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王梁材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漳州龍溪人,字廷衿。神宗元豐間進士。上書請減省后宮及行幸不急之費,為帝采納,除京西轉(zhuǎn)運判官。歷夔州路轉(zhuǎn)運使、利州路常平使、攝成都府事,以母老乞歸養(yǎng)。服終,起為廣南坑冶提舉,終廣東轉(zhuǎn)運判官。
全宋文·卷二七七三
王梁材,字廷衿,漳州龍溪(今福建漳州)人。元豐八年進士。累官京西轉(zhuǎn)運判官,夔州路轉(zhuǎn)運使,移利州路常平使。未幾攝成都府事。丁母憂,服除,除提舉廣南坑冶,轉(zhuǎn)朝散大夫、廣東運判。卒于官。見《萬姓統(tǒng)譜》卷四四,嘉靖《龍溪縣志》卷八,雍正《福建通志》卷四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南伯。神宗元豐二年進士。累官度支郎中,出為提點淮西刑獄,徙兩浙,又徙江東。時京師營土木,命輸?shù)畈?,邦式奏言非其地所產(chǎn)。又受命治醉斥宮禁事者獄,其人自忖必死,而獄成,僅坐遠徙。官終中大夫。卒年七十五。
全宋文·卷二五二八
周邦式,字南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好學(xué),元豐二年進士。主楚州寶應(yīng)簿,調(diào)祥符尉,知封丘縣,通判磁州、鄆州,提舉秦鳳等路常平,提點淮西刑獄。政和二年移為兩浙提刑,次年又徙江東。官終中大夫。卒年七十五。見《咸淳臨安志》卷六六,《會稽續(xù)志》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濟南人,字成季,自號樂靜先生。少與晁補之齊名,為蘇軾所知。第進士。以李清臣薦,累官提點京西、京東路刑獄,坐元符黨奪官。徽宗時召為太常少卿。崇寧初,以改元豐敕條,罷主管鴻慶宮,入黨籍中。居閑十五年,寓意書畫。晚知歙州,辭不行。有《樂靜集》。
全宋詩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五),任徐州教授。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自秘書省正字除校書郎(《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五)。通判潞州,入為秘書丞、開封府推官。出提點永興、京西、京東路刑獄?;兆诹ⅲ贋橛宜締T外郎,遷太常少卿,出知滄州。崇寧初,入黨籍,居閑十五年,自號樂靜先生。欽宗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未赴而卒。有《樂靜集》三十卷傳世,其中詩四卷,而今存各本均缺第二卷。《宋史》卷三四七有傳?!±钫勋^詩,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清陸心源藏抄本(簡稱清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新輯集外詩,補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六○五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鉅野(今山東鉅野)人,少與晁補之齊名,為蘇軾所知。元豐二年擢進士第,除徐州教授。用李清臣薦為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加秘閣校理。通判潞州,入為開封推官,累官提點永興、京西、京東路刑獄,坐元符黨奪官?;兆诹?,召為右司員外郎,遷太常少卿、起居舍人,為陳次升所論,出知滄州。崇寧初,罷職主管鴻慶宮,遂入黨籍中,閒居十五年,自號樂靜先生。晚知歙州,辭不行。靖康初,復(fù)以起居舍人召,已卒。紹興初,追復(fù)直徽猷閣。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宋史》卷三四七有傳。
洪彥升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饒州樂平人,徙鄱陽,字仲達。神宗元豐間進士。歷廣西提舉常平?;兆跁r遷殿中侍御史,論蔡京朋奸誤國,又論何執(zhí)中、呂惠卿、張商英等,皆條摭其過,不為隱避。遷給事中,出知滁州、吉州。卒年六十三。
全宋文·卷二八六一
洪彥升,字仲達,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人。進士及第,調(diào)常熟尉,歷郴州判官、簽書鎮(zhèn)東軍節(jié)度判官,擢提舉廣南西路常平。以御史中丞石公弼薦,遂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任言責(zé)五年,多所彈劾,不為回隱,遷給事中。政和四年罷,以集賢殿修撰出知滁州。尋加右文殿修撰,進徽猷閣待制,知吉州。久之,知潭州,未行而卒,年六十三。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三一,《宋史》卷三四八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五○五
王時雍(?——一一二七),字朝美,陵井監(jiān)仁壽(今四川仁壽)人,元符進士。宣和二年通判河中軍府事,三年除京東西路提刑,為秘書少監(jiān)。靖康間為戶部侍郎、開封府尹,金軍圍汴,與百官擁立張邦昌,為吏部尚書,領(lǐng)尚書門下省事、權(quán)知樞密院事。高宗即位,責(zé)提舉成都府玉局觀,貶黃州安置,徙高州。建炎元年九月誅。見《宋會要輯稿》兵一一之二五,《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三、四、五、六、九,《宋史》卷二二、二四、三五三、三五七,《南宋書》卷一二,《曇延法師碑銘》(《山右石刻叢編》卷一八),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9 【介紹】: 宋開封人,字晞道。神宗元豐五年進士。歷任兩浙、廣南、荊湖、江西監(jiān)司?;兆谡投?,為太子右庶子,尋遷太子詹事、寶文閣直學(xué)士,在東宮十年。欽宗立,拜資政殿大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擢尚書左丞、門下侍郎。金人來侵,力主求和,每與李綱等異議,故戰(zhàn)守之備皆罷。出使河?xùn)|,與金議割地。高宗即位,言者論其主和誤國,降授別駕,安置南雄州,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講義》。
