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3—994 【介紹】: 宋京兆長安人,徙家池州,字仲師。初名若水,一作若冰,字叔清。南唐時舉進士不第。宋太祖開寶三年,詣闕上書,言江南可取,以求進用。令送學(xué)士院試,賜本科及第,授舒州軍事推官。為向?qū)В鹘?,領(lǐng)池州。江南平,擢侍御史,改江南轉(zhuǎn)運使。太宗朝,歷京西北路轉(zhuǎn)運使、荊湖轉(zhuǎn)運使、河北東西路都轉(zhuǎn)運使,以才干甚得時譽。為戶部使,頻以職事不治,出為西川轉(zhuǎn)運使。李順軍攻占成都,脫逃走東川。黜知均州而卒。
全宋文·卷一○一
樊知古(九四三——九九四),原名若水(一作若冰),字叔清,太宗令改名知古,字仲師。本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家池州(治今安徽池州)。開寶中獻取江南策,授舒州推官。南唐平,擢侍御史,改江南轉(zhuǎn)運使。太宗朝,歷京西北、荊湖、河北東西等路轉(zhuǎn)運使,徵拜給事中,遷戶部使。因事貶西川轉(zhuǎn)運使。李順義軍破成都,離部逃?xùn)|川,黜知均州而卒。《宋史》卷二七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4或943—998 【介紹】: 宋應(yīng)天府下邑人,徙齊州章丘,字直臣。太祖開寶中,以三史解褐涪陵尉,禁巫覡,教民以醫(yī)藥,稍變風(fēng)俗;又奏殺不法宦官,由此知名。太宗時歷監(jiān)察御史兼總南路,移京西轉(zhuǎn)運使,后任戶部、度支、鹽鐵等使。因擅減茶價致虧,貶官,知廣州。復(fù)徙廣南東、西路都轉(zhuǎn)運使、同知樞密院事等。真宗即位,改御史中丞,恨失政柄,肆情彈擊,人多譏之。
全宋文·卷一○四
李惟清(九四三——九九八),字直臣,下邑(今安徽碭山境)人,其父仲行徙家章丘(今山東章丘)。開寶中以三史解褐涪陵尉,遷大理寺丞。太宗朝歷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判官、轉(zhuǎn)運使,徙京西,入判度支,復(fù)出為京東轉(zhuǎn)運使。遷度支使、鹽鐵使。后出知廣州,徙廣南東、西路轉(zhuǎn)運使,召拜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咸平元年卒,年五十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4—1021 【介紹】: 宋汾州人,字希阮,號中陵子。太祖開寶八年進士第一。通判河州。太宗遣武德卒潛察遠方事,嗣宗械送京師,太宗怒削其秩。至道中官至淮南轉(zhuǎn)運使、江浙荊湖發(fā)運使。真宗咸平中,以漕運稱職,就拜太常少卿,復(fù)充三司戶部使,改鹽鐵使,建言裁節(jié)冗食。拜御史中丞。歷事三朝,輕險好進,所至以嚴明御下,尤傲狠,務(wù)以丑言凌挫群類,曾深詆參知政事馮拯、知制誥王曾。任樞密副使,與使寇準不協(xié)。官終靜難軍節(jié)度。卒謚景莊。有《中陵子》。
全宋詩
王嗣宗(九四四~一○二一),字希阮,汾州(今山西汾陽)人。太祖開寶八年(九七五)進士。補秦州司寇參軍。歷諸路轉(zhuǎn)運使,累遷御史中丞。真宗大中祥符六(一○一三),授樞密副使。八年,求罷,知許州(《隆平集》卷一○)。以檢校太尉致仕。天禧五年卒,年七十八。謚景莊。有《中陵子》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七有傳。
全宋文·卷一○四
王嗣宗(九四四——一○二一),字希阮,汾州(治今山西汾陽)人。開寶八年中進士甲科,補秦州司寇參軍。太宗朝屢司漕運,歷河北、京西、河?xùn)|、淮南等路轉(zhuǎn)運使,江浙、荊湖發(fā)運使。真宗咸平四年,為左諫議大夫,知通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駁事,出知并州,兼并代部署,召拜御史中丞。大中祥符六年,任樞密副使、檢校太保,出知許州,移知河南府。天禧初致仕,五年卒,年七十八。著有《中陵子》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6—1002 【介紹】: 宋祁州人,字維周。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士。三遷殿中丞、通判洺州。契丹入境,決漳、御河以固城壁,敵不能攻。召還,擢太常博士。累官禮部郎中,充京西轉(zhuǎn)運使。后坐事罷知歸州,改太常少卿,知廣州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6—1007 【介紹】: 宋澤州晉城人,字永初。太宗太平興國三年進士。通判戎州,以善政聞。真宗時,任川、峽四路都轉(zhuǎn)運使,要切之務(wù),參預(yù)規(guī)畫。召權(quán)御史中丞。出知杭、廬州,以疾久昏忘,不能治政,連徙汝、光二州。
