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569,分238頁顯示  上一頁  202  203  204  205  206  208  209  210  211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趙任道(德勇、致遠(yuǎn) 澗松 )
趙景麟
趙絅(日章 龍洲 )
趙翀(趙乾耀 抑庵 )
趙甸(禹功 世稱 壁林高士畫 )
趙御眾(寬夫 惕翁、超化老人 )
趙之英(孔懷 )
趙煇(黃如 )
趙均(靈均 )
趙維岳
趙振基(趙振業(yè) 在新 暨垣 )
趙明鋒(仲韜 石城 盟津王 )
趙明遠(yuǎn)(虛白 湛宇 )
趙翔鴻(沖之 成喬 )
趙?
趙任道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德勇、致遠(yuǎn),號澗松。
趙景麟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6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諸生。聞清兵破紹興,整巾服,懷所作文,謁先圣,赴泮池,未死,復(fù)投于江。

人物簡介

簡介
字日章,號龍洲,朝鮮人。
趙翀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趙翀(?—1649年),初名趙乾耀,號抑庵,河南開封府鄭州人。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河南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jìn)士,戶部觀政,授浚縣知縣。明亡仕清,任陜西蘭州知州,回賊破城蘭州,殉城死,賜祭葬,贈陜西布政司參議,子趙壯以蔭授松滋縣知縣,次子趙曇為官監(jiān)生。
趙甸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山陰人,字禹功。家貧,學(xué)針線以養(yǎng)親,藝極工。后為劉宗周弟子。入清,隱居賣畫,世稱壁林高士畫。晚年講學(xué),生徒頗多。
趙御眾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直隸灤州人,明末避戰(zhàn)禍遷密縣,字寬夫,號惕翁,晚號超化老人。諸生。孫奇逢弟子。學(xué)以事心為主,謂“但敬吾心,使之潔凈光明,遇事即此應(yīng)之”。有《山曉堂集》。
趙之英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趙之英(?年—1635年),號孔懷,湖廣黃州府麻城縣籍,浙江歸安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jìn)士。吏部觀政,改庶吉士,六年授云南道御史,七年管盧溝橋,本年巡視遼東,八年(1635年)卒于軍中。無嗣,外孫鄒惺聞訃,趕赴關(guān)外,扶櫬千里南還。
趙煇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趙煇(16世紀(jì)—1642年),字黃如,山西平陽府蒲州河津縣人。趙煇是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成進(jìn)士,授戶部山東司主事,管理兩督倉儲,杜絕貪污,令宦官忌憚。不久轉(zhuǎn)任兵部郎中,在霸州擔(dān)任山西兵備副使。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軍攻打霸州城,趙煇同知州丁師羲固守城池,城破后穿好冠服,和幼子趙埝從容自殺,朝廷追贈光祿寺卿,恩蔭其子,給予祭葬,入祀鄉(xiāng)賢忠義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1—1640 【介紹】: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靈均。趙宧光子。承父學(xué),喜搜金石,嘗匯各種碑目識跋,及近代續(xù)出為見聞所及者,為《寒山金石時地考》。
趙維岳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趙維岳,四川保寧府劍州民籍。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jìn)士,授南和縣知縣,愛民訓(xùn)士,士民感戴,建趙公祠以祀之。擢吏部主事。崇禎五年十月,起為吏部驗封司郎中。南明永歷元年(1646),與呂大器等人入麻陽烏羅土司,請升土官楊桂興為總兵。官至刑部侍郎。
趙振基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趙振基,又名趙振業(yè),字在新,號暨垣,山東青州府顏神鎮(zhèn)(今淄博市博山區(qū))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登乙丑科進(jìn)士,授邯鄲縣知縣。政為三輔最,徵拜云南道御史。巡視漕運,回道管理章奏,崇禎七年甲戌(1634年)冬提督江南學(xué)政,以拒絕首輔周延儒請托,次年遂外轉(zhuǎn)四川按察副使,分守川北。九年丙子,升湖廣參政,分巡荊西。張獻(xiàn)忠兵敗求撫,趙振基與巡撫余應(yīng)桂力主剿滅,經(jīng)略熊文燦主撫,為熊劾二人執(zhí)拗壞撫局,余下司寇,趙戴罪任事。后一年,張獻(xiàn)忠殺監(jiān)軍復(fù)叛,遂至燎原,又躬率奇兵敗巨寇革里眼。及新任巡撫至,不諳軍務(wù),處置乖方,振基知事不可為,乃稱疾乞歸。歸四閱月而郡城不守,闔境涂炭矣。清順治三年(1646年),撫按交薦,起為山西督糧道參議,舉方面卓異,賜衣一襲,升廬州兵備道。遂引年乞休,優(yōu)游林下垂二十年,讀書自娛,與諸生布衣為耆英之會。卒年八十有四。
趙明鋒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趙明鋒(17世紀(jì)—17世紀(jì)),字仲韜,號石城,浙江金華府東陽縣魏山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趙明鋒是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成進(jìn)士,吏部觀政,五年丁母憂。八年獲授中書舍人,十二年丁憂去職。后起復(fù),十五年前往陜西負(fù)責(zé)鄉(xiāng)試,轉(zhuǎn)任尚寶司卿冊封盟津王,升吏部稽勛司主事,以清慎自持,同僚攀附他不成被誣陷,外調(diào)禮部祠祭司主事,弘光年間為云南督學(xué)僉事,轉(zhuǎn)為光祿寺卿。不久趙明鋒因病歸里,杜門謝客,潛心研究性命之學(xué),吳翀是他典試時所取錄的士子,每次他來訪只問起居,不問外事。

