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石罅
石頭的縫隙。 唐 韋應物 《同元錫題瑯琊寺》詩:“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潔?!?宋 杜綰 云林石譜·品石:“ 建康府 有石三塊,頗雄偉……石罅中有六朝、 唐 、 宋 諸公刻字,謂之品石。” 元 薩都剌 《越溪曲》:“ 越溪 春水清見底,石罅銀魚搖短尾?!?清 陳維嵩 《解語花·吳靜安堂中閩蘭盛開約過賞》詞:“蘿陰石罅,隨風皺,一帶迴廊曲榭?!?周而復 《白求恩大夫》:“溝里陰沉沉的,沒有一絲人聲,只是巖底層的石罅里有著汩汩的溪流聲?!?/div>
分類:石頭縫隙
《漢語大詞典》:石壇(石壇)
(1).石頭筑的高臺。古代多用于祭祀。漢書·郊祀志下:“紫壇偽飾女樂、鸞路、騂駒、龍馬、石壇之屬,宜皆勿修?!?北周 庾信 《周隴右總管長史豆盧公神道碑銘》:“石壇承祀,豐碑頌靈?!?唐 許渾 《重游飛泉觀題故梁道士宿龍池》詩:“云開星月浮山殿,雨過風雷遶石壇?!?清 曹寅 《小游仙詩》之八:“毳毛伐盡浥清寒,自縛茅龍上石壇?!?br />(2).石制的臺或墩。 唐 韓愈 《記夢》詩:“石壇坡陀可坐臥,我手承頦肘拄座?!?郭沫若 《孔雀膽》第一幕:“左前方有大柏樹一株,有圓形石壇圍護其根?!?/div>
《國語辭典》:文石  拼音:wén shí
1.有文理的石頭。《后漢書。卷七八?;抡邆鳌堊寕鳌罚骸缸?、忠等說帝令斂天下田畝稅十錢,以修宮室。發(fā)太原、河東、狄道諸郡材及文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師?!?br />2.礦物名,成分為碳酸鈣。為方解石之同質異形體。也稱為「霰石」。
3.指玄武巖孔隙中具有紋理的后期充填物質,主要成分包含方解石、霰石、菱鐵礦等碳酸鹽礦物及蛋白石、褐鐵礦、綠泥石等礦物,多為杏仁狀、塊狀、葡萄狀或球狀,具白、黃、灰、墨綠及褐色等同心圓狀紋理。
《漢語大詞典》:文石陛
用文石砌成的宮廷臺階。漢書·梅福傳:“故愿壹登文石之陛,涉赤墀之涂?!?唐 杜牧 《長安雜題長句》之四:“束帶謬趨文石陛,有章曾拜皂囊封?!?/div>
《漢語大詞典》:錦石(錦石)
有美麗花紋的石頭;美石。 晉 羅含 《湘中記》:“ 衡山 有錦石,斐然成文。” 北魏 溫子升 《搗衣》詩:“ 長安 城中秋夜長,佳人錦石擣流黃?!?唐 杜甫 《季秋江村》詩:“登俎黃柑重,支牀錦石圓?!?明 李夢陽 《秋懷》詩:“雕闌玉柱留天女,錦石秋花隱御舟?!?/div>
《漢語大詞典》:石齒(石齒)
齒狀的石頭。亦指山石間的水流。 宋 蘇軾 《游道場山何山》詩:“山高無風松自響,誤認石齒號驚湍?!?宋 楊澤民 《滿庭芳》詞:“一徑幽通邃竹,松風漱、石齒濺濺?!?金 元好問 《少室南原》詩:“清溪鳴石齒,暖日長藤芽?!?元 張可久 《憑欄人·白云煉師山居》曲:“丹氣溶溶生紫煙,石齒泠泠鳴玉泉?!?清 劉大櫆 《菉溪書屋圖記》:“按其圖,則修竹萬竿,而千尋之老木間廁其中,其下怪石林立,溪流自石齒間縈紆漩洑。”
《漢語大詞典》:倚石
(1).聳立的石頭。初學記卷五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上有倚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對?!?宋 張淏 《云谷雜記·艮岳》:“ 艮岳 倚石排空,周環(huán)曲折,有 蜀 道之難?!?br />(2).靠在石上。 唐 白居易 《上香爐峰》詩:“倚石攀蘿歇病身,青笻竹杖白紗巾?!?唐 陸龜蒙 《漁具詩·舴艋》:“倚石遲后侶,徐橈供遠山?!?/div>
《國語辭典》:匪石  拼音:fěi shí
