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962—1025 【介紹】: 宋臨江軍新喻人,字定國。太宗淳化三年進(jìn)士。真宗咸平初判三司理欠憑由司,建言放逋負(fù)一千余萬、釋系囚三千余人。歷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咸平四年為參知政事。景德元年契丹入侵,密請真宗赴金陵,為寇準(zhǔn)所阻。累表罷職。判尚書都省,領(lǐng)修《冊府元龜》,攬功委過。大中祥符中,承密旨造天書,獻(xiàn)符瑞,以天書儀衛(wèi)副使從封泰山,祀汾陰。累遷吏部尚書,加樞密使、同平章事。天禧元年加尚書左仆射兼中書侍郎。三年罷相出判杭州。仁宗天圣元年再相。智數(shù)過人,奸邪險偽,與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圭交結(jié),時謂之“五鬼”。卒謚文穆。有《鹵簿記》、《圣祖事跡》等。全宋詩
王欽若(九六二~一○二五),字定國,新喻(今江西新馀)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進(jìn)士(《文莊集》卷二八《王公行狀》),為亳州防禦推官。真宗咸平三年(一○○○)擢翰林學(xué)士(《同上》)。四年,參知政事(《學(xué)士年表》),加給事中。景德元年(一○○四)判天雄軍。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為樞密使、同平章事(《隆平集》卷四)。天禧元年(一○一七)拜左仆射(《東都事略》卷四九本傳)。三年,出判杭州。四年,判河南府(《隆平集》),以擅去官守降分司南京。仁宗天圣元年(一○二三)復(fù)同平章事。二年,封冀國公。三年卒,年六十四(《文莊集》卷二九《王公墓志銘》)。謚文穆?!?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三有傳。今錄詩四首。黃鶴樓志·人物篇
王欽若(962~1025) 北宋官員。字定國。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淳化三年(992)進(jìn)士。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參知政事、刑部侍郎、山南東道(治所湖北襄陽)節(jié)度使等職。宋真宗時期兩度出為宰相,人稱為“癭相”,是主和勢力代表。追贈太師、中書令,謚“文穆”。曾主持編纂《冊府元龜》?!?a target='_blank'>宋史·王欽若傳》載王欽若出生于黃鶴樓:“父仲華,侍祖郁官鄂州。會江水暴至,徙家黃鶴樓,漢陽人望見樓上若有光景,是夕,欽若生?!?/blockquote>全宋文·卷一九一王欽若(九六二——一○二五),字定國,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淳化三年進(jìn)士甲科,為亳州防禦推官。召試學(xué)士院,拜右正言、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咸平四年參知政事。景德初,契丹南下,密請遷都金陵,為寇準(zhǔn)所阻。以工部侍郎、參知政事判天雄軍,提舉河北轉(zhuǎn)運司,又以尚書左丞知樞密院事,大中祥符間偽造天書,爭獻(xiàn)符瑞,力主封泰山,祀汾陰。歷禮、戶、吏三部尚書,天禧元年遷樞密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年,出判杭州。仁宗時復(fù)拜司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進(jìn)司徒,封冀國公,天圣三年卒,贈太師、中書令,謚文穆。曾領(lǐng)修《冊府元龜》及道書,撰《翊圣保德真君傳》二卷(存)、《先天記》三十卷、《五岳廣聞》一百卷等。《宋史》卷二八三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62—1011 【介紹】: 宋并州太原人,字君華。吳廷祚第四子。尚太宗女,授左衛(wèi)將軍、駙馬都尉。歷知鄆州、河陽。淳化間秋霖河溢,元扆督工補塞,濟民以餅餌、舟楫。真宗時遷寧國軍留后、知定州。累拜武勝軍節(jié)度使,出知潞州,分領(lǐng)澤、潞、晉、絳、磁、隰、威勝七州軍戎事。官終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卒謚忠惠。全宋文·卷一九五
