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9詞典 7分類詞匯 72
《國語辭典》:方物  拼音:fāng wù
1.土產(chǎn),各地所產(chǎn)的物品?!稌?jīng)。旅獒》:「無有遠(yuǎn)邇,畢獻(xiàn)方物?!埂稘h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昔武王克商,通道百蠻,使各以方物來貢?!?br />2.識別、描述?!逗鬂h書。卷五九。張衡列傳》:「人神雜擾,不可方物?!埂睹魇?。卷二○九。馮恩列傳》:「若鋐,則如鬼如蜮,不可方物?!?/div>
《國語辭典》:旌別(旌別)  拼音:jīng bié
識別?!稌?jīng)。畢命》:「旌別淑慝,表厥宅里?!固?。白居易 論孟元陽狀:「今以無能者一例除改,無所旌別,臣恐今日已后,無以勸人。」
《漢語大詞典》:別識(別識)
(1).辨別;識別。 宋 葉適 《黃子耕墓志銘》:“亭觀、坊巷、表揭,悉可別識。”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幘:“冠服古今異制,而苦無明著。既其制不能明了,則其所施用,或當(dāng)或否,皆不可別識矣?!?br />(2).卓識;高見。 宋 梅堯臣 《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見遺因呈祭酒吳公》詩:“書成大軸緑錦裝,偏斜曲直筋骨藏。攜之謁我巧趨蹌,我無別識心傍徨。” 清 章學(xué)誠 校讎通義·宗劉:“ 唐 后史家無專門別識,鈔撮前人史籍,不能自擅名家?!?/div>
《漢語大詞典》:指識(指識)
(1).識別。 清 章學(xué)誠 文史通義·詩話:“鄙陋之夫,不知學(xué)問之有流派,見人學(xué)問眩於目而莫能指識,則概名之曰考據(jù)家?!?br />(2).介紹認(rèn)識。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六:“有一位 銅河 上游的 銅街子 的某老大伯爺,他們替我指識了,我便和他兩人坐在上席。”
《國語辭典》:相識(相識)  拼音:xiāng shì
1.彼此認(rèn)識。唐。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fā)比,反眼若不相識?!埂度龂萘x》第二六回:「且說關(guān)公正尋思間,忽報有人相訪。及請入,卻不相識。」
2.相識之人。《西游記》第一二回:「正是有緣得遇舊相識,般若還歸本道場?!?/div>
《國語辭典》:徽章  拼音:huī zhāng
佩戴在身上用以識別身分、職業(yè)、階級的標(biāo)志,大多以金屬制成。如:「童軍徽章」、「紀(jì)念徽章」。
《漢語大詞典》:知見(知見)
(1).見識;見解。漢書·文帝紀(jì):“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明 李贄 《史綱評要·宋神宗皇帝》:“ 介甫 之病,坐不近人情,故 君實 明快之言,如不聞也,然豈但 介甫 已乎,凡稍有知見者俱如是矣?!?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往所理想,在知見情操,兩皆調(diào)整,若主智一派,則在聰明睿智,能移客觀之大世界于主觀之中者。”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節(jié):“從這多數(shù)的征伐事項中,可以抽繹出下列的幾項知見?!?br />(2).看見,知道。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九:“時都統(tǒng) 馮湛 帳前適有一人在傍知見。”《廿載繁華夢》第二回:“海關(guān)里有兩個冊房……一個是造真冊的,一個是造假冊的。真冊的自然是海關(guān)大臣和庫書知見;假冊的就拿來虛報皇上?!?陳殘云 《山谷風(fēng)煙》第三六章:“大嫂, 劉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過什么,你也知見?!?br />(3).佛教語。知為意識,見為眼識,意謂識別事理、判斷疑難。 宋 秦觀 《法云寺長老疏文》:“無前后來去之際,有解脫知見之因?!?清 龔自珍 《重輯〈六妙門〉序》:“不停心,則雖有無上知見,為煩惱風(fēng)動搖慧燈,若存若滅……制心一處,何事不辦,如開佛知見矣。”