匪,非。匪石指不是石頭。比喻貞潔自守、心志堅定。《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乖?。趙孟頫〈有所思〉詩:「君心雖匪石,祗恐彫朱顏?!?/div>
《漢語大詞典》:石屋
石頭砌成的房子。多為僧人或隱士所居。 前蜀 貫休 《懷白閣道侶》詩:“寒思 白閣 層,石屋兩三僧。” 宋 梅堯臣 《送潘士方之建昌》詩:“來尋鳥爪人,神光生石屋。” 元 任士林 《不礙云山堂賦》:“石屋無扉,陰云覆足。”
《國語辭典》:石子  拼音:shí zi
小石頭。《水滸傳》第七○回:「韓滔卻待挺搠來迎,被張清暗藏石子,手起望韓滔鼻凹里打中?!埂都t樓夢》第四一回:「劉姥姥便度過石來,順著石子甬路走去?!挂卜Q為「石頭子兒」。
《漢語大詞典》:燕石
(1). 燕山 所產的一種類似玉的石頭。山海經·北山經“北百二十里,曰 燕山 ,多嬰石” 晉 郭璞 注:“言石似玉,有符彩嬰帶,所謂 燕 石者?!?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圣水:“ 圣水 又東,逕 玉石山 ,謂之 玉石口 。山多珉玉 燕 石,故以玉石名之?!?清 談遷 《故宮賦》:“卜我 郟鄏 ,重拓帝城。神木自效, 燕 石相迎。”
(2).太平御覽卷五一引《闕子》:“ 宋 之愚人得 燕 石於 梧臺 之東,歸西藏之,以為大寳。 周 客聞而觀焉,主人端冕玄服以發(fā)寳,華匱十重,緹巾十襲??鸵娭?,盧胡而笑曰:‘此 燕 石也,與瓦甓不異?!魅舜笈?,藏之愈固?!焙笠浴把嗍庇鞑蛔阏滟F之物。 晉 葛洪 抱樸子·吳失:“樂天任命,混一榮辱,進無悅色,退無戚容者,固有伏死乎甕牖,安肯沽衒以進趨,揭其不貲之寳,以競 燕 石之售哉!” 唐 李白 《贈范金鄉(xiāng)》詩之一:“我有結緑珍,久藏濁水泥。時人棄此物,乃與 燕 石齊?!笔槐咀鳌?珉 ”。 清 胡鳳丹 《重刻〈日損齋筆記〉序》:“以視碔砆 燕 石,車載斗量,無所短長輕重者,其貴與賤之相去何如也?!?br />(3).用為自謙凡庸之詞。 晉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訓,旁味《方言》,復為之解。觸事廣之,演其未及,摘其謬漏,庶以 燕 石之瑜,補琬琰之瑕,俾后之瞻涉者,可以廣寤多聞爾。” 唐 包佶 《酬于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 楚 材欣有適, 燕 石愧無功?!?宋 蘇軾 《九日邀仲屯田為大水所隔以詩見寄次其韻》:“漫遣鯉魚傳尺素,卻將 燕 石報瓊華。”
(4).指 燕然 石。 唐 李商隱 《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討》詩:“早勒勛庸 燕 石上,佇光綸綍 漢 庭中?!?馮浩 箋注:“《后漢書》: 竇憲 大破北單于於 稽落山 ,遂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令 班固 作銘?!?唐 霍總 《塞下曲》:“豈要銘 燕 石,平生重武威?!眳⒁姟?燕然石 ”。
《漢語大詞典》:燕然石
東漢 竇憲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記功。后以“燕然石”指建立邊功的記功碑。 唐 李昂 《從軍行》:“ 田疇 不賣 盧龍 策, 竇憲 思勒 燕然 石?!?唐 耿湋 《送王將軍出塞》詩:“更就 燕然 石,行看奏虜功。” 唐 李益 《統(tǒng)漢峰下》詩:“只今已勒 燕然 石,北地無人空月明?!?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長史溉登瑯邪城》詩:“懷紀 燕山 石,思開 函谷 丸?!?/div>