吳元扆(九六二——一○一一),字君華,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廷祚第四子。選尚太宗第四女蔡國公主,授左衛(wèi)將軍、駙馬都尉。歷愛州刺史、團練使,知鄆州、河陽,改鄯州觀察使。真宗即位,知澶州、定州。景德元年拜武勝軍節(jié)度,三年,出知潞州,后加檢校太傅、知徐州。大中祥符四年卒,年五十,謚忠惠?!?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五七《吳廷祚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生卒】:963—1044 【介紹】: 宋閬州閬中人,字希元,號知余子,世稱潁川先生。堯叟弟。太宗端拱二年進(jìn)士。作《海喻》,人奇其志。歷開封府推官、兩浙轉(zhuǎn)運副使等,均有惠政。入為三司戶部副使,知河南、開封府,累官至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先后同修《真宗實錄》、《三朝史》。仁宗太后卒,罷知永興軍。景祐四年拜同平章事。致仕,卒謚文惠。少好學(xué),曾從種放于終南山。善古隸八分,點畫肥重,世號堆墨書。工詩。有文集。全宋詩
陳堯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號知馀子,閬州閬中(今屬四川)人。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進(jìn)士(《澠水燕談錄》卷七、《隆平集》卷五),為魏縣尉,通判潮州。真宗時入直史館,歷知壽州、滑州,除兩浙、京西等路轉(zhuǎn)運使。仁宗即位,入為三司戶部副使,知制誥兼史館修撰。天圣二年(一○二四)知河南府。三年,徙并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累遷右諫議大夫、翰林學(xué)士。七年,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罷知永興軍。景祐四年(一○三七)拜同平章事。五年,罷為淮康軍節(jié)度使、判鄭州。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子太師致仕。慶歷四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惠。有文集三十卷,又有《潮陽新編》、《野廬編》、《愚丘集》、《遣興集》等,均佚。事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二○《陳公神道碑銘》,《宋史》卷二八四有傳。今錄詩五十首。全宋文·卷一九六
陳堯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閬州閬中(今四川閬中)人,堯叟弟。進(jìn)士及第,為開封府司錄參軍、推官,以言事忤旨,貶通判潮州。后為兩浙轉(zhuǎn)運副使,徙京西、河?xùn)|、河北。天禧中,知滑州。仁宗立,入為三司戶部副使,徙度支,特擢知制誥,知通進(jìn)、銀臺司。累遷龍圖閣直學(xué)士,權(quán)知開封府。天圣七年,以右諫議大夫、翰林學(xué)士拜樞密副使,尋以給事中參知政事,遷尚書吏部侍郎。明道二年,罷知永興軍,徙鄭州。景祐四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次年罷,判鄭州。以太子太師致仕,慶歷四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惠。曾預(yù)修《真宗實錄》、《三朝史》,有文集三十卷。見歐陽修《文惠陳公神道碑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二○),《宋史》卷二八四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63—1008 【介紹】: 宋潞州上黨人,字周叔。李處耘子。以蔭補供奉官,三遷洛苑使。真宗咸平中,筑鎮(zhèn)戎軍城,知其軍。領(lǐng)平州刺史,兼涇、原、儀、渭鈐轄。咸平五年,殺衛(wèi)埋族于天麻川,隴山外諸族皆恐懼內(nèi)附。習(xí)武藝,頗知書,好談方略,然御下甚嚴(yán)酷。全宋文·卷一九五
