬福建)人。宋末曾以太學生應博學鴻詞試,授和靖書院山長。宋亡隱居平江(今蘇州),坐臥必向南,誓不與北人交往,因號所南。擅畫墨蘭,兼工墨竹。畫蘭根不著土,人問故,答曰:"土為蕃人所奪,汝尚不知耶?" 有《咸淳集》一卷、《大義集》一卷、《中興集》一卷,共收詩250首,雜文4篇,前后自序5篇,共命名為《心史》,以當時形勢無法刊行,遂于晚年將《心史》重緘封好,藏蘇州承天寺眢井中,直至明崇禎十一年(1638)始被發(fā)現(xiàn),藏一大鐵盒中,外寫"大宋孤臣鄭思肖百拜封"。 梁啟超窮日夜之力讀之,每盡一篇輒熱血"騰躍一度",曰:"此書一日在天壤,則先生之精神與中國永無盡也。"
全宋文·卷八三三一
鄭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所南,號憶翁(一作億翁),又號三外野人,福州連江(今福建連江)人,寓居吳縣(今江蘇蘇州)。鄭起子。為太學上舍生,嘗應博學宏詞科。元兵南下,扣閽上書,辭切直,忤當路,不報。宋亡隱居,改今名,及字與號皆示不忘于宋。坐臥不北向,扁其室曰「本穴世界」,隱指「大宋」也。歲時伏臘輒野哭南拜,聞北語必掩耳疾走。精繪墨蘭,國亡后,為蘭不畫土,意謂宋朝疆土已為元人所奪。嘗謀舉事討元復宋,未果。無妻無子,郁郁而終。卒于元延祐五年,年七十八。著作存世者有《心史》七卷、《文集》一卷、《一百二十圖詩》一卷、《錦錢余笑》一卷、《太極祭鍊內法》三卷。見正德《姑蘇志》卷五五及所撰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