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緣覺(緣覺)  拼音:yuán jué
一種佛教修行者所證得的果位。這種果位是阿羅漢中的一類,不從佛陀或其他人那里聽聞佛法,由自己的努力了悟四圣諦、證涅槃。另外他也不對他人宣說自己證悟的真理,所以不能成為人天導(dǎo)師。緣覺是梵語辟支佛的意譯,唐僧慧苑認為,辟支佛意譯作緣覺是錯誤的,應(yīng)譯作獨覺才正確?!吨杏^論疏。卷一末》:「問:『小乘有聲聞、緣覺二人……緣覺不稟教,聲聞稟教。』」
《漢語大詞典》:緣覺乘(緣覺乘)
佛教語。佛教以車乘喻教法。佛對機說法,一般分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或加人乘、天乘為五乘。緣覺乘即三乘或五乘中之一乘。 隋 智顗 《法華文句》卷七之上:“五乘者,五戒乘出三途苦,十善乘出人道八苦,聲聞乘出三界無常苦,緣覺乘出從他聞法苦,菩薩乘出內(nèi)無利智外無相好苦?!眳⒁姟?緣覺 ”。
《國語辭典》:緣覺(緣覺)  拼音:yuán jué
一種佛教修行者所證得的果位。這種果位是阿羅漢中的一類,不從佛陀或其他人那里聽聞佛法,由自己的努力了悟四圣諦、證涅槃。另外他也不對他人宣說自己證悟的真理,所以不能成為人天導(dǎo)師。緣覺是梵語辟支佛的意譯,唐僧慧苑認為,辟支佛意譯作緣覺是錯誤的,應(yīng)譯作獨覺才正確?!吨杏^論疏。卷一末》:「問:『小乘有聲聞、緣覺二人……緣覺不稟教,聲聞稟教。』」
《國語辭典》:獨覺(獨覺)  拼音:dú jué
佛教用語。梵語pratyeka-buddha的意譯。一種佛教修行者所證得的果位。參見「辟支佛」條?!惰べふ撚洝肪戆松希骸溉缟险f獨覺者,是今世成道,自覺不從他聞,是名獨覺辟支迦佛?!?/div>
《漢語大詞典》:四圣(四聖)
(1).四位圣明的統(tǒng)治者。指 顓頊 、 帝嚳 、 帝堯 、 帝舜 。史記·太史公自序:“維昔 黃帝 ,法天則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 顓頊 、 帝嚳 、 堯 、 舜 。”
(2).四位圣明的統(tǒng)治者。指 堯 、 舜 、 禹 、 湯 。 漢 焦贛 《易林·復(fù)之大過》:“ 堯 、 舜 、 禹 、 湯 ,四圣敦仁,允施德音,民安無窮,旅人相望,未同朝鄉(xiāng)?!?br />(3).四位圣明的統(tǒng)治者。指 伏羲 、 軒轅 ( 黃帝 )、 高辛 ( 帝嚳 )、 禹 。云笈七籤卷三:“ 伏羲 受圖, 軒轅 受符, 高辛 受天經(jīng), 夏禹 受《洛書》,四圣稟其神靈,五老現(xiàn)於河渚,故三墳五典,常道之教也?!?br />(4).四位圣明的統(tǒng)治者。指 周公 、 太公 、 召公 、 史佚 。《大戴禮記·保傅》載, 成王 中立而聽朝, 周公 常立于前, 太公 常立于左, 召公 常立于右, 史佚 常立于后。“四圣維之,是以慮無失計,而舉無過事?!?br />(5).四位圣明的統(tǒng)治者。指 唐 代 肅宗 、 代宗 、 德宗 、 順宗 。 唐 韓愈 《平淮西碑》:“ 唐 承天命,遂臣萬邦。孰居近土,襲盜以狂。往在 玄宗 ,崇極而圮。 河 北悍驕, 河 南附起,四圣不宥,屢興師征,有不能尅,益戍以兵?!?br />(6).醫(yī)家稱 黃帝 、 岐伯 、 秦越人 ( 扁鵲 )、 張機 為“四圣”。 清 黃元御 著醫(yī)書有四圣心源、《四圣懸樞》等,見清史稿·藝文志三。
(7).佛教語。十界中,聲聞、緣覺、菩薩、佛四界稱“四圣”。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稱“六凡”。
(8).佛教語。禪林稱 阿彌陀佛 、 觀世音菩薩 、 大勢至菩薩 、 大海眾菩薩 為“四圣”。
《漢語大詞典》:三篋(三篋)
(1).猶三箱。漢書·張安世傳:“世書三篋,詔問莫能知,惟 安世 識之?!?宋 黃庭堅 《叔父給事挽詞》之七:“三篋飛書公對獄, 元豐 天子照奸回?!?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張孟詞貢士:“ 朱文正 師得 孟詞 死耗,寄家人書并詩云:‘……五車便炙輠,三篋富遺籯。’”
