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進(jìn)退(進(jìn)退)  拼音:jìn tuì
1.前進(jìn)或后退。如:「進(jìn)退不得」。晉。李密〈陳情表〉:「臣之進(jìn)退,實(shí)為狼狽。」《魏書。卷四二。列傳。酈范》:「腹背受敵,進(jìn)退無途?!?br />2.和尊長、客人等見面、告退之類的禮儀?!墩撜Z。子張》:「子夏之門人小子,當(dāng)灑掃、應(yīng)對、進(jìn)退,則可矣。」《禮記。內(nèi)則》:「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應(yīng)唯敬對進(jìn)退周旋慎齊。」
3.出仕或退隱。《孟子。公孫丑下》:「我無官守,我無言責(zé)也,則吾進(jìn)退,豈不綽綽然有馀裕哉?」宋。葉適 故知樞密院事資政殿大學(xué)士施公墓志銘:「進(jìn)退以義,士之節(jié)也;枉道干進(jìn),士之恥也?!?br />4.任用或罷免。唐。韓愈 送李愿歸盤谷序:「坐于廟朝,進(jìn)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埂睹魇贰>硪黄呔?。列傳。鄒智》:「然或進(jìn)退一人,處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陰執(zhí)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br />5.使之進(jìn)退,猶言指揮。《宋史。卷三六五。列傳。岳飛》:「飛還兵于舒以俟命,帝又賜札,以飛小心恭謹(jǐn)、不專進(jìn)退為得體?!?/div>
《國語辭典》:因循  拼音:yīn xún
1.遵循舊習(xí)而無所改動。《后漢書。卷三四。梁統(tǒng)傳》:「自高祖之興,至于孝宣,君明臣忠,謨謀深博,猶因循舊章,不輕改革?!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史傳》:「及班固述漢,因循前業(yè),觀司馬遷之辭,思實(shí)過半?!?br />2.敷衍慢怠。唐。韓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驛涂中見寄〉詩:「多才自勞苦,無用祗因循?!乖jP(guān)漢卿《哭存孝》第二折:「我這里傍邊側(cè)立索慇勤,怎敢道怠因循!」
3.悠游閒散。唐。羅隱 寄第五尊師詩:「苕溪煙月久因循,野鶴衣裘獨(dú)繭綸?!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1436' target='_blank'>韓偓 擁鼻詩:「卻要因循添逸興,若為趨競愴離憂?!?br />4.蹉跎、延誤。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和櫛沐寄道友〉詩:「因循擲白日,積漸凋朱顏?!?/div>
《國語辭典》:逡巡  拼音:qūn xún
1.向后退?!肚f子。秋水》:「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于是逡巡而卻?!?jié)h。賈誼 過秦論:「秦人開關(guān)而延敵,九國之師,逡巡遁逃而不敢進(jìn)。」也作「逡循」。
2.徘徊不前。唐。杜甫麗人行〉:「后來鞍馬何逡巡,當(dāng)軒下馬入錦茵?!埂读凝S志異。卷一。勞山道士》:「俛首驟入,勿逡巡!」
3.頃刻之間。唐。韓湘言志〉詩:「解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乖?。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雖然是不關(guān)親,可憐見命在逡巡。」
《國語辭典》:踟躕(踟躕)  拼音:chí chú
1.徘徊不前的樣子。《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古辭。陌上?!罚骸甘咕龔哪蟻恚羼R立踟躕?!埂段倪x。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欲還絕無蹊,攬轡止踟躕。」
2.相連接的樣子?!段倪x。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西廂踟躕以閒宴,東序重深而奧秘?!?br />3.一種古代接漏刻水的盛器?!冻鯇W(xué)記。卷二五。器物部。漏刻》:「殷夔漏刻法曰:『為器三重,圓皆徑尺,差立于水輿踟躕之上,為金龍口吐水,轉(zhuǎn)注入踟躕經(jīng)緯之中。』」
《漢語大詞典》:踟躇
見“ 踟躕 ”。
