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91 【介紹】: 宋濮州人,原籍趙郡,字奉世。李肅之弟。英宗時登進士第。官明州司法參軍,郡守骫法,承之毅然力爭。神宗熙寧初為條例司檢詳文字,又任檢正中書刑房。受命察訪淮浙常平、農田水利、差役事,還奏《役書》二十篇。又察訪陜西,裁正斂羨余之數(shù)。八年,任河東察訪使,受詔參定蕃兵法。官至樞密直學士。后知青州,徙應天府,歷阿陽、陳、鄆、揚州而卒。有《禮房條例并目錄》、《江湖淮浙鹽敕令賞格》及文集、奏議等。全宋詩
李承之,字奉世,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北)人。迪子。舉進士,調明州司法參軍。神宗熙寧初,為條例司檢詳文字。累官至陜西都轉運使,召拜給事中、吏部侍郎、戶部尚書。以樞密直學士知青州。歷知州府,卒于揚州任?!?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有傳。全宋文·卷一○二八
李承之(?——一○九一),字奉世,其先趙郡人,徙濮州(今河南濮陽)。迪從子。中進士第,調明州司法參軍。熙寧初,以為條例司檢詳文字,得召見,改京官,檢正中書刑房公事。四年察訪淮浙常平、農田水利、差役事,還奏《役書》二十篇,加集賢校理。又察訪陜西,遷集賢殿修撰,擢寶文閣待制。為同群牧使,糾察在京刑獄兼樞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檢三司使。元祐初官樞密直學士,知青州,徙應天府,歷河陽、陳、鄆、揚州,元祐六年十一月卒。著有文集三十卷、奏議二十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八、二五二、四六八,《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卷三一○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91 【介紹】: 宋宿州符離人,字子居。以蔭為寧陵縣主簿,疏導縣中久堙古河以溉田,人稱“苗公河”。神宗熙寧中,歷廣西、梓州路轉運副使。元豐中,從林廣攻瀘州蠻乞弟,創(chuàng)摺運法,道雖遠而軍食不乏。后為河東轉運使,移知桂州,官終戶部侍郎。全宋詩
苗時中(?~一○九二,字子居,其先壺關(今屬山西)人,徙宿州(今安徽宿縣)、以蔭為寧陵主簿。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以司農寺丞為太子中舍,權發(fā)遣梓州路轉運判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四)。九年,為廣西轉運副使(同上書卷二七九)。一作湘南轉運使(《金石萃編》卷一三四)。元豐三年(一○八○)。權梓州路轉運副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六)。遷河東轉運使。七年,以直龍圖閣知桂州(同上書卷三四六)。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進寶文閣待制,兼管勾廣南西路經略司(同上書卷四○二)。四年,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副使(同上書卷四三五)。五年,遷陜西都轉運使,入為戶部詩郎(同上書卷四四五)。六年,卒于官(同上書卷四五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傅。全宋文·卷一六六○
苗時中(?——一○九一),字子居,宿州(治今安徽宿州)人。以蔭主寧陵簿,調潞州司法參軍。熙寧元豐間,歷廣西、梓州轉運副使、河東轉運使。元豐七年,加直龍圖閣、知桂州。元祐中進寶文閣待制,再任。復為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陜西都轉運使,終戶部侍郎。元祐六年卒。《宋史》卷三三一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五、四四四、四四五、四五五。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開封人,字子平。賈昌朝弟。舉進士。歷梓州路轉運判官、淮南提刑、廣東轉運使、兩浙路轉運使。神宗熙寧更法,核吏治,昌衡數(shù)以利害聞,帝獎其論奏忠益。召為戶部副使,提舉市易司,課羨,增秩右諫議大夫,知河南府。歷任州府。以正議大夫致仕。全宋文·卷一三○七
賈昌衡(?——一○九○),字子平,真定獲鹿(今河北鹿泉)人,昌朝弟。舉進士,為梓州路轉運判官。徙提點淮東刑獄、廣東轉運使、兩浙路轉運使。熙寧四年召為戶部副使、提舉市易司。八年,擢右諫議大夫、太子中允。歷知河南府、陳州、鄆州、應天府、鄧州。元豐八年提舉鴻慶宮。元祐二年以正議大夫致仕,五年六月卒。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四、二二三、二五五、二六九、三五九、三九六、四四四,《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四,《宋史》卷二八五《賈昌朝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河南人,字中濟。范雍孫。以蔭為簽書并州判官。神宗時授戶部判官,為湖南轉運副使,建言梅山蠻恃險為邊患,宜拓取之。后章惇開五溪,議由此起。哲宗元祐間,權戶部侍郎,刪酒戶苛禁及奴婢告主給賞法。尋出知慶州,廣儲蓄,繕城柵,嚴守備,羈黠羌,推誠待下,人樂為其用。官終吏部侍郎。卒年六十三。全宋詩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雍孫。以蔭為簽書并州判官。