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趙民順(1501年—?年),字敬孺,號方洲,四川省重慶府巴縣人,民籍。十月二十七日生,行二,治《易經(jīng)》,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xiāng)試第三十四名舉人,年三十二歲中式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會試第三十八名,第三甲第八十二名進士。觀吏部政,授浙江鄞縣知縣,升南京戶部主事。
人物簡介
【生卒】:1492—1551 【介紹】: 明大名府開州人,字信臣,號洪洋。正德十六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戶科給事中,累升右副都御史巡撫陜西,守邊頗有斬獲。官至兵部尚書。維基
趙廷瑞(1492年—1549年),字信臣,號洪洋,直隸大名府開州(今河南省濮陽縣)人,官至兵部尚書,加太子少保。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八十六名。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會試第一百十二名,登進士第二甲第十二名。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嘉靖元年(1522年)十一月授戶科給事中,六年四月升工科右,八月升兵科左,七年六月升刑科都給事中,屢有劾論,皆見嘉納,直亮之聲,著于中外。十年七月升通政司右通政、提督謄黃,丁父憂養(yǎng)病。十四年十一月病愈,起補原職。十五年十月升太仆寺卿,十七年改光祿寺卿,十八年九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陜西,抵禦俺答,頗有斬獲,十九年十一月加兵部右侍郎銜。二十一年九月改任戶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宣大山西偏保諸鎮(zhèn)軍餉,二十二年九月丁母憂歸。二十五年三月起補戶部左侍郎,二十六年三月改兵部左侍郎,閏九月升南京戶部尚書,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正月改任兵部尚書,二月提督團營軍務(wù),加太子少保,次年引疾求去,嘉靖帝懷疑其委難避事,令禠職閑住,二十八年六月卒,年五十八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河南鞏縣人。嘉靖五年進士,官南京工部主事。有《范圍數(shù)》。維基
趙迎,河南河南府鞏縣人,民籍。明朝進士、官員。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第二甲第四十名進士。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十四年二月升山西按察司僉事,十五年十一月因前在刑部審理張延齡案時疏縱忤旨,降二級調(diào)外任。
人物簡介
【生卒】:約1493—1565 【介紹】: 明永平府盧龍人,字元吉。嘉靖二年進士。授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巡按應天。糾劾輔臣,群黨側(cè)目,升貴州按察司僉事。累升陜西行太仆寺卿。居官二十七年,以清介終始。維基
趙得祐(1491年—1563年),字元吉,直隸永平府盧龍縣人,民籍。治《詩經(jīng)》,由縣學生中式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四名舉人,年三十三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二百九十六名,第二甲第八十九名進士。三年正月選授南京陜西道御史,巡按應天,掌南京畿道,升貴州按察司僉事,請告歸。后以舉邊才起補遼東巡海道僉事,調(diào)山西兵備分巡冀南道,轉(zhuǎn)貴州畢節(jié)道,二十年(1541年)二月升山東布政司右參議,分守遼海東寧道,官至陜西按察司副使,肅州兵備。升陜西行太仆寺卿,以丁內(nèi)艱請致仕。卒年七十三,
人物簡介
趙國良(1493年—?),字邦遂,陜西西安府同州人,軍籍。陜西鄉(xiāng)試第十六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會試第二百六十二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九名進士。九年七月選授工科給事中,歷官戶部郎中。嘉靖二十年(1541年)升山西太原府知府,二十二年升山西潞安兵備副使。
人物簡介
趙葉(1493年—?),字子玉,浙江金華府東陽縣人,民籍。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五十名舉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第三甲第二十九名進士。曾任福建莆田縣知縣,累升江西按察司僉事,十六年五月升布政司左參議。
人物簡介
趙崇信,字繼周,一字仲履。順德人。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進士,官至貴州按察司副使。著有《東臺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三有傳。維基
趙崇信(1494年—?),字仲履,廣東廣州府順德縣人,民籍。廣東鄉(xiāng)試第七十三名舉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會試第二百九十名,登第三甲第六名進士。
人物簡介
趙弘,字鳴重,河南開封府鄭州滎陽縣人,民籍。河南鄉(xiāng)試第八名舉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會試第一百六十二名,登第三甲第一百四十名進士。
人物簡介
趙繼孟,字宗之,山西澤州人,民籍。山西鄉(xiāng)試第五十七名舉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會試第二百四名,登第三甲第六十九名進士。
人物簡介
【生卒】:1495—1569 【介紹】: 明云南太和人,字敦夫,號雪屏。嘉靖十一年進士。授吏部考功主事,歷郎中,主內(nèi)察,力主黜趙文華。官至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維基
趙汝濂(1495年—1569年),字敦夫,號雪屏,云南大理府太和縣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授吏部考功司主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調(diào)吏部文選司主事。嘉靖十九年(1540年)升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由尚寶司卿轉(zhuǎn)太常寺少卿,再轉(zhuǎn)通政司右通政。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遷太仆寺卿。不久,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協(xié)掌院事。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以原職致仕。隆慶三年(1569年)卒于家。年七十五。
人物簡介
趙廷松(1495年2月2日—1557年),字子后,號俟齋、鶴山,浙江溫州府樂清縣人。趙廷松為人淳厚而孝友,在嘉靖元年(1522年)中浙江鄉(xiāng)試六十九名舉人,次年(1523年)聯(lián)捷癸未科會試二百五十四名,廷試二甲四十名進士,授刑部主事。嘉靖三年(1524年)大禮議事件中,參與左順門哭諫。嘉靖六年(1527年)被貶為福寧州同知。他在當?shù)嘏邪妇?,又修葺道路、興辦學校、革除弊政、平均徭役,有興訟者都作詩規(guī)勸,州內(nèi)森林是盜賊巢穴,他伐林興建康夷樓,撥出壯丁守衛(wèi),自此行旅者安全。有賊人論罪處死,打算重賂免罪,他大怒立刻處死對方,嘉靖七年(1528年)柘洋山賊搶掠人民,他領(lǐng)軍追捕但軍隊潰敗,于是他挺身向賊人說:「寧愿你殺我,不要殺我的部下軍?!股劫\畏懼他的威儀而逃竄;他創(chuàng)作文章效法古人,教育士人如子弟,離任時拿出書籍送給書生。之后趙廷松再被謫任蘄州同知,判案公正,無人敢攀援,恩威并著,流寇來臨時得知他是「趙清天」就立刻撤去,升吉安府督糧通判,不收取例金,懲治佔領(lǐng)田地的安福豪強,又用計平定湖邊盜賊;轉(zhuǎn)為真定同知,嘉靖十六年(1537年)升山西按察司僉事,制止暴橫的宗室,驅(qū)逐縱掠孟縣人民的礦使。曾改調(diào)山東副使,三十一年(1552年)自山西右布政使升左布政使,不久稱病回鄉(xiāng),五年后母親以九十二歲之齡去世,他也在母親去世后次年逝世,年六十三歲。
人物簡介
趙希夔,字一卿,號安節(jié),山西長治縣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登進士,歷任直隸安州知州,山東東昌府同知,四川、云南僉事,貴州參議,湖廣副使,陜西左參政、按察使、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