(2).佛教語。指聲聞藏、緣覺藏和菩薩藏。 唐太宗 《圣教序》:“一乘五律之道,馳驟於心田;八藏三篋之文,波濤於口海?!?唐 玄應(yīng) 一切經(jīng)音義卷七:“三篋……謂聲聞、緣覺、菩薩為三也?!?/div>
《漢語大詞典》:九界
(1).佛教語。謂“十法界”中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九界相對佛界而言,均為迷界。《法華玄義·二上》:“己身他身,微妙寂絶,皆非權(quán)非實,而能應(yīng)於九界之權(quán),一界之實?!?清 龔自珍 《最錄三千有門頌》:“佛具佛性,我知之;九界具佛性,我知之;九界具九界性,我知之;佛具九界性,獨未之聞?!?br />(2). 康有為 所謂產(chǎn)生世間諸苦的九種界別。即國界、級界、種界、形界、家界、業(yè)界、亂界、類界和苦界。見《大同書》甲部第六章。
《漢語大詞典》:百界
佛教語。謂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間、天上、聲聞、緣覺、菩薩、佛十界;十界中之各界亦皆具有十界,故總稱百界。 清 龔自珍 《最錄三千有門頌》:“嘗欲改百界為九十一界,改千如為九百十如,改三千門為二千七百三十門?!?/div>
《漢語大詞典》:中根
(1).佛教語。中等根器。指二乘中的緣覺。魏書·釋老志:“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br />(2).指具有中等根器的人。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jīng)四十二問》:“為中根説法,授中根記,中善也?!?/div>
他緣覺心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他緣大乘心與覺心不生心。十住心中之二心。
住果緣覺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緣覺乘之人,得涅槃果,而安住之無更希佛陀妙果之心,謂之住果緣覺。此住果之二乘,更能發(fā)心而至佛果否,是佛教上大問題也,小乘及大乘中法相三論之權(quán)家不許彼等發(fā)心成佛,華嚴天臺等之實家則許之。臺宗二百題四,有住果聲聞,住果緣覺之論目,而問答此義。
定性緣覺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法相宗所立五種性之一。具本來唯一之緣覺無漏種子者。唯修緣覺之因,證緣覺之果,不更進求佛道。謂之定性緣覺。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法相宗所立五種性之一。(參見:五種性)
【三藏法數(shù)】
謂觀因緣生滅之法,覺悟真空之理,故曰緣覺。謂唯習(xí)緣覺之因,而證緣覺之果,更不進求佛道,是名定性緣覺也。
緣覺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梵語Pratyekabuddha,舊稱辟支佛。又曰辟支迦羅。新稱缽剌翳伽佛陀。舊譯曰緣覺。新譯曰獨覺。緣覺者:一,觀十二因緣之理而斷惑證理,一,因飛花落葉之外緣而自覺悟無常,斷惑證理。獨覺者,彼于無佛之世,宿因所萌,或觀十二因緣,或觀飛花落葉,而獨自覺悟也。大乘義章十七末曰:「言緣覺者,外國正音,名辟支佛,此翻辟支。名曰因緣,佛名為覺。緣覺名義,解有兩種:一約所觀法門以釋。緣者是其十二緣法,始從無明,乃至老死。觀斯悟解,從緣得覺,故號緣覺。二就得道因緣以釋。如辟支佛得道因緣經(jīng)中廣說,如拂迦沙見風(fēng)動樹,而得悟道。如是等皆藉現(xiàn)事緣,而得覺悟,曰緣覺?!硅べ愑洶松显唬骸釜氂X地,若依梵語,名缽刺翳迦陀。舊云辟支,訛也。此云獨覺。初發(fā)心時,亦值佛世,聞法思惟。后得道身出無佛世,性樂寂靜,不欲雜居,修加行滿,無師友教,自然獨悟,永出世間,中行中果,故名獨覺?;蛴^待緣,而悟圣果,亦名緣覺?!剐澪逶唬骸笜藩毶萍耪?,是獨覺義。出無佛世,得能證道,獨自善證寂滅理故。又以此慧,深知諸法因緣者,是緣覺義。故瑜伽云:或觀待緣而證圣果,故名緣覺。