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壽州人,字稚卿。呂公著弟。仁宗時賜進士出身。歷知澤、潁、廬、常四州,累改陜西轉運使。神宗元豐初知永興軍,徙河陽,平洛口兵變。哲宗時遷刑部侍郎、知開封府,為政明恕。官終戶部尚書。卒年七十。全宋文·卷一三六一
呂公孺(一○二一——一○九○),字稚卿,壽州(治今安徽鳳臺)人,夷簡幼子。仁宗時任奉禮郎,賜進士出身。判吏部南曹,知澤、潁、廬、常四州,提點福建、河北路刑獄,入為開封府推官。判都水監(jiān),改陜西轉運使。知渭州,徙鄆州。熙寧十年坐失入死罪,責知蔡州。元豐初,知永興軍,二年徙河陽。四年五月知審官東院,十一月出知秦州。以與李憲不和,徙相州,更陳、杭、鄭、瀛四州。元祐初加龍圖閣直學士,二年五月任秘書監(jiān),三年遷刑部侍郎,知開封府,四年擢戶部尚書。五年三月以病提舉醴泉觀,同月卒,年七十。著有詩集、奏議二十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九,《宋史》卷三一一《呂夷簡傳》附傳、卷二○八《藝文志》七。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宣州人,字正夫。仁宗皇祐進士。嘉祐四年授旌德縣尉。應制科入等,被論罷。神宗元豐二年,任河北東路轉運判官。嘗密劾文彥博不治事,被神宗斥為無禮。三年,權提點河北東路刑獄。后自太常丞除廣東轉運副使,乞分司致仕,五年,罷知虔州。全宋文·卷一六四七
汪輔之,字正夫,宣州(治今安徽宣城)人。嘉祐四年,以旌德縣尉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入等,而論者言其無士行,遂罷。熙寧初,嘗為京兆府法曹參軍。熙寧末,歷官大理寺丞、知司農(nóng)寺丞、淮南西路轉運判官,改河北東路、西路。元豐三年,以太子中允權發(fā)遣河北東路提點刑獄,改開封府推官,除廣東轉運副使,遂乞分司致仕。元豐五年,知虔州,論者言其狂悖,遂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三三一及《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之四、《全宋詞》第二一二頁等。
人物簡介
周之道(一○三○——一一○○),字覺民,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少寒苦,刻意于學?;实v五年進士。初主錢塘簿,移歙州祁門令,改著作佐郎知江寧縣。秩滿,知遂州錄事參軍,改通判戎州。擢知開封府錄事參軍,除京西路轉運判官,提舉江西路常平,移成都府路轉運判官。元祐初為大理丞,已而遷正。以母老丐外,為提點江南西路刑獄,入為刑部員外郎,升郎中。累官至尚書刑部侍郎。元符三年卒,年七十一。見《浮溪集》卷二六《通議大夫周公墓志銘》。
人物簡介
【生卒】:1031—1106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彝叟,一作夷叟。范仲淹第三子。以父蔭為秘書省正字。歷知遂州。瀘南有邊事,調度苛棘,純禮處之以靜,民為圖像奉之。哲宗時累遷給事中,反對盡廢王安石新法。徽宗立,以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務去苛政。擢尚書右丞。為王詵所誣,罷為端明殿學士,又貶靜江軍節(jié)度副使,徐州安置,徙單州。后復左朝議大夫,提舉鴻慶宮。高宗紹興初謚恭獻。全宋詩
范純禮(一○三一~一一○六),字彝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仲淹第三子。以父蔭為秘書省正字。歷知遂州、京西轉運副使、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哲宗元祐中,召為光祿卿,進給事中。后改天章閣待制、樞密都承旨,出知亳州?;兆诹?,以龍圖合直學士知開封府,擢尚書右丞,罷知潁昌府。崇寧中,貶靜江軍節(jié)度副使,徐州安置,移單州。五年,提舉鴻慶宮,卒,年七十六。謐恭獻?!?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五九、《宋史》卷三一四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一七○一
