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釋道高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十三
道高,交州法師。

人物簡介

名僧傳抄
江陵人也。厲行勤修。少長一節(jié)。安貧守約。不改其操。嘗于長沙寺。冬齊將訖。時諸僧共作無量壽齊。海素空磬。無以從眾。乃發(fā)憤增厲。然二指以供養(yǎng)。因遂頓問。殆將仆絕。時諸師僧云。但歸命觀世音菩薩??傻猛从S谑清懶恼?。俄爾便愈。后日暮出塔下經(jīng)行。因便危篤。至明日將夕曰。今有勝人在空中。遙來迎之。從公室宅。猶尚卑陋。將是福業(yè)未積。因明稱報應。誨誘其功。言訖安臥。[怡-臺+雇]然而盡(云云)。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七 攝念科
又釋道榮者。不知何許人。有律學。住問心寺講授。歿壽八十三。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十二
道挻,北涼沙門,終于宋。

人物簡介

名僧傳抄
本姓凡。燉煌人也。少出家。勤道業(yè)。讀誦大乘。披覽戒律。備學諸禪。頭陀為事業(yè)。披服弊衣?;蜈ig而坐。年過知命。操節(jié)愈明。每至獨處山林。單行獸窟。遍入諸門。歷觀生死。嘗夜坐樹下。忽雷電霹礰。折樹甫枝。猛虎群號。轉(zhuǎn)石奔落。韶端然不動。禪嘿無異。明村人獻供。問路泥深淺。村人云不雨久。方悟鬼神所為焉。其日中晡。又見索甲彌山。舟旗竟野。俄而有人。來問韶曰。沙門何故。奪仆所住。韶答曰。本來相就。欲以道變俗。謂君是善神。共求勝果。不虞見怪。神有恧焉。韶剛正質(zhì)直。少長一槩。獨處山間。三十馀載。時遇惡魔。多類此也。后于房中坐禪。舉身皆冷。唯心下微溫。眷屬皆悲。謂已遷滅。經(jīng)四日乃起。問其故。自說見閻羅王投其手。覺身便冷。謂韶曰。君今來此。當案行地獄。指示罪人。此皆不信正法。造三惡業(yè)。君命尚延??山袒碎g。韶曰。世間有佛經(jīng)。善教猶不遵修。況我常人言豈生信。閻羅王曰。當為君現(xiàn)證。令人信也。因投右臂。牽使長八寸。而左手如故。及起右臂果長。于是精勤有倍恒日。勸導道俗。講說經(jīng)戒。每中食。輒得舍利。諸有起塔者。皆給與之。自爾以后。氣力康勝。復得十年。年至六十馀。卒竹林寺。釋智紹昔至抱罕。親見臂有短長(云云)。