《漢語大詞典》:溪石(谿石)
(1).溪流中的石頭。 唐 皮日休 《臨頓奉題屋壁》詩:“壓酒移谿石,煎茶拾野巢。”
(2).指 端谿 硯石。 金 元好問 《學東坡移居》詩:“谿石含餘潤,奚墨凝幽香?!?施國祁 注引東軒筆錄:“ 端溪 硯石有三種:曰巖石,曰西坑,曰后歷?!?/div>
《漢語大詞典》:機石(機石)
(1).古代用機械引發(fā)的石頭。多用于作戰(zhàn)。 宋 楊億 《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從宸游因成紀事二十二韻》:“電影流機石,鵶羣發(fā)大黃。”宋史·真宗紀:“六年春二月戊寅,幸 飛山 雄武營,觀發(fā)機石、連弩,遂宴射 潛龍園 ?!?br />(2).傳說中天上 織女 支織機之石。亦以借指織機。 清 錢謙益 《高會堂酒闌雜詠序》:“漸臺 織女 ,機石依然。” 錢曾 注引荊楚歲時記:“ 張騫 尋 河 源得一石,示 東方朔 , 朔 曰:‘此石是天上 織女 支機石,何以至此?’” 龔騫 《九秋詩》之一:“聽殘機石望 天孫 ,瓊窗綺疏六宮昏?!?/div>
《漢語大詞典》:抱石
(1).懷抱石頭。謂投水或被投水而死。《韓詩外傳》卷一:“ 申徒狄 非其世……遂抱石而自沉於河?!?元 柯丹邱 《荊釵記·祭江》:“指望松蘿相倚,誰想你抱石含寃!” 明 張煌言 《吊熊雨殷相公》詩:“半壁雄才終抱石,三臺殺氣已成虹?!?清 珠泉居士 《續(xù)板橋雜記·軼事》:“生負氣出門,進退無所,躑躅于 利涉橋 上,將為抱石之謀。”
(2).猶抱璞。 唐 李白 《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詩:“抱石恥獻玉,沉泉笑探珠?!眳⒁姟?抱璞 ”。
《國語辭典》:抱璞  拼音:bào pú
1.相傳戰(zhàn)國楚人卞和獻玉璞于楚厲王,因玉工視以為石而非玉,故王以為和欺己,乃斷其左足。楚武王時,和再獻之,又以為石,乃斷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玉,是為和氏之璧。見《韓非子。和氏》。后比喻懷才不遇。《晉書。卷七○。應詹傳》:「而泓抱璞荊山,未剖和璧。若蒙銓召,付以列曹,必能協(xié)隆鼎味,緝熙庶績者也?!?br />2.戰(zhàn)國齊宣王欲任用顏斶,顏斶辭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見《戰(zhàn)國策。齊策四》。后比喻保持本有質樸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祿誘惑。漢。蔡邕釋誨〉:「仆不能參跡于若人,故抱璞而優(yōu)游。」
《國語辭典》:石柱  拼音:shí zhù
石灰?guī)r洞中,石筍和石鐘乳(鐘乳石)相連接而形成的柱狀地形。
《漢語大詞典》:石虎
(1).石刻的虎。古代帝王及貴族、官僚墓前的石刻群中往往包括石虎。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易水:“其東謂之 石虎岡 ……有所遺二石虎,后人因以名岡。”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粉水:“ 粉水 旁有 文將軍 冢墓,隧前有石虎、石柱,甚脩麗。”
(2).似虎的石頭。 隋 盧思道 《從軍行》:“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宋史·元達傳:“ 達 私喜曰:‘我聞 李將軍 射石虎飲羽,今樹為我斷,豈神助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