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277,分219頁顯示  上一頁  122  123  124  125  126  128  129  130  131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趙汝歸
趙汝績
趙汝佺
趙希杼
趙希??(清中 十洲 )
趙性夫
趙與寰
趙昀(廟號 理宗 建道備德大功復(fù)興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建道備德大功復(fù)興烈文仁武圣明安孝帝、宋建道備德大功復(fù)興烈文仁武圣明安孝帝 別稱 宋理宗 貴誠 )
趙必鉘
趙崇珜
趙杲卿(明叔 )
趙栗
趙去疾
趙汝俊
趙善浥(德潤 )
趙汝歸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淳祐四年(1244)任澧州知州。
趙汝績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淳祐五年(1245)任太府寺丞。
趙汝佺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淳祐元年(1241)任廣南東路提舉市舶。淳祐八年(1248)任瑞州知州。
趙希杼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淳祐五年(1245)任度支郎中。淳祐六年(1246)任司農(nóng)少卿。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希??(一二○五~一二六六),字清中,號十洲,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太祖九世孫(《宋史·宗室世系表》五)。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士。入仕四十年,虛靜恬淡,嘗除知南雄州,不赴。度宗咸淳二年卒,年六十二。事見《隨隱漫錄》卷三。今錄詩三首。
趙性夫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淳祐四年(1244)官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公事。淳祐七年(1247)5月知紹興府,浙東安撫。
趙與寰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一六六
趙與寰,淳祐中宗學(xué)生。淳祐四年與同學(xué)三十四人上書劾史嵩之。見《宋季三朝政要》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05—1264 【介紹】: 即宋理宗,初名貴誠。太祖十世孫。嘉定十七年,寧宗死,丞相史彌遠矯詔立為帝。紹定六年,彌遠死,始親政。端平元年,會蒙古兵破蔡州,滅金。繼謀收復(fù)三京,遂與蒙古交兵,自此三邊擾攘,殆無寧日。后丁大全、賈似道相繼擅權(quán),朝政日壞,國勢垂危。在位四十年。
全宋文·卷七九六六
宋理宗趙昀(一二○五——一二六四),太祖十世孫,榮王希瓐子,母全氏。初名貴誠,嘉定十五年為邵州防禦使。十七年賜今名。是年寧宗崩,丞相史彌遠與楊后貶皇子趙竑為濟王,出居湖州,而矯詔立昀為帝。紹定六年彌遠卒,始親政,史稱「端平更化」。端平元年,與蒙古連兵滅金,以圖收復(fù)三京。金亡,蒙古軍入洛,事釁隨起,兵連禍結(jié),境土日蹙。開慶元年,蒙古兵圍鄂州,宰相賈似道諱言其納幣稱臣請和,偽稱獲捷。自后似道擅權(quán),朝綱日壞,國勢益危。其在位也,史彌遠、丁大全、賈似道相繼竊弄威福,與相始終。而同時崇獎理學(xué),黜王安石從祀孔廟,升濂、洛九儒,表彰《四書》,確立理學(xué)之統(tǒng)治地位。在位四十年,年號八: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寶祐、開慶、景定。見《宋史·理宗紀》。
趙必鉘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二七
趙必鉘,宗室,太宗子漢王元佐九世孫,崇驥子,家于常熟(今江蘇常熟)。淳祐中為國子監(jiān)進士。見《宋史》卷二二四《宗室世系表》一○,光緒《常昭合志》卷一五。
趙崇珜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九九九
趙崇珜,淳祐間為漳州州學(xué)教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密州人,字明叔。鄉(xiāng)貢進士,有行義。家貧,好飲,不擇酒而醉。嘗有“薄薄酒,勝茶湯”之言,蘇軾演繹而為長歌《薄薄酒》二首。
全宋文·卷八○二四
趙東,字明叔,興元府南鄭(今陜西漢中)人,淳祐末知海州。見《云臺金石記》。

人物簡介

簡介
淳祐五年(1245)任國子監(jiān)丞。淳祐六年(1246)任秘書郎。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二四
趙去疾,淳祐中人,著有《孔圣生年月日考異》一卷(存)。
趙汝俊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九八九
趙汝俊,淳祐間以迪功郎為徽州績溪縣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善浥,字德潤,太宗七世孫(《宋史·宗室世系》一二)。理宗淳祐中知萬縣。事見《金石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