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277,分219頁顯示  上一頁  52  53  54  55  56  58  59  60  61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趙庶明
趙允弼(公輔 孝定 相王、北海郡王、東平郡王 )
趙□□
趙良規(guī)(元甫 )
趙溫瑜
趙滋(子深 )
趙牧
趙禎(廟號 仁宗、仁祖 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帝、宋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帝 壽春郡王、升王、慶國公 受益 )
趙師旦(潛叔 壯憫 )
趙誠(希平、希中 )
趙諴(希平 )
趙允良(公彥 榮易 )
趙宗道
趙允迪(德謨 思恪 )
趙至忠( 英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洪州新建人。少有大志。嘗詣闕上書萬余言,以為契丹不可恃其恭順而不加防備;又言趙元昊必叛。朝廷以為狂,斥建州。未幾元昊果叛,識者高之。
趙允弼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8—1070 【介紹】: 宋宗室,字公輔。趙元偓子。八歲召入禁中。累遷武寧軍節(jié)度使兼侍中,判大宗正事。神宗即位,拜太保,為鳳翔、雄武軍節(jié)度使。諸宮增學官員,允弼已貴,仍日至講席,延伴讀官講《孟子》一節(jié)。領宗正三十年,為宗屬所推敬。卒謚孝定,追封相王。
全宋文·卷八九一
趙允弼(一○○八——一○六九),字公輔,太宗孫,元偓子,初為右千牛衛(wèi)將軍,遷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復歷蔡州團練使、單州防禦使、具州觀察使、安化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寶元二年知大宗正事,慶歷四年封北??ね酰奈鋵庈姽?jié)度使、兼侍中。英宗時,拜中書令,封東平郡王。神宗即位,拜太保、鳳翔雄武軍節(jié)度使。熙寧二年七月卒,年六十二,追封相王,謚孝定。見王圭《相王墓志銘》(《華陽集》卷五七)。《宋史》卷二四五《宗室傳》二有附傳。
趙□□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慶歷八年(1048)任兩浙路轉(zhuǎn)運副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洛陽人,字元甫。趙安仁子。以父奏為秘書省正字、同判太常寺。召試賜進士及第。擢集賢校理,歷京西陜西路提點刑獄、荊湖南路轉(zhuǎn)運使,知同、陜、相等州。所至為政不甚力,然善委任佐屬,祿賜多分贍族人。累官工部侍郎、知濠州,卒。
全宋文·卷四一四
趙良規(guī),字元甫,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仁宗時父安仁奏為秘書正字、同判太常寺。召試,賜進士及第。景祐中,為集賢校理兼宗正丞,預修《會要》。出通判蘄州,徙河南府。知泰、滁二州。權(quán)判三司開拆司、度支勾院、直集賢院,至和二年,出知廬州。嘉祐中改直秘閣、同判宗正事。遷秘書監(jiān),知同、陜、相三州。進太子賓客、權(quán)判殿中省。遷尚書工部侍郎、判本部、知濠州,卒。《宋史》卷二八七《趙安仁傳》有附傳。
趙溫瑜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慶歷八年(1048)任晉州知州?;实v二年(1050)任婺州知州。
趙滋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開封人,字子深。少果敢有智略。以蔭為三班奉職。仁宗康定初以右侍禁選捕京西叛卒有功,遷左侍禁。后為京東東路都巡檢,得富弼、韓琦賞識。歷知保州、雄州,以精悍有吏能稱,所至有治績,契丹懼之。性廉謹,然頗傲慢自譽。英宗即位,領端州防御使,卒。
全宋文·卷六三七
趙滋(?——一○六四),字子深,開封(今河南開封)人。趙士隆子,天圣三年以父戰(zhàn)歿錄為三班奉職。歷涇、原、儀、渭、鎮(zhèn)戎軍都巡檢、京東東路都巡檢。累遷供備庫副使、西上閤門副使,知定、雄州。英宗即位,擢步軍都虞候,領端州防禦使。治平元年卒,贈遂州觀察使。見《宋史》卷三二四本傳,《續(xù)資治通炮長編》卷一○三、一七五、二○一。
趙牧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皇祐二年(1050)任江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0—1063 【介紹】: 真宗第六子。大中祥符八年封壽春郡王,天禧二年封升王,立為太子。真宗死,嗣位,由章獻太后垂簾聽政。明道二年,始親政。在位時,西夏強盛,宋兵屢遭失敗。遼亦乘機索取關南之地。乃屈辱求和,增加納遼歲幣,又以銀、絹、茶等與西夏議和。官吏軍隊員額和俸餉大增,冗官冗兵冗費積貧積弱局面形成。曾起用范仲淹任參知政事,實施新政,但不久即廢罷。在位四十二年。