范純禮(一○三一——一一○六),字彝叟,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仲淹第三子。以父蔭為秘書省正字。熙寧末知遂州,元豐末,除戶部郎中、京西轉運副使。元祐初入為吏部郎中,累遷刑部侍郎,進給事中。為蘇轍等所攻,徙為刑部侍郎,轉吏部,改天章閣待制、樞密都承旨。紹圣四年以元祐黨貶蔡州居住?;兆诹ⅲ瑥鸵札垐D閣直學士知開封府。元符三年十一月,自禮部尚書除尚書右丞,以為不可是元豐而非元祐,次年罷知潁昌府。崇寧中,復以黨禁貶徐州安置。五年卒,年七十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31—1104 【介紹】: 宋常州宜興人,字穎叔。蔣堂從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復舉賢良方正,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殿中侍御史。因誣劾歐陽修,貶監(jiān)道州酒稅。熙寧中行新法,為福建轉運判官,遷淮東轉運副使,募流民修水利。累擢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長于理財,治漕運,以干練稱,升發(fā)運使。哲宗時歷知潭州、廣州、開封府,進龍圖閣直學士。元符末,坐事責守汝州?;兆诹ⅲ獦忻茉菏?。崇寧初出知杭州,因議棄河、湟事奪職。卒謚文穆。有《三經(jīng)集》等。全宋詩
蔣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穎叔,常州宜興(今屬江蘇)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英宗初,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殿中侍御史。因劾歐陽修傾側反覆,貶監(jiān)道州酒稅。熙寧中,歷江西、河北、陜西、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哲宗元祐初,進天章閣待制、知潭州,改廣、瀛、熙州。紹圣中,召為中書舍人、知開封府,進翰林學士兼侍讀。元符末,責守汝、慶州。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同知樞密院事,以觀文殿學士出知杭州,以疾告歸。三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雜著百馀卷,已佚。今《兩宋名賢小集》中存有《三徑集》一卷,清光緒盛宣懷《春卿遺稿》中有輯本一卷?!断檀九曛尽肪硪黄?、《宋史》卷三四三有傳。 蔣之奇詩,以《春卿遺稿》輯本為第一卷,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本(其中已見《春卿遺稿》者刪省)及新輯得散見各書之詩篇,合編為第二卷。全宋文·卷一七○五
蔣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穎叔,常州宜興(今江蘇宜興)人,蔣堂侄。嘉祐二年進士,治平中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殿中侍御史,因劾歐陽修不實,貶監(jiān)道州酒稅。改監(jiān)宣州稅。熙寧中,為福建轉運判官,歷淮東、陜西等五路轉運副使,擢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發(fā)運使。加直龍圖閣。元祐中,累遷至寶文閣待制,歷知潭、廣、瀛、河中、熙等州府。紹圣中,召為中書舍人,改知開封府,進龍圖閣直學士,拜翰林學士兼侍讀。坐事責守汝州、慶州?;兆诹?,復為翰林學士,拜同知樞密院,進知院事。崇寧元年,除觀文殿學士、知杭州。三年卒,年七十四,謚文穆。著有文集百馀卷及《孟子解》、《老子解》等書。《宋史》卷三四三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91 【介紹】: 宋濮州人,原籍趙郡,字奉世。李肅之弟。英宗時登進士第。官明州司法參軍,郡守骫法,承之毅然力爭。神宗熙寧初為條例司檢詳文字,又任檢正中書刑房。受命察訪淮浙常平、農(nóng)田水利、差役事,還奏《役書》二十篇。又察訪陜西,裁正斂羨余之數(shù)。八年,任河東察訪使,受詔參定蕃兵法。官至樞密直學士。后知青州,徙應天府,歷阿陽、陳、鄆、揚州而卒。有《禮房條例并目錄》、《江湖淮浙鹽敕令賞格》及文集、奏議等。全宋詩
李承之,字奉世,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北)人。迪子。舉進士,調明州司法參軍。神宗熙寧初,為條例司檢詳文字。累官至陜西都轉運使,召拜給事中、吏部侍郎、戶部尚書。以樞密直學士知青州。歷知州府,卒于揚州任?!?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有傳。全宋文·卷一○二八
