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江州德安人,字清卿。夏竦子。以父任為將作監(jiān)主簿,賜進士出身。歷京西、河東轉(zhuǎn)運使,陜西都轉(zhuǎn)運使。進龍圖閣直學士、吏部郎中、知渭州,整頓軍隊,教士卒戰(zhàn)陣法;又籍塞下閑田,募人耕種,歲得谷數(shù)萬斛,以備賑發(fā),名曰貸倉。后兩知延州,親督役筑州城,不逾月而就。平生無學術,然頗以才自勵,嘗求入侍經(jīng)筵,為時所譏。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開封祥符人,字師古。善騎射擊刺。以父蔭累擢至殿前指揮使、左班都虞候。西夏入犯,以鄜延路兵馬副總管拒戰(zhàn)有功,遷鳳州團練使。其后連以畏戰(zhàn)被貶,已而仍復進官。累官殿前都指揮使,更保寧、建雄二州節(jié)度使。卒年八十四。謚榮毅。
人物簡介
【生卒】:1009—1086 【介紹】: 宋蘇州人,字公辟。仁宗景祐元年進士。歷知南康軍、楚州,提點夔州路刑獄,徙河東路。晉地山谷春夏多水,師孟出錢開渠筑堰,淤良田萬八千頃。自江西轉(zhuǎn)運使改知福州,治行為東南之最。累知廣州、越州、青州,為政簡嚴,痛懲豪惡,民為立生祠。全宋詩
程師孟(一○○九~一○八六,)字公辟,吳(今江蘇蘇州)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吳郡志》卷三五)。歷知南康軍、楚州、洪州。入判三司都磨勘司,出為江西轉(zhuǎn)運使,知福州。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知廣州(《續(xù)資冶通鑒長編》卷二四二)。九年,入為給事中,判都水監(jiān)。出知越州、青州,致仕。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八(同上書卷三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四二六有傳。今錄詩四十首。全宋文·卷九三○
程師孟(一○○九——一○八六),字公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登景祐元年進士甲科,累知南康軍、楚州,提點夔路刑獄。徙河東路,又為度支判官,知洪州。判三司都磨勘司,出為江西轉(zhuǎn)運使,有政聲。熙寧元年,加直昭文館、知福州。改廣州,為課最,以為給事中、集賢殿修撰、判都水監(jiān)。十年,罷判將作監(jiān)歸班。復起知越州、青州。元豐二年,降為右諫議大夫,遂以光祿大夫致仕。元祐元年十月卒,年七十八。著有文集二十卷、《奏議》十五卷、《奏錄》一卷、《長樂集》一卷、《續(xù)會稽掇英集》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卷四二六重出),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九○,《宋史·藝文志》二、七、八。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真定人,字懿臣。王舉正弟。以上文章賜進士出身。知潮州,歷京東路轉(zhuǎn)運使,所至皆有治績。徙淮南、河東,西夏來爭地,舉元從數(shù)騎渡黃河,設幕與之議,示以赤心,夏人感服。官至給事中。卒年六十二。全宋詩
王舉元(一○○九~一○七○),字懿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賜同進士出身(《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九)。英宗治平中知成都,進鹽鐵副使,知滄州,改河北都轉(zhuǎn)運使,知永興軍。神宗熙寧三年卒(同上書選舉三二之一五),年六十二。事見《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傳》。全宋文·卷九三○
王舉元(一○○九——一○七○),字懿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化基少子。以父蔭為大理寺丞,景祐二年賜進士出身,知潮州。歷群牧、戶部判官,歷京東、淮南、河東、成都轉(zhuǎn)運使,進鹽鐵副使,拜天章閣待制,知滄州、永興軍。治平四年徙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官至給事中。熙寧三年卒,年六十二。見《隆平集》卷六,《東都事略》卷三七,《宋會要輯稿》職官三○之一六、選舉九之九、選舉三二之一五,《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益州郫縣人,字正臣。章惠太后從父弟。少無賴,性暴戾。以章惠顯累官諸州刺史、團練使,然屢坐不法遭貶,官終建寧軍留后、提舉四園苑及在京諸司庫務。卒謚莊定。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洛陽人,字元甫。趙安仁子。以父奏為秘書省正字、同判太常寺。召試賜進士及第。擢集賢校理,歷京西陜西路提點刑獄、荊湖南路轉(zhuǎn)運使,知同、陜、相等州。所至為政不甚力,然善委任佐屬,祿賜多分贍族人。累官工部侍郎、知濠州,卒。全宋文·卷四一四