神宗熙寧初,授戶部判官,為湖南轉運副使。遷河東、陜西、河北、京東四路轉運使。哲宗元祐初,除將作監(jiān)、司農卿。出知晉州(《彭城集》卷二一《提舉西京崇福宮范子奇知晉州制》)、鄭州、河陽、慶州。紹圣元年(一○九四),除寶文閣待制。四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二、四八九),年六十三。《宋史》卷二八八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一八○八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宗杰子。以祖雍蔭,簽書并州判官。熙寧中,歷戶部判官,湖南轉運副使、判將作監(jiān)、河東、陜西轉運使。元豐中,歷工部、左司二郎中,加直龍圖閣、河北轉運使。元祐初,為將作監(jiān)、司農少卿,復為河北、陜西、河東轉運使,除集賢殿修撰,召權戶部侍郎,出知慶州。入為吏部侍郎,加寶文閣待制。紹圣四年卒,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八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九。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普州安岳人,字叔明。仁宗慶歷六年進士。任晉原令,累官知梓州。神宗熙寧末,范純仁帥懷慶,有訟純仁不法者,詔系寧州,命如晦往訊之,力辨其誣。富弼、韓縝有詩稱述其事。全宋詩
馮如晦,字叔明,普州安岳(今屬四川)人(《鶴山大全集》卷三九《綿州通判廳二賢祠堂記》)。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清道光《安岳縣志》卷九)。神宗元豐元年(一○七八),為陜西提刑(《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四)。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為永興軍路提刑(同上書卷四一一、四一五)。六年,為左朝議大夫、戶部郎中(同上書卷四五七)。七年,為集賢校理、知梓州(同上書卷四七四)。全宋文·卷一五三三
馮如晦,字叔明,安岳(今四川安岳)人。慶歷中舉進士,治平中為晉原令,遷中都外郎。熙寧末、元豐初,為御史臺推直官。元祐中,歷永興軍路提刑、夔州路轉運使、戶部郎中。七年,以集賢校理知梓州。見文同《丹淵集》卷三九《秘書丞馮君墓志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四、四一一、四五七、四七四、四八二。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陳州宛丘人,字幾道。黃孝先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官新蔡令,逢歲兇,賑民全活甚眾。累遷監(jiān)察御史里行,上言開封府當受部民訴常平事,且直賈蕃被誣之獄。歷知蔡州、濮州,卒。全宋詩
黃好謙,字幾道,浦城(今屬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神宗熙寧初除監(jiān)察御史,通判潁州、大名府。哲宗初,為駕部郎中。元祐二年(一○八七)知濮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九六)。改知潁州,未赴,卒。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七有傳。全宋文·卷一五六四
黃好謙,字幾道,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嘉祐二年進士,除新蔡令。熙寧中,官著作佐郎,登對受神宗與王安石賞識,命編修中書條例。遷太常丞,權監(jiān)察御史里行。以母老自請,權通判潁州。七年,為河北轉運判官,領京西轉運使事。元豐中,歷三司判官;六年,自司勛郎中出知蔡州;八年,入為駕部郎中。元祐二年,出知濮州,改潁州,未赴而卒,年六十六。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二、二三三、二五七、三〇八、三三九、三五八、三九六,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四。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登州蓬萊人,字壽明。第進士。神宗時累官京東轉運使,青州城河貫其中,常泛濫成災,乃即城立飛梁,設樓櫓,下建門,以時啟閉,人誦其智。徙河北路,會河決曹村,立軟橫二埽以遏激流而平水患。朝廷賞其功,建以為都水法。官至河北都轉運使,知秦州、太原府。卒年六十二。全宋文·卷一五一三
王居卿,字壽明,登州蓬萊(今山東蓬萊)人。以進士至知齊州。熙寧四年權發(fā)遣京東路提點刑獄,歷知揚、青、瀛州。十年,權京東轉運使,徙河北路。立軟橫二埽堵河決,建以為都水法,朝廷賞其功,元豐二年召拜戶部副使、都提舉市易。擢河北轉運使,知秦州、太原府。卒,年六十二。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九、二九二、二九八、三一六、三一九,《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三之五、職官六六之七,《北宋經撫年表》卷二、三、四,《宋史》卷三三一有傳。
人物簡介
王廷老(一作庭老),字伯揚,熙寧四年為兩浙路提刑兼提舉鹽事。八年任度支郎中、兩浙路轉運使。以擅增役錢,為諫官所劾,追兩官勒停。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二、二二四、二六○、二六八、二七二,《宋會要輯稿》食貨六五之一五、六六之三九,《宋史》卷三二○。
