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三苦對三界
【三藏法數(shù)】
(出天臺四教儀集注)
〔一、苦苦對欲界〕,謂三界受生,無非是苦。欲界諸境逼迫,苦中復(fù)苦,故云苦苦對欲界。
〔二、壞苦對色界〕,謂樂壞時,苦名為壞苦。如色界天受禪味之樂,報盡還于五道受生死苦,故云壞苦對色界。(五道者,人道、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
〔三、行苦對無色界〕,謂雖無苦樂之境,任運心有生滅,名為行苦。如無色界中,雖無質(zhì)礙之色,而有漏心識自然是苦,故名行苦對無色界。
四事先苦后樂
【三藏法數(shù)】
(出增一阿含經(jīng))
〔一、修習(xí)梵行先苦后樂〕,梵即凈也。謂人不辭勞苦,修習(xí)凈行,凈行既立,則能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樂,故名修習(xí)梵行先苦后樂。(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二、誦習(xí)經(jīng)文先苦后樂〕,謂人不辭勞苦,口誦經(jīng)文,心習(xí)其義;其義習(xí)熟,則能如說修行,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樂,故名誦習(xí)經(jīng)文先苦后樂。
〔三、坐禪念定先苦后樂〕,謂人不辭勞苦,坐禪念定,由禪定力,則能次第入諸三昧,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樂,故名坐禪念定先苦后樂。(梵語三昧,華言正定。)
〔四、數(shù)出入息先苦后樂〕,謂人不辭勞苦,數(shù)出入息,自然攝諸散亂,心得寂靜,安住正理,與定相應(yīng);由此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樂,故名數(shù)出入息先苦后樂。
五苦──人有五苦
【三藏法數(shù)】
(出法苑珠林并五苦章句經(jīng))
〔一、母人懷妊,從死得生〕,謂人托胎,居母腹中,生臟之下,熟臟之上,迫迮倒懸,苦痛無量;及至出胎,熱風(fēng)觸身,如履刀劍,失聲大叫,頓昧前因,是為生苦。
〔二、老人顏色敗壞〕,謂人老年,發(fā)白齒落,目昏耳聵,四大不調(diào),百節(jié)疼痛,頭低腰屈,起坐呻吟,是為老苦。(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風(fēng)大也。)
〔三、病人困劣〕,謂人以四大為體,一大不調(diào),百一病生,四大不調(diào),四百四病同時俱作,形骸苦痛,如被杖楚,手足不仁,氣力虛竭,起坐須人,是為病苦。
〔四、人死風(fēng)刀斷脈〕,謂人臨命終時,四大分散,痛毒辛酸,慈親孝子,莫能相救,風(fēng)刀解身,苦不可忍,是為死苦。
〔五、犯罪人束縛送獄〕,謂人違國正法,冒犯罪愆,枷鎖縈身,系閉牢獄,受諸刑罰,苦不可言,是為獄苦。
翻苦身成法身德
【三藏法數(shù)】
謂于生滅無常之身,若能觀察五蘊本空,不生不滅,即成法身,故名翻苦身成法身德。(五蘊者,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也。)
聲聞觀苦諦為初門
【三藏法數(shù)】
苦即三界生死之苦也,諦即審實之義。謂聲聞之人,知果苦而斷集,因慕寂滅而修道品,諦觀五陰生死之身,即是眾苦之本,故觀苦諦為初門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
苦苦對欲界
【三藏法數(shù)】
謂三界受生,無非是苦。欲界諸境逼迫,苦中復(fù)苦,故云苦苦對欲界。
壞苦對色界
【三藏法數(shù)】
謂樂壞時,苦名為壞苦。如色界天受禪味之樂,報盡還于五道受生死苦,故云壞苦對色界。(五道者,人道、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
行苦對無色界
【三藏法數(shù)】
謂雖無苦樂之境,任運心有生滅,名為行苦。如無色界中,雖無質(zhì)礙之色,而有漏心識自然是苦,故名行苦對無色界。
愿度眾生苦輪
【三藏法數(shù)】
謂眾生處于生死之苦,輪轉(zhuǎn)無際,滅智慧根,不能自濟。我當為其說法,令得度脫也。
觀受是苦
【三藏法數(shù)】
領(lǐng)納名受,有內(nèi)受、外受;意根受名內(nèi)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順受違受,不違不順受。于順情之境則生樂受,于違情之境則生苦受,于不違不順之境則生不苦不樂受。樂受是壞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樂受是行苦。眾生顛倒,以苦為樂。故令觀受是苦也。(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樂受是壞苦者,樂壞則苦生,即樂極悲生也??嗫嗾撸诳嗌砩细涌嗍?,故名苦苦。行苦者,雖是不苦不樂,念念心有生滅,是故名行苦也。)
無苦樂
【三藏法數(shù)】
無苦樂者,謂無世間之苦樂也。世間之樂,即是苦因。故經(jīng)云:不斷樂者,則名為苦;以斷樂故,則無有苦。無苦無樂,乃名大樂。此即涅槃之大樂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一切所有,悉為苦毒
【三藏法數(shù)】
謂眾生愚惑,不知五陰等法,是眾苦之本,計想有樂。如來說法,為斷此計,故曰一切所有,悉為苦毒。(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
行相唯苦難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菩薩行者,不樂世間種種欲樂愛護身命,唯為利益眾生,以滿本愿,修行苦行,是為行相唯苦難。
先苦后樂
【三藏法數(shù)】
謂或有人,先生卑賤家,衣食不充,受諸困苦;然心無邪見,自念我于宿世,不行布施,不修福德,恒值貧賤,即便懺悔,改往所作,修于善行;后生人中,多饒財寶,無所缺乏,是名先苦后樂。
先樂后苦
【三藏法數(shù)】
謂或有人,先生富貴之家,衣食充足,受諸快樂;然心懷邪見,不能布施修福,多造惡業(yè);后生地獄,受種種苦;若生人中,貧窮丑陋,無有衣食,是名先樂后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