李繼和(九六三——一○○八),字周叔,上黨(今山西長治)人,繼隆弟。少以蔭補供奉官,三遷洛苑使。淳化后,常從繼隆至邊,每令入奏機事。咸平中領(lǐng)平州刺史,兼涇原儀渭鈐轄。咸平五年,領(lǐng)兵殺衛(wèi)埋族于天麻川。六年,出為并代鈐轄。終端州防禦使,大中祥符元年卒,年四十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五七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63—1004 【介紹】: 宋黨項人。李繼捧族弟。太祖開寶末,授定難軍管內(nèi)都知蕃落使。太宗太平興國七年,不從繼捧內(nèi)遷,遁往夏州北之地斤澤。自以李氏世有西土,圖謀復(fù)興,西人多歸之。雍熙三年,降遼。遼命為定難軍節(jié)度使。淳化元年(遼統(tǒng)和八年),受遼冊為夏國王。次年降宋,授銀州觀察使,賜姓名趙保吉。五年,宋軍破夏州時脫走。真宗即位,繼遷再請降,授夏州剌史、定難軍節(jié)度使。未幾復(fù)叛。咸平五年,攻陷靈州,以為西平府。后與西蕃戰(zhàn),中流矢,旋卒。西夏建國,追尊皇帝,謚神武,廟號太祖。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子明。太宗端拱間進(jìn)士。知南豐縣。曾致堯為條治績數(shù)十事,擢知邵州。歷漳、鄂、滁等州,皆有善政,鄂、滁人皆生祠之。時有事泰山汾陰,郡守例以子弟奉表,得推恩授官,言徹獨遣僚屬以行,稱己子孫但衣白袍入舉子場即足。有《瑯玡集》。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子明。太宗端拱二年進(jìn)士。知南豐縣,有治績。擢知邵州,歷改漳、鄂、滁州,民皆生祠之。
人物簡介
【生卒】:964—1049 【介紹】: 宋光化軍乾德人,字順之,號退傅。太宗淳化三年進(jìn)士。歷任監(jiān)察御史、侍御史。仁宗時以樞密直學(xué)士判集賢院。天圣六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曹汭獄事起,得罪太后,遂罷知江寧府。明道初再入相,次年坐事罷,出判許州,徙河南府。寶元初,復(fù)入相,封鄖國公??刀觊g,朝廷多事,機務(wù)悉委之,但無所建明,為諫官韓琦所論,封鄧國公致仕。卒謚文懿。全宋詩
張士遜(九六四~一○四九),字順之,陰城(今湖北老河口)人。太宗淳化中進(jìn)士,為鄖鄉(xiāng)主簿,除射洪令。遷侍御史,歷江南、廣東、河北轉(zhuǎn)運使。真宗天禧四年(一○二○)以樞密直學(xué)士判集賢院。五年,擢樞密副使(《東都事略》卷五二本傳)。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七年,以刑部尚書知江寧府。明道元年(一○三二)復(fù)拜同平章事。二年,出判河南府。寶元元年(一○三八)復(fù)拜同平章事??刀ㄔ辏ㄒ弧鹚摹穑┮蕴抵率??;实v元年卒,年八十六。謚文懿。有《應(yīng)制》、《春坊》、《雜文》等文集十種,《宋史·藝文志》著錄晏殊、張士遜《笑臺詩》一卷,均佚。事見《文恭集》卷四○《太傅致仕鄧國公張公行狀》,《宋史》卷三一一有傳。今錄詩二十首。全宋文·卷一九九
張士遜(九六四——一○四九),字順之,光化軍乾德(今湖北光化西北)人。淳化中舉進(jìn)士,調(diào)鄖城主簿,遷射洪令,改襄陽令,歷江南、廣東、河北轉(zhuǎn)運使。累遷尚書左丞。天圣六年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罷知江寧府,移許州。明道初復(fù)入相,坐事罷,出判許州,徙河南府。寶元元年再入相,時朝廷多事,以老病無所建明,為韓琦所論,乃拜太傅,封鄧國公致仕?;实v元年卒,年八十六,謚文懿?!?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一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65—1028 【介紹】: 宋保州保塞人,字士彬。劉文裕弟。幼從母入禁中,得官。累遷麟府濁輪寨兵馬鈐轄,大破契丹,拔黃太尉寨。除知慶州,擊敗西夏李繼遷。清遠(yuǎn)軍失陷,坐逗撓奪官,安置雷州。后起用歷掌邊兵,官終知代州。
人物簡介
【生卒】:965—1006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拱正。太宗淳化三年進(jìn)士。累官太常博士,出為京西轉(zhuǎn)運副使。上言與契丹修好,又自請往使,時論韙之。真宗咸平二年,上疏請重農(nóng)積谷、任將選兵、慎擇守令、輕徭節(jié)用、均賦慎刑等。景德初,為陜西轉(zhuǎn)運使,與楊覃不協(xié),徙知郢州,改知洪州,卒于道。全宋詩