趙良規(guī),字元甫,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仁宗時父安仁奏為秘書正字、同判太常寺。召試,賜進士及第。景祐中,為集賢校理兼宗正丞,預修《會要》。出通判蘄州,徙河南府。知泰、滁二州。權判三司開拆司、度支勾院、直集賢院,至和二年,出知廬州。嘉祐中改直秘閣、同判宗正事。遷秘書監(jiān),知同、陜、相三州。進太子賓客、權判殿中省。遷尚書工部侍郎、判本部、知濠州,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七《趙安仁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10—1090 【介紹】: 宋洛陽人,字正叔。第進士。知滎河縣,有治聲。元昊歸款,建中白府請筑安定、黑水八堡以控東道。夏人果來,聞有備,不敢入。歷夔路、淮南、京西轉(zhuǎn)運使,累遷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廣州、江寧、成德軍,以正議大夫致仕。全宋詩
楚建中(一○一○~一○九○),字正叔,洛陽(今屬河南)人。第進士,知滎河縣。歷夔路、淮南,京西轉(zhuǎn)運使,進度支副使。神宗熙寧三年(一○七○),知滄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五)。五年,為天章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慶州(同上書卷二二九)。元豐五年(一○八二)參輿洛陽耆英會。八年,以正議大夫致仕(同上書卷三六○)。哲宗元祐五年卒(同上書卷四四八),年八十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九三一
楚建中(一○一○——一○九○),字正叔,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仁宗時,第進士,知滎河縣,主管鄜延經(jīng)略機宜文字。累遷提點京東刑獄、鹽鐵判官。歷夔州、淮南、京西轉(zhuǎn)運使,進度支副使,出知滄州。熙寧五年,為天章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慶州、江寧、成德軍。元豐八年以正議大夫致仕,元祐五年卒,年八十一。建中為人強干,為王安石稱道?!?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八。
人物簡介
【生卒】:1010—1067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元珍。與兄丁宗臣俱以文知名,時號二丁。仁宗景祐元年進士。以太子中允知剡縣。遷太常博士知諸暨縣,除弊興利,越人稱為循吏。官至秘閣校理、同知太常禮院。英宗每論人物必稱之。尤與歐陽修友善。全宋詩
丁寶臣(一○一○~一○六七),字元珍,晉陵(今江蘇常州)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為峽州判官,遷知剡溪縣、端州?;实v四年(一○五二),儂智高陷城,坐是貶黃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二)。改知諸暨縣。英宗即位,為秘閣校理,同知太常禮院。出通判永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八,有文集四十卷,已佚。事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二五《丁君墓表》、《臨川集》卷九一《丁君墓志銘》今錄詩八首。全宋文·卷九三二
丁寶臣(一○一○——一○六七),字元珍,晉陵(今江蘇常州)人。景祐元年舉進士及第,為峽州軍事判官,歷淮南節(jié)度掌書記、杭州觀察判官,遷太子中允、知剡縣,再遷太常博士、知端州。英宗即位,以尚書屯田員外郎任秘閣校理、同知太常禮院,再遷司封員外郎。治平四年四月卒,年五十八。有文集四十卷。參見王安石《司封員外郎秘閣校理丁君墓志銘》(《臨川文集》卷九一),歐陽修《集賢校理丁君墓表》(《歐陽文忠公集》卷二五),《嘉泰會稽志》卷三,《咸淳毗陵志》卷一七。
人物簡介
馮文顯(一○一○——一○八○),字晦之,滑州白馬(今河南滑縣)人,太尉守信之子。初以父任為右班殿直。景祐初以左侍禁監(jiān)定州酒稅,歷任唐、陳州巡檢,曹、潤、滑州都監(jiān),江東路、京西路提點刑獄,湖北路、益利路兵馬鈐轄,知莫、澧、祁、鄜州及廣信軍,所至以廉能稱。累官至左藏庫使、銀青光祿大夫,封始平郡開國公。元豐三年卒,年七十一。見楊杰《無為集》卷一四《馮侯墓表》。
人物簡介
【生卒】:1010—1087 【介紹】: 宋鄆州須城人,字輔之。仁宗景祐元年進士。初為平陰簿,后歷知州縣。遷起居舍人,同知諫院,轉(zhuǎn)吏、禮二部郎中。嘗請?zhí)瓰E官冗兵,禁奢靡,又屢上疏勸皇太后還政英宗。論大事無所顧忌,然詞氣平和,多被采納。后出知應天府,徙江寧。神宗朝,累官判太常寺,留守南京。后知青州提舉宮觀,以正議大夫致仕。有《東原錄》、《周易補注》等。全宋詩
龔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輔之,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嘉祐六年(一○六一),同知諫院,出為淮南路體量安撫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四)。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知應天府(同上書卷二○四),徙江寧。神宗時歷知兗州、青州。元豐八年(一○八五)致仕(同上書卷三六一)。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七。有《東原集》五十卷,已佚。今存《東原錄》一卷。事見宋劉摯《忠肅集》卷一三《龔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四七有傳。全宋文·卷九三一