人物簡介
【生卒】:1038—1114 【介紹】: 宋洪州人,初名居實,字敦老。仁宗嘉祐八年進士。神宗熙寧、元豐間,歷武安節(jié)度推官、提舉河北常平、京都轉運副使,擢京都轉運使。奉行新法,工于算計,收鹽鐵羨息錢數(shù)百萬;于萊蕪、利國兩監(jiān)鑄錢,歲得十萬緡;又請鑄大鐵錢二十萬貫佐陜西軍需,累受褒獎。哲宗元祐初被劾以苛刻聚斂,貶成州團練副使、黃州安置。起為江淮荊浙發(fā)運使,進戶部尚書,知開封府?;兆诔酃偕袝邑⒅袝T下侍郎、知樞密院事。出知洪州卒。全宋詩
吳居厚(一○三七~一一一三),初名居實,字敦老,洪州(今江西南昌)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進士,調潭州攸縣主簿,遷知安州景陵、開封咸平縣。神宗熙寧初為武安軍節(jié)度推官。元豐間提舉河北西路常平,遷京東轉運判官,升副使、都轉運使。哲宗元祐初貶成州團練副使、黃州安置。紹圣初起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召拜戶部尚書,以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坐事罷知和州?;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椭_封,進中書門下侍郎,以老為東太一宮使。出知亳州、洪州,徙太原,復還知樞密院事。政和三年卒于知洪州任,年七十七。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事見《丹陽集》卷一二《樞密吳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四三有傳。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一八三八
吳居厚(一○三七—一一一三),初名居實,字敦老,洪州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嘉祐八年進士及第。熙寧初為武安節(jié)度推官,奉行新法盡力,計勞得大理丞。轉補司農屬。元豐初,提舉河北西路常平,三年,為京東轉運判官,五年,改副使。以增羨,擢天章閣待制、都轉運使。八年,以罪降知廬州,再責授成州團練副使,徙知蘇州。紹圣中,起為江淮等路發(fā)運使。三年,召拜戶部侍郎、尚書。元符二年,以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改知永興軍。三年,罷知和州。崇寧初,復尹開封,二年,拜尚書右丞,進中書門下侍郎。大觀中,為資政殿學士、東太一宮使。出為亳州、洪州,徙太原,留使佑神觀。復還,遷知樞密院。政和三年,以武康軍節(jié)度使知洪州,卒,年七十七。贈開府儀同三司。著有文集一百卷、奏議一百二十卷。事詳葛勝仲《樞密吳公墓志銘》(《丹陽集》卷一二)、《東都事略》卷九七、《北宋經撫年表》卷四及《宋史》卷三四三本傳等。
人物簡介
韓正彥,字師德(一作思德),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琦兄璩之子。初授將作監(jiān)主簿,嘉祐中知昆山縣,浚塘七十里,得膏田數(shù)百頃。屢遷光祿寺丞、大理寺丞。熙寧中為比部員外郎、提舉兩浙路常平等事,提點河北路刑獄。元豐官制行,為倉部郎中。元祐中歷鴻臚少卿、司農少卿、少府監(jiān)、鴻臚卿,一知曹州、兩知滄州,又為河東、河北轉運使,加直秘閣。見韓琦《安陽集》卷四六《五兄著作墓志銘》、《侄孫四殤墓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六、二七六、三三五、三六八、四○二、四二九、四五四,《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八,《吳郡志》卷一二等。
人物簡介
向宗旦,字公美,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宗道弟。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以都官員外郎權廣東轉運副使(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一五、卷二○八)。元豐六年(一○八三),權京西路轉運使(《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六之二一)。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子立。以父蔭歷大理寺評事、衛(wèi)尉丞。神宗熙寧中累遷內藏庫使、知宜、廉、融、邕四州,任廣西鈐轄。討平峒人起事。合浦筑城浚湟,備御之具,為一路最。邕筦外寨,戍兵歲亡者多,乃請以峒丁代戍而教之,民以為便。哲宗元祐中卒于官。邑人廟祀之,號清戎將軍。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建州人,字景溫。第進士。知光化縣,民皆編竹為屋,康直始教用陶瓦,以杜火患。與谷城知縣豐稷俱有治績,時有“葉光化,豐谷城,清如水,平如衡”之謠。曾布行新法,以為司農屬。哲宗元祐間以寶文閣待制知亳州,通浚積潦,民獲田數(shù)十萬畝。召為兵部侍郎卒,年六十四。全宋文·卷一八二七
葉康直(一○二八——一○九一),字景溫,建州(治今福建建甌)人。熙寧中擢進士第,知光化縣,有政績。為司農寺勾當公事,歷永興、秦鳳、陜西等路轉運判官,涇原、陜西轉運副使。元祐初加直龍圖閣、知秦州,改知河中府,復知秦州。遷寶文閣待制、陜西都轉運使,知亳州。元祐六年,召為兵部侍郎,尋卒,年六十四。見《宋史》卷四二六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六八。
