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相越
猶相去。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人之度量相越,豈不遠哉!” 晉 潘岳 《西征賦》:“人度量之乖舛,何相越之遼迥?!?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夫終古不能得國權與暫得國權而復失之,其利害相越,豈不遠哉!”
分類:相去
《漢語大詞典》:相望
作宰相的聲望。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科場·陳祖皋:“都諫有己丑春秋房門生二人,時同在詞林顯重,并有相望?!?/div>
《國語辭典》:云泥(雲泥)  拼音:yún ní
云在天,泥在地。比喻地位高下懸殊。唐。白居易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龍泉憶去歲禊洛見示之作〉詩:「鵬背負天龜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div>
分類:相去
《國語辭典》:霄壤  拼音:xiāo rǎng
天與地。宋。梁燾 上哲宗乞親賢疏佞堅其始終:「夫治亂之作,當其微時,間不容發(fā),至其著也,判如霄壤之異。」
《漢語大詞典》:遼絕(遼絶)
(1).遙遠。 南朝 梁 柳惲 《贈吳均》詩之二:“關候曰遼絶,如何附行旅?!?宋 蔡襄 《荔枝譜》:“﹝荔枝﹞其于果品卓然第一,然性畏高寒,不堪移植,而又道里遼絶,曾不得班于盧橘江橙之右?!?元 劉敏中 《丞相順德忠獻王碑》:“王謂 山嶠 小夷,去中國遼絶。”
(2).相去甚遠,懸殊。南史·謝晦傳:“ 安仁 、 士衡 才為一時之冠,方之 公閭 ,本自遼絶?!?span id="11fx1xv" class="book">《新唐書·劉洎傳》:“帝王之與臣庶,圣哲之與庸愚,等級遼絶,勢不倫擬?!?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三:“豈酒有美惡,價不同歟?抑何其遼絶邪!”
(3).遠隔。朱子語類卷一三四:“古時君臣都易得相親,天下有天下之君臣,一國有一國之君臣,自 秦 漢 以來,便都遼絶?!?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夢繞親闈,愁深旅邸,那堪音信遼絶?!?明 馮夢龍 《新灌園·計匿王嗣》:“ 法章 自到 莒州 ,朝中音問遼絶?!?br />(4).久遠。 晉 王嘉 拾遺記·殷湯:“至 師延 精述陰陽,曉明象緯,莫測其為人。世載遼絶,而或出或隱?!?br />(5).高遠貌。 唐 柳宗元 《吊萇弘文》:“ 比干 之以仁義兮,緬遼絶以不羣?!?/div>
《漢語大詞典》:遼邈(遼邈)
(1).猶遼遠。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 交阯 遼邈,畏喪藩將,政刑每闕,撫蒞惟艱?!?宋 陸游 《登慧昭寺小閣》詩:“歲月消磨閲亭傳,山川遼邈弊衣裘。”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仙人島:“至一處,潮水所經,四望遼邈?!眳⒁姟?遼遠 ”。
(2).相去甚遠;懸殊。 晉 葛洪 抱樸子·交際:“悲夫,生民用心之不鈞,何其遼邈之不肖也哉。”《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婚兆·韋固赤繩》:“雖讎敵之家,貴賤遼邈,天涯從宦, 吳 楚 異鄉(xiāng),此繩一繫,終不可逭。”
《國語辭典》:遼遠(遼遠)  拼音:liáo yuǎn
遙遠?!蹲髠鳌O骞四辍罚骸赋熯|遠,糧食將盡,必將速歸,何患焉?」《楚辭。屈原。九章。抽思》:「惟郢路之遼遠兮,魂一夕而九逝?!?/div>
《國語辭典》:遼闊(遼闊)  拼音:liáo kuò
遼遠、廣闊?!侗笔贰>硭摹?。韓麒麟傳》:「若欲取況古人,班馬之徒,固自遼闊?!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6489' target='_blank'>李商隱 東下三旬苦于風土馬上戲作詩:「天池遼闊誰相待,日日虛乘九萬風?!挂沧鳌高|廓」。
《國語辭典》:遼遠(遼遠)  拼音:liáo yuǎn
遙遠。《左傳。襄公八年》:「楚師遼遠,糧食將盡,必將速歸,何患焉?」《楚辭。屈原。九章。抽思》:「惟郢路之遼遠兮,魂一夕而九逝。」
《國語辭典》:抵多少  拼音:dǐ duō shǎo
1.好比。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不由我春滿眼,喜盈腮,抵多少東風飄蕩垂楊陌?!乖o名氏《朱砂擔》第一折:「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騰騰再不消停,抵多少遙指空中雁做羹?!?br />2.比不得、比不上。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我如今冒他大雪窯中去,抵多少袖得春風馬上歸,凍的我腳步兒難移?!?br />3.勝過。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二折:「有一日功名成就人爭羨,抵多少買賣歸來汗未消,便見的個低高?!?/div>
《漢語大詞典》:霄淵(霄淵)
猶霄壤。比喻相去極遠。 明 王廷相 雅述下篇:“夫將士且不與我矣,尚安得御敵?忠智俱失,較諸 武穆 ,順事安命以聽於君,相去霄淵矣。”
分類:相去極遠
《國語辭典》:離題萬里(離題萬里)  拼音:lí tí wàn lǐ
文章或話題的內容,與本旨相去甚遠。如:「他這篇文章早已離題萬里,當然無法獲得高分。」
《國語辭典》:見物不取,失之千里(見物不取,失之千里)  拼音:jiàn wù bù qǔ,shī zhī qiān lǐ
見到時不要,等到想要時,已因相去遙遠而難以取得了。比喻事不及時,則后悔莫及。明。張鳳翼《紅拂記》第一六出:「呀!道兄差矣!豈不聞見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遠去?」也作「見之不取,思之千里」。
《國語辭典》:漫無邊際(漫無邊際)  拼音:màn wú biān jì
1.非常寬廣、一眼望不到盡頭。如:「這里的牧場,寬得漫無邊際,又是一片綠油油的,叫人感覺很舒暢?!?br />2.說話或寫文章離題太遠,抓不住重點。如:「他今天的演講漫無邊際?!?/div>
《漢語大詞典》:龍首豕足(龍首豕足)
猶言牛頭不對馬嘴。謂對書義的解釋與原旨相去甚遠,風馬牛不相及。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下:“夫今之俗,搢紳稚齒,閭巷小生,學以浮動為貴。用百家則多尚輕側,涉經記則不通大旨,茍取成章,貴在悅目。龍首豕足,隨時之義;牛頭馬髀,強相附會?!?/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