全宋詩
耿南仲(?~一一二九),字希道,(《宋元學(xué)案》卷九八),開封(今屬河南)人。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進士(《宋史》卷三五二《余深傳》)。歷提舉兩浙、河北西路常平,提點廣南東路、夔州路刑獄,荊湖、江西路轉(zhuǎn)運使。入為戶部員外郎,辟雍司業(yè),坐事出知衢州。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為太子右庶子,改定王、嘉王侍讀。俄試太子詹事,在東宮十年。欽宗即位,拜資政殿大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升尚書左丞、門下侍郎,力主割地求和。高宗即位,罷為觀文殿學(xué)士、提舉杭州洞霄宮,尋責(zé)臨江軍居住。建炎二年十二月,降授單州別駕(《宋史》卷二五《高宗二》),南雄州安置,行至吉州卒。《宋史》卷三五二有傳。今錄詩十八首。
全宋文·卷二六三六
耿南仲(?——一一二八),字晞道,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人。元豐五年登進士第,歷提舉兩浙常平,徙河北西路,改轉(zhuǎn)運判官、提點廣東及夔州路刑獄,荊湖、江西兩路轉(zhuǎn)運副使。入為戶部員外郎,罷知衢州。政和二年以禮部員外郎為太子右庶子、試太子詹事,寶文閣直學(xué)士。欽宗即位,以東宮舊臣禮重之,拜資政殿大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升尚書左丞、門下侍郎。金兵南侵,堅主和議割地。高宗即位,薄其為人,罷為觀文殿大學(xué)士、提舉杭州洞霄宮。議者論其主和誤國,責(zé)授單州團練副使、臨江軍居住。建炎二年十月,再降授單州別駕,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講義》十卷(存)、《易明蒙》行世。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宋史》卷三五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1—1142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充美。哲宗紹圣四年進士。累知平陽府,革去蠹弊,及移京畿提點刑獄,人皆牽衣泣送之。欽宗靖康初,以中大夫直秘閣,再領(lǐng)平陽,為民擁戴。官終秘閣修撰。
全宋文·卷三○五四
林積仁(一○七一——一一四二),字充美,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紹圣四年進士,補建昌南城主簿,調(diào)建州司理,甌寧令,徙北海縣。擢廣濟河輦運,遷提舉江南西路常平。宣和六年,改提舉河?xùn)|路常平,轉(zhuǎn)中奉大夫、監(jiān)察御史,知平陽,移京師提點刑獄。靖康元年復(fù)知平陽。累官秘閣修撰、知筠州。后三更祠秩,紹興九年起為廣南東路計度轉(zhuǎn)運副使。十二年卒,年七十二。見林光朝《林公行狀》(《艾軒集》卷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1—1139 【介紹】: 宋滄州樂陵人,徙齊州,字元直。哲宗紹圣元年進士?;兆跁r累官河北都轉(zhuǎn)運使。高宗即位,除知揚州,改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揚州。建炎三年,苗傅、劉正彥兵變,與張浚倡議勤王。拜右相,進航海避金兵之策,尋罷相。紹興元年復(fù)任左相,力傾秦檜,罷檜右相,遂獨秉政,屢請興師復(fù)中原。然挾私用人,排斥李綱、趙鼎等主戰(zhàn)派。曾立江、浙、湖南諸路月椿錢,大為東南患。卒謚忠穆。有《忠穆集》。
全宋詩
呂頤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世居滄州樂陵(今山東樂陵西南),五世祖官于齊州,遂為齊州(今山東濟南)人。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進士。歷成安尉,密州司戶參軍,邠州教授?;兆谛湍┭嗌街郏赞D(zhuǎn)輸功累官河北都轉(zhuǎn)運使。以病辭,提舉崇福宮。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起知揚州。三年,金人犯揚州,拜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改江南東路安撫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未幾,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御營使(《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二一、二二)。四年,罷充醴泉觀使,旋為建康府路安撫大使,兼知池州(同上書卷三二、三四)。紹興元年(一一三一),以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宣撫淮南,旋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同上書卷四四、四九)。三年罷,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同上書卷六八)。五年,為荊南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同上書卷九四)。六年十二月,改兩浙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臨安府(同上書卷一○七)。八年,因疾充醴泉觀使(同上書卷一一八)。九年卒,年六十九。贈秦國公,謚忠穆。有《忠穆集》十五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八卷?!?a target='_blank'>景定建康志》卷四八、《宋史》卷三六二有傳?!晤U浩詩,以《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他書,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三○四二
