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目光  拼音:mù guāng
1.眼神。如:「目光炯炯」。
2.指人的識見。如:「目光短淺」。
《國語辭典》:意見(意見)  拼音:yì jiàn
1.意思、看法。唐。元稹錢貨議狀〉:「宜令百寮各陳意見,以革其弊。」
2.因彼此見解不同而產(chǎn)生的不滿想法。如:「鬧意見」、「意見甚深」、「大家對他專斷獨(dú)行的作法很有意見?!?/div>
《國語辭典》:意識(意識)  拼音:yì shì
1.泛指一切精神活動。如知覺、記憶、想像等皆屬之。
2.覺察、警悟。如:「他意識到事態(tài)的嚴(yán)重性?!?br />3.佛教用語。對一切現(xiàn)象能產(chǎn)生分別作用的心?!栋⑴_(dá)磨俱舍論》卷一:「意識相應(yīng)散慧,名為計度分別。」
《漢語大詞典》:識學(xué)(識學(xué))
識見;學(xué)識。北齊書·崔達(dá)拏傳:“ 達(dá)拏 溫良清謹(jǐn),有識學(xué)?!?span id="zygsltu" class="book">《周書·楊敷傳》:“性朗悟,有識學(xué)。”
《漢語大詞典》:慧辨
(1).識見。 唐 李翱 《答韓侍郎書》:“茍以為賢則不要前人相知相識,逢便見機(jī)巧,有慧辨,故身雖否塞,而所進(jìn)達(dá)者不為少矣?!?br />(2).狡黠善辨。 明 唐順之 《吏部郎中林東城墓志銘》:“吾友 東城 林君 ,古所謂敦行君子也,紛華盛麗耳目之好一不膩乎其外,獧巧慧辨機(jī)智之習(xí)一不鉤乎其心。”
分類:識見狡黠
《漢語大詞典》:逴見(逴見)
窺見;識見。《朱子語類輯略》卷六:“ 曾點(diǎn) 、 漆雕開 ,不曾見他做工夫處,不知當(dāng)時如何被他逴見這道理然?”
分類:窺見識見
《漢語大詞典》:識準(zhǔn)(識準(zhǔn))
識見。南史·宋紀(jì)中·文帝:“識準(zhǔn)弘正,才略開邁。”
分類:識見
《國語辭典》:小人  拼音:xiǎo rén
1.形體較小的人。相對于巨人而言。
2.平民百姓。《書經(jīng)。無逸》:「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3.無德智修養(yǎng)、人格卑劣的人?!兑捉?jīng)。系辭下》:「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埂度龂尽>砣?。蜀書。諸葛亮傳》:「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br />4.自稱的謙詞?!蹲髠?。隱公元年》:「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弧埂抖膛陌阁@奇》卷三二:「小人附舟來的,是巡檢鄒圭,他也是老爺?shù)呐f吏,老爺問他,他備知端的?!?/div>
《國語辭典》:大方  拼音:dà fāng
1.有名的大家。如:「他如此的謬解文意,真是貽笑大方?!埂痘ㄔ潞邸返谝弧鸹兀骸缚顣汉缮}贈采秋女史』八字,寫畢,說道:『貽笑大方!』」
2.大地。《淮南子。俶真》:「是故能戴大員者履大方,鏡太清者視大明?!?/div>
《國語辭典》:大方  拼音:dà fang
1.為人不吝嗇。《儒林外史》第三一回:「便是門下從不曾見過像杜少爺這大方舉動的人。」
2.態(tài)度自然不拘束。《紅樓夢》第六七回:「怨不得別人都說那寶丫頭好,會做人,很大方。」《文明小史》第四○回:「只他們走出來,身子都是挺直,沒有羞羞縮縮的樣子,我就覺著他比守舊的女子大方得多?!?br />3.不俗氣?!都t樓夢》第三七回:「賦景詠物兩關(guān)住,又新鮮,又大方?!?/div>
《國語辭典》:才識(才識)  拼音:cái shì
才華器識?!度龂萘x》第一二○回:「皓才識明斷,堪為帝王?!?/div>
《國語辭典》:明見(明見)  拼音:míng jiàn
高明的見解?!独蠚堄斡洝返诙鸹兀骸冈S大磕頭,說:『大老爺明見!開恩!』」
《國語辭典》:智識(智識)  拼音:zhì shì
智慧才識。《宋史。卷四二一。列傳。李庭芝》:「少穎異,日能誦數(shù)千言,而智識恒出長老之上?!?/div>
《國語辭典》:面墻(面牆)  拼音:miàn qiáng
面對著墻。一無所見。比喻不學(xué)無術(shù),毫無才能。參見「墻面而立」條?!逗鬂h書。卷六一。左雄傳》:「若其面墻,則無所施用?!?/div>
《漢語大詞典》:自廣(自廣)
(1).猶自寬。自我安慰。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賈生 既以適居 長沙 , 長沙 卑濕,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span id="jnosxpe" class="book">《北齊書·文苑傳·樊遜》:“ 遜 常服 東方朔 之言,避世 金馬 ,何必深山蒿廬之下,遂借陸沈公子為主人,擬《客難》,製《客誨》以自廣。” 宋 沈括 夢溪筆談·神奇:“﹝ 鄭夷甫 ﹞憂傷感嘆,殆不可堪。人有勸其讀《老》《莊》以自廣?!?br />(2).擴(kuò)大自己的地盤、聲望、識見等。史記·張耳陳馀列傳:“愿王毋西兵,北徇 燕 代 ,南收 河內(nèi) 以自廣。”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華經(jīng)記》:“其一碑,僧之徒思得聲名人文其事以自廣?!?宋 蘇轍 《上樞密韓太尉書》:“所見不過數(shù)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
(3).自以為識見廣博;自大。《書·咸有一德》:“無自廣以狹人,匹夫匹婦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 唐 白居易 《箴言》序:“名既立而自廣自滿,尚念九仞虧於一簣?!?br />(4).自己胸懷寬廣。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近有詞流與人一字之益,每對眾言之,其不自廣也如此。”
《漢語大詞典》:識度(識度)
識見與器度。 晉 袁宏 后漢紀(jì)·明帝紀(jì)上:“ 蒼 體貌長大,進(jìn)止有禮,好古多聞,儒雅有識度?!?宋 蘇軾 《答喬舍人啟》:“某聞人才以智術(shù)為后,而以識度為先。”
分類:識見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