李承之(?——一○九一),字奉世,其先趙郡人,徙濮州(今河南濮陽)。迪從子。中進士第,調明州司法參軍。熙寧初,以為條例司檢詳文字,得召見,改京官,檢正中書刑房公事。四年察訪淮浙常平、農(nóng)田水利、差役事,還奏《役書》二十篇,加集賢校理。又察訪陜西,遷集賢殿修撰,擢寶文閣待制。為同群牧使,糾察在京刑獄兼樞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檢三司使。元祐初官樞密直學士,知青州,徙應天府,歷河陽、陳、鄆、揚州,元祐六年十一月卒。著有文集三十卷、奏議二十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八、二五二、四六八,《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卷三一○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91 【介紹】: 宋宿州符離人,字子居。以蔭為寧陵縣主簿,疏導縣中久堙古河以溉田,人稱“苗公河”。神宗熙寧中,歷廣西、梓州路轉運副使。元豐中,從林廣攻瀘州蠻乞弟,創(chuàng)摺運法,道雖遠而軍食不乏。后為河東轉運使,移知桂州,官終戶部侍郎。全宋詩
苗時中(?~一○九二,字子居,其先壺關(今屬山西)人,徙宿州(今安徽宿縣)、以蔭為寧陵主簿。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以司農(nóng)寺丞為太子中舍,權發(fā)遣梓州路轉運判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四)。九年,為廣西轉運副使(同上書卷二七九)。一作湘南轉運使(《金石萃編》卷一三四)。元豐三年(一○八○)。權梓州路轉運副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六)。遷河東轉運使。七年,以直龍圖閣知桂州(同上書卷三四六)。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進寶文閣待制,兼管勾廣南西路經(jīng)略司(同上書卷四○二)。四年,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副使(同上書卷四三五)。五年,遷陜西都轉運使,入為戶部詩郎(同上書卷四四五)。六年,卒于官(同上書卷四五五)。《宋史》卷三三一有傅。全宋文·卷一六六○
苗時中(?——一○九一),字子居,宿州(治今安徽宿州)人。以蔭主寧陵簿,調潞州司法參軍。熙寧元豐間,歷廣西、梓州轉運副使、河東轉運使。元豐七年,加直龍圖閣、知桂州。元祐中進寶文閣待制,再任。復為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陜西都轉運使,終戶部侍郎。元祐六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五、四四四、四四五、四五五。
人物簡介
王汝舟(一○三四~一一一二),字公濟,晚號云溪翁,婺源武口(今江西婺源)人。弱冠舉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神宗熙寧中知舒城縣。哲宗元祐間知南劍州(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九)。八年(一○九三),知建州(《宋會要輯稿》禮三六之九),移知虔州。擢京東路轉運判官,移河北、江西,徙夔州路提點刑獄。告老歸?;兆谡投曜?,年七十九。有《云溪文集》百卷(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六),已佚。宋趙不悔《新安志》卷七有傳。今錄詩八首。全宋文·卷一八三○
王汝舟(一○三四——一一一二)字公濟,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实v五年,才冠而登第。歷知舒城縣、南劍州、建州、虔州。哲宗擢為京東轉運判官,終夔州路提點刑獄,告老而歸。凡歷官十七任,皆有治跡。晚號云溪翁,卒年七十九。有文百卷,手所校書萬馀卷。見《新安志》卷七,《宋會要輯稿》禮三六之九,《宋史翼》卷二○,《宋詩紀事補遺》卷一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河南人,字中濟。范雍孫。以蔭為簽書并州判官。神宗時授戶部判官,為湖南轉運副使,建言梅山蠻恃險為邊患,宜拓取之。后章惇開五溪,議由此起。哲宗元祐間,權戶部侍郎,刪酒戶苛禁及奴婢告主給賞法。尋出知慶州,廣儲蓄,繕城柵,嚴守備,羈黠羌,推誠待下,人樂為其用。官終吏部侍郎。卒年六十三。全宋詩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雍孫。以蔭為簽書并州判官。神宗熙寧初,授戶部判官,為湖南轉運副使。遷河東、陜西、河北、京東四路轉運使。哲宗元祐初,除將作監(jiān)、司農(nóng)卿。出知晉州(《彭城集》卷二一《提舉西京崇福宮范子奇知晉州制》)、鄭州、河陽、慶州。紹圣元年(一○九四),除寶文閣待制。四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二、四八九),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八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一八○八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宗杰子。