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
關(guān)于辦理刑事案件程序的法律。《中國法制報》1984.11.26:“根據(jù)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和其他有關(guān)法律的規(guī)定,大多數(shù)的刑事案件屬于公訴案件。”
《國語辭典》:訴訟擔(dān)保(訴訟擔(dān)保)  拼音:sù sòng dān bǎo
民事訴訟中,為確保原告日后對于被告履行費用之義務(wù),法院因被告的申請,得以裁定命令原告提存現(xiàn)金或相當之有價證券,以供訴訟費用之擔(dān)保。
《國語辭典》:訴訟費用(訴訟費用)  拼音:sù sòng fèi yòng
指因訴訟程序支出的費用。由原告或聲請人先行繳納,通常由敗訴之當事人負擔(dān),法院亦得酌量情形,命兩造分擔(dān)。證人旅費、鑒定費等,也屬于訴訟費用。
《國語辭典》:如訴如泣(如訴如泣)  拼音:rú sù rú qì
像在哭泣,又像在訴說。比喻聲音凄楚哀怨?!稏|周列國志》第六八回:「師涓重整弦聲,備寫抑揚之態(tài),如訴如泣。」也作「如泣如訴」。
《國語辭典》:非常上訴(非常上訴)  拼音:fēi cháng shàng sù
刑事判決確定后,發(fā)現(xiàn)該案之審判系屬違法者,由最高檢察署檢察總長提起非常上訴,請求最高法院撤銷違法之原判決或訴訟程序。
《國語辭典》:告訴乃論(告訴乃論)  拼音:gào sù nǎi lùn
必須經(jīng)被害人或有告訴權(quán)人的告訴,才能論罪,如傷害罪、妨害名譽罪等。
《國語辭典》:集體訴訟(集體訴訟)  拼音:jí tǐ sù sòng
集體訴訟一詞來自美國「Class Action」一詞,指稱由一個或多個成員作為集團全體成員的代表,代表全體當事人起訴或應(yīng)訴的訴訟。也稱為「集團訴訟」。
《國語辭典》:訴訟代理人(訴訟代理人)  拼音:sù sòng dài lǐ rén
系指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或由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之委任,以當事人之名義為訴訟行為或受訴訟行為之人。一般多由律師為之。
《國語辭典》: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  拼音:mín shì sù sòng fǎ
規(guī)定民事訴訟制度及民事訴訟的程序法規(guī)。如財產(chǎn)、婚姻等的訴訟程序皆屬之。
《國語辭典》:先訴抗辯權(quán)(先訴抗辯權(quán))  拼音:xiān sù kàng biàn quán
法律上指保證人于債權(quán)人未就主債務(wù)人之財產(chǎn)強制執(zhí)行而無效果前,對于債權(quán)人得拒絕清償。我國民法第七四五條對先訴抗辯權(quán)有明文規(guī)定。
《國語辭典》:不起訴處分(不起訴處分)  拼音:bù qǐ sù chǔ fèn
檢察官就其偵查結(jié)果,作成不向法院提起公訴之處分。檢察官作成不起訴處分后,除由告訴人聲請再議阻其確定外,原則上限制再行起訴;羈押之被告,視為撤銷羈押;扣押原則上應(yīng)發(fā)還。
《國語辭典》:選舉訴訟(選舉訴訟)  拼音:xuǎn jǔ sù sòng
對于選舉違法或受干擾時,選舉人或被選舉人,向法院提起的訴訟。
《國語辭典》:投訴無門(投訴無門)  拼音:tóu sù wú mén
沒有申訴、辯解的對象或途徑。如:「縱使有滿腹委曲,卻投訴無門,真可恨!」
《國語辭典》:提起公訴(提起公訴)  拼音:tí qǐ gōng sù
法律上指檢察官依偵查所得的證據(jù),足以認定被告有犯罪嫌疑,而聲請法院審判處罰被告的訴訟行為。
《國語辭典》:公訴權(quán)(公訴權(quán))  拼音:gōng sù quán
檢察官代表國家,依公訴請求法院審判及科刑的權(quán)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