人物簡介

高僧傳·卷第十一 明律
釋道儼。雍丘小黃人。少有戒行善于毗尼。精研四部融會眾家。又以律部東傳梵漢異音文頗左右??趾笕俗稍L無所。乃會其旨歸。名曰決正四部毗尼論。后游于彭城弘通律藏。遂卒于彼。春秋七十有五。時棲玄寺又有釋慧曜者。亦善十誦。
釋道淵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九 持志科
生寇氏。不知何許人。出家。止京師東安寺。善經(jīng)論。潛光隱德。世莫知之。后開講。使學者積滯冰釋。移止彭城寺。宋文帝特師敬焉。沒壽七十有八。弟子慧琳。通內(nèi)外典。誹諧好談笑。長于制作。然誕傲矜伐。頗為清議所黜。宋世祖雅重之。家見常升獨榻。一日淵詣傅亮。而琳先在座。不為淵禮。坐自如。淵怒見于色。亮杖琳二十乃已。后琳著黑白論達性論。皆詆訶釋教。顏??之宗炳駮之。各萬馀言。
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四
釋道淵。姓寇。不知何許人。出家止京師東安寺。少持律撿長習義宗。眾經(jīng)數(shù)論靡不通達。而潛光隱德世莫之知。后于東安寺開講。剖析玄微洞盡幽賾。使終古積滯渙然冰解。于是學徒改觀翕然附德。后移止彭城寺。宋文帝以淵行為物軌。敕居寺住。后卒于所住。春秋七十有八。淵弟子慧琳。本姓劉。秦郡人。善諸經(jīng)及莊老。排諧好語笑。長于制作。故集有十卷。而為性傲誕頗自矜伐。淵嘗詣傅亮。琳先在坐。及淵至琳不為致禮。淵怒之彰色。亮遂罰琳杖二十。宋世祖雅重琳。引見常升獨榻。顏延之每以致譏。帝輒不悅。后著白黑論乖于佛理。衡陽太守何承天與琳比狎雅相擊揚。著達性論。并拘滯一方詆呵釋教。顏延之及宗炳。撿駁二論。各萬馀言。琳既自毀其法被斥交州。世云淵公見麻星者。即其人也。
僧道貴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31—516 【介紹】: 南朝梁比丘尼。長安人,俗姓壽。少即善研機理,十七歲出家,博覽經(jīng)律。齊竟陵王蕭子良敬重之,為造頂山寺,請為知事,固辭,乃以為禪范。得人施予則廣興福業(yè),不以纖毫潤己身。
比丘尼傳·卷第四
道貴。本姓壽。長安人也。幼清夷沖素。善研機理志干勤整。精苦過人誓弘大化。葷鮮不食。濟物為懷。弊衣自足。誦勝鬘無量壽經(jīng)不舍晝夜。父母愛念使其為道。十七出家博覽經(jīng)律究委文理。不羨名聞。唯以習道為業(yè)。觀境入定。行坐不休?;谶^發(fā)愿。言辭哀懇聽者震肅。齊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善相推敬。為造頂山寺以聚禪眾。請貴為知事。固執(zhí)不從。請為禪范。然后許之。于是結(jié)桂林下棲寄畢世??v復屯云晦景委雪埋山。端然寂坐曾無間焉。得人信施廣興福業(yè)。不以纖毫自潤己身。年八十六。天監(jiān)十五年而卒。葬于鐘山之陽也。

人物簡介

高僧傳·卷第十二 誦經(jīng)
釋道嵩。姓夏。高密人。年十歲出家。少而沈隱有志用。及具戒之后專好律學。誦經(jīng)三十萬言。交接上下未嘗有喜慍之色。性好檀舍隨獲利養(yǎng)皆以施人。瓶衣之外略無兼物。宋元徽中來京師止鐘山定林寺。守靖閑房懺誦無輟。人有造者輒為其說法訓獎以代饌焉。從之請戒者甚眾。后卒于山中。春秋四十有九。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吳人。史不書氏。生公弟子也。相從居廬山久之。生公亡。乃游臨川見新出勝鬘經(jīng)嘆曰。先師所說義。闇與經(jīng)合。惜先師不見之耳。乃注之以示不忘遺訓。宋文帝問慧觀生公。頓悟成佛義。誰能復通者。觀以猷對。即詔臨川津發(fā)至都。反乎伸述。則競辯之徒。關(guān)責互起。猷必乘機挫銳。無不摧衄。上搏髀稱善。因嘆曰。生公孤情絕照。猷公直轡獨上??芍^克明師匠。無忝徽音。住新安為鎮(zhèn)寺法主。武帝踐祚尤敬禮焉。元徽中歿。壽七十。
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四
釋道猷。吳人。初為生公弟子。隨師之廬山。師亡后隱臨川郡山。乃見新出勝鬘經(jīng)。披卷而嘆曰。先師昔義闇與經(jīng)同。但歲不待人。經(jīng)集義后。良可悲哉。因注勝鬘。以翌宣遺訓。凡有五卷。文頻不行。宋文問慧觀。頓悟之義。誰復習之。答云生公弟子道猷。即敕臨川郡發(fā)遣出京。既至。即延入宮內(nèi)。大集義僧令猷申述頓悟。時競辯之徒關(guān)責互起。猷既積思參玄。又宗源有本。乘機挫銳往必摧鋒。帝乃撫機稱快。及孝武升位尤相嘆重。乃敕住新安為鎮(zhèn)寺法主。帝每稱曰。生公孤情絕照。猷公直轡獨上??芍^克明師匠無忝徽音。宋元徽中卒。春秋七十有一。后有豫州沙門道慈善維摩法華。祖述猷義刪其所注勝鬘以為兩卷。今行于世。時比多寶慧整長樂覺世。并齊名比德。整特精三論。為學者所宗世善于大品及涅槃經(jīng)。立不空假名義。

