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行實(shí)(行實(shí))
亦作“ 行寔 ”。
(1).行為樸厚。 唐 韓愈 《舉薦張籍狀》:“學(xué)有師法,文多古風(fēng),沉默靜退,介然自守,聲華行實(shí),光映儒林?!?br />(2).謂實(shí)際行為;實(shí)際。 宋 王安石 《擬寒山拾得》詩之十八:“汝無行實(shí)者,以取著名高。行實(shí)尚非實(shí),利名豈堅(jiān)牢?!?span id="uzzvyqb"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四年》:“ 范仲淹 等意欲復(fù)古勸學(xué),數(shù)言興學(xué)校,本行實(shí),詔近臣議?!?br />(3).指生平事跡。 唐 黃滔 《華嚴(yán)寺開山始祖碑銘》:“十一年,其徒 從紹 疏師行實(shí)于闕,昇其院為 華嚴(yán)寺 ?!?金 王若虛 《王氏先塋之碑》:“為人后者,生盡愛敬,死極哀戚,立身揚(yáng)名,以顯其親,宜若足矣。而又思所以致美乎松楸,而增光乎泉壤,表其行寔,大書深刻,為不朽之説。” 明 宋濂 《雷府君墓志銘》:“既葬十餘年, 燧 自狀其行 實(shí) ,謁 濂 為之銘?!?br />(4).猶行狀。記述死者生平事跡的文章。 清 方苞 《書直隸新安張烈婦荊氏行實(shí)后》:“往年,或以烈婦 荊氏 行實(shí)視余?!?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論諷刺》:“人大抵愿意有名,活的時(shí)候做自傳,死了想有人分訃文,做行實(shí),甚而至于還‘宣付國史館立傳’?!?/div>
《漢語大詞典》:事狀(事狀)
(1).事實(shí)情況。 漢 王充 論衡·四諱:“諸工技之家,説吉兇之占,皆有事狀。”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五:“ 武陵 太守聞 娥 ( 李娥 )死復(fù)生,召見,問事狀?!?魯迅 《三閑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小引》:“用數(shù)頃刻,遂知種種作風(fēng),種種作者,種種所寫的人和物和事狀?!?br />(2).猶行狀。 明 李東陽 《儲(chǔ)處士傳》:“自述事狀以告於太史氏,請(qǐng)為傳以傳。” 清 曾國藩 《歐陽氏姑婦節(jié)孝家傳》:“﹝ 福田 先生﹞篤行君子也,數(shù)為余述誦兩世事狀。”
(3).指訴狀所陳之事。隋書·柳彧傳:“ 彧 據(jù)案而坐,立 素 於庭,辯詰事狀?!?/div>
《漢語大詞典》:善狀(善狀)
(1).好的事跡。 宋 蘇洵 《史論上》:“所襃莫見其善狀,所貶弗聞其惡實(shí)?!?宋 葉夢(mèng)得 石林燕語卷六:“ 三變 釋褐到官始踰月,善狀安在,而遽薦論?”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叛賊·武定四叛:“ 陳 撫 滇 十六年,實(shí)少善狀?!?br />(2).指行狀。 唐 柳宗元 《柳州司馬孟公墓志銘》:“ 孟氏 之孤曰 遵慶 ,奉其父命書九篇,為善狀一篇?!?br />(3). 唐 時(shí)吏部考課之法有四善: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見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舊唐書·職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行述
(1).謂生平概略、履歷。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石志:“素族無名策,故以紀(jì)行述耳,遂相祖習(xí)?!?br />(2).即行狀。 清 劉大櫆 《漁溪巴君墓志銘》:“我死,慎勿丐名流作傳及妄為行述,以貽有識(shí)之非笑。”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他的子孫,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們,把他平日的好處,怎長怎短的,給他寫那么一大篇子,也有説行述的,行略的,行狀的,我也不知他準(zhǔn)叫作什么。” 巴金 《家》三七:“﹝ 覺慧 ﹞把附印在后面的三叔起稿、四叔手寫的祖父的‘行述’,翻了兩下。”參見“ 行狀 ”。
《國語辭典》:行狀(行狀)  拼音:xíng zhuàng
敘述死者生平事跡的文章。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書記》:「體貌本原,取其事實(shí),先賢表謚,并有行狀,狀之大者也?!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014' target='_blank'>李翱 百官行狀奏:「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狀不足以取信。」也作「行述」。
《國語辭典》:行狀(行狀)  拼音:xìng zhuàng
記述死者生平行為的文字。也稱為「行述」。
《漢語大詞典》:謹(jǐn)狀(謹(jǐn)狀)
