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道嵩者。伍姓。溫州樂清人。受業(yè)于東庵。放蕩不羈。人目為嵩顛。偶二水牯斗于路。人莫敢近。嵩直前。兩持其角。呼其名諭之。牛解而去。嘗有飯僧者。欲召嵩。潛書其名。焚之中庭。翼旦嵩至。眾咸以其自來。主人言始異之。后亦坐脫。
人物簡介
道亭,華嚴(yán)宗僧人。神宗初,住吳興普靜寺。著有《華嚴(yán)一乘分齊章義苑疏》十卷(存)。與觀復(fù)、師會、希迪并稱宋代華嚴(yán)四大家。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釋道英,泉州(今屬福建)人。俗姓胡。覺照子琦禪師法嗣(《補(bǔ)續(xù)高僧傳》卷八)。今錄詩二首。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道英。俗姓胡。師邑子也。有聞于師而嗣焉。見地穩(wěn)密。說法無蹊徑。直躋最上。中下之機(jī)。少能遘會者。嘗作偈云。南北東西住險??。古巖寒桂冷依依。無人到我經(jīng)行地。明月清風(fēng)擬付誰。又云。每把葫蘆碗放欹。從教天下浪猜疑。秋風(fēng)擺落園林后。始信寒松格不卑。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釋惠明,華亭縣普照寺僧,與道濟(jì)同時。能詩,因素風(fēng)顛,人稱明顛。事見《夷堅三志》辛卷三,《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一九有傳。今錄詩二首。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嘗住華亭普照寺。能詩。潦倒猖狂,人莫能測,談災(zāi)福輒驗。與濟(jì)顛齊名,人稱明顛。補(bǔ)續(xù)高僧傳·感通篇
濟(jì)顛者。名道濟(jì)。明顛者。名□明。二師。示跡同時而各郡。然皆以素風(fēng)顛。人因稱濟(jì)顛。明顛。濟(jì)顛之顛。為尤甚。飲酒食肉。與市井浮沉。喜打筋斗。不著裈形媟露。人姍笑。自視夷然。出家靈隱寺。寺僧無不唾罵。逐之居凈慈寺。為人誦經(jīng)。下火得酒食。不待召而赴。吟詩曰。何須林景勝瀟湘。只愿西湖化為酒。和身臥倒西湖邊。一浪來時吞一口。息人之諍。救人之死。皆為之于戲謔談笑間。神出鬼沒。人莫能測。年七十三示化。明顛者。潦倒猖狂。衣不蔽體。大雪中。袒膊跣足而行。手弄摩鐵釘。遇瓦礫拾置袖中。人誠語相向。則答以機(jī)鋒?;蛭曛t酬以狂言。入市。群兒爭挽袖覓錢。或與之一錢兩錢?;虿慌c。喧叫語笑。衢路闐塞。人或飯之。不問遠(yuǎn)近識不識。皆凌晨而至。或受??;虿皇?或反探袖出錢置幾上。不謝而去。一時倭奴見之。羅拜云。曾向海中失風(fēng)。得此僧幸免于死。且能詩?;虺州牌阉黝}。隨口云。根下塵泥一點(diǎn)無。性便泉石愛清孤。當(dāng)時不惹湘江恨。葉葉如何有淚珠。與濟(jì)顛實未相識。偶遇于朱涇。目之曰咦。濟(jì)顛贈之詩曰。青箬笠前天地闊。碧蓑衣底水云寬。不言不語知何事。只把人心不自謾。二顛俱南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釋道臻(一○一四~一○九三),字伯祥,俗姓戴,福州古田(今屬福建)人。為浮山遠(yuǎn)禪師法嗣,南岳下十一世(《五燈會元》卷一二)。年十四出家,二十為大僧。后嗣東京凈因大覺璉禪師。神宗召對,令主慧林、智海二剎。哲宗即位,詔至福寧殿說法,賜號凈照禪師。元祐八年卒,年八十。工墨竹,與黃庭堅等善(《畫繼》卷五)?!?a target='_blank'>禪林僧寶傳》卷二六有傳。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六
禪師名道臻。字伯祥。福州古田戴氏子也。幼不茹葷。十四歲去上生院。持頭陀行。又六年。為大小經(jīng)論。置不讀。曰。此方便說耳。即持一缽。走江淮。所參知識甚多。而得旨決于浮山遠(yuǎn)禪師。江州承天。虛席致臻。非所欲。而游丹陽。寓止因圣。一日行江上。顧舟默計曰。當(dāng)隨所往。信吾緣也。問舟師曰。載我船尾可乎。舟師笑曰。師欲何之。我入汴船也。臻云。吾行游京師。因載之。而北謁凈因大覺璉禪師。璉使首眾僧于座下。及璉歸吳。眾請以臻嗣焉。開法之日 英宗遣中使降香。賜紫方袍徽號。京師四方都會。有萬好惡。貴人達(dá)官日填門。而臻一目之 慈圣上仙 神宗詔至慶壽宮。賜對甚喜。詔設(shè)高廣座。恣人問答。左右上下。得未曾有。歡聲動宮殿。賜與甚厚 神宗悼佛法之微。憫名相之弊。始即相國。為慧林智海二剎。其命主僧。必自臻擇之。宿老皆從風(fēng)而靡。高麗使三僧來就學(xué)。臻隨根開悟 神宗上仙。被詔至福寧殿說法。詔道臻素有德行??少n號凈照禪師。臻為人渠渠靜退。似不能言者。所居都城西隅。