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著 → 著著”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曳裾
(1).拖著衣襟。裾,衣服的大襟。 晉 陶潛 《勸農(nóng)》詩:“矧伊眾庶,曳裾拱手?!?唐 王績 《薛記室收過莊見尋率題古意以贈》詩:“曳裾出門迎,握手登前除?!?br />(2).“曳裾王門”之省稱。 唐 杜甫 《又作此奉衛(wèi)王》詩:“推轂幾年惟鎮(zhèn)靜,曳裾終日盛文儒。” 明 蔡羽 《思田園》詩:“曳裾京華塵,徒自隳四支?!眳⒁姟?曳裾王門 ”。
《國語辭典》:曳裾王門(曳裾王門)  拼音:yì jū wáng mén
語本《漢書。卷五一。鄒陽傳》:「今臣盡智畢議,易精極慮,則無國不可奸;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指依附權(quán)貴門下,仰承鼻息。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二:「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也作「曳裾侯門」。
《漢語大詞典》:七條(七條)
即郁多羅僧,僧人之上著衣。因衣有橫截七條,故稱。見 唐 玄應(yīng) 一切經(jīng)音義卷十四。《水滸傳》第六回:“ 智深 謝了,收拾起坐具、七條,提了包裹,拿了禪杖、戒刀,跟著行童去了。”參見“ 三衣 ”。
《漢語大詞典》:三衣
梵文Tricīvara的意譯。佛教比丘穿的三種衣服。一種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眾聚時衣,在大眾集會或行授戒禮時穿著;一種叫郁多羅僧,即上衣,禮誦、聽講、說戒時穿著;一種叫安陀會,日常作業(yè)和安寢時穿用,即內(nèi)衣。亦泛指僧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唱導(dǎo)·曇光:“ 宋 明帝 於 湘宮 設(shè)會,聞 光 唱導(dǎo),帝稱善,即敕賜三衣瓶鉢?!?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沙門法服,惟有三衣……三衣裁製,部執(zhí)不同,或緣有寬狹,或葉有小大。” 唐 賈島 《送去華法師》詩:“秋江洗一鉢,寒日曬三衣?!?清 姚鼐 《嘉慶丁巳阻風于繁昌三山磯》詩:“三衣藏服冔,一鉢寄餐薇?!?/div>
《漢語大詞典》:牽裾(牽裾)
(1).牽拉著衣襟。 南朝 梁元帝 《看摘薔薇》詩:“橫枝斜綰袖,嫩葉下牽裾。”
(2). 三國 魏文帝 曹丕 要從 冀州 遷十萬戶到 河南 去,群臣上諫,不聽。 辛毗 再去諫, 曹丕 不答而入內(nèi), 辛毗 拉住他的衣裾。后來終于減去五萬戶。見三國志·魏志·辛毗傳。后以“牽裾”、“牽衣”、“牽裳”指直言極諫。北齊書·孫騰傳:“ 孫騰 牽裾之誠,有足稱美。”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韻》:“牽裾恨不死,漏網(wǎng)辱殊恩?!?明 無名氏 《鳴鳳記·燈前修本》:“怪當朝無肯折庭檻,又誰箇敢牽裳?” 清 黃鷟來 《雜興》詩之十三:“已悲事與牽衣別,敢謝人嘲折檻愚。”
《漢語大詞典》:攝齊(攝齊)
提起衣擺。古時官員升堂時謹防踩著衣擺,跌倒失態(tài)。表示恭敬有禮。論語·鄉(xiāng)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 朱熹 集注:“攝,摳也。齊,衣下縫也。禮,將升堂,兩手摳衣,使去地尺,恐躡之而傾跌失容也?!?唐 楊炯 《宴族人楊八宅序》:“若使 陳 雷 可作,攝齊於廊廡之閒; 管 鮑 再生,擁篲於高門之外?!?清 錢謙益 《歸文休墓志銘》:“使三子端拜攝齊,授經(jīng)於余。”
《漢語大詞典》:招魂葬
謂人死而不得其尸,用其生前所著衣冠,招其魂而葬。晉書·袁瓌傳:“時 東海王 越 尸既為 石勒 所焚,妃 裴氏 求招魂葬 越 ,朝廷疑之。 瓌 與博士 傅純 議,以為招魂葬是謂埋神,不可從也?!?唐 張籍 《征婦怨》詩:“萬里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div>
《漢語大詞典》:披服
披著衣服。北史·李概傳:“然性倨傲,每對諸兄弟,露髻披服,略無少長之禮?!?/div>
分類:著衣衣服
《國語辭典》:穿靴戴帽  拼音:chuān xuē dài mào
指文章內(nèi)容或說話時,充斥著迎合時勢的套話。
《漢語大詞典》:皮猴兒(皮猴兒)
一種風帽連著衣領(lǐng)的皮大衣。也指做成這種式樣的,以人造毛、呢絨等做襯里的大衣。
《漢語大詞典》:木偶衣冠
木偶而著衣冠。喻裝模作樣。 金 元好問 中州集·馬編修天來:“ 元章 ( 馬天來 )多作詩……又多用俳體作諷刺語,如云:‘木偶衣冠休嚇我,瓦伶口頰欲謾誰?’”
《漢語大詞典》:棉猴
風帽連著衣領(lǐng)的棉大衣。 冰心 《記一件最難忘的事情》:“我趕緊穿好衣服,披上棉猴。媽媽還把我的棉猴領(lǐng)子翻了上去。” 浩然 《艷陽天》第四章:“快把我那個棉猴拿來吧,那東西穿在身上……多大的風也打不透。”
《漢語大詞典》:率帶(率帶)
古代為死者著衣畢,再加于尸的大帶。禮記·雜記上:“率帶,諸侯大夫皆五采,士二采。” 鄭玄 注:“此謂襲尸之大帶。率,繂也??喼?,不加箴功?!?孔穎達 疏:“此謂尸襲竟,而著此帶也。率,謂為帶也,但攝帛邊而熨殺之,不加箴功,異于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