全宋詩
宋仁宗趙禎(一○一○~一○六三),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封升王,冊為皇太子。乾興元年(一○二二)二月即位,由章獻劉太后稱制主持朝政,凡十一年。明道二年(一○三三),太后去世,始親政。嘉祐八年卒,年五十四,葬永昭陵,廟號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建元天圣、明道、景祐、寶元、康定、慶歷、皇祐、至和、嘉祐。有《御制集》百卷(《玉海》卷二八),已佚。見《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紀》。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九四○
宋仁宗趙禎(一○一○——一○六三),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章獻皇后養(yǎng)為己子。初名受益。祥符七年封慶國公,八年封壽春郡王。天禧元年兼中書令,明年進封升王,冊為皇太子。乾興元年二月即帝位,時年十三,太后稱制。明道二年太后崩,始親政??刀ǔ?,宋夏戰(zhàn)起,任韓琦、范仲淹以拒之,遂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之戰(zhàn),后以歲賜銀、絹、茶等與西夏議和。契丹乘機逾盟,索取關南地,乃增歲幣,任富弼以和之。慶歷三年八月任范仲淹、富弼革弊圖新,實行「慶歷新政」。然因權(quán)貴沮之,旋罷。在位恭儉仁恕,然冗官、冗兵、冗費日增,漸成積貧積弱之勢。在位四十二年,年號九:天圣、明道、景祐、寶元、康定、慶歷、皇祐、至和、嘉祐。有集一百卷。見《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紀》,《玉海》卷二八《治平仁宗御書》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1—1052 【介紹】: 宋楚州山陽人,字潛叔。趙稹從子。少涉書史,尤刻意刑名之學。以蔭試將作監(jiān)主簿,歷樂清縣令、寧海軍節(jié)度推官。知江山縣,遇事明斷,吏屬不敢妄為,境內(nèi)安然,道不拾遺。后知康州,死于儂智高之難。謚壯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希平,一作希中。仁宗天圣五年進士。通判撫州,審定疑獄,獲免者眾。改知歸州,毀淫祠,投像于江。又奏請疏鑿州東灘河,以免民溺舟之苦,并親自筑廬督視,役成,人稱“趙江”。歷三司戶部判官,出知明州卒。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諴,字希平,晉江(今屬福建)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進士。通判撫州,知歸州。入為三司戶部判官,出知明州,卒。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五有傳。今錄詩四首。
趙允良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3—1067 【介紹】: 宋宗室,字公彥。趙元儼子。初為右千牛衛(wèi)將軍,歷五節(jié)度,領寧海、平江兩軍。官至太保、中書令。好酣寢,以日為夜,由是一宮之人皆晝睡夕興。卒謚榮易。
趙宗道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景祐五年寶元元年(1038)任判鼓司??刀ǘ陸c歷元年(1041)任判太常禮院。慶歷三年(1043)任宣州知州。慶歷五年(1045)2月2日落職?;实v元年(1049)任宗正寺丞。嘉祐二年(1057)任群牧判官。嘉祐四年(1059)任潁州知州。嘉祐六年(1061)任三司戶部判官。嘉祐七年(1062)任晉州知州。治平元年(1064)任陜州知州。治平四年(1067)任蔡州知州。
趙允迪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4—1048 【介紹】: 宋宗室,字德謨。趙元儼子。累官耀州觀察使。居父喪不哀,又于宮中為優(yōu)戲,為妻錢氏所告,降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絕朝請。后復安靜軍節(jié)度使。卒謚思恪。
趙至忠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九一
趙至忠,原名趙英。本為契丹中書舍人,慶歷元年八月歸宋,授洪州觀察推官。嘉祐二年通判黃州,上契丹地圖及雜記,改判陳州。五年賜國子博士,通判明州。熙寧二年七月以虞部員外郎、陳州通判致仕。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三、一八五、一九一,《宋會要輯稿》崇儒五之二四,《宋史》卷三四○《蘇頌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