人物簡介

全齊文·卷二十六
道盛俗姓朱,沛國人,宋明帝時入京,住天保寺,為僧綱領(lǐng),終于齊。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五 護教科
生朱氏。沛國人。少有才名。善易。為沙門。講涅槃維摩。止湘州。宋明帝詔居建鄴彭城寺。著述交論生死本無源論。謝超宗尤所敬禮。后止天保寺。高帝詔代曇度為僧主。時丹陽尹沈李文。素尚黃老。欲沙汰僧尼。因設會。令陸脩靜與盛論義。辭氣俊發(fā)。陸遂屈。沙汰事亦由以寢。永明中卒。壽六十。
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五
釋道盛。姓朱。沛國人。幼而出家務學。善涅槃維摩兼通周易。始住湘州。宋明承風。敕令下京。止彭城寺。謝超宗一遇遂敬以師禮。乃著述交論及生死本無源論等。后憩天保寺。齊高帝敕代曇度為僧主。丹陽尹沈文季素奉黃老排嫉能仁。乃建義符僧局責僧屬籍。欲沙簡僧尼。由盛綱領(lǐng)有功事得寧寢。后文季故于天保設會。令陸修靜與盛論議。盛既理有所長。又詞氣俊發(fā)。嘲謔往還言無暫擾。靜意不獲申。恧焉而退。盛以齊永明中卒。春秋六十馀矣。
釋道琳 朝代:南北朝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四
釋道琳。本會稽山陰人。少出家有戒行。善涅槃法華誦凈名經(jīng)。吳國張緒禮事之。后居富陽縣林泉寺。常有鬼怪。自琳居之則消。琳弟子慧韶為屋所壓頭陷入胸。琳為祈請。韶夜見兩胡道人拔出其頭。旦起遂平復。琳于是設圣僧齋。鋪新帛于床上。齋畢見帛上有人跡。長三尺馀。眾咸服其徵感。富陽人始家家立圣僧坐以飯之。至梁初琳出居齊熙寺。天監(jiān)十八年卒。春秋七十有三。
高僧傳·卷第十二 誦經(jīng)
釋道琳。本會稽山陰人。少出家有戒行。善涅槃法華誦凈名經(jīng)。吳國張緒禮事之。后居富陽縣泉林寺。寺常有鬼怪。自琳居之則消。琳弟子慧韶為屋所押。頭陷入肩。琳為祈請。韶夜見兩梵道人拔出其頭。旦起遂平復。琳于是設圣僧齋。鋪新帛于床上。齋畢見帛上有人跡。皆長三尺馀。眾咸服其徵感。富陽人始家家立圣僧坐以飯之。至梁初琳出居齊熙寺。天監(jiān)十八年卒。春秋七十有三。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生王氏。馀姚人??徒ㄠ挕D晔?。師事僧遠落發(fā)。讀廬山遠公傳。慕其為人。游廬山見其遺跡。卜居西林三年。還都。時王式大聚學徒。辯三相義?;鄯侥晔?。即發(fā)問數(shù)番。意造玄微。詮牒有次。眾咸愛其奇俊。又就猛公。講成實論。猛以張融搆難稠疊。尤厭苦之。因使慧與抗。融見慧少。有相驕稚意?;凼獗爻銎渖稀h鸁糁x超宗皆加敬焉。以母老。移居莊嚴寺。就養(yǎng)。母憐之亦落發(fā)。以宅為寺。建元三年卒。壽三十一。有玄趣僧達者。皆精經(jīng)論。見稱于時。
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五
