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迷悮 ”。
(1).迷惑謬誤。
《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 淵 遣使南通 孫權(quán) ,往來賂遺”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既不欲勞動(dòng)干戈,遠(yuǎn)涉大川,費(fèi)役如彼,又悼邊陲遺餘黎民,迷誤如此?!?唐
駱賓王 :“類西 秦 之鏡,照徹心靈;同南指之車,導(dǎo)引迷悮?!?宋
王禹偁 :“足可以指迷悮於羣生,扇穆清於四海。” 孫中山
《行易知難·知行總論》:“欲使后知后覺者,了然於向來之迷誤,而翻然改圖。”
(2).使迷惑;貽誤。 漢 焦贛
《易林·損之謙》:“闇昧冥語,轉(zhuǎn)相迷誤?!?span id="3f9gjyr" class="book">《
資治通鑒·晉惠帝永寧元年》:“逆臣 孫秀 ,迷誤 趙王 ,當(dāng)共誅討?!?明
袁宗道 《論文下》:“其持論大謬,迷誤后學(xué),有不容不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