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真空
【佛學大辭典】
(術語)小乘之涅槃也。非偽故云真,離相故云空。是無一物之偏真單空也。行宗記一上曰:「真空者即滅諦涅槃,非偽故真,離相故空。」【又】真如之理性離一切迷情所見之相,故云真空。即起信論所明之空真如,唯識所說之二空真如,華嚴所說三觀中之真空觀是也。【又】對于非有之有為妙有,謂非空之空曰真空。是大乘至極之真空也。
【佛學常見辭匯】
1。超出一切色相意識的境界,亦即小乘的涅槃。2。非空之空,叫做真空,這是大乘至極的真空。
【俗語佛源】
《大般若經(jīng)》卷五六七謂,般若波羅密多(大智慧到彼岸)「亦名真空,及一切智、一切相智不二法界」。常人見佛家多談「空」,便以為否定一切存在。這是一種誤解。其實,佛家要否定的只是妄心所生的妄相,并不否定一切事物現(xiàn)象。從這個意義上說,「真空」也就是「妙有」,所謂「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學佛而未理解,偏執(zhí)于「空」論,甚至于否定因果,便成了「頑空」。正如唐·慧能《壇經(jīng)·般若品》所就:「念念說空,不識真空」。佛家言「空」,是說事物都是由因緣相待而產(chǎn)生的,沒有獨立不變的「自性」,并不是否認事物的存在。清·王夫之指出,佛家「但見來無所從,去無所歸,遂謂性本真空,天地皆緣幻立」。今謂沒有空氣或只有極少量空氣處為「真空」,如謂真空管,真空包裝。亦引申指不受任何勢力侵佔、不受任何思想影響的地方。如冰心《晚晴集·從「五四」到「四五」》:「一個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生活的圈子無論多么狹小,也總會受到周圍氣流的沖擊和激蕩。」(李明權)
真空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華嚴宗所立三觀之一。(參見:三觀)
【佛學常見辭匯】
華嚴宗所立三觀之一。(參見:三觀)
【三藏法數(shù)】
謂非虛妄念慮曰真,非形礙色相曰空。故簡情妄以顯真性,使見色非實色,舉體全是真空。令見空非斷空,舉體全是真性。如是則能廓情塵,而空色無礙;泯智解,而心境俱融,故名真空觀。
真空妙有
【佛學大辭典】
(術語)非空之空而非如小乘偏執(zhí)之但空,謂之真空,非有之有,而非如凡夫妄計之實有,謂之妙有。故以真空之故,緣起之諸法宛然,以妙有之故,因果之萬法一如也。濟緣記一上曰:「妙有則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歷然。」
【佛學常見辭匯】
非空之空,空而不空,非如小乘偏執(zhí)之但空,叫做真空;非有之有,有而不有,非如凡夫妄計之實有,叫做妙有。真空而能生萬法,妙有而一切皆如,是真空妙有的涵義。
偏真空理
【佛學大辭典】
(術語)同上。
妙有真空
【佛學常見辭匯】
妙有者,不有之有;真空者,非空之空。
四句──真空觀四句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隨疏演義鈔)
真空者,法界之理也,依理而觀,故名真空觀。
〔一、會色歸空〕,會即融會,色即根身世界也。謂根身世界,本是真如一心,與生滅和合而有。今觀此色,都無實體,歸于真心之空,故云會色歸空。(根者,謂眼等諸根。身即色身也。)
〔二、明空即色〕,明即明了,謂了真空之理,不異于色;色無自性,不異于空。故云明空即色。
〔三、色空無礙〕,謂色之體,全是真空;真空之體,不異于色。若色是實色,即礙于空;空是斷空,即礙于色。今既色是幻色,故不礙空;空是真空,故不礙色。故云色空無礙。
〔四、泯絕無寄〕,泯即亡泯,絕即寂絕,寄猶依也。謂所觀真空之理,不可言即色是空,亦不可言離色是空,空不空皆不可得,非言思所及,亦無所依,故云泯絕無寄。
真空二義
【三藏法數(shù)】
一謂真空能滅幻有,若幻有不滅,即非真空。二謂真空能成幻有,幻有若礙,亦非真空,是名真空二義。(幻有者,以迷真空之理,而成幻有之事,虛假不實,故名幻有。)
真空絕相宗
【三藏法數(shù)】
謂此宗說真空實相之中,絕一切虛妄假名之相。故般若心經(jīng)云: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等,是為真空絕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