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潛身(潛身)  拼音:qián shēn
藏匿身軀?!逗鬂h書。卷四五。袁安傳》:「潛身十八年,黃巾賊起,攻沒郡縣,百姓驚散,閎誦經(jīng)不移?!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九:「拜住勒住了馬,潛身在柳陰中。」
分類:藏身隱居
《漢語大詞典》:兔窟
(1).兔子的巢穴。亦喻隱居之地。 宋 程俱 《山中對酒》詩:“何年顧兔窟,桂子落山腹?!?元 袁桷 《客舍書事》詩之六:“犬能搜兔窟,馬解避馳車。”
(2).“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之處甚多,避禍有術。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嚴嵩:“ 郿塢 久營,兔窟多術,安能根連株拔,風翦霆滅?!?br />(3).指明月。 清 陳維嵩 《月當廳·虎丘中秋柬蘧庵先生用梅溪詞韻》:“斜倚廣寒,一望兔窟清深?!?/div>
《國語辭典》:卷懷(卷懷)  拼音:juǎn huái
1.收藏?!墩撜Z。衛(wèi)靈公》:「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養(yǎng)氣》:「意得則舒懷以命筆,理伏則投筆以卷懷?!?br />2.逃避、退避。《舊唐書。卷一八二。高駢傳》:「如高令復帥,外寇必自卷懷。」《聊齋志異。卷七。金和尚》:「卷懷離寺,作負販去?!?/div>
《漢語大詞典》:盜區(qū)(盜區(qū))
盜賊藏身、活動的地區(qū)。新唐書·藩鎮(zhèn)宣武彰義澤潞傳贊:“ 唐 中衰,姦雄圜睨而奮,舉 魏 、 趙 、 燕 之地,莽為盜區(qū),挐叛百年,夷狄其人,而不能復?!?金 麻九疇 《跋范寬〈秦川圖〉》詩:“興亡自取不足吁,可憐神州為盜區(qū)。” 元 袁桷 《蕭御史家傳》:“弱冠試吏,調(diào) 永豐 丞, 永豐 多盜區(qū),跡巢穴僇之,丞以治稱?!?清 顧炎武 《答李紫瀾書》:“於是四皓之 商顏 , 劉阮 之 天姥 ,凡昔日兵革所不經(jīng),高真之所託跡者,無不為戎藪盜區(qū)?!?/div>
《國語辭典》:微服  拼音:wéi fú
為隱藏身分,變更常服,避人耳目。《孟子。萬章上》:「孔子不悅于魯、衛(wèi),遭宋桓司馬將要而殺之,微服而過宋?!固啤;矢γ丁稖鼐┱住罚骸附止募冉^,溫微服與吏同詣黃冠所居?!?/div>
《國語辭典》:營窟(營窟)  拼音:yíng kū
1.累土穴居的洞窟。《禮記。禮運》:「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孟子。滕文公下》:「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于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br />2.比喻經(jīng)營藏身避難之所。唐。溫庭筠病中書懷呈友人〉詩:「處己將營窟,論心若合符?!?/div>
《國語辭典》:狡兔三窟  拼音:jiǎo tù sān kū
狡猾的兔子有三處藏身的洞穴。《戰(zhàn)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聊齋志異。卷七。邵女》:「汝狡兔三窟,何歸為?」也作「三窟狡兔」。
分類:藏身避禍
《國語辭典》:遁走  拼音:dùn zǒu
逃走?!妒酚?。卷一一○。匈奴傳》:「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div>
《漢語大詞典》:五遁
(1).五種逸樂。指沉湎于金(如器物之用)、木(如宮室之盛)、水(如泛舟之樂)、火(如烹調(diào)之美)、土(如樓臺之高)五種物質(zhì)享受。《淮南子·本經(jīng)訓》:“故閉四關,止五遁,則與道淪?!倍荩菀?。
(2).道教所稱仙人五種借物遁形的方術。即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二》:“ 漢 時, 解奴辜 、 張貂 皆能隱淪,出入不由門戶,此后世遁形之祖也。 介象 、 左慈 、 于吉 、 孟欽 、 羅公遠 、 張果 之流,及晉書女巫 章丹 、 陳琳 等術,皆本此。謂為神仙,其實非也。其法有五:曰金遁,曰木遁,曰水遁,曰火遁,曰土遁。見其物則可隱。惟土遁最捷,蓋無處無土也。” 傅勤家 《中國道教史》第八章第三節(jié):“后世有五遁之法,言能依金木水火土五行而遁形。其不能變化隱遁及白日飛昇而死者,道書謂之尸解,言將登仙,假託為尸以解化也?!?/div>
《國語辭典》:泯跡(泯跡)  拼音:mǐn jī
隱藏身跡。如:「十多年來,他泯跡山林,過著平淡的生活?!?/div>
分類:隱藏藏身
《國語辭典》:遁身  拼音:dùn shēn
隱藏身體。如:「遁身術」。
《漢語大詞典》:避形
謂隱藏身形。《快心編》初集第四回:“湘裙霓裳,唇朱齒瓠, 南威 避形, 西施 增妒?!?/div>
《漢語大詞典》:兔三窟
“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易于避禍。 宋 蘇軾 《過嶺》詩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漢語大詞典》:穴巢
鳥獸藏身的窩巢。喻敵人或匪徒盤據(jù)、活動的場所。 唐 李德裕 《授王元逵平章事制》:“屬狡童逆命,自固穴巢,果能揚義聲以載馳,繇直道而先奮?!?/div>
《漢語大詞典》:逃身
逃命,藏身。史記·蕭相國世家:“夫上與 楚 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shù)矣?!?南朝 宋 謝靈運 《入道至人賦》:“荒聰明以削智,遁支體以逃身?!?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南史·孔琳之傳》:“又今之所患,逋逃為先,屢叛不革,宜令逃身靡所,亦以肅戒未犯,永絶惡原?!?/div>
分類:逃命藏身
《漢語大詞典》:蚯蚓竅(蚯蚓竅)
蚯蚓藏身的洞穴。謂石鼎之孔洞。 宋 俞琰 《席上腐談》卷上:“ 韓退之 與 軒轅彌明 《石鼎聯(lián)句》云:‘時於蚯蚓竅,鳴作蒼蠅聲?!笕四嗽疲骸瓒μ柭曭荆惚P火度螢。’句雖工,然蚯蚓安得有聲,蓋不熟玩 韓 詩耳。 退之 蓋謂鼎中湯鳴如蒼蠅之聲,非謂如蚯蚓之聲也。蚯蚓竅乃石鼎之竅,如蚯蚓藏身於泥中之竅耳。”
《漢語大詞典》:避所
指躲避藏身的地方。 清 張岱 《快園道古·戲謔》:“ 安 給事 磐 , 四川 人,初度避生,同僚尋至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