朱臺符(九六五~一○○六),字拱正,眉山(今屬四川)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進(jìn)士。通判青州,入直史館,遷秘書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同知貢舉,俄出為京西轉(zhuǎn)運副使。景德初為陜西轉(zhuǎn)運使,三年,知洪州,卒于赴任途中,年四十二。有集三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二○六
朱臺符(九六五——一○○六),字拱正,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舉淳化三年進(jìn)士甲科,解褐將作監(jiān)丞、通判青州。召入直史館,再遷秘書丞、知浚儀縣。咸平元年同知貢舉,俄擢太常博士,出為京西轉(zhuǎn)運副使。后入為鹽鐵判官,改判戶部勾院,拜工部員外郎,換度支判官。景德元年為陜西轉(zhuǎn)運使。九月,降知郢州。三年,改知洪州,卒于舟次,年四十二。有集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66—1031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簡夫。太宗端拱二年進(jìn)士。由彭州軍事推官召為秘書省著作佐郎,預(yù)修《冊府元龜》。歷知虔州、廣州,在廣三年,以德清聞。博學(xué)強記,文風(fēng)質(zhì)樸,仁宗時與楊大雅并為知制誥,時稱“楊陳”。官終知杭州。有《泉山集》、《西清奏議》。全宋詩
陳從易(?~一○三一),字簡夫,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進(jìn)士,為嵐、彭二州軍事推官。召為秘書省著作佐郎,遷太常博士,出知邵武軍、虔州。真宗乾興元年(一○二二),為湖南轉(zhuǎn)運使。仁宗天圣初,徙知荊南、廣州。六年(一○二八),入為左司郎中、知制誥(《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八年,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杭州。九年,卒(《咸淳臨安志》卷四六)。有《泉山集》二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二七三
陳從易(九七二——一○三一),字簡夫,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端拱二年進(jìn)士及第,為嵐州團練推官,再調(diào)彭州軍事推官。平王均亂有功,召為著作佐郎、大理寺詳斷官。遷太常博士,出知邵武軍。預(yù)修《冊府元龜》,改監(jiān)察御史。遷御史,改刑部員外郎、直使館、知虔州。天禧中,降工部員外郎。出為湖南轉(zhuǎn)運使,徙知荊南,擢太常少卿、直昭文館、知廣州。天圣七年,入為左司郎中,知制誥。次年兼史館修撰,遷左諫議大夫,進(jìn)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杭州。明年卒,年六十。所著有《泉山集》二十卷、《中書制稿》五卷、《西清奏議》三卷。《宋史》卷三○○有傳。又見《乾道臨安志》卷三,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七六。
人物簡介
【生卒】:966—1017 【介紹】: 宋建昌軍南城人,字永年。幼好學(xué),年十三著《皇綱論》萬余言。南唐李煜召入宮與幼子游。金陵平,師事徐鉉。太宗雍熙二年進(jìn)士。真宗景德初命直史館兼崇文院檢討,預(yù)修《冊府元龜》。附王欽若、丁謂,預(yù)東封、西祀。大中祥符元年與丘雍同修《廣韻》。六年為翰林學(xué)士兼龍圖閣學(xué)士、因修國史。九年拜刑部侍郎、參知政事。天禧大禮,為天書儀衛(wèi)副使、參詳儀制奉寶冊使。卒謚文僖。性敏給,博聞強記,詳練儀制沿革、刑名之學(xué)。有《唐紀(jì)》、《江南別錄》及文集。全宋文·卷一八七
陳彭年(九六一——一○一七),字永年,撫州南城(今江西南城)人。雍熙二年第進(jìn)士,調(diào)江陵府司理參軍,歷澧、懷二州推官。遷秘書郎,為大理寺詳斷官。咸平中,召試學(xué)士院,遷秘書丞、知金州。景德初,代還,直秘閣。以杜鎬等薦,命直史館兼崇文院檢討。遷右正言,充龍圖閣待制。大中祥符初,進(jìn)秩工部郎中,加集賢殿修撰。三年改兵部郎中,龍圖閣直學(xué)士。六年,召入翰林充學(xué)士,兼龍圖閣學(xué)士,同修國史。國史成,遷工部侍郎。九年,拜刑部侍郎、參知政事,進(jìn)兵部侍郎。天禧元年卒,年五十七。彭年著述甚富,有文集百卷、《唐紀(jì)》四十卷,早佚。今存《江南別錄》、《貢舉敘略》,并預(yù)修《冊府元龜》、《玉篇》、《廣韻》等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七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寧國府宣城人,字明用。自少隱居土山,好學(xué)工文詞。太宗太平興國間進(jìn)士。歷官屯田員外郎,判戶部度支,歲計羨余,奏免諸道供輸一年。尋謫外。真宗大中祥符末起判三司,乞便郡,出知本州,政崇簡易,訟獄大省,在郡二年罷。仁宗即位,起知江陰軍,數(shù)月卒。有《仙都集》。全宋詩