觀十二緣起而證果故?!谷惶炫_一家區(qū)分此二者,出于佛世,觀十二因緣而得悟者,為緣覺。出于無佛世,觀飛花落葉之外緣而成道者,為獨覺。四教儀三曰:「辟支迦羅,是天竺之言,此土翻為緣覺。此人宿世福德,神根勝利,學(xué)十二因緣以悟道也。大智度論云:緣覺有二種:一獨覺,二因緣覺。一明獨覺辟支迦羅者。若佛不出世,佛法已滅。是人先世因緣,能獨出智慧,不從他聞,自以智慧得道故,名獨覺。(中略)二明因緣覺者。因聞十二因緣覺悟,成辟支佛也?!馆o行九之三曰:「大論二十一云:迦羅此翻因緣覺,亦云獨覺。出值佛世,聞因緣法,名為緣覺。出無佛世,自然得悟,名為獨覺?!刮木渌纳显唬骸羔屨撛凭売X獨覺,獨覺出無佛世,緣覺愿出佛世?!顾慕虄x集注中曰:「緣覺者,觀內(nèi)因緣,稟佛教法。獨覺者,觀外因緣,無師自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又名獨覺,或辟支佛,于佛世聽佛說十二因緣之理而悟道者,名為緣覺,若生于無佛之世,觀諸法生滅因緣而自行悟道者,名為獨覺。
【三藏法數(shù)】
謂稟佛教法,觀十二因緣,覺真諦理,是名緣覺。(十二因緣者,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緣覺乘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觀十二因緣覺悟真空之理之教法。三乘之一。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二乘或三乘之一,凡依十二因緣之理而起修和悟道者,總稱為緣覺乘。緣覺乘修十二因緣觀,自凡夫至辟支佛,論時間,速者四生,遲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證,悟所到處,便是證所到處,故無明顯的階位可言。
【三藏法數(shù)】
因觀十二因緣,覺悟真空之理,名曰緣覺。謂此人以十二因緣為乘,由觀因緣生滅,即悟非生非滅,出離生死,至于涅槃,故名緣覺乘。
【三藏法數(shù)】
因觀十二因緣覺真諦理,故名緣覺。謂始觀無明緣乃至老死,此是觀十二因緣生;次觀無明滅乃至老死滅,此是觀十二因緣滅。觀此因緣生滅,即悟非生非滅,故以此十二因緣為乘也。(十二因緣者,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三藏法數(shù)】
謂緣覺之人,因觀十二因緣除于我執(zhí),而悟真空涅槃之理,以此之法,運出三界,故名緣覺乘。(十二因緣者,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三藏法數(shù)】
謂緣覺之人,由觀十二因緣生滅,除于我執(zhí)等惑,覺悟真空之理,以此因緣之法,運出三界,是為緣覺乘。(十二因緣者,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三藏法數(shù)】
緣覺者,謂觀十二因緣覺悟真空之理也。以十二因緣為乘,運出三界,到于涅槃,故名緣覺乘。(十二因緣者,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緣覺身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楞嚴經(jīng)六曰:「若諸有學(xué),斷十二因緣,緣斷勝性,勝妙現(xiàn)圓。我于彼前,現(xiàn)緣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div>
緣覺法界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十法界之一。諸佛眾生之本體謂之法界。有十種之差別。緣覺為其中之一。天臺所立。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十法界之一。
【三藏法數(shù)】
緣覺者,謂稟佛教法,觀十二因緣,覺悟真空之理,是名緣覺法界。(十二因緣者,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