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淳祐五年(1245)任兩浙路轉(zhuǎn)運判官。淳祐五年(1245)任司農(nóng)寺丞。淳祐九年(1249)任廣南東路提舉常平等事。淳祐十年(1250)任廣州知州兼安撫使。淳祐十年(1250)任連州知州。寶祐元年(1253)任慶元府知府,八月到任。寶祐二年(1254)任福州知州兼安撫使。寶祐二年(1254)任靜江府知府兼安撫使。開慶元年(1259)任隆興府知府兼安撫使。咸淳二年(1266)任工部尚書。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處州縉云人,字和仲。理宗淳祐十年進士。自秘書郎五遷至侍御史,皆兼講讀。遇災(zāi)異,輒援據(jù)經(jīng)傳及累朝故實,隨時致戒。累官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嘗直言陳政弊而忤賈似道,然頗為度宗所重。后為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知時事不可為而歸,憂憤疾篤卒。學者稱格齋先生。有《四書纂疏》、《近思錄精義》、《中興名臣言行錄》、《格齋集》等。全宋詩
趙順孫(一二一五~一二七七),字和仲,學者稱格齋先生,縉云(今屬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進士,調(diào)太平州學教授,改臨安府學教授。景定元年(一二六○),除秘書正字、累遷右正言(《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出知平江府。五年,召為吏部侍郎,遷尚書(清同治《蘇州府志》卷五二)。六年,拜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十年,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端宗景炎二年卒。有《近思錄》、《中興名臣言行錄》、《格齋集》。事見《蒙城趙氏宗譜》。今錄詩七首。全宋文·卷八一二○
趙順孫(一二一五——一二七六),字仲和,號格齋,又號格庵,處州縉云(今浙江縉云)人。淳祐十年賜進士出身,調(diào)臨安府學教授,除秘書省正字兼景獻府教授,升校書郎,添差通判婺州。咸淳元年,入為秘書郎,擢監(jiān)察御史,歷右正言、右司諫,遂為殿中侍御史。進侍御史,除吏部侍郎,求去,以顯文閣待制知平江府、兼淮浙發(fā)運使。升吏部尚書。六年,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進簽書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八年,除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十年,依舊職知福州。時事不可為,憂懣成疾,以德祐二年四月卒,年六十二。著有《四書纂疏》二十六卷(存)及《近思錄精義》、《孝宗系年錄》、《中興名臣言行錄》、《格齋集》、《格庵奏稿》(存)等。見黃溍《格庵先生趙公阡表》(《文獻集》卷一○下)。
人物簡介
趙希鉀,宗室,燕王房八世孫,師侙子,寶祐中為權(quán)發(fā)遣荊湖南路兵馬副都監(jiān)、經(jīng)理永州東安縣事。見《宋史》卷二一九《宗室世系表》五及所撰《跋豐茝三問洞題記》。
人物簡介
【生卒】:?—1275 【介紹】: 元人。始以父任為千戶。忽必烈中統(tǒng)間守東川,屢敗宋兵。至元三年,為東川路先鋒使。攻釣魚山,圍重慶,常為軍鋒。后以病還瀘州。瀘州反元,匣剌抱病出戰(zhàn),被擒殺。
人物簡介
【生卒】:1216—1274 【介紹】: 元邢州人,初名侃,字仲晦。為僧時法名子聰。號藏春散人。博學多藝,尤邃于《易》及邵雍《皇極經(jīng)世》。初為邢臺節(jié)度使府令史,尋棄去,隱武安山中為僧。乃馬真后元年,忽必烈在潛邸,召留備顧問。上書數(shù)千百言,引漢初陸賈“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之言,陳說天下大計。憲宗時,從滅大理,每以天地之好生,力贊于上,所至全活不可勝計。及即位,秉忠采祖宗舊典宜于今者,條列以聞。中統(tǒng)五年,還俗改名,拜太保,參領(lǐng)中書省事。建議以燕京為首都,改國號為大元,以中統(tǒng)五年為至元元年。一代成憲,皆自秉忠發(fā)之。卒謚文正。有《藏春集》。元詩選
秉忠,初名侃,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曾祖官邢州,徙家焉。秉忠少補邢臺節(jié)度府令史,慨然投筆去,隱武安山谷間。久之,從浮屠法,更名子聰。世祖在潛邸,海云禪師邀與俱入見,大悅之。留贊大計,人稱聰書記云。世祖正位,一時規(guī)模制作,皆所草定。至元元年,拜光祿大夫太保,參領(lǐng)中書省事,更名秉忠。詔以翰林侍講學士竇默女妻之,賜第奉先坊。十一年秋八月,端坐而逝。贈太傅趙國公,謚文貞。成宗時,改謚文正,贈太師。仁宗時,追封常山王。仲晦自幼好學,至老不衰。既貴,齋居蔬食澹然不異平昔。書得魯公筆法,行草獨師二王。天文、卜筮、算數(shù),皆有成書。自號藏春散人,有集十卷,學士閻復(fù)序之,謂當云霾草昧之世,贊成文明。至于裁云鏤月之章,白雪陽春之曲,在公乃為馀事。史稱其詩蕭散閒澹,類其為人。蓋以佐命元臣,寄情吟詠,其風致殊可想也。詞學圖錄
劉秉忠(1216-1274) 初名侃,改名子聰,拜官后更今名,字仲晦,號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臺)人。忽必烈即位,拜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領(lǐng)中書省事。奏建國號曰大元,定朝儀官制,為一代成憲。卒贈太傅,封趙國公,謚文貞。詩詞多蕭疏平易。有《藏春集》、《藏春樂府》。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潭州衡山人,字元輔,號靖齋。趙葵從子。平李全之役,屢立戰(zhàn)功,累官至江東轉(zhuǎn)運副使。恭帝德祐中,戍銀樹壩,兵敗,與其妾俱被執(zhí)至瓜州,元軍帥阿朮使淮招降李庭芝,許以高官?;搓枮樵S諾,至揚州城下,則大呼李庭芝毋降。阿術(shù)怒,殺之,棄尸江濱。其妾聚薪焚淮骨,置瓦缶中,自抱持,操小舟至急流,躍水而死。全宋詩
趙淮(?~一二七六),字元輔,號靖齋,衡山(今屬湖南)人。丞相葵從子。累官至淮東轉(zhuǎn)運使。恭帝德祐初為太府寺丞,戍銀樹壩。二年,兵敗被執(zhí),押至瓜州,元將令招降李庭芝,至城下,大呼“李庭芝,男兒死耳,毋降也?!痹獙⑴?,遇害?!?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五○有傳。全宋文·卷八二二○
趙淮,字元輔,號靖齋,潭州衡山(今湖南衡山)人,丞相葵之從子。討李全之叛,屢立戰(zhàn)功,累官至淮東轉(zhuǎn)運使。德祐中戍銀樹埧,兵敗被執(zhí),遇害。見《宋史》卷四五○本傳、《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三上之中。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宗室,南渡后寓居婺源,字古談。理宗寶祐四年進士。授無錫知縣。嘗移書責賈似道誤國,不報,遂歸隱終老。文天祥、陳宜中、陸秀夫皆稱譽其為人。有《隱意集》。
人物簡介
【生卒】:1216—1276 【介紹】: 元河間路寧津人,字潤之。世祖中統(tǒng)元年為益都路勸農(nóng)官,二年提領(lǐng)凌州諸軍奧魯事。至元二年授太皇寺提舉河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