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147—1200 【介紹】: 即宋光宗。孝宗第三子。孝宗時,封恭王。乾道七年立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即位,次年改元紹熙。獨任留正為相,與金通好,武備漸弛?;屎罄钍险埩⒓瓮踮w擴為太子,孝宗不許?;笥诶钍涎?,疑孝宗有廢主之意,由是不朝孝宗。五年,孝宗死,稱疾不出執(zhí)喪。太皇太后吳氏用趙汝愚之請,奉嘉王擴即位,尊其為太上皇。在位六年。全宋文·卷六四一五
宋光宗趙惇(一一四七——一二○○),孝宗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紹興二十年,授右監(jiān)門衛(wèi)率府副率,轉(zhuǎn)榮州刺史。三十二年,拜鎮(zhèn)洮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封恭王。乾道七年,立為太子。淳熙十六年二月,受內(nèi)禪,即帝位。獨任留正為相,與金通好,漸弛武備。紹熙元年,皇后李氏請立皇子嘉王趙擴為太子,孝宗不允,遂惑李后之言,與孝宗矛盾日深,漸成水火不容之勢。自此政治日昏,孝養(yǎng)日怠,不朝孝宗。五年,孝宗崩,稱疾不出執(zhí)喪,朝中騷動。太皇太后吳氏用趙汝愚、韓侂胄、趙彥逾等所請,奉皇子嘉王即帝位,遂尊為太上皇,居壽康宮。在位六年,年號紹熙。慶元元年上尊號曰圣安壽仁太上皇帝。六年崩,年五十四,廟號光宗。見《宋史》卷三六《光宗紀》,《兩朝綱目備要》卷一至卷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宗室。臺州黃巖人,字然道。趙師淵弟。孝宗淳熙十四年進士。歷通判嘉興府、知通州等,官至朝議大夫、直寶章閣。師陸九淵,兼學于朱熹。嘗言諸公傷于著書,而其心反有所蔽,意在指熹。九淵卒,師雍致書于熹,言惜不及見兩家論辯,熹亦答書諷之。
人物簡介
【生卒】:?—1207 【介紹】: 宋資州人,字希光,號中川。趙雄子。少苦學,以司馬、周、程氏為師。后私淑張栻。性沖淡,出仕二十余年,為廣安守等職,僅一磨勘,歷任不滿三年。因父曾為孝宗言吳挺專制蜀地之害,至寧宗開禧間,吳曦僣叛,昱每念父言,輒投地大慟。亟貽書成都帥臣楊輔,勸以舉義討叛,輔不能用,昱遂絕食而卒。全宋文·卷六四一一
趙昱(?——一二○七),字希光,號中川,資州資中(今四川資中)人,雄子。少苦學,師法司馬、周、程氏,恬于仕進,出仕二十馀年,歷任不滿三考。慶元中為奉議郎、簽書東州節(jié)度判官,開禧時嘗知廣安軍。三年,吳曦叛,昱傷慟不已,絕粒而死。見《桯史》卷三,《鶴山大全集》卷九○《祭趙廣安文》,《宋蜀文輯存作者考》。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148—1217 【介紹】: 宋宗室,字從善,自號無著居士,又號東墻。趙伯骕子。孝宗淳熙二年進士。除司農(nóng)簿、金部郎中,奏請設(shè)財政總計,以絕吏奸。后知吉州,即山煉銅,鑄錢積二十萬貫。進戶部郎官、淮東總領(lǐng)。光宗初,知秀州,改淮南運判。時鐵錢不行,鹽商弗至,師??請發(fā)度牒、出倉粟,以收鐵錢,鹽利遂通。寧宗時,諂事韓侂胄,得轉(zhuǎn)工部尚書知臨安府。侂胄將用兵伐金,師??持異議而遭劾罷。侂胄死,獲起用。凡四尹臨安府,有能聲。然以諂附權(quán)貴,為時論所鄙。卒謚宣敏。全宋詩
趙師??(一一四八~一二一七),字從善,自號無著居士,又號東墻。太祖八世孫伯骕子。舉進士第,累遷司農(nóng)卿,三知臨安府,除寶謨閣直學士,進兵部尚書。卒年七十?!?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七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六四一二
趙師??(一一四八——一二一七),字從善,宗室。第進士,除司農(nóng)簿,遷金部郎中,歷知吉州,進戶部郎官、淮東總領(lǐng)。光宗初,擢太府少卿、知秀州,改淮南運判。累遷司農(nóng)卿、知臨安,媚韓侂胄,進工部尚書。侂胄用兵,師??持異論,侂胄死,以此除寶謨閣直學士知鎮(zhèn)江府,復除兵部尚書。嘉定十年卒,年七十,謚宣敏。見《宋史》卷二四七《宗室傳》四,《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一○六。
人物簡介
【生卒】:1148—1218 【介紹】: 宋宗室,字文長。孝宗乾道二年進士。歷樂清尉、福建路運干、知晉陵縣,有政績。寧宗慶元中,擢監(jiān)登聞檢院,不趨韓侂胄之門。出知汀州、廣西提刑,諸郡鬻官鹽,取息之六或八奉漕司,彥□奏減,以蘇民力。侂胄死,進戶部侍郎兼樞密院檢詳,遷湖廣總領(lǐng),去軍中虛籍,用度以饒。終知平江府。全宋詩
趙彥橚(一一四八~一二一八),字文長,嚴州建德(今浙江建德東北)人。宋宗室。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宋史》本傳作二年),調(diào)樂清尉,遷福建路運干。寧宗慶元初知晉陵縣。召監(jiān)登聞檢院。以不附韓侂胄,嘉泰三年(一二○三)出知汀州。歷廣西提刑,湖廣總領(lǐng)。嘉定十年(一二一七)知平江府。次年,卒于官,年七十一。事見《水心文集》卷二三《知平江府趙公墓志銘》,《宋史》卷二四七有傳。全宋文·卷六四一四
趙彥橚(一一四八——一二一八),字文長,悼王七世孫。乾道五年進士,授昆山主簿,歷建康府推官、知晉陵縣。慶元初擢監(jiān)登聞檢院,出知汀州,提點廣西刑獄,奏減經(jīng)總錢,除運判,以憂歸。韓侂胄死,召為戶部郎,遷湖廣總領(lǐng),進太常卿,權(quán)戶部侍郎,奉祠。嘉定十年起知平江府,轉(zhuǎn)寶謨閣待制。次年卒,年七十一。見葉適《知平江府趙公墓銘》(《水心文集》卷二三),《宋史》卷二四七《宗室傳》四。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宗室,明州人,字德先,一字德老。高宗紹興三十年進士。孝宗淳熙中,累遷知秀州、工部尚書。光宗疾,與丞相趙汝愚定策立寧宗。寧宗即位,出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始與汝愚協(xié)濟大計,冀引己共政。及外除,頗觖望,乃上疏誣訐汝愚。后遷資政殿大學士,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嘉定間奉祠歸,尋卒。全宋文·卷五四○五
趙彥逾(一一三○——一二○七),字德老,宗室,居于鄞(今浙江寧波)。紹興三十年進士。隆興元年任象山主簿。淳熙五年知秀州。累遷太府少卿、四川總領(lǐng)。后除戶部侍郎、工部尚書。光宗疾,與趙汝愚等策立寧宗。慶元元年再入川,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以定策勛累遷資政殿大學士。三年,為江東安撫使、兼行宮留守司公事。嘉泰四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次年除宮觀。開禧三年卒,年七十八。累贈太師、吉國公。見《寶慶四明志》卷一、九、一○,《景定建康志》卷一,《宋史》卷二四七《宗室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