衲子四十馀輩。頹然不出戶。三十年如一日。元祐八年八月十七日歿。前嘗語門弟凈圓曰。吾更三日行矣。及期沐浴。更衣說偈已。跏趺而化。閱世八十。坐六十有一夏。臻性慈祥純至。奉身至約。一布裙二十年不易。用五幅才掩脛。不多為叢褶。曰徒費(fèi)耳。無所嗜好。乃能雪方丈之西壁。請文與可掃墨竹。謂人曰。吾使游人見之。心目清涼。此君蓋替我說法也。初說法于慶壽宮。僧問。慈圣仙游。定皈何所。臻曰。水流元在海。月落不離天。上悅以為能加敬焉。 贊曰。余至京師。尚及見之。時年已八十。褊首婆娑。面有孺子之色。取次伽梨。曳履送客??僧嬕病|S魯直題其像曰。老虎無齒。臥龍不吟。千林月黑。六合云陰。遠(yuǎn)山作眉紅杏腮。嫁與春風(fēng)不用媒。老婆三五少年日。也解東涂西抹來。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道臻。傳四明法智之道。初住金山龍游。侍讀吳公倅都。聞師名。革興教禪居請主之。學(xué)者朋來。師每講次。會文集義。貫穿始終。浙西臺學(xué)大振自南屏始。嘗述二偈贊妙宗鈔曰。佛許六即辨。蛣蜣何不通。知一不知二。失西又失東。三十若果成。一切皆常樂。蛣蜣不究竟。諸佛斷性惡。后與凈覺岳公辨教門。陳詞有司。乞筑高臺。豎赤幡。仿西竺圣師與外道角勝。以幡標(biāo)顯處。義墮者斷首截舌懸之。府尹杜而不從。聞?wù)邉C然。初吳公多于休沐請講。盛服止閫外。師未登座不輒入。東坡云。與師語群集。有所遺忘。師則應(yīng)口誦之。袞袞不休。東坡祭辨才文云。講有辨臻。即謂師也。崇寧中謚實相。 贊曰。 維南有山 天設(shè)翠屏 師講其下 鬼神來聽 法戰(zhàn)之勇 氣肅千兵 坡言不泯 尚為典刑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僧。錢塘人,字道溫,一字如晦。嘗居西湖之菩提寺,后隱于荊州之金鑾寺。工詩,喜藏書。尤潛心野史,注意世務(wù),多與士大夫交游。有《湘山野錄》、《玉壺清話》等。全宋詩
釋文瑩,字道溫,一字如晦(清張鈞衡《湘山野錄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嘗居西湖之菩提寺。早年蘇舜欽稱之,薦謁歐陽修。后歸老于荊州之金鑾。所游多館閣名士。有《渚宮集》(明毛晉《湘山野錄跋》),已佚。又有《湘山野錄》四卷,成于神宗熙寧中(《郡齋讀書志》卷三下);《玉壺清話》(一名《玉壺野史》)十卷,成于元豐元年(一○七八)(《玉壺清話自序》),皆以隱居之所名之。事見《鄖溪集》卷一四《文瑩師詩集序》、《忠肅集》卷一○《文瑩師集序》。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一七八二
文瑩,字道溫,熙寧間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喜讀書,才思清拔,以詩聞,尤留心當(dāng)世之務(wù)。其交游多館殿名士。蘇軾欲挽致于歐陽修,辭不往,后老于荊州金鑾寺。著有《湘山野錄》(存)、《玉壺清話》(存)、《玉壺詩話》(存)等。見《忠肅集》卷一○《文瑩詩集序》,《鄖溪集》卷一四《文瑩師詩集序》,《宋詩紀(jì)事》卷九一。
人物簡介
釋道全(一○三六~一○八四),字大同(《天臺續(xù)集別編》卷五),俗姓王,洛陽(今屬河南)人。年十九得度,初游彭城、壽春,后居瑞州。乃南岳下十三世,寶峰文禪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一七)。神宗元豐七年卒,年四十九。事見《欒城集》卷二五《全禪師塔銘》。今錄詩六首。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道全。洛陽王氏子也。生不食葷血。父母使事其舅廣愛演公得度。二十具戒。游彭城。歷壽春。受華嚴(yán)清涼說于誠法師。朝授師說。夕能為其徒講。彭城有隱士董君。識師非凡人也。勸游南方。問無上道師乃棄所學(xué)。渡江。首從甘露禪師。茫無所見。復(fù)從棲賢秀禪師。秀勇于誨人。示以道機(jī)。迷悶不能入。深自悔恨。至啖惡食飲惡水以自礪。凡七年。秀游高安。事真凈文禪師。五年而悟。告文曰。吾一槌打透無底藏。一切珍寶皆吾有。文可之。自是言語偈頌。發(fā)如涌泉。高安太守。請住石臺清涼。已徙黃檗。師為人。直而淳信。不飾外事。元豐六年。師得疾甚苦。從醫(yī)于市。時眉山蘇轍。謫高安。師謂之曰。君靜而惠??梢詫W(xué)道。且云。吾病夙業(yè)也。殆不復(fù)起矣。君念道異時相見。毋相忘也。病小愈。遠(yuǎn)居山中。次年冬。轍移績溪將行。意師必來別。師竟以病不出。十二月乙丑。與眾訣。趺坐而化。體香軟。停十五日茶毗。得舍利光潔無數(shù)。年四十九。臘三十。葬斷際塔之右。轍為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