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0詞典 1分類詞匯 29
《國語辭典》:貫穿(貫穿)  拼音:guàn chuān
1.穿透。如:「這條公路貫穿了整個城鎮(zhèn)?!埂睹魇贰>戆税?。河渠志六》:「石塘小則有竇,大則有橋,內(nèi)外浦涇縱橫貫穿,皆為泄水計也。」
2.學問融會貫通?!稘h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亦其涉獵者廣博,貫穿經(jīng)傳,馳騁古今,上下數(shù)千載間,斯以勤矣?!顾?。蘇軾 德威堂銘。敘:「貫穿古今,洽聞強記,雖專門名家有不逮?!?/div>
《國語辭典》:通融  拼音:tōng róng
1.變通、不拘執(zhí),有破例遷就,予人方便之意?!端鍟?。卷一七。律歷志中》:「雖言冬至后上三日,前后通融,只合在斗十七度?!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我們用得著的是銀子,有的是貨物,彼此通融,大家有利。」
2.曉悟貫通。《朱子語類。卷一一。讀書法下》:「某嘗說:『讀書須細看得意思通融后,都不見注解,但見有正經(jīng)幾個字在,方好。』」
3.暫時借貸,以補款項的不足。
《國語辭典》:會通(會通)  拼音:huì tōng
融會貫通?!兑捉?jīng)。系辭上》:「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物色盡而情有馀者,曉會通也?!?/div>
《國語辭典》:融會(融會)  拼音:róng huì
融合、參合。隋。煬帝〈重與智者請議書〉:「智者融會,盡有階差,譬若群流,歸乎大海?!?/div>
《國語辭典》:貫串(貫串)  拼音:guàn chuàn
1.貫注串聯(lián),連接相通。如:「這部著作以一個主題思想貫串各章節(jié)。」《鏡花緣》第七三回:「就如人家作文,往往竊取陳編,攘為己有,惟恐別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雜七雜八,強為貫串,以為掩人耳目?!?br />2.融會貫通?!缎咽篮阊?。卷三五。徐老仆義憤成家》:「自幼聰明好學,該博三教九流,貫串諸子百家。」清。江藩《漢學師承記。卷四。朱笥河先生》:「讀書破萬卷,訓詁、輿地及陰陽五行之學,靡不貫串?!?/div>
《國語辭典》:融冶  拼音:róng yě
妖媚艷麗。唐。元稹《鶯鶯傳》:「至,則嬌羞融冶,力不能運支體,曩時端莊,不復同矣?!?/div>
《漢語大詞典》:穿貫(穿貫)
(1).穿通連接。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詣郊壇行禮:“次列數(shù)架大皷,或三或五,用木穿貫,立於架座上。”
(2).融會貫通。 宋 王安石 《上張?zhí)禃?/span>:“穿貫上下,浸注其中?!?清 劉大櫆 《姚南青五十壽序》:“於古圣賢之經(jīng)傳,諸史百子,探涉奧穾,淵渟穿貫?!?/div>
《漢語大詞典》:達通(達通)
(1).謂仕途順利。 唐 韓愈 《祭竇司業(yè)文》:“官不滿能,亦云達通?!?br />(2).通曉;融會貫通。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四:“公七歲誦書,該博典籍,達通今古,虛懷高朗。” 清 徐士鑾 《宋艷·耿直》:“果有決斷,達通事理。”
《漢語大詞典》:貫洽(貫洽)
(1).注意周到。 清 鄭端 政學錄·待士夫:“士夫雖有大小,我輩精神要一一貫洽;若一坐中,惟擇顯奕者奉承之,略不及於眾人,大無顏色,議論嫌隙,或從此始,慎之?!?br />(2).融會貫通。 清 阮元 《劉端臨先生墓表》:“先生之學,自天文、律呂、六書、九數(shù)、聲韻等事,靡不貫洽?!?br />(3).遍滿充塞。 清 譚嗣同 《以太說》:“是何也?是蓋徧法界、虛空界、眾生界,有至大至精微,無所不膠黏、不貫洽、不筦絡(luò)而充滿之一物焉?!?/div>
《國語辭典》:出入  拼音:chū rù
1.出外與入內(nèi)?!蹲髠?。僖公二十八年》:「受策以出,出入三覲?!埂度龂萘x》第九五回:「諸將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言語者,立斬。」也作「出進」。
2.往來。《左傳。成公十三年》:「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