釋道慧。姓王。馀姚人。寓居建鄴。十一出家為僧遠弟子止靈曜寺。至年十四讀廬山慧遠集。乃慨然嘆息恨有生之晚。遂與友人智順。沂流千里觀遠遺跡。于是憩廬山西寺涉歷三年。更還京邑。時王或辯三相義大聚學僧?;蹠r年十七。便發(fā)問數(shù)番言語玄微詮牒有次。眾咸奇之。后受業(yè)于猛斌二法師。猛嘗講成實。張融構(gòu)難重疊。猛稱疾不堪多領(lǐng)。乃命慧令答之。融以慧年少頗協(xié)輕心?;鄢藱C挫銳言必詣理。酬酢往還綽有馀裕。善大乘明數(shù)論。講說相續(xù)學徒甚盛。區(qū)別義類始為章段焉。褚澄謝超宗名重當時。并見推禮。慧以母年老欲存資奉乃移憩莊嚴寺。母憐其志。復出家為道。舍宅為福建遠精舍?;垡札R建元三年卒。春秋三十有一。臨終呼取麈尾授友人智順。順慟曰。如此之人年不至四十惜矣。因以麈尾內(nèi)棺中而斂焉。葬于鐘山之陽。陳郡謝超宗為造碑文。時莊嚴復有玄趣僧達。并以學解見稱。趣博通眾經(jīng)并精內(nèi)外。而尤善席上風軌可欣。達少而頭白。時人號曰白頭達。亦博解眾典尤精往復。而性剛忤物被擯長沙。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交趾人。早出世網(wǎng)。立性方嚴。始居鄉(xiāng)里之仙洲山寺。山舊多虎暴。自禪居之。暴遂弭。父老以為異。齊永明初。竟陵王盛弘佛法。禪聞之遠參勝集。住鐘山云居下寺。聽掇眾部。尤善十誦。聚徒盈百。都邑受其戒范者。踰千數(shù)。且嗜燕寂。行遇窮谷。輒入定久之。蔬食弊衣泊然自樂?;虻梅济?。隨給貧病。晚因屏跡。與世絕交。大通元年。卒于山寺。壽七十。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一 明律上
釋道禪。交阯人。早出世網(wǎng)。立性方嚴。修身守戒。冰霜例德。鄉(xiāng)族道俗咸貴其剋己。而重其篤行。仙洲。山寺舊多虎害。禪往居之此災遂遠。聞齊竟陵王大開禪律盛張講肆。千里引駕同造金陵。皆是四海標領(lǐng)。人雄道杰。禪傳芳藉甚通夜不寐。思參勝集簉奉真詮。乃以永明之初。游歷京室。住鐘山云居下寺。聽掇眾部。偏以十誦知名。經(jīng)略道化僧尼信奉。故有棱威振發(fā)以見聲名恬愉誘悟議于風采。都邑受其戒范者數(shù)越千人。常聽之徒眾不盈百。兼樂滅覺觀。亟留幽谷。動踰宵景方尋顧步。加復蔬食弊衣華無布口。有濟芳美者。便隨給貧病。知足之富豈得過焉。末居于寺舍。屏跡山林。不交榮世。安苦立行。人以為憂。而禪不改其樂也。以大通元年卒于山寺。春秋七十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九 持志科
生東莞芮氏。聰警有信力。聞徐州僧藥明經(jīng)論。挾策從之。悉究涅槃法華勝鬘。后從僧淵究成論。譽動魏都。屢見徵聘。同學法度曰。盍行乎隨方適化。為物津梁。彼慧遠拂衣廬阜。曇諦滅跡昆山。亦秪一時耳。豈可以今日比哉。及到洛陽。寵逮族屬。以其本姓不華。詔易耐氏。玄侶追隨。講說斯盛。晚年居恒岳。遂終于報德寺。壽八十五。時景明間也。
續(xù)高僧傳·卷第六 義解篇二
釋道登。姓苪。東莞人聰警異倫殊有信力。聞徐州有僧藥者雅明經(jīng)論。挾策從之研綜涅槃法花勝鬘。后從僧淵學究成論。年造知命譽動魏都。北土宗之。累信徵請。登問同學法度曰。此請可乎。度曰。此國道學如林師匠百數(shù)。何世無行藏。何時無通塞。十方含靈皆應度脫。何容盡期。南國相勸行矣。如慧遠拂衣廬阜。曇諦絕跡昆山。彭城劉遺民辭事就閑。斯并自是一方。何必盡命虛想巖穴遠追巢許??v復如此終不離小乘之機。豈欲使人在我先道不益世者哉。隨方適化為物津梁不亦快乎。登即受請度亦隨行。及到洛陽君臣僧尼莫不賓禮。魏主邀登昆季策授榮爵。以其本姓不華。改苪為耐。講說之盛四時不輟。未趣恒岳以息浮競。學侶追隨相仍山舍不免談授。遂終于報德寺焉。春秋八十有五。即魏景明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