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480—1542 【介紹】: 明云南鶴慶人,字有容,號南溪。父沒于京師,借貸營殮,與傭人肩棺歸,跋涉萬里。服滿后,中正德十一年舉人。選授順慶府判。府有疑案三,德宏一訊而決,洗十余人冤。遷潼川州知州,凡贖金得粟,兩年積萬八千石以濟(jì)歲兇。累官慶府長史。
人物簡介
趙繼勛(1480年—?),河南汝寧府汝陽縣(今汝南縣、平輿縣)人,民籍。明朝官員,同進(jìn)士出身。河南鄉(xiāng)試第七十九名舉人,四十四歲于嘉靖二年(1523年)登癸未科會試第305名,廷試三甲208名進(jìn)士。嘉靖四年(1525年),接替何棟,擔(dān)任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知縣,升吏部主事。由丁謹(jǐn)接任知縣。
人物簡介
趙光祖(???,1482年—1519年),朝鮮王朝前期政治家、思想家,朝鮮朱子學(xué)派的代表者。字孝直,號靜庵,本貫漢陽趙氏。官僚家庭出身,歷任副提學(xué)、大司成等官職,是朝鮮中宗時期與勛舊派對抗的士林派之領(lǐng)袖。1519年因提出偽勛削除案而遭權(quán)臣勢力的忌恨,被陷害賜死,年僅38歲。他的著作有《靜庵集》15卷。朝鮮宣祖時正式平反,賜謚號“文正”。光海君時從祀文廟。
人物簡介
趙焱(1482年—?),字光霽,號忍齋,山東濟(jì)南府齊河縣人,軍籍。山東鄉(xiāng)試第三十五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第二百九名,登第三甲第八十二名進(jìn)士。都察院觀政,授葉縣知縣,致仕。
人物簡介
【生卒】:1482—1543 【介紹】: 明山西垣曲人,初名君琰,字文載。正德六年進(jìn)士。授戶部主事,累遷甘肅兵備副使,守邊有功。官至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維基
趙君琰(1482年—1543年),字文載,明武宗御賜名為趙載,山西平陽府絳州垣曲縣人,□籍。山西鄉(xiāng)試第六十四名舉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一百一十七名,登第三甲第八十二名進(jìn)士。授戶部主事,奉命督漕,上疏極言漕政利病。正德十四年四月以過家后期,復(fù)失禁戢,致運卒有斗死者,被下獄,贖杖還職。歷升員外郎、廣東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升陜西右參議、分守商洛道。吐魯番侵奪哈密為邊患,經(jīng)總督楊一清舉薦,四年五月升陜西按察司副使、整飭肅州地方兵備、撫治番夷兼管永昌等九衛(wèi)所,實行開墾屯田、安邊足食之計,七年十二月升左參政,仍管肅州兵備事。九年九月接替唐澤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十四年十一月升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十五年八月巡按御史王紳彈劾其前任甘肅巡撫時貪污,令回籍聽勘。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卒,享年六十二,賜祭葬。所著有《都府奏議》及《忠貞錄》、《忠節(jié)祠集》諸書。
人物簡介
趙時寧(1483年—?),字康伯,順天府霸州文安縣人,軍籍。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七十二名舉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會試第二百五十四名,登第三甲第一百零六名進(jìn)士。授河南祥符縣知縣,升陜西延安府同知,調(diào)湖廣鄖陽府同知。
人物簡介
【生卒】:1483—1537 【介紹】: 明浙江臨海人,字弘道。正德三年進(jìn)士。授行人,累遷云南布政使左參議,分守洱海,整兵厲防,區(qū)劃井然。仕終四川布政使司左參政。有《竹江集》。維基
趙淵(1483年—?年),字弘道,號竹江,浙江臺州府臨??h人,民籍。治《春秋》,行五,由國子生中式甲子科(1504年)浙江鄉(xiāng)試第九十名舉人,年二十六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九十三名,第三甲第五十四名進(jìn)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升行人司副、司正,十六年(1521年)十一月升四川按察司僉事,告歸。復(fù)除貴州按察司僉事,嘉靖四年(1525年)升云南布政使司左參議,六年升江西按察司副使,提調(diào)學(xué)校,八年五月升四川布政司左參政。著有《萬物數(shù)注》、《較六壬天文圖說》、《竹江集》。
人物簡介
趙章(1488年—?年),字達(dá)卿,四川重慶府合州人。四川鄉(xiāng)試第十三名舉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第三甲第三十四名進(jìn)士。曾官直隸丹陽縣知縣。嘉靖四年(1525年)任秀水縣知縣。
人物簡介
趙兌(1486年—?年),字麗卿,四川成都府內(nèi)江縣人。四川鄉(xiāng)試第三十名舉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會試第二十七名,第三甲第八十一名進(jìn)士。嘉靖元年(1522年)選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嘉靖九年(1530年)出任常州府知府。
人物簡介
【生卒】:1485—1561 【介紹】: 明江西安成人,字令中,號青石。正德八年舉人,授蓬萊教諭,以經(jīng)明行修征為兵部主事,官至福建都轉(zhuǎn)運使。有《青石遺稿》。
人物簡介
趙玙(1486年—?),字魯珍,號退庵,山東濟(jì)南府歷城縣人,軍籍。山東鄉(xiāng)試第七十一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第三百四十五名,登第三甲第二百零九名進(jìn)士。吏部觀政,授行人司行人,升司副、司正,擢崇王府長史,致仕。
人物簡介
【生卒】:1487—1568 【介紹】: 明蘇州府常熟人,字德光,號益齋。趙用賢父。嘉靖十七年進(jìn)士。授贛州府推官,廉潔不撓。官至廣東布政使司左參議,以與御史不合,被劾歸。維基
趙承謙(1487年—1568年),字德光,號益齋。直隸常熟縣人。四十歲舉于鄉(xiāng),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三甲第七十四名進(jìn)士。授贛州府推官,為政廉潔。擢南京吏部主事,官至廣東布政使司參議。
人物簡介
趙光(1488年—?),字仲熙,河南開封府許州臨潁縣人,民籍。河南鄉(xiāng)試第十五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第一百七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七名進(jìn)士。大理寺觀政,擢升南京四川道御史,曾彈劾劾南京兵部尚書廖紀(jì),后稱病歸鄉(xiāng)。嘉靖四年(1525年)八月病愈,復(fù)除本道御史。五年八月出為江西按察司僉事,六年十一月被革職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