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22—1090 【介紹】: 宋宗室,字公厚。趙廷美曾孫。神宗元豐間集父趙承干遺文以進,追封承干為東平王,以克敦為宣州觀察使。卒贈和國公。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趙宗旦(?——一○八二),字子文,允升次子。選為仁宗伴讀,仁宗即位,獲超選。治平中知大宗正事。神宗即位,拜崇信軍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大宗正。元豐三年封華陰郡王,加開府儀同三司。五年卒,贈太尉、滕王,謚恭孝。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三,《宋會要輯稿》帝系四之二七、職官二○之一八,《宋史》卷二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2 【介紹】: 宋宗室。趙允寧子。累官集慶軍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封豫章郡王。張商英劾其招權(quán)立威等罪,坐落職。英宗時還所奪。卒封韓王,謚榮思。全宋文·卷一三五七
趙宗諤(?——一○八二),太宗曾孫。嘉祐三年封虢國公。歷集慶節(jié)度使、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仆射,兼御史大夫,累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豫章郡王。元豐五年卒,謚榮思。見《宋史》卷二四五《宗室傳》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八。
人物簡介
【生卒】:?—1082 【介紹】: 宋宗室。趙允宗子。封魯國公。兄趙宗諤嘗失寶器,意宗肅家人子竊之,宗肅立償其值。后器得,宗肅不復(fù)言。終安化軍留后。追封北??ね?。
人物簡介
【介紹】: 遼南京人。興宗重熙五年進士。累遷大理正。道宗時銅州人妄毀三教,徽按鞫之,以狀聞,稱制。歷煩劇,有能名。咸雍初,拜參知政事,出為武定軍節(jié)度使。后以門下侍郎、平章事致仕。
人物簡介
趙揚,西安(今浙江衢縣)人,抃弟。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皇祐間趙抃為江原令,揚與俱。全宋文·卷一○四四
趙揚,字不全,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趙抃弟,嘉祐二年進士。熙寧中通判澶州、邵州,九年改荊湖南路轉(zhuǎn)運判官。元豐四年官秘閣校理,權(quán)湖北路轉(zhuǎn)運使。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二七九、三一二、三二九,《宋史》卷四九四《蠻夷傳》二,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金石萃編》卷一四一等。
人物簡介
【生卒】:1027—1091 【介紹】: 宋邛州依政人,字公才。第進士。為汾州司法參軍。郭逵宣撫陜西,辟掌機宜文字。神宗熙寧初,除集賢校理,遷陜西提刑。改知延州,按撫蕃部,使占田募丁充兵。又檢括公私閑田七千余頃,募騎兵萬七千。元豐中宋軍攻西夏,卨為河?xùn)|轉(zhuǎn)運使,坐糧草不繼,黜知淮陽軍。尋復(fù)職知慶州,再帥延安,屢敗西夏兵,安邊有功。拜端明殿學(xué)士,遷太中大夫卒。全宋文·卷一五八一
趙卨(一〇二七——一〇九一),字公才,邛州依政(今四川新津)人。嘉祐八年進士,為汾州司法參軍,辟掌陜西機宜文字,于邊事多所建議。尋除集賢校理、直龍圖閣、知延州、桂州、慶州等。元祐中遷樞密直學(xué)士,拜端明殿學(xué)士、太中大夫。六年卒,年六十五,謚忠肅。見《宋史》卷三三二本傳、《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一〇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洛陽人,字無愧。趙良規(guī)子。第進士。知武強縣,歷開封府推官。哲宗時擢給事中,論蔡確、章惇有罪不宜復(fù)職,蘇軾宜留在朝。進刑部侍郎、樞密都承旨,拜御史中丞。后隨人俯仰,遇賈易劾蘇軾題詩怨謗,亦附而詆之。紹圣中貶少府少監(jiān),分司南京。卒年七十二。全宋詩
趙君錫(一○二八~一○九九),字無愧,洛陽(今屬河南)人。舉進士,知武強縣。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權(quán)檢詳樞密院文字(《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五),徙大宗正丞,改宗正丞,歷開封府推官。哲宗元祐初,遷司勛右司郎中、太常少卿,擢給事中。進刑部侍郎,樞密都承旨,拜御史中丞。以吏部侍郎、天章閣待制出知鄭陳澶三州、河南府、應(yīng)天府。紹圣中貶少府少監(jiān),分司南京。元符二年卒(同上書卷五○六),年七十二。事見《宋史》卷二八七《趙安仁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一六三五
趙君錫(一○二八——一○九九),字無愧,良規(guī)子。以父任授將作監(jiān)主簿,復(fù)舉進士,以親故不愿仕。父亡,調(diào)知武強縣。司馬光編《歷代君臣事跡》,辟為同修。徙知大宗正丞、改宗正丞,同知太常禮院、開封府推官。元祐初自太常少卿擢給事中,進刑部侍郎、樞密都承旨,拜御史中丞。初稱蘇軾之賢,后附賈易,詆軾,宣仁后斥其「全無執(zhí)守」,遂降知鄭、陳、澶三州及河南應(yīng)天府。紹圣中貶少府少監(jiān)、分司南京。元符二年卒,年七十二,謚文定。見《東都事略》卷四四,《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六,高斯得《跋趙文定公君錫行實》(《恥堂存稿》卷三),《宋史》卷二八七《趙安仁傳》有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