全宋文·卷一○六
宋太初(九四六——一○○七),字永初,澤州晉城(今山西晉城)人。太平興國三年舉進士,歷判戎州、晉州、成都府。淳化間為監(jiān)察御史、京西轉(zhuǎn)運副使、河?xùn)|轉(zhuǎn)運使。至道初,遷兵部員外郎,充鹽鐵副使。真宗嗣位,拜右諫議大夫,知江陵府。咸平中,任川陜四路都轉(zhuǎn)運使,權(quán)御史中丞,出知廬、汝、光等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著有《簡譚》三十八篇。《宋史》卷二七七有傳。
袁逢吉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6—1014 【介紹】: 宋開封鄢陵人,字延之。精于經(jīng)術(shù)。太祖開寶八年擢《三傳》第。為清江尉,尋除豐城令。太宗端拱初,遷國子博士、度支推官。淳化間出任西京轉(zhuǎn)運使,轉(zhuǎn)水部郎中。真宗咸平時為京東轉(zhuǎn)運使。連知福、江、陳、襄四州。大中祥符中,以逮事太祖,拜鴻臚少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7—1012 【介紹】: 宋建昌軍南豐人,字正臣。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士。累除秘書丞,出為兩浙轉(zhuǎn)運使。魏庠知蘇州,恃恩不法,為致堯劾罷。徙知壽州,轉(zhuǎn)太常博士。性剛率,好言事,前后屢上章奏,辭多激訐。真宗時,歷知泰、泉、蘇、揚、鄂五州,官終戶部郎中。有《仙鳧羽翼》、《廣中臺志》、《清邊前要》、《西陲要紀》、《直言集》等。
全宋詩
曾致堯(九四七~一○一二),字正臣,撫州南豐(今屬江西)人。太宗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進士。遷著作佐郎、直史館。改秘書丞,出為兩浙轉(zhuǎn)運使。后歷知壽、泰、泉、蘇、揚、鄂等州。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六十六。《宋史》卷四四一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一三○
曾致堯(九四七——一○一二) 字正臣,撫州南豐(今江西南豐)人。太平興國八年進士,為符離主簿、梁州錄事參軍,遷著作佐郎,直史館,改秘書丞。出為兩浙轉(zhuǎn)運使,歷知壽、泰、泉、蘇、揚、鄂等州。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六十六,贈諫議大夫。著有《仙鳧羽翼》三十卷、《廣中臺志》八十卷,《清邊前要》五十卷、《西陲要紀》十卷,《為臣要紀》三卷,文集十卷。歐陽修作有墓志銘,《宋史》卷四四一《文苑傳》三有傳。
鞠仲謀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密州高密人,字有開。鞠常子。太宗雍熙二年進士。有才干,歷御史、東京留守推官、陜西轉(zhuǎn)運使,仕至兵部員外郎。集其父所為文成書二十卷。
全宋文·卷一六四
鞠仲謀,字有開,密州高密(今山東高密)人。祖慶孫有詩名。父常官清河令,好學(xué)善屬文。仲謀雍熙中舉進士,有干材。官開封府判官。端拱二年知連江,為「景德二十四賢」中人。歷御史、東京留守推官、陜西轉(zhuǎn)運,至兵部員外郎。見《宋史》卷四四○《鞠常傳》、卷三二五《王仲寶傳》,《閩中金石志》卷六《連江縣重浚東湖記》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3—1013 【介紹】: 宋汀州寧化人,字仲賢。鄭彥華子。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初仕南唐為校書郎。入宋,累官陜西轉(zhuǎn)運副使。會歲歉,誘豪民出粟三萬斛,活饑民數(shù)萬。真宗時,曾獻《河西隴右圖》,敘地利本末,反對放棄靈州。數(shù)任陜西轉(zhuǎn)運使,參與抵御西夏及遼戰(zhàn)役。官終兵部員外郎。工詩,善篆書。有《江表志》、《南唐近事》、《談苑》等。
全宋詩
鄭文寶(九五三~一○一三),字仲賢,一字伯玉(《永樂大典》卷七八九四引《臨汀志·進士題名》),寧化(今屬福建)人。仕南唐至校書郎。入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進士,補修武縣主簿,改通判穎州,知州事。淳化二年(九九一),授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加工部員外郎,對西北地區(qū)經(jīng)濟頗多策劃,后因減鹽價虧損國課,貶藍山令。真宗咸平中召掌京南榷貨。大中祥符初改兵部員外郎。六年卒。年六十一,有文集二十卷(《東都事略》卷一一五),已佚。《宋史》卷二七七有傳。今錄詩十六首。