呂頤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齊州(治今山東濟南)人。紹圣元年進士,歷密州司戶參軍、邠州教授、宗子博士、太府少卿、河北轉(zhuǎn)運副使、都轉(zhuǎn)運使。高宗即位,除知揚州。建炎三年,拜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改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江寧府。苗傅等為逆,浩率兵勤王,擢尚書右仆射、中書侍郎兼御營使,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次年,以與趙鼎不協(xié),罷為醴泉觀使。尋除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池州。平李成、張琪之亂。紹興元年拜少保、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開府鎮(zhèn)江。三年,為侍御史辛炳等所劾,罷相,提舉洞霄宮。五年知潭州,八年知建康。九年卒,年六十九,后謚曰忠穆。著有《忠穆集》、《呂忠穆公奏議》。見《宋史》卷三六二本傳,《宋宰輔編年錄》卷一四、一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2—1151 【介紹】: 宋太原人,后徙襄陽,又徙丹徒。初名伊仁,字元暉,小名虎兒,號懶拙老人,世稱小米。米芾子。善書畫,徽宗宣和四年,應(yīng)選為書學(xué)博士。高宗紹興中,仕至權(quán)兵部侍郎,以敷文閣待制提舉佑神觀。受高宗命鑒定法書。善行書。有《陽春集》。
全宋詩
米友仁(一○六九~一一五一),字玄暉,一字君仁,小字虎兒,自號懶拙老人。芾子。文詞書畫深得家法。早年歷知州縣。高宗紹興九年(一一三九),知滁州。十二年,由將作少監(jiān)遷屯田員外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七)。十四年,權(quán)兵部侍郎。十五年,提舉佑神觀(同上書卷一五一、一五四)。二十一年,卒(同上書卷一六二),年八十三?!?a target='_blank'>京口耆舊傳》卷二、《書史會要》卷六有傳。今錄詩十二首。
詞學(xué)圖錄
米友仁(1086-1165) 字元暉,一字尹仁,小名寅哥、鰲鰲兒、虎兒,自稱懶拙老人。祖籍太原,遷襄陽,定居潤州(今鎮(zhèn)江)。米芾長子,世稱"小米"。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xué)士。工書善畫,承父法,稍加已意。書長草隸。父子均為收藏家、鑒賞家。其山水畫,墨鉤細云,有風(fēng)雨云煙之勢。常自題"墨戲"二字。
全宋文·卷三○八二
米友仁(一○七二——一一五一),原名尹仁,字元暉,自稱懶拙老人,潤州丹徒(今屬江蘇鎮(zhèn)江)人,芾子。幼力學(xué)嗜古,精書畫,世號為「小米」。宣和中其父上所作《楚江清曉圖》,徽宗甚贊之,召為博士,管勾書藝所。紹興中任將作監(jiān)丞,歷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xué)士,提舉佑神觀。二十一年卒,年八十。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三之一、職官五四之一四,《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七、一五一、一五四、一六二,《京口耆舊傳》卷二,《畫繼》卷三,《宋史》卷四四四《米芾傳》。
王公彥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成德。哲宗紹圣間進士。調(diào)江夏尉。哲宗元符末上書,論高后無負于先帝,司馬光無負于天下,并言章惇誤國之罪,被廢斥入黨籍。高宗紹興初,褒錄轉(zhuǎn)官。后奉祠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河中萬泉人,字亢宗。薛向子?;兆跁r累官徽猷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后知太原府,以撫納西羌功,拜禮部、刑部尚書。坐啟擬反覆罷,提舉崇福宮。久之,知延安府。當(dāng)遷官,乞回授其子薛昶京秩。前后因事六七貶,多以欺罔獲罪,言者并論之,降為待制。
全宋詩
薛嗣昌,字亢宗,祖籍河中萬泉(今山西萬榮西南),居開封。紹彭弟。徽宗崇寧中,為熙河轉(zhuǎn)運判官,梓州、陜西轉(zhuǎn)運副使。歷知渭州、慶州、相州,太原府、延安府,坐啟擬反覆,前后因事六七貶。事見《宋史》卷三二八《薛向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四二
薛嗣昌,字亢宗,河中萬泉(今山西萬榮)人,薛向子。崇寧中歷熙河轉(zhuǎn)運判官,梓州、陜西轉(zhuǎn)運副使,直龍圖閣、集賢殿修撰。入為左司郎中,擢徽猷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大觀間知渭州,改慶州。責(zé)安化軍節(jié)度副使,起知相州、太原府。政和中進延康、宣和殿學(xué)士,拜禮部、刑部尚書,坐啟擬反覆罷,提舉嵩山崇福宮。久之,遷延康殿學(xué)士、知延安府。后獲罪降為待制?!?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八《薛向傳》有附傳。
