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螽螟
蝗蟲與螟蟲。泛指蟲災。 唐 李德裕 《上尊號玉冊文》:“省刑罰而蓬孛消,發(fā)倉廩而螽螟息?!?/div>
《國語辭典》:螟害  拼音:míng hài
螟蟲蛀食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所造成的損害。
《國語辭典》:螟蛾  拼音:míng é
動物名。昆蟲綱鱗翅目。為螟蟲的成蟲。是害蟲,喜蛀食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的莖部。
《國語辭典》:玉米螟  拼音:yù mi míng
為害玉米、粟、高粱的一種螟蟲。成蟲晝伏夜出。幼蟲孵化后,啃食玉米、高粱的莖,被害部常自加害部位的上方枯萎凋謝。也稱為「粟螟」。
《國語辭典》:二化螟  拼音:èr huà míng
動物名。屬鱗翅目。身體細長,前翅闊長,呈灰黃色,有褐黑色小點,后翅為三角形,呈白色。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幼蟲常群聚在植物莖內穿孔蛀食,致使植物發(fā)生枯心或白穗的現(xiàn)象,是一種危害農作的害蟲。繁殖甚速,在臺灣一年可繁殖三至四代,為水稻、粟、玉米、甘蔗、茭白等的大敵。也稱為「鉆心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