以祖雍蔭,簽書并州判官。熙寧中,歷戶部判官,湖南轉運副使、判將作監(jiān)、河東、陜西轉運使。元豐中,歷工部、左司二郎中,加直龍圖閣、河北轉運使。元祐初,為將作監(jiān)、司農(nóng)少卿,復為河北、陜西、河東轉運使,除集賢殿修撰,召權戶部侍郎,出知慶州。入為吏部侍郎,加寶文閣待制。紹圣四年卒,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八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九。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陳州宛丘人,字幾道。黃孝先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官新蔡令,逢歲兇,賑民全活甚眾。累遷監(jiān)察御史里行,上言開封府當受部民訴常平事,且直賈蕃被誣之獄。歷知蔡州、濮州,卒。全宋詩
黃好謙,字幾道,浦城(今屬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神宗熙寧初除監(jiān)察御史,通判潁州、大名府。哲宗初,為駕部郎中。元祐二年(一○八七)知濮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九六)。改知潁州,未赴,卒。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七有傳。全宋文·卷一五六四
黃好謙,字幾道,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嘉祐二年進士,除新蔡令。熙寧中,官著作佐郎,登對受神宗與王安石賞識,命編修中書條例。遷太常丞,權監(jiān)察御史里行。以母老自請,權通判潁州。七年,為河北轉運判官,領京西轉運使事。元豐中,歷三司判官;六年,自司勛郎中出知蔡州;八年,入為駕部郎中。元祐二年,出知濮州,改潁州,未赴而卒,年六十六。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二、二三三、二五七、三〇八、三三九、三五八、三九六,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七四。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四明人,字幾圣。仁宗嘉祐八年,知雩都縣,廉以持己,寬以養(yǎng)民。神宗熙寧間,以比部員外郎權開封府判官,以議行倉法,升提點倉場。后遷主客郎中、提點在京倉場司。全宋詩
沈希顏,字幾圣,四明(今浙江寧波)人。仁宗嘉祐中知雩都縣(清同治《雩都縣志》卷七,《宋詩紀事補遺》卷一六作八年)。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為比部員外郎、權開封府判官。六年,提點倉場(《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八)。元豐二年(一○七九),權江淮等路發(fā)運使(同上書卷三○○)。七年,為京西轉運判官(同上書卷三四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朝散大夫知滁州(明萬歷《滁陽志》卷一○)。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一五一四
沈希顏,字幾圣,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嘉祐八年知雩都縣,寬以養(yǎng)民,廉以持己。熙寧間以比部員外郎權開封府判官,以議行倉法,升提點倉場。元豐中歷任提點在京倉場司、京西路轉運判官、京西路轉運副使。著有《元豐新定在京人從敕式三等》。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五七,《宋史》卷二○四,《江南通志》卷一○一,《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人物簡介
【生卒】:1038—1114 【介紹】: 宋洪州人,初名居實,字敦老。仁宗嘉祐八年進士。神宗熙寧、元豐間,歷武安節(jié)度推官、提舉河北常平、京都轉運副使,擢京都轉運使。奉行新法,工于算計,收鹽鐵羨息錢數(shù)百萬;于萊蕪、利國兩監(jiān)鑄錢,歲得十萬緡;又請鑄大鐵錢二十萬貫佐陜西軍需,累受褒獎。哲宗元祐初被劾以苛刻聚斂,貶成州團練副使、黃州安置。起為江淮荊浙發(fā)運使,進戶部尚書,知開封府?;兆诔酃偕袝邑?、中書門下侍郎、知樞密院事。出知洪州卒。全宋詩