《國語辭典》:狐疑  拼音:hú yí
狐貍生性多疑,故以狐疑形容人因多疑而猶豫不決?!妒酚洝>砭哦??;搓幒顐鳌罚骸该腺S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埂稘h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夫執(zhí)狐疑之心者,來讒賊之口;持不斷之意者,開群枉之門。」
《國語辭典》:二心  拼音:èr xīn
1.異心、不忠實(shí)。《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晟但言唐主畏陛下神武,事周無有二心?!埂度龂萘x》第九回:「今將軍若此,是天賜也,肅豈敢有二心?」
2.注意力分散、不專心?!俄n非子。詭使》:「無二心私學(xué),聽吏從教者,則謂之陋?!?/div>
《漢語大詞典》:猶與(猶與)
猶豫。禮記·曲禮上:“卜筮者……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漢 劉向 列女傳·周主忠妾:“媵婢心知其毒酒也,計(jì)念進(jìn)之,則殺主父,不義;言之,又殺主母,不忠。猶與因陽僵覆酒。”
分類:猶豫
《漢語大詞典》:持疑
猶豫;遲疑。宋書·柳元景傳:“ 義恭 、 元景 等憂懼無計(jì),乃與師伯等謀廢帝立 義恭 ,日夜聚謀,而持疑不能速決。” 唐 孫樵 《武皇遺劍錄》:“ 武皇 曾不持疑,卒詔有司,驅(qū)群髡而髮之,毀其居而田之?!?span id="ppeyklq"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八六回:“吾言之再,主公以子婚於 田 宗,以此持疑未決?!?清 林旭 《叔嶠印伯居伏魔寺數(shù)往訪之》詩:“擲鼠忌器空持疑,餵虎割肉有盡時。”
《漢語大詞典》:回惑(迴惑)
(1).迷惑;惶惑。后漢書·荀悅傳:“肅恭其心,慎修其行,內(nèi)不回惑,外無異望,則民志平矣。”宋書·周朗傳:“ 嶠 ( 周嶠 )素懼怯,回惑不知所從?!?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相公:“巫錯愕不知所從出。正回惑間,又一石子落,中巫?!?br />(2).猶豫。魏書·裴叔業(yè)傳:“意計(jì)回惑,自無所成?!?span id="nbcowtc" class="book">《南史·謝朓傳》:“ 東昏 失德, 江祏 欲立 江夏王 寳玄 ,末更回惑?!?br />疑惑;彷徨。拾遺記·洞庭山附 南朝 梁 蕭綺 錄:“或有乍無,或同乍異,故使覽者迴惑而疑焉?!?北周 庾信 《象戲賦》:“猶豫樞機(jī),嫌疑涇渭,顧望迴惑,心情怖畏。” 唐 元稹 《裴注侍御史制》:“遇朝廷渴用之日,又安可迴惑顧慮於豪黠。”
《國語辭典》:猶夷(猶夷)  拼音:yóu yí
1.猶豫、遲疑不定。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一折:「國士如君無二,當(dāng)一諾怎得猶夷?!挂沧鳌釜q豫」。
2.散步、游逛。《明史。卷三○一。列女傳一。葉氏傳》:「夜月上,紿諸姒曰:『月色甚佳,盍少猶夷乎?』趨門外良久?!?/div>
《國語辭典》:二意  拼音:èr yì
兩種心意、異心?!逗鬂h書。卷七二。董卓傳》:「煨猶奉給御膳,稟贍百官,終無二意。」《紅樓夢》第七四回:「王夫人向來看視邢夫人之得力心腹人等原無二意,今見他來了,打聽此事,十分關(guān)切?!?/div>
《國語辭典》:磨陀  拼音:mó tuó
1.逍遙自在。元。關(guān)漢卿 大德歌。吹一個曲:「想人生能幾何,十分淡薄隨緣過,得磨陀處且磨陀。」也作「磨跎」、「磨駝」。
2.醉酒。也作「摩陀」。
《漢語大詞典》:猶預(yù)(猶預(yù))
猶豫。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平原君 猶預(yù)未有所決?!?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用兵之害,猶預(yù)為大。合殺不殺,天賊乃發(fā)?!?span id="fheuztj" class="book">《紅樓夢》第二六回:“正是猶預(yù)不決、神魂不定之際。”
《漢語大詞典》:貳豫(貳豫)
猶豫。管子·君臣上:“民有疑惑貳豫之心,而上不能匡。”
分類:猶豫
《漢語大詞典》:持遲(持遲)
猶豫。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澶淵之幸》:“ 澶淵 之幸, 陳堯叟 有 西蜀 之議, 王欽若 贊 金陵 之行,持遲未決?!?/div>
分類: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