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直行  拼音:zhí xíng
1.依直線行走。如:「請往前直行,不要轉(zhuǎn)彎,就到車站了?!?br />2.按照正道行事。如:「為人處事只要直行,就不怕他人的批評?!埂豆茏?。法法》:「人主不周密,則正言直行之士危?!埂妒酚?。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br />3.直接。如:「可直行向批發(fā)商購買,不需經(jīng)過中間人?!?/div>
《國語辭典》:顯道(顯道)  拼音:xiǎn dào
1.彰明顯著之道?!稌?jīng)。泰誓下》:「天有顯道,厥類惟彰。」
2.宋夏景宗的年號(hào)(西元1032~1033)。
《漢語大詞典》:義心(義心)
(1).節(jié)義或道義之心。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南金豈不重,聊自意所輕。義心多苦調(diào),密比金玉聲?!?前蜀 韋莊 《和薛先輩初秋寓懷》:“義心孤劍直,學(xué)海怒濤深?!?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歸真》:“今本軍師輔真圣主,得蒙上帝眷顧,以有當(dāng)日之義心,乃有今日之義舉,無非為上帝基督爭體面,為上帝基督爭綱常也?!?br />(2).佛教語。因迷于事或迷于理而產(chǎn)生的疑惑不決之心。 唐 王維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詩:“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div>
《漢語大詞典》:氣義(氣義)
(1).氣節(jié),道義。 唐 范攄 云溪友議卷九:“覩斯人神情復(fù)異,而氣義備焉。”新五代史·雜傳十·高行周:“ 燕 俗重氣義, 思繼 等聞 晉 兵為 匡威 報(bào)仇,乃欣然從之,為 晉 兵前鋒?!?元 劉祁 歸潛志卷六:“﹝ 師安石 ﹞輕財(cái)尚氣義,聞於朋友。”
(2).義氣,情誼。兒女英雄傳第九回:“若論他同我的氣義,莫講三萬金,便是三十萬金他也甘心情愿,我也用得他的。”
《國語辭典》:義分(義分)  拼音:yì fèn
情分、親情。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折:「待奉著俺先人的教訓(xùn),怎敢道別了家尊的義分。」元。無名氏《馬陵道。楔子》:「我越送越關(guān)親,好割不斷弟兄的義分。」也作「分義」。
分類:道義情分
《漢語大詞典》:義正(義正)
(1).同“ 義政 ”。正,通“ 政 ”。墨子·天志下:“今天下之士君子欲為義者,則不可不順天之意矣。曰順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別也。兼之為道也,義正;別之為道也,力正。”
(2).猶正義、道義。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義正所在,視死猶歸;支解寸斷,不易所守?!?/div>
分類:義正道義
《漢語大詞典》:正信
(1).佛教語。篤信正法之心。《維摩經(jīng)·方便品》:“受諸異道,不毀正信;雖明世典,常樂佛法?!?唐 白居易 《唐東都奉國寺禪德大師照公塔銘》:“起正信,見本覺。”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師塔銘》:“茍無以聳動(dòng)瞻視何以表真悟而啟正信哉?!?br />(2).謂篤信公理道義之心。 唐 元結(jié) 《與韋洪州書》:“里有正信之士為辯之,然后鄰家通歡?!?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當(dāng)彼流離異地,雖不遽忘其邦,方言正信,拳拳未釋?!?/div>
《漢語大詞典》:鄉(xiāng)道(鄉(xiāng)道)
鄉(xiāng),通,“向”。謂趨向道義。禮記·表記:“鄉(xiāng)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孝也。”《漢書·禮樂志》:“夫移風(fēng)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xiāng)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
(1).鄉(xiāng),通,“向”。向?qū)В瑤返娜恕?span id="ug9pnjb" class="book">《新唐書·梁師都傳》:“愿可汗如 魏孝文 ,兵引而南, 師都 請為鄉(xiāng)道。”
(2).鄉(xiāng),通,“向”。指帶路,引導(dǎo)。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七:“ 剛塔 又誤用賊諜,鄉(xiāng)道官兵於無賊之地?!?/div>
《漢語大詞典》:畏義(畏義)
謂怕失道義。禮記·表記:“是故君子……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義,以求事君。”《韓詩外傳》卷四:“君子大心即敬天而道,小心即畏義而節(jié)?!?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朱穆傳》:“夫道者,以天下為一,在彼猶在己也。故行違於道則愧生於心,非畏義也。”
分類:失道道義
《國語辭典》:順道(順道)  拼音:shùn dào
1.順從道義?!稘h書。卷八五。谷永傳》:「皆承天順道,遵先祖法度?!?br />2.順便。如:「順道把那杯茶端過來?!?br />3.順路。如:「這路正好順道,我可以送你一程。」
《漢語大詞典》:存義(存義)
保全道義。《易·乾》:“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王弼 注:“夫進(jìn)物之速者,義不若利;存物之終者,利不及義。故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可與存義者,其唯知終者乎?!?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345775'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三國志·蜀志·楊戲傳》:“尚書清尚,勅行整身,抗志存義,味覽典文,倚其高風(fēng),好侔古人?!?唐 韓愈 《順宗實(shí)錄五》:“古先哲王明於至道,莫不知其終以存義,順其變以節(jié)哀?!?/div>
《國語辭典》:背道  拼音:bèi dào
1.僻靜的道路?!秲号⑿蹅鳌返谒幕兀骸改呛陲L(fēng)崗是條背道,趕到那里,大約天也晚的時(shí)候了!」
2.與正確的方向相反。如:「背道而馳」。
《國語辭典》:背道而馳(背道而馳)  拼音:bèi dào ér chí
朝著相反方向奔馳。常比喻所要到達(dá)的目標(biāo)和實(shí)際進(jìn)行的方向完全相反。如:「從臺(tái)中到臺(tái)北,車子應(yīng)朝北開,你卻上了往南車道,這不是背道而馳嗎?」「想考上大學(xué)就該勤奮讀書,而你現(xiàn)在卻整天到處晃蕩,這不是背道而馳嗎?」
《漢語大詞典》:興義(興義)
(1).崇尚道義。管子·問:“爵授有德,則大臣興義?!?br />(2).猶起義。新唐書·杜伏威傳:“天下共苦 隋 ,豪杰相與興義?!?/div>
《漢語大詞典》:義宗(義宗)
(1).道義的宗師。《三國志·蜀志·楊戲傳》:“致命明主,忠情發(fā)臆,惟此義宗,亡身報(bào)德?!?br />(2).德義世家。 魯迅 《華蓋集·補(bǔ)白》:“又有許多好看的古典:五世同堂呀,禮門呀,義宗呀。”
《國語辭典》:同義(同義)  拼音:tóng yì
1.意義相同。如:「《爾雅》一書,凡同義之字皆羅列一處。」
2.仁義相同。《呂氏春秋。有始覽。應(yīng)同》:「帝者同氣,王者同義?!?jié)h。王充《論衡。齊世》:「臨淮許君叔亦養(yǎng)兄孤子,歲倉卒之時(shí),餓其親子,活兄之子,與子明同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