行狀、書狀結(jié)尾常用語。謂敬謹(jǐn)陳述。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易名之典,請(qǐng)遵前烈。謹(jǐn)狀。” 唐 李德裕 《與桂州鄭中丞書》:“伏恐製序之時(shí),要知此意,伏惟詳悉。謹(jǐn)狀?!?宋 汪應(yīng)辰 《柴君墓志銘》:“謹(jǐn)狀叔父行實(shí),授諸執(zhí)事者,惟先生幸而銘之。” 清 焦循 《揀選知縣李君濱石事狀》:“今適當(dāng)修府縣志,奈何不編次其本末,以乞於大人先生,或賴以不朽。 循 不敢辭,謹(jǐn)狀?!?/div>
《國語辭典》:甄別(甄別)  拼音:zhēn bié
1.鑒別、區(qū)分。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雜文》:「總括其名,并歸雜文之區(qū);甄別其義,各入討論之域。」南朝梁。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輒更采集補(bǔ)闕,凡一百一首,以朱書甄別,為肘后百一方?!?br />2.審察優(yōu)劣,決定去取。《元史。卷一七○。張昉傳》:「入為中書省左右司郎中,甄別能否,公其黜陟,人無怨言?!埂段拿餍∈贰返诹鸹兀骸杆餍云粗窦?xì)細(xì)的甄別,其中或有奇材異能,亦未可知?!?/div>
《漢語大詞典》:填諱(填諱)
舊時(shí)子孫為祖先撰寫行狀碑志等文字。請(qǐng)人代寫祖先名號(hào),稱填諱。 唐 人稱題諱。如 貞元 十五年《徐浩碑》, 張式 撰, 浩 次子 峴 書,碑尾有“表姪前 河南府 參軍 張平叔 題諱”一行。 宋 周必大 《跋初寮王左丞贈(zèng)曾祖詩》,末題“通直郎 田橡 填諱”。 元 《麻衣子神字銘》有“ 南陽 貢士 李珩 填諱”字樣。參閱 清 王芑孫 《碑版廣例·碑用他人填諱書名例》
《漢語大詞典》:靈象(靈象)
上天所顯示的景象。多指日月星辰的運(yùn)行狀態(tài),古人常據(jù)以占吉兇。《三國志·魏志·文帝紀(jì)》“君其祗順大禮,饗茲萬國,以肅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劉廙 等曰:“靈象變於上,羣瑞應(yīng)於下?!?晉 張載 《秋詩》:“靈象運(yùn)天機(jī),日月如激電。” 北魏 張淵 《觀象賦》:“陟秀峯以遐眺,望靈象於九霄?!?/div>
《漢語大詞典》:志狀(誌狀)
墓志和行狀。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志狀不可妄作:“誌狀在文章家為史之流,上之史官,傳之后人,為史之本?!?/div>
分類:墓志行狀
《漢語大詞典》:狀式(狀式)
(1).行狀的格式。新唐書·李敬玄傳:“時(shí)員外郎 張仁禕 有敏才, 敬玄 委以曹事, 仁禕 為造姓歷、狀式、銓簿,鉗鍵周密?!?br />(2).指印有規(guī)定格式的訴訟用紙。《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央個(gè)人買狀式寫了,取路投 長洲縣 來。” 清 黃六鴻 《?;萑珪ば堂ぴ~訟》:“狀式不立,傍有善唆慣訟之人,巧設(shè)虛局,并瞞代書。”
《漢語大詞典》:譜狀(譜狀)
記載族系及行狀的書籍。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huì)通二:“紀(jì)傳録:一國史,二注歷,三舊事,四職官,五儀典,六法制,七偽史,八雜傳,九鬼神,十土地,十一譜狀,十二簿録。”
《漢語大詞典》:狀略(狀略)
行狀之大略。史記·張丞相列傳:“ 孝武 時(shí)丞相多甚,不記,莫録其行起居狀略,且紀(jì) 征和 以來。”
《漢語大詞典》:傳狀(傳狀)
傳記行狀。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經(jīng)》:“蓋方志與傳狀異事,傳狀者,記今人,其里居、官位宜從今?!?朱自清 《〈背影〉序》:“如序跋,書牘,贈(zèng)序,傳狀,碑志,雜記,哀祭七類中,都有許多小品文字。”
分類:傳記行狀
《漢語大詞典》:炯跡
光榮的行狀。 南朝 宋 鮑照 《解褐謝侍郎表》:“臣孤門賤生,操無炯跡?!?/div>
分類:光榮行狀
《漢語大詞典》:題諱(題諱)
舊時(shí)子孫為祖先撰寫行狀碑志等文字,請(qǐng)人代寫文中出現(xiàn)的祖先名諱,謂之“題諱”。金石萃編卷一○四引 唐 《徐浩碑》碑后題銜:“表姪前 河南府 參軍 張平叔 題諱。”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yǎng)新錄·題諱填諱:“‘彭王傅徐浩碑’, 浩 次子 峴 所書。碑末有‘表姪 河南府 參軍 張平叔 題諱’十二字。題諱,即今人所云填諱也。”參見“ 填諱 ”。
《漢語大詞典》:填諱(填諱)
舊時(shí)子孫為祖先撰寫行狀碑志等文字。請(qǐng)人代寫祖先名號(hào),稱填諱。 唐 人稱題諱。如 貞元 十五年《徐浩碑》, 張式 撰, 浩 次子 峴 書,碑尾有“表姪前 河南府 參軍 張平叔 題諱”一行。 宋 周必大 《跋初寮王左丞贈(zèng)曾祖詩》,末題“通直郎 田橡 填諱”。 元 《麻衣子神字銘》有“ 南陽 貢士 李珩 填諱”字樣。參閱 清 王芑孫 《碑版廣例·碑用他人填諱書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