人物簡介
彭次云,名構(《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二),以字行,甌寧(今福建建甌)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神宗元豐四年(一○八一),以秘書丞為廣南西路提點刑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金石補正》卷八六)。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為成都路轉運使,旋改淮南路轉運使(同上書卷四一○、四一二)。四年,徙京西路轉運副使(同上書卷四三五)。七年,權發(fā)遣江淮荊浙諸路發(fā)運使(同上書卷四七五)。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二一八二
彭次云,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元豐中提點廣南西路刑獄。元祐中官朝散郎、吏部郎中,歷淮南轉運使,遷朝請郎,權發(fā)遣江淮浙等路發(fā)運使。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三三、四一○、四七五,《宋詩紀事》卷二九。
人物簡介
【生卒】:1043—1122 【介紹】: 宋蜀州新津人,字天覺,號無盡居士。張?zhí)朴⒌?。英宗治平二年進士。調通川主簿。熙寧中以章惇薦,權檢正中書禮房公事,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坐事責監(jiān)荊南稅。哲宗初為開封府推官,屢詣執(zhí)政求進,反對稍更新法,出提點河東刑獄,連徙數(shù)路。哲宗親政,召為右正言,遷左司諫,力攻元祐大臣司馬光、呂公著等。徽宗即位,遷中書舍人,崇寧初為翰林學士,尋拜尚書右丞,轉左丞。與蔡京議政不合,罷知亳州,入元祐黨籍。大觀四年拜尚書右仆射,變更蔡京所為,為政持平。為臺臣疏擊出貶。后還故官職卒。謚文忠。有《神宗正典》、《無盡居士集》等。全宋詩
張商英(一○四三~一一二一),字天覺,號無盡居士,蜀州新津(今屬四川)人。唐英弟。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名臣碑傳琬琰集》下卷一六《張少保商英傳》),調通川縣主簿,知南川縣。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權檢正中書禮房公事。五年,權監(jiān)察御史里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八、二三一)。貶監(jiān)荊南稅。元豐初,除館閣校勘。三年(一○八○),檢正中書刑房,尋責監(jiān)江陵縣稅(同上書卷三○三、三○八)。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為開封府推官。二年,出提點河東刑獄,連使河北、江南、淮南路(同上書卷三七五、四○三、四五○、四八一)。紹圣中,召為右正言、左司諫,因事責監(jiān)江寧酒稅。起知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同上書卷五○四)。召為工部侍郎,遷中書舍人?;兆诹?,出為河北路都轉運使,降知隨州。崇寧初,為翰林學士,拜尚書右丞轉左丞。罷知亳州,入元祐黨籍。大觀四年(一一一○),除資政殿學士,中太一宮使(《乾道臨安志》卷三),頃除中書侍郎,拜尚書右仆射。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出知河南府,尋落職知鄧州,再謫汝州團練副使,衡州安置。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贈少保。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藝文志》),已佚,《兩宋名賢小集》輯有《友松閣遺稿》一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一、《東都事略》卷一○二有傳。張商英詩,第一卷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為底本,從《新刊古今歲時雜詠》(以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抄本為底本)等書中輯得之詩,另編一卷。全宋文·卷二二二八
張商英(一○四三——一一二一),字天覺,號無盡居士,蜀州新津(今四川新津)人,唐英弟。治平二年進士,調達州通川主簿,辟知南川縣,以檢正中書禮房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責監(jiān)荊南稅。更十年,得館閣???、檢正刑房,責監(jiān)赤岸鹽稅。哲宗初,為開封府推官,反對變更新法,出提點河東刑獄,連使河北、江西、淮南。哲宗親政,召為右正言、左司諫,力攻元祐大臣。又以事責監(jiān)江寧酒。起知洪州,入為工部侍郎,遷中書舍人,出為河北都轉運使,降知隨州。崇寧初,歷吏部、刑部侍郎、翰林學士。雅善蔡京,拜尚書右丞,轉左丞。復攻京,罷知亳州,入元祐黨籍,削籍知鄂州。大觀四年,除中書侍郎,拜尚書右仆射,變更蔡京之政。政和元年,為臣僚所攻,罷知河南府,旋貶衡州安置,繼復還故官職。宣和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九。紹興中賜謚文忠。有《無盡居士集》一百卷,久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