李伯宗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孟州河陽人,字會之。第進士?;兆跁r知內(nèi)丘、咸陽、太康縣,括縣壯丁為兵,得千人,上其名數(shù)與按閱之法。蔡卞喜而薦之,提舉京畿保甲,使行其說,增籍二萬。歷提點江、淮坑冶鑄錢,入為將作少監(jiān)。遷刑部侍郎,因與王黼不相能,被罷,提舉崇福宮。尋知同州,徙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卒謚榮。
全宋文·卷二九五八
李伯宗,字會之,河陽(今河南孟縣西)人。第進士,知內(nèi)丘、咸陽、太康縣。提舉京畿保甲,左遷相州通判,提舉白波輦運,提點江淮坑冶鑄錢,入為將作少監(jiān)。政和中歷大理卿,遷刑部侍郎。與王黼不合,罷,提舉崇福宮。起知同州,徙陜西都轉(zhuǎn)運使。以通奉大夫、顯謨閣待制卒。《宋史》卷三五四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孝純,字永錫,滕縣(今山東滕縣)人。哲宗元祐間進士?;兆诖笥^元年(一一○七)通判濱州(《宋會要輯稿》方域五之二九)。政和四年(一一一四)為河北路轉(zhuǎn)運判官(同上書崇儒二之二五),移永興軍路。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通議大夫為河?xùn)|路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太原府(《山右石刻叢編》卷一八《圣母廟謝雨文》),金兵陷太原時被俘。金人扶立劉豫,任為丞相。致仕,卒謚安簡。事見《中州集》卷九、《南宋書》卷一三。今錄詩三首。
中州集
孝純,字永錫,滕陽人。宣和末,知太原。國兵圍守踰年,人相食幾盡,乃下。朝廷憐其忠,換相職,后以相齊致仕。汴京建行臺,起為左丞相。踰年得請歸鄉(xiāng)里。二兄尚安健,鄉(xiāng)人為作三老圖。薨,謚安簡。子公藥,字元石,昌武軍節(jié)度副使致仕。孫觀,字彥國,世為文章家。曾孫厚之,字茂??,承安二年進士。
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張孝純,字永錫,徐州滕縣(今山東滕縣)人。元祐進士。大觀元年通判濱州,政和四年為河北轉(zhuǎn)運判官,移永興軍路。宣和五年為河?xùn)|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太原府,七年,金兵分道攻宋,仍堅守太原,拒絕招降。靖康元年九月城破,為金所執(zhí),不能屈,遂禮之,送還鄉(xiāng)里。建炎四年,金人立偽齊,以之為尚書右丞相,遂失晚節(jié)。紹興九年致仕歸里,卒。見《宋會要輯稿》方域五之二九、崇儒二之二五,《三朝北盟會編》卷五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三三、三七、四五,《南宋書》卷一三,《宋史》卷二三《欽宗紀》。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李傳正,徽宗大觀間為大理少卿。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言者論,罷開封府左司錄參軍。八年,由提點淮南西路刑獄任以事勒停(《宋會要輯稿》刑法四之八七、職官六八之二二、四○)。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任淮南轉(zhuǎn)運副使(《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二二
李傳正,字端初,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淑孫,壽朋子。累官大理少卿,建炎初為淮南轉(zhuǎn)運副使。見《宋會要輯稿》食貨四七之一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九,《揮麈錄·馀話》卷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林大聲(一○七九~一一六一),字谹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兆谡投辏ㄒ灰灰欢┻M士。歷荊南府、睦州教授,知婺州武義縣,遷知建昌軍??傤I(lǐng)湖廣、京西、江西諸路錢糧,移總領(lǐng)淮南東路軍馬錢糧。高宗紹興十六年(一一四六),以直秘閣為江南東路轉(zhuǎn)運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改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坐譏謗罷歸。二十六年,起知鎮(zhèn)江。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事見《鴻慶居士集》卷三七《左朝請大夫直秘閣林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三三四七
林大聲(一○七九——一一六一),字欲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入太學(xué),選于禮部,政和二年賜上舍出身,授荊南府府學(xué)教授,除睦州州學(xué)教授。歷知武義、永嘉、平陽三縣,知建昌軍。擢尚書度支員外郎,進郎中,太府少卿,以直秘閣為江東路轉(zhuǎn)運副使,江西路提點刑獄,坐譏謗罷歸。紹興二十六年起知鎮(zhèn)江府,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累官左朝請大夫。見孫覿撰《林公墓志銘》(《鴻慶居士集》卷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