吳居厚(一○三七~一一一三),初名居實,字敦老,洪州(今江西南昌)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進士,調潭州攸縣主簿,遷知安州景陵、開封咸平縣。神宗熙寧初為武安軍節(jié)度推官。元豐間提舉河北西路常平,遷京東轉運判官,升副使、都轉運使。哲宗元祐初貶成州團練副使、黃州安置。紹圣初起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召拜戶部尚書,以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坐事罷知和州?;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椭_封,進中書門下侍郎,以老為東太一宮使。出知亳州、洪州,徙太原,復還知樞密院事。政和三年卒于知洪州任,年七十七。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事見《丹陽集》卷一二《樞密吳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四三有傳。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一八三八
吳居厚(一○三七—一一一三),初名居實,字敦老,洪州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嘉祐八年進士及第。熙寧初為武安節(jié)度推官,奉行新法盡力,計勞得大理丞。轉補司農(nóng)屬。元豐初,提舉河北西路常平,三年,為京東轉運判官,五年,改副使。以增羨,擢天章閣待制、都轉運使。八年,以罪降知廬州,再責授成州團練副使,徙知蘇州。紹圣中,起為江淮等路發(fā)運使。三年,召拜戶部侍郎、尚書。元符二年,以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改知永興軍。三年,罷知和州。崇寧初,復尹開封,二年,拜尚書右丞,進中書門下侍郎。大觀中,為資政殿學士、東太一宮使。出為亳州、洪州,徙太原,留使佑神觀。復還,遷知樞密院。政和三年,以武康軍節(jié)度使知洪州,卒,年七十七。贈開府儀同三司。著有文集一百卷、奏議一百二十卷。事詳葛勝仲《樞密吳公墓志銘》(《丹陽集》卷一二)、《東都事略》卷九七、《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四及《宋史》卷三四三本傳等。
人物簡介
【生卒】:1038—1097 【介紹】: 宋京兆武功人,字景叔。英宗治平二年進士。嘗學于張載。趙卨帥延安,辟為屬。哲宗元祐二年,累擢軍器監(jiān)丞。吐蕃酋長鬼章青宜結據(jù)洮州,師雄率種誼、姚兕分兵進擊,破洮州,俘鬼章。歷陜西轉運副使、衛(wèi)尉少卿。上《紹圣安邊策》,陳慶歷以來防條得失及御敵之要。進直龍圖閣。官終知陜州。有文集。全宋詩
游師雄(一○三八~一○九七),字景叔,武功(今陜西武功西北)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清雍正《陜西通志》卷三○),調儀州司戶參軍。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遷德順軍判官、潁州軍事推官。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宗正寺主簿,遷軍器監(jiān)丞。五年,為陜西轉運判官、提點秦鳳路刑獄。七年,除祠部員外郎,加集賢校理,權陜西轉運使。紹圣二年(一○九五),知邠州,改知河中府。三年,權知秦州兼秦鳳路經(jīng)略安撫使,移知陜州。四年,卒,年六十。事見《永樂大典》卷八八四二引《畫墁集·游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三二有傳。今錄詩六首。全宋文·卷二○一五
游師雄(一○三八——一○九七),字景叔,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東南)人。從張載學,治平元年舉進士第一,授儀州司戶參軍,熙寧四年遷德順軍判官。元祐元年,改宣德郎,除宗正寺主簿,遷軍器監(jiān)丞。會吐蕃寇邊,使熙河,佐邊帥劉舜卿破敵有勞,遷陜西轉運判官。五年,移秦鳳路提點刑獄公事,遷承議郎。七年,除祠部員外郎,改工部,以集賢校理權陜西轉運副使。元祐九年,遷朝奉郎,除衛(wèi)尉少卿。紹圣二年,出知邠州,改守河中。三年春,遷直龍圖閣、權知秦州、兼秦鳳路經(jīng)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未幾改帥熙河。四年,卒于陜州任上,年六十。著有文集十卷、奏議二十卷。見《游師雄墓志銘》(《永樂大典》卷八八四二),《宋史》卷三三二本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京兆藍田人,字進伯,一作晉伯。呂大防兄。仁宗皇祐間進士。為晉城令、簽書定國軍判官。神宗熙寧中,王安石議遣使諸道,立緣邊封溝,大忠陳五不可,因罷不遣。歷知代州、石州,屢駁折契丹求地使者。元豐中為河北轉運判官,上生財養(yǎng)民十二事。徙提點淮西刑獄。哲宗紹圣中知渭州,與章惇議不合,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全宋詩
