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愧恥(愧恥)
羞恥。書·說命下:“其心愧恥,若撻于市?!?唐 韓愈 《答竇秀才書》:“足下之能,足以自奮, 愈 之所有,如前所陳,是以臨事愧恥而不敢答也?!?宋 蘇轍 《〈孟子〉解》:“人之為不善也皆有愧恥不安之心?!?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狐懲淫:“頃刻心下清醒,愧恥無以自容?!?/div>
分類:羞恥
《國語辭典》:慚愧(慚愧)  拼音:cán kuì
1.羞愧?!度辶滞馐贰返谝蝗兀骸溉訚M心慚愧,叫請了四老爺和楊老爺出來?!埂段拿餍∈贰返谒摹鸹兀骸刚f得陸天民很覺慚愧,臉都紅了。」
2.僥倖、難得。常用作自謙之詞。宋。蘇軾 浣溪沙。慚愧今年二麥豐詞:「慚愧今年二麥豐,千畦細浪舞晴空?!乖?。張壽卿《紅梨花》第一折:「小生慚愧,有緣遇這個小娘子,許我明夜再會?!?/div>
《國語辭典》:無恥(無恥)  拼音:wú chǐ
不顧羞恥?!睹献印1M心上》:「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改氵@匪類!下流無恥極矣!」
《國語辭典》:不恥(不恥)  拼音:bù chǐ
不認為羞恥。晉。干寶 晉紀總論:「先時而婚,任情而動,故皆不恥淫逸之過。」三國魏。李康 運命論:「古之君子,蓋恥得之而弗能治也;不恥能治而弗得也?!?/div>
《國語辭典》:可恥(可恥)  拼音:kě chǐ
令人感到羞恥?!度龂萘x》第四四回:「今主公聽謀士之言,欲降曹操,此真可恥可惜之事!」《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做中國人的奴隸固是可恥,做外國人的奴隸可恥更甚?!?/div>
分類:可恥羞恥
《國語辭典》:羞惡(羞惡)  拼音:xiū wù
因自己不好而覺得恥辱,看到別人不好而覺得憎惡?!睹献?。公孫丑上》:「無羞惡之心,非人也?!?/div>
《國語辭典》:面皮  拼音:miàn pí
1.臉皮。如:「她面皮白皙?!埂都t樓夢》第六三回:「如今雖死,肚中堅硬似鐵,面皮嘴唇燒的紫絳皺裂?!?br />2.臉上的神色?!段拿餍∈贰返诙呕兀骸柑鹇犃诉€不打緊,不料龍知縣登時面皮失色,不敢說什么,只得二人同退,自去辦款不提。」
《國語辭典》:羞愧  拼音:xiū kuì
羞恥慚愧。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車塵馬足之間。」《儒林外史》第五一回:「眾人看著那婦人穿了衣服,起來又磕了兩個頭,同烏龜滿面羞愧,下船去了?!?/div>
《漢語大詞典》:恥格(恥格)
知羞恥而歸于正。語本《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邢昺 疏:“民有愧恥而不犯禮且能自脩而歸正也。” 唐 張九齡 《故襄州刺史靳公遺愛銘序》:“夫然后人斯恥格,庭少諍訟。”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且進人以行,則枝葉安有難別乎?防下以禮,則恥格安有不形乎?”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咸平二年:“當今四海之廣,而刑奏止息,逮乎逾月,足彰恥格之化。”
《漢語大詞典》:起羞
(1).招致羞辱。書·說命中:“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孔穎達 疏:“王者法天施化,其舉止不可不慎,惟口出令不善,以起羞辱?!?唐 儲光羲 《獄中貽姚張薛李鄭劉諸公》詩:“直道時莫親,起羞見讒口?!?br />(2).產生羞恥之感。 宋 王令 《龍角歌和崔公度伯易》詩:“視龍有角急起羞,亟去訴帝龍可憂?!?/div>
《國語辭典》:遮羞  拼音:zhē xiū
1.把不宜讓人看見的部分蓋住?!独蠚堄斡浂帯返谌兀骸改阗I的帳幔,給別人遮羞;你買的被褥,給人家蓋?!?br />2.掩飾丟臉的事,或補償別人所受的羞辱。如:「那小女孩擦口紅,看到大家都在笑,她趕緊把手帕蓋在臉上遮羞?!?/div>
《漢語大詞典》:識羞(識羞)
知道羞恥。多用于否定式。《三國演義》第七十回:“ 張郃 出馬,見了 黃忠 ,笑曰:‘你許大年紀,猶不識羞,尚欲出戰(zhàn)耶?’” 清 李漁 《奈何天·伙醋》:“俗語説得好,一日不識羞,三日喫飽飯?!?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哈哈,騙子……你不識羞。”
《漢語大詞典》:慚恥(慚恥)
亦作“慙恥”。 羞恥。《戰(zhàn)國策·齊策六》:“使 管仲 終窮抑,幽囚而不出,慙恥而不見,窮年沒壽,不免為辱人賤行矣?!?span id="1vrbxv1" class="book">《南史·范曄傳》:“及將詣市, 曄 在最前……在道笑語,初無慚恥?!?span id="fdtdbbv" class="book">《元典章·刑部十五·不許婦人訴》:“有一等不畏公法素無慚恥婦人,自嗜鬭爭,妄生詞訟?!?陳去病 《論戲劇之有益》:“其人乃反叩吾以所服,輒慙恥囁嚅而不能對?!?/div>
分類:羞恥
《國語辭典》:不知羞  拼音:bù zhī xiū
毫無羞恥之心。如:「那人真不知羞,將垃圾隨處亂倒?!?/div>
《漢語大詞典》:憤恥(憤恥)
(1).積久之恥辱。 唐 李翱 《論事疏表》:“竊見陛下即位以來,招懷不廷之臣,誅寇賊十餘事,刷五圣之憤恥,為后代之根本,自古中興之盛,孰有及者?”
(2).憤恨羞恥。 張孝若 《辛亥革命前后》第一節(jié):“自見乙未 馬關 訂約,不勝憤恥,即注意實業(yè)、教育二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