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宗室。高宗時為秀州守,撫定杭州反卒陳通。尋差權(quán)兩浙提刑,復(fù)招降陳通,臺諫皆持反對。及還秀州,王淵引兵詐殺陳通,且誣叔近通賊,因奪職被拘,以朱芾代。軍卒徐明率眾囚芾迎叔近,朝廷命王淵部曲張俊致討,遂被害。全宋文·卷三八七九
趙叔近,宋宗室。建炎元年知秀州。招撫杭州亂卒陳通,差權(quán)兩浙提刑。王淵誣以通賊,奪職拘于州,后諷其部曲張俊殺之。紹興九年,御史言叔近之冤,贈集英殿修撰。《宋史》卷二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100—1161 【介紹】: 即宋欽宗。徽宗長子。大觀二年封定王,政和五年立為太子。宣和七年,金兵入侵時即位。靖康元年,金兵攻汴京,被迫起用抗戰(zhàn)派李綱,擊退金兵。但仍屢向金屈辱求和,許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zhèn)。次年,金兵陷汴京,與徽宗及后妃等被俘北去,在位一年又四月。北宋亡。高宗紹興中,死于金五國城。全宋詩
欽宗趙桓(一一○○~一一六一),徽宗長子。哲宗元符三年生。初名亶,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更名烜,又改今名。政和五年(一一一五),立為皇太子。六年,納妃朱氏。宣和七年(一一二五)十二月受禪即位,改元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金人南下;閏十一月,汴京陷。二年三月,金人立張邦昌為楚帝,脅徽、欽二帝及二后等北行。五月,康王即位于南京,是為高宗,遙上尊號曰孝慈淵圣皇帝。紹興三十一年五月,訃聞;七月,上尊謚曰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廟號欽宗。事見《宋史》卷二三《欽宗本紀(jì)》。全宋文·卷四二一三
宗欽宗趙桓(一一○○——一一五六),徽宗長子。初名亶,封韓國公,建中靖國元年進封京兆郡王。崇寧元年二月更名烜,十一月改今名。大觀二年進封定王,政和三年加太保,五年立為皇太子,七年,受禪。時金兵入侵,起用李綱等抵禦金軍。后向金求和,許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zhèn)。靖康元年十一月東京淪陷,許割河北、河?xùn)|。二年二月,與徽宗等被俘北去。金主亮正隆元年(宋紹興二十六年)六月卒于五國城,年五十七。紹興三十一年追上廟號曰欽宗。在位一年又四月,年號靖康。見《宋史》卷二三《欽宗紀(jì)》,《金史》卷五《海陵王紀(jì)》。
人物簡介
趙子潚(一一○一~一一六六),字清卿,號澹庵,太祖六世孫。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進士,調(diào)真州司法參軍,改衢州推官。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為兩浙路轉(zhuǎn)運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二十九年,知臨安府(《乾道臨安志》卷三)。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為沿海制置使,歷知明州、福州、泉州。乾道二年卒于官,年六十六。事見《歷朝上虞詩集》卷三,《宋史》卷二四七有傳。今錄詩十二首。全宋文·卷四二九五
趙子潚(一一○二——一一六七),字清卿,秦康惠王后,令奧子。宣和六年進士,調(diào)儀真掾。為衢州推官,兼安撫司機密文書。歷州郡,除少監(jiān),升吏部郎中,任戶部郎、總領(lǐng)江淮軍馬錢糧。除直秘閣,江淮轉(zhuǎn)運副使。又直敷文閣,兩知臨安。尋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進龍圖閣,移鎮(zhèn)福州,又知泉州。乾道三年卒,年六十六。見胡銓《龍圖閣學(xué)士贈少傅趙公墓志銘》(《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二四)。
人物簡介
【生卒】:1102—1167 【介紹】: 宋宗室,字清卿。趙德芳五世孫?;兆谛烷g進士。七歲孤,家貧力學(xué)。初為真州刑曹椽,與州守爭獄事,解官去。改衢州推官。累遷直秘閣、兩浙轉(zhuǎn)運副使。時太湖民苦于水患,詔往案視,還請疏浚水道,水患息。孝宗嗣位,志圖恢復(fù),子潚督兵習(xí)“鵝鸛魚麗陣”。仕終龍圖閣學(xué)士、知泉州。卒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