呂大忠,字進(或作晉)伯,藍田(今屬陜西)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清嘉慶《藍田縣志》卷六)。為華陰尉、晉城令,簽書定國軍判官。神宗熙寧七年(一○七四),知代州,移石州(《東都事略》卷九一本傳)。元豐中,為河北轉運判官,徙提點淮西刑獄。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為陜西轉運副使(《宋會要輯稿》食貨二四之二六),歷知陜州、秦州、渭州、同州。紹圣四年(一○九七)致仕(《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二)。有《輞川集》五卷、奏議十卷(《郡齋讀書志》卷一九),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有傳。全宋文·卷一五一○
呂大忠,字進伯,其先汲郡人,后徙京兆藍田(今陜西藍田),呂大防之兄?;实v中進士,為華陰尉、晉城令、提舉永興路義勇、簽書定國軍判官。熙寧中,被命與劉忱使契丹,會遭父喪,起復,知代州、石州。元豐中,為河北轉運判官,徙淮西提點刑獄。元祐初,歷工部郎中、陜西轉運副使、知陜州,繼知秦州。紹圣二年,加寶文閣待制、知渭州。四年,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著有《呂氏鄉(xiāng)約》?!?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41—1095 【介紹】: 宋饒州鄱陽人,字器資。英宗治平二年進士第一。歷任幕職官。所著《詩義》為王安石見重,補國子直講。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陳時政十事。論不當以宦者主兵。歷江西轉運判官、京西提點刑獄。哲宗元祐為中書舍人。反對以“車蓋亭詩案”窮治蔡確,落職知徐州。哲宗親政,權吏部尚書。后知江州。有《鄱陽集》等。全宋詩
彭汝礪(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資,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授保信軍推官,武安軍掌書記。神宗熙寧初,召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元豐初,出為江西轉運判官,徙提點京西刑獄。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為起居舍人,逾年遷中書舍人。以言事落職知徐州,旋加集賢殿修撰,入權兵、刑二部侍郎,進吏部尚書。因劉贄事出知江州,紹圣二年(一○九五)正月,召為樞密都承旨,未及赴而卒(《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三一曾肇《彭待制汝礪墓志銘》),年五十四。著有《易義》、《詩義》及詩文五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四十卷),已佚。后人收輯遺詩為《鄱陽集》十二卷,編次多舛誤重復?!?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六有傳。彭汝礪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鄱陽集》為底本,校以清嘉慶周彥、高澤履刻《鄱陽詩集》(簡稱嘉慶本),傅增湘校清鈔《鄱陽先生文集》(簡稱傅校)。參校宋陳思輯《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名賢)、清曹庭棟輯《宋百家詩存》(簡稱詩存)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一九六
彭汝礪(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資,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治平二年進士第一。歷保信軍推官、武安軍掌書記、潭州軍事推官、國子直講、大理寺丞、太子中允、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元豐初,以館閣??睘榻鬓D運判官,改提點京西刑獄。元祐二年擢起居舍人,三年,遷中書舍人。加集賢殿修撰。入權兵、刑二部侍郎。進權吏部尚書。紹圣元年,降待制出知江州。紹圣二年正月卒,年五十四。著有《易義》、《詩義》。另有《鄱陽集》十二卷(存),皆詩。見曾肇《彭待制汝礪墓志銘》(《名臣碑傳琬琰集》卷三一),《宋史》卷三四六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