全宋文·卷一三九
鄭文寶(九五三——一○一三),字仲賢,寧化(今福建寧化)人,一說襄城人。仕南唐至校書郎。入宋登太平興國八年進士第,除修武主簿,遷大理評事、知梓州錄事參軍事。召試翰林,改著作佐郎,通判潁州。授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前后自環(huán)慶部糧越旱海入靈武者十二次,曉達蕃情,習(xí)其語。其后屢任陜西、河?xùn)|、京西轉(zhuǎn)運使,官至兵部侍郎。大中祥符六年卒,年六十一。能詩,善篆書,有集二十卷,又撰《談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存)、《南唐近事》一卷(存),《江南馀載》二卷(存)。《宋史》卷二七七有傳。
《駢字類編》:西路
唐 韓翃 別甑山 一身趨侍丹墀,西路翩翩去時。
唐 韓翃 送劉侍御赴令公行營 東城躍紫騮,西路大刀頭。
唐 李郢 送劉谷 村橋西路雪初晴,云暖沙乾馬足輕。
唐 許渾 霅上宴別 山斷水茫茫,洛人西路長。
宋 王安石 送黃吉父將赴南康官歸金溪三首 其一 柘岡西路白云深,想子?xùn)|歸得重尋。
宋 王安石 柘岡 柘岡西路花如雪,回首春風(fēng)最可憐。
分類:西路
《漢語大詞典》:二廣(二廣)
(1). 春秋 楚國 軍制名,謂左右二部。左傳·宣公十二年:“其君之戎分為二廣,廣有一卒,卒偏之兩?!?楊伯峻 注:“其君之戎謂 楚王 之親兵戎車也。 楚王 親兵分為左右兩部,每部皆名曰廣?!焙笠喾褐竷芍Р筷?。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三:“帝分軍為二廣,追躡數(shù)十里,獲 阿保機 之子?!?br />(2).指 宋 代 廣南西路 與 廣南東路 。即今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與 廣東省 。 宋 岳飛 《奏措置曹成事宜狀》:“似此顯見 曹成 未肯便赴行在,意欲侵犯二 廣 ?!?宋 彭乘 續(xù)墨客揮犀·胡蔓:“二 廣 有草生于山谷間,其名胡蔓草,以急水吞之,即立死?!?/div>
《漢語大詞典》:二浙
宋 代行政區(qū)劃 浙江東路 與 浙江西路 的合稱。轄地約當(dāng)今 浙江省 全境及 江蘇省 長江 以南地區(qū)。 宋 陸佃 埤雅·釋木:“今 江 、 湘 、二 浙 ,四五月之間,梅欲黃落,則水潤土溽,礎(chǔ)壁皆汗,蒸鬱成雨?!?宋 朱彧 《萍州可談》卷二:“ 高麗 人泛海而至 明州 ,則由二 浙 溯 汴 至都下,謂之南路?!?/div>
《漢語大詞典》:二江
(1).指 四川 境內(nèi)之 郫江 、 流江 。史記·河渠書:“ 蜀 守 冰 鑿 離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 張守節(jié) 正義引 任豫 《益州記》:“二江者, 郫江 、 流江 也。” 晉 左思 《蜀都賦》:“帶二江之雙流,抗 峨眉 之重阻?!?唐 杜甫 《大雨》詩:“三日無行人,二江聲怒號?!?br />(2).借指 成都 一帶。隋書·于文仲傳:“ 王謙 竊居二江,叛換 三蜀 ?!?前蜀 杜光庭 《自到仙都山醮詞》:“ 蜀王 扶天茂績,命世雄姿,八國二江,早列封圻之內(nèi); 黔 城 楚 硤,皆歸陶冶之中。”
(3).相當(dāng)于 北宋 的 江南東路 與 江南西路 。 宋 王安石 《金陵懷古》詩之一:“ 霸祖 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
(4). 四川 宜昌 段 長江 中有 葛洲壩 和 西壩 兩個洲,將 長江 分成三條水流,即大江、二江和三江。二江介于兩洲之間。
《漢語大詞典》:西廣(西廣)
(1). 春秋 時 楚國 的兵車建制。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王怒,少與之師,唯西廣、東宮與 若敖 之六卒實從之。” 杜預(yù) 注:“ 楚 有左、右廣,又太子有宮甲,分取以給之?!?br />(2). 宋 代 廣南西路 的簡稱。今 廣西 及 廣東 雷州半島 、 海南省 等地。宋史·孫覽傳:“ 荊湖 開疆,命往相其便。 覽 言:‘自 誠州 至 融江 口,可通 西廣 鹽,以省北道餉餽?!?/div>
《國語辭典》:槍仗手(槍仗手)  拼音:qiāng zhàng shǒu
宋代福建路與江南西路的鄉(xiāng)兵中,使用槍的兵士?!端问?。卷一九一。兵志五》:「天下步兵之精,無如福建槍仗手,出入輕捷,馭得其術(shù),一可當(dāng)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