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鐵 → 鋨鐵”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0—1090 【介紹】: 宋洛陽人,字正叔。第進士。知滎河縣,有治聲。元昊歸款,建中白府請筑安定、黑水八堡以控東道。夏人果來,聞有備,不敢入。歷夔路、淮南、京西轉(zhuǎn)運使,累遷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廣州、江寧、成德軍,以正議大夫致仕。
全宋詩
楚建中(一○一○~一○九○),字正叔,洛陽(今屬河南)人。第進士,知滎河縣。歷夔路、淮南,京西轉(zhuǎn)運使,進度支副使。神宗熙寧三年(一○七○),知滄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五)。五年,為天章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慶州(同上書卷二二九)。元豐五年(一○八二)參輿洛陽耆英會。八年,以正議大夫致仕(同上書卷三六○)。哲宗元祐五年卒(同上書卷四四八),年八十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九三一
楚建中(一○一○——一○九○),字正叔,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仁宗時,第進士,知滎河縣,主管鄜延經(jīng)略機宜文字。累遷提點京東刑獄、鹽鐵判官。歷夔州、淮南、京西轉(zhuǎn)運使,進度支副使,出知滄州。熙寧五年,為天章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慶州、江寧、成德軍。元豐八年以正議大夫致仕,元祐五年卒,年八十一。建中為人強干,為王安石稱道?!?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深州饒陽人,字逢吉。李宗諤子。幼作賦,為楊億嘉嘆。以蔭為將作監(jiān)主簿。累官集賢院校理、鹽鐵判官。朝議罷天下職田及公使錢,持不可。歷知數(shù)州府,累擢天章閣待制,終知鄭州。性和易,不忤物,能守家法。
全宋文·卷四一五
李昭遘(?——一○五九),饒陽(今河北饒陽)人,宗諤從子。以蔭為將作監(jiān)主簿。楊億薦授館閣??保募t校理。仁宗時,為鹽鐵判官,白波發(fā)運使。遷直史館、判三司理欠司,徙度支判官,除陜西轉(zhuǎn)運使。知澤州、陜州,進直龍圖閣、集賢殿修撰,累遷工部郎中,歷知鳳翔、河中府、晉州,擢天章閣待制、知鄭州。嘉祐四年卒。見《宋史》卷二六五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八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2—1085 【介紹】: 宋開封咸平人,字君貺,原名拱壽。仁宗天圣八年登進士第一。慶歷間,累官翰林學士,知開封府,遷御史中丞。反對慶歷新政。新政罷,出知鄭、澶等州。至和三年,拜三司使,使契丹。坐事被劾,出任外官多年。神宗熙寧元年召還,王安石言其舊過,復出知應天府。元豐間上言反對保甲法。仕終彰德軍節(jié)度使。卒謚懿恪。有《治平改鑒》及文集。
全宋詩
王拱辰(一○一二~一○八五),字君貺,舊名拱壽,仁宗賜今名,開封咸平(今河南通許)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進士。慶歷元年(一○四一)為翰林學士,知審官院?;实v間出知鄭州,徙澶、瀛、并三州。四年(一○五二),為學士承旨兼侍讀。至和三年(一○五六),拜三司使,旋出知永興軍,移泰、定二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知大名府。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判河陽。哲宗即位,徙彰德。元豐八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七十卷,已佚。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二○《王懿恪公拱辰傳》,《宋史》卷三一八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一○二七
王拱辰(一○一二——一○八五),字君貺,原名拱壽,仁宗賜今名,開封咸平(今河南開封)人。天圣八年舉進士第一,通判懷州,入直集賢院,歷鹽鐵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誥。慶歷元年,為翰林學士,權(quán)知開封府,拜御史中丞。后以翰林學士權(quán)三司使,出知鄭、澶、瀛、并州。使契丹還,除宣徽北院使。元豐初,轉(zhuǎn)南院使,再判大名,改武安軍節(jié)度使。元豐八年徙彰德軍節(jié)度使,加檢校太師,是年卒,年七十四。有《治平政鑒》十篇,內(nèi)、外制集各五卷,奏議十卷,文集七十卷。見劉敞撰《王開府行狀》(載《公是集》卷五),《宋史》卷三一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同州合陽人,字太簡。雷孝先子。隱居不仕。仁宗康定中,為樞密使杜衍所薦,以校書郎簽書秦州觀察判官。歷知坊、簡、雅州。時辰州蠻酋彭仕羲內(nèi)寇,諸臣安撫不能定,命簡夫往。至則督諸將進兵,筑明溪上下二寨,據(jù)其險要,拓取故省地碼崖五百余里,仕羲內(nèi)附。擢三司鹽鐵判官,以疾知虢、同二州,累遷尚書職方員外郎。始起隱者,出入乘牛,冠鐵冠,自號山長。既仕,自奉稍驕侈,里閭以“牛及鐵冠安在”指笑之。
全宋詩
雷簡夫,字太簡,同州合陽(今陜西合陽)人。孝先子。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杜衍薦為校書郎、秦州觀察判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五)。歷知坊、閬、雅州。嘉祐二年(一○五七)為辰、澧州安撫使(同上書卷一八六)。入為鹽鐵判官,出知虢、同二州,累遷職方員外郎。卒,年六十四。《東都事略》卷四三、《宋史》卷二七八有傳。
全宋文·卷六六一
雷簡夫,字太簡,同州合陽(今陜西合陽)人,雷有終兄有鄰之孫。初隱居不仕,康定中樞密使杜衍薦為校書郎、簽書秦州觀察判官,遷知坊州、閬州、