《漢語大詞典》:識真(識真)
(1).識別真相。 唐 柳宗元 《重贈》詩之二:“世上悠悠不識真,薑芽盡是捧心人?!?金 王若虛 《文辨》:“世之秉筆者往往不謹(jǐn),馳騁雕鐫,無所不至,自以為得意,而讀者亦從而歆羨,識真之士,何其少也。”
(2).識認(rèn)自然之道;認(rèn)識本原。 唐 張說 《岐州刺史平原男陸君墓志銘》序:“公諱 伯玉 ,字某, 河南 人,識真之士也。” 明 海瑞 《訓(xùn)諸子說》:“圣賢以識真誨人,其説備在方冊?!?/div>
《漢語大詞典》:見事(見事)
識別事勢。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吾聞 穰侯 智士也,其見事遲?!?span id="gm9h5lj" class="book">《晉書·唐彬傳》:“順從者謂為見事,直言者謂之觸迕。” 宋 孔平仲 續(xù)世說·假譎:“ 崔日知 見事敏速。每朝廷有事,轉(zhuǎn)禍為福,以取富貴?!?/div>
《國語辭典》:具眼  拼音:jù yǎn
1.具有鑒別事物的眼光?!端问?。卷三九四。謝深甫傳》:「文士世不乏,求具眼如深甫者實鮮?!?br />2.具有鑒別事物眼光的人。明。馮夢龍《智囊補。閨智。漂母》:「楚漢皆豪杰,無一人知信者,雖高祖亦不知,僅一蕭相國,亦以與語故奇之,而母獨識拔于邂逅憔悴之中,真古今第一具眼矣?!?/div>
《國語辭典》:記事(記事)  拼音:jì shì
把事情記載下來?!抖Y記。文王世子》:「是故圣人之記事也,慮之以大。」《漢書。卷三○。藝文志》:「左史記言,右史記事?!?/div>
《國語辭典》:章服  拼音:zhāng fú
1.一種古代犯人所穿的特殊衣服,用以標(biāo)識犯人所犯之刑。《史記。卷一○。孝文本紀(jì)》:「蓋聞有虞氏之時,畫衣冠異章服以為僇,而民不犯?!?br />2.一種古代禮服。上有圖案,用以區(qū)別等級。
《漢語大詞典》:識人(識人)
識別人。 明 海瑞 《興革條例·戶屬》:“縱目力低下,未必識人,然朝夕相親近,聞見參互,較之提學(xué)取決於一日或勝也?!?span id="teiwphk"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我爹爹最是識人,或者果是好人也未見得?!?/div>
分類:識別
《國語辭典》:明鑒(明鑑)  拼音:míng jiàn
1.明鏡?!缎绿茣?。卷一二二。列傳。魏元忠》:「夫明鑒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br />2.明察、識見高遠(yuǎn)。如:「法官判事要明鑒秋毫,才不會造成冤獄?!埂队魇烂餮浴>硭摹?。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今早張千進(jìn)城,兩個乘早將尸首埋藏停當(dāng),卻來回復(fù)我小婦人。望青天爺爺明鑒!」
3.明顯的前例,可為今日所取法、借鏡?!睹魇?。卷三二○。外國列傳一。朝鮮》:「茍闕斯二者,而徒事佛求福,梁武之事,可為明鑒?!?/div>
《國語辭典》:明鑒(明鑒)  拼音:míng jiàn
1.明鏡。
2.喻見解清晰,見識高明?!度龂?。卷二三。魏書。楊俊傳》:「后固歷位郡守,恂御史、縣令,其明鑒行義多此類也。」晉。孫楚〈雁門太守牽招碑〉:「明鑒達(dá)于世變,弓毅足以致遠(yuǎn)?!?br />3.往事的成敗,可為今日取法或借鏡者?!逗鬂h書。卷六六。陳蕃傳》:「明鑒未遠(yuǎn),覆車如昨,而逝習(xí)之權(quán),復(fù)相扇結(jié)?!?br />4.常用的提稱語,請人明察的意思,可用于口語或書信。《文明小史》第三回:「大人明鑒,他們已動了眾,卑職一人怎么說得過他?」
《國語辭典》:菽麥(菽麥)  拼音:shú mài
豆與麥。比喻容易分別的東西?!蹲髠鳌3晒四辍罚骸钢茏佑行侄鵁o慧,不能辨菽麥。」《三國志。卷四○。蜀書。彭羕傳》:「先民有言,左手據(jù)天下之圖,右手刎咽喉,愚夫不為也。況仆頗別菽麥者哉!」
分類:識別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