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4詞典 4分類詞匯 50
《漢語大詞典》:窠穴
鳥獸藏身之所。常喻指壞人聚居活動的地方。 劉立凱 《五四--六三愛國運(yùn)動大事日錄》:“彼輩營營茍茍,結(jié)成當(dāng)?shù)乐蚶恰<葻o政黨之可言,亦無社團(tuán)之可擬。偶成窠穴,賣國為榮。”
《漢語大詞典》:趙廁(趙厠)
指 豫讓 藏身廁所謀刺 趙襄子 一事。《文選·江淹〈別賦〉》:“乃有劒客慙恩,少年報士, 韓 國 趙 厠, 吳 宮 燕 市,割慈忍愛,離邦去里,瀝泣共訣,抆血相視。” 李善 注:“史記: 豫讓 者, 晉 人也,事 智伯 , 智伯 甚尊寵之。 趙襄子 滅 智伯 , 讓 乃變姓名為刑人,入宮涂厠,欲刺 襄子 ,故言 趙 厠。”
《漢語大詞典》:遁法
(1).指隱形藏身之法。 明 陸延枝 《說聽》卷上:“ 鐘髽髻 者, 乾州 人,隱於 終南山 ,有遁法?!?明 無名氏 《云間雜志》卷上:“ 李福達(dá) 善遁法,改姓名,逃至 松 郡,舘於 孫雪牕 家。”
(2).猶違法。 清 侯玄涵 《夏允彝傳》:“或鉅猾朋賊,舞禁遁法,簡剔若神,把三尺岌然,不能毛髮撼也。”
《漢語大詞典》:羸行
謂隱藏身份改裝而行。新唐書·李密傳:“ 密 羸行入關(guān),為邏所獲?!?宋 王安石 《戲贈葉致遠(yuǎn)直講》詩:“或羸行伺擊,或猛出追躡?!?/div>
《漢語大詞典》:窟藪(窟藪)
指寄托或藏身之所。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滯:“至使末世利口之奸佞,無行之弊子,得以 老 莊 為窟藪,不亦惜乎!” 晉 葛洪 抱樸子·道意:“亡命逋逃,因為窟藪。”
分類:寄托藏身
《國語辭典》:隱身術(shù)(隱身術(shù))  拼音:yǐn shēn shù
隱藏身軀使人看不見的法術(shù)。元。伊世珍《瑯?gòu)钟?。卷上》:「主父既胡服,夜恒?dú)觀天象,一夕,見有神人自天而降,……授主父以元女隱身之術(shù),九鍊變骨之丹。」
《國語辭典》:無容身之地(無容身之地)  拼音:wú róng shēn zhī dì
1.沒有棲身的地方。《三國演義》第二八回:「四海飄零,無容身之地?!?br />2.羞愧而無藏身之處。《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讀書人全要養(yǎng)其廉恥,他沒奈何來謝我,我若再認(rèn)這話,他就無容身之地了?!?/div>
《漢語大詞典》:無地可容(無地可容)
(1).猶言無處藏身。形容慌亂、羞愧至極。紅樓夢第九四回:“ 李紈 正要勸解,丫頭來説,太太來了。 襲人 等此時無地可容, 寳玉 等趕忙出來迎接?!?許地山 《人非人》:“若是把他羞得無地可容,那便造孽了。”
(2).猶言無處棲身。形容處境窘迫。 魯迅 《朝花夕拾·范愛農(nóng)》:“回到故鄉(xiāng)之后,又受著輕蔑、排斥、迫害,幾乎無地可容?!?/div>
《國語辭典》:無地自容(無地自容)  拼音:wú dì zì róng
無處可以藏身。形容羞愧至極?!都t樓夢》第一○七回:「老太太這么大年紀(jì),兒孫們沒點(diǎn)孝順,承受老祖宗這樣恩典,叫兒孫們更無地自容了?!埂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一九回:「這幾句,更把那幾個捐班道臺,羞得無地自容?!挂沧鳌笩o地自處」、「無以自容」。
《國語辭典》:潛身遠(yuǎn)禍(潛身遠(yuǎn)禍)  拼音:qián shēn yuǎn huò
隱藏身驅(qū),遠(yuǎn)避禍患。《兒女英雄傳》第一六回:「再讓他就如妙手空空兒一般報了仇,竟有那本領(lǐng)潛身遠(yuǎn)禍,她又是個女孩兒家,難道還披發(fā)入山不成?」
《國語辭典》:潛身遠(yuǎn)跡(潛身遠(yuǎn)跡)  拼音:qián shēn yuǎn jī
藏身隱居,不露蹤跡。漢。賈逵〈上書請宥劉愷〉:「竊見居巢侯劉般嗣子愷,素行孝友,謙讓絜清,讓封弟憲,潛身遠(yuǎn)跡,有司不原樂善之心?!?/div>
《國語辭典》:三窟狡兔  拼音:sān kū jiǎo tù
聰明狡猾的兔子,往往有多處藏身的洞穴。比喻避禍計慮的周密。唐。杜甫〈雕賦〉:「至如千年孽狐,三窟狡兔,恃古冢之荊棘,飽荒城之霜露。」也作「狡兔三窟」。
《國語辭典》:有個地洞鉆了下去(有個地洞鉆了下去)  拼音:yǒu ge dì dòng zuān le xià qù
形容因羞愧而希望有個藏身之處躲起來。《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鳳梧下午方才出來,見了湘蘭,疾忙跳上馬車,湘蘭緊緊跟著,跟了他在大馬路一帶繞了一個圈子,秦鳳梧這時最好有個地洞鉆了下去?!?/div>
《國語辭典》:隔壁戲(隔壁戲)  拼音:gé bì xì
一種口技表演。表演者在帷帳內(nèi)作數(shù)人聲及鳥獸叫聲等,觀眾隔著簾幕聆聽。
《漢語大詞典》:虺蹊
毒蛇藏身的小路。 明 張鳳翼 《中解山亭賦》:“隱蠚道與虺蹊兮,伏虯宮與虎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