李含章,字時用,宣城(今屬安徽)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進(jìn)士。授屯田都官員外郎(《宛陵群英集》卷五)。真宗大中祥符末,充三司度支判官,出知本郡。仁宗即位,知江陰軍,卒。有《仙都集》五卷,已佚。《萬姓統(tǒng)譜》卷七二有傳。今錄詩十三首。
人物簡介
【生卒】:966—1029 【介紹】: 宋亳州譙縣人,字貫之。真宗咸平二年進(jìn)士。天禧中為右正言,多所論列。仁宗即位,遷戶部郎中,判戶部流內(nèi)銓,厘正銓格,揭示科條。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樞密使曹恃權(quán)驕橫,宗道屢于帝前折之,貴戚用事者皆憚之,目為“魚頭參政”。再遷禮部侍郎。在政府七年,務(wù)抑僥幸,不以名器私人。卒謚肅簡。全宋詩
魯宗道(九六六~一○二九),字貫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進(jìn)士(《隆平集》卷六),為濠州定遠(yuǎn)尉。仁宗即位,遷龍圖閣直學(xué)士兼侍讀,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天圣七年卒,年六十四(《隆平集》)。謚肅簡?!?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六有傳。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二○七
魯宗道(九六六——一○二九),字貫之,亳州譙(今安徽亳州)人。登咸平二年進(jìn)士,為濠州定遠(yuǎn)尉,再遷海鹽令,改歙州軍事推官,通判河陽。天禧初為右正言,多所論列,真宗書殿壁曰「魯直」。遷戶部員外郎,直龍圖閣。仁宗天圣初拜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敢犯顏直諫,為貴戚所憚,目為「魚頭參政」。天圣七年卒,年六十四,謚簡肅?!?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六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約1026 【介紹】: 宋開封襄邑人,字尚賢。張去華子。真宗大中祥符四年進(jìn)士第一。除將作監(jiān)丞,通判耀州。判三司都理欠憑由司,建言有逋負(fù)官物而被系,本非侵盜而無以自償,愿特蠲之。真宗用其言。天禧二年擢右正言、知制誥,九年不遷。仁宗天圣四年以左諫議大夫罷職。孝謹(jǐn)有家法,不交權(quán)貴。有文集。全宋詩
張師德,字尚賢,開封襄邑(今河南睢縣)人。真宗大中祥符是年(一○一一)進(jìn)士,通判耀州。累擢右正言、知制誥。出知潁州,遷刑部員外郎,判大理寺。仁宗天圣四年(一○二六)拜右諫議大夫,罷知制誥。九年不遷,卒于官,年四十九。有文集十卷,不傳。事見《隆平集》卷一四,《宋史》卷三○六有傳。全宋文·卷三二○
張師德(九七八——一○二六),字尚賢,開封襄邑(今河南睢縣西)人。大中祥符四年真宗祀汾陰,獻(xiàn)《汾陰大禮頌》于行在,是歲舉進(jìn)士第一。除將作監(jiān)丞、通判耀州。遷秘書省著作郎、集賢校理、判三司都理欠憑由司。契丹、高麗使來,多以師德主之。天禧初,安撫淮南,改判司農(nóng)寺。擢右正言、知制誥,判尚書刑部,出知潁州,判大理寺,知鄧州,徙汝州,拜左諫議大夫,罷知制誥,卒,年四十九。有文集十卷。見《東軒筆錄》卷一四、《隆平集》卷一四,《宋史》卷三○六《張去華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許州長社人,字秉直,一作秉節(jié)。焦繼勛子。初補左班殿直,遷閤門祗候。真宗咸平中,置江淮南、荊湖路兵馬都監(jiān),首被選擢。攻施、夔州蠻,以大義諭其酋長,使之內(nèi)附。還除閤門通事舍人,遷宮苑副使,奉使契丹。后歷知襄、鄧、汝州,遷四方館使,以右神武大將軍致仕。卒年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