人物簡介

維基
趙明遠(yuǎn)(16世紀(jì)—17世紀(jì)),字虛白,號湛宇,河南開封府原武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趙明遠(yuǎn)是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成進(jìn)士,獲授直隸盧龍縣知縣,有廉聲;調(diào)任南和縣,釐清羨金、省卻俵馬,并革除弊政。鄰縣有富翁殺人,拿出讞金抵罪,他明斷裁決,堅拒納賄而使其正法。入為戶部主事,轉(zhuǎn)江西司員外郎,曾前往臨清榷稅。因父母年老,請求辭官終養(yǎng)。戶部尚書請求他留任,他勉為其難答應(yīng),不久母親逝世回鄉(xiāng),尚未服喪完畢北京已經(jīng)失陷。弘光時,起為郎中,和葛遇朝、張弘弼、吳國斗、雍鳴鸞、許承欽、任弘震、區(qū)志遠(yuǎn)、秦堈、夏時泰、曹璣、陸禹思、張大章、何應(yīng)璜、方岳朝、周憲申、蔡元宸、陳宗大、趙翼心、盛黃、周伯瑞、張永禧、劉世斗、侯鼎鉉、傅如湯、張鼎隅、趙悅心、王泰際、章甫、徐懋賢、倪元善共事。清朝徵求明朝遺老,河南巡撫羅繡錦多次檄召趙明遠(yuǎn)出仕,他隱居不起,閉門讀書教授門生;荒年時捐錢煮粥令人民存活,縣令呂君贈詩,有「青蛈飛處滿城溫」的句子。卒年七十六。有作品《世德堂詩文》及《碎晤格言稿草》藏于家,雍正九年(1731年)入祀忠義祠。

人物簡介

維基
趙翔鴻,字沖之,號成喬,陜西西安府韓城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元通侯牽奴后裔,中天啟四年甲子科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jìn)士,五年授武陟知縣,十一年解組降淮安府檢校。寄居廟中,止飲淮水。十二年升太平府司李,丁內(nèi)艱,補(bǔ)保定府,調(diào)順德府,皆以不殺人、媚人去。明清鼎革后,屢徵不起。平生真心實行,終始一節(jié)。疾篤,自為志銘稱處士云 。
趙?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趙?,直隸高邑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進(jìn)士出身。明天啟七年(1627年)丁卯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登進(jìn)士,授戶部郎中。明亡后仕清,考選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