3.收入與支出?!盾髯?。富國》:「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掩?!埂度辶滞馐贰返谌换兀骸该裤y錢出入,俱是婁老伯做主,先君并不曾問?!挂沧鳌赋鲞M」。
4.不一致。如:「此事說法頗有出入,最好再查證一番。」
5.喘息。《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卷一九。六微旨大論》:「出入廢,則神機化滅?!?/div>
《國語辭典》:附會(附會)  拼音:fù huì
1.隨從、追隨。《漢書。卷四三。酈陸朱劉叔孫傳。叔孫通》:「從容平、勃之間,附會將相以彊社稷,身名俱榮,其最優(yōu)乎!」唐。張九齡上封事書〉:「或因勢附會,遂忝高班?!?br />2.依附,附和。漢。劉向《古列女傳。卷八。王章妻女》:「成帝舅大將軍王鳳秉政專權(quán),章雖為鳳所舉,意不肯附會?!骨?。葉燮《原詩。卷二。內(nèi)篇下》:「所謂體裁格力、聲調(diào)興會等語,不過影響于耳,含糊于心,附會于口,發(fā)而為詩?!?br />3.使文章之布置首尾一貫,文意嚴密。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附會》:「何謂附會?謂總文理,統(tǒng)首尾?!?br />4.牽強湊合。「附」文獻異文作「傅」?!稘h書。卷四九。爰盎晁錯傳》:「爰盎雖不好學,亦善傅會。」宋。蘇軾 擬進士對御試策:「附會經(jīng)典,造為文書,以曉告四方之人。」
《漢語大詞典》:運化(運化)
(1).運行變化。《易·復》“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三國 魏 王弼 注:“然則天地雖大,富有萬物,雷動風行,運化萬變,寂然至無,是其本矣?!?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體極不兼應(yīng)》:“天地之道,功盡於運化;帝王之德,理極於順通。” 明 歸有光 《思子亭記》:“天地運化,與世而遷。”《醫(y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肺臟經(jīng)文》:“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為人身之橐籥?!?br />(2).迷信謂用法術(shù)變出。 明 高明 《琵琶記·感格墳成》:“汝等可變作人形,與他運化土石,務(wù)要頃刻完成,不要驚動孝婦?!?br />(3).猶消化。亦比喻融會貫通。 明 袁宗道 《雜說三九》:“昔之人為經(jīng)論所障,猶是雜食米麥,不能運化。”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科第·元》:“至辛卯會試, 潘 ( 潘庭筠 )首場,遇同鄉(xiāng)友抱病,擬曳白, 潘 勸之,且示以己作,囑其運化?!?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拾草寫凈:“ 王弇山 試鴻博日, 徐笠山 以不工排律, 弇山 取己稿示之,令其運化。 徐 竟録之,以雷同為考官奏參?!?br />(4). 太平天囯 起義軍謂如廁為“運化”。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行軍總要》:“又不準損壞所過地方民間各器具以及在民房運化擄掠等情。”
《國語辭典》:雜家(雜家)  拼音:zá jiā
先秦諸子中的一個學術(shù)思想派別。為九流之一,其學說雜匯各家?!稘h書。卷三○。藝文志》:「雜家者流,蓋出于議官,兼儒墨,合名法?!?/div>
《漢語大詞典》:洞神
(1).融會貫通、心領(lǐng)神會。 晉 陸云 《移太常府薦張贍書》:“﹝ 張贍 ﹞探微集逸,思心洞神;論道屬書,篇章光覿?!?br />(2).道教神名。云笈七籤卷六:“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測,故得名神?!?span id="1616666"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六:“洞神之教以教主 神寶君 為跡,以冥寂玄通元無上玉虛之氣為本。” 清 龔自珍 《王仲瞿墓表銘》:“掌中雷者, 神寶君 説洞神下乘法?!?/div>
《漢語大詞典》:洞洽
明白透徹、融會貫通。 南朝 梁 陶弘景 《發(fā)真隱訣序》:“昔在人間,已鈔撰真經(jīng)、修字兩卷,于時亦粗謂委密……今更反覆研精,表里洞洽,預是真學之理,使了然無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