龔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輔之,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景祐元年第進士,為平陰縣主簿,歷知萊蕪、濛陽縣、渠州。召還,擢起居舍人、知諫院,尋判登聞鼓院,拜戶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改集賢修撰、知應天府,徙江寧府。拜諫議大夫、京東路安撫使,知青州。以正議大夫致仕,元祐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七。著有《東原集》五十卷,《諫草》三卷,《周易補注》三卷,《中說注》三卷,《編年官制圖》一卷。見劉摯《正議大夫致仕龔公墓志銘》(《忠肅集》卷一三),《宋史》卷三四七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10—1086 【介紹】: 宋成都華陽人,字才元。登進士第。為絳州推官,累遷開封推官。神宗熙寧初,擢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糾察在京刑獄。上言青苗法有害無益,忤王安石。會秀州判官李定破格除監(jiān)察御史里行,又與宋敏求、蘇頌相繼封還詞頭。以累格詔命,撤去知制誥歸班。出知汝州,徙梓州,官終天章閣待制。全宋詩
李大臨(一○一○~一○八六),字才元,華陽(今四川成都)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知廣安軍,徙邛州。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知汝州,徙知梓州。八年,復天章閣待制(《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六、二五八、二六九)。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七(《同上書》卷三七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九三八
李大臨(一○一○——一○八六),字才元,成都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寶元元年進士,為絳州推官。杜衍薦為國子監(jiān)直講、睦親宅講書。文彥博薦為秘閣校理。歷知廣安軍、邛州,還為群牧判官、開封府推官。熙寧初,擢修起居注,進知制誥、糾察在京刑獄。言青苗法有害無益。李定除御史,大臨又與宋敏求、蘇頌相繼封還詞頭。皆以累格詔命歸班,世稱「熙寧三舍人」。以工部郎中出知汝州,徙知梓州,加集賢殿修撰,復天章閣待制。元豐二年致仕。元祐元年二月卒,年七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一、二二六、二六九、三六六。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深州饒陽人,字逢吉。李宗諤子。幼作賦,為楊億嘉嘆。以蔭為將作監(jiān)主簿。累官集賢院校理、鹽鐵判官。朝議罷天下職田及公使錢,持不可。歷知數(shù)州府,累擢天章閣待制,終知鄭州。性和易,不忤物,能守家法。全宋文·卷四一五
李昭遘(?——一○五九),饒陽(今河北饒陽)人,宗諤從子。以蔭為將作監(jiān)主簿。楊億薦授館閣???,改集賢校理。仁宗時,為鹽鐵判官,白波發(fā)運使。遷直史館、判三司理欠司,徙度支判官,除陜西轉(zhuǎn)運使。知澤州、陜州,進直龍圖閣、集賢殿修撰,累遷工部郎中,歷知鳳翔、河中府、晉州,擢天章閣待制、知鄭州。嘉祐四年卒。見《宋史》卷二六五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八九。
人物簡介
柳拱辰,字昭昭,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進士。通判鄂、岳州。至和二年(一○五五),以尚書職方員外郎知永州。事見清同治《武陵縣志》卷三五。全宋文·卷五八○
柳拱辰,字昭昭,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天圣八年進士。至和中為尚書職方員外郎、知永州軍州事。見《金石萃編》卷一三二、一三四,《楚紀》卷一五。
人物簡介
【生卒】:1010—1074 【介紹】: 宋開封人,字仲模。向敏中子。以父任為衛(wèi)尉丞,娶南陽郡王惟吉女。改內(nèi)殿崇班,歷知相、恩、邢、陜、鄆諸州,所至有能稱。官終密州觀察使。卒謚惠節(jié)。
人物簡介
張?zhí)魄洌ㄒ弧鹨弧稹弧鹑撸?,字希元,青州(今屬山東)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以將作監(jiān)丞通判陜州。四年,卒,年二十八。事見《安陽集》卷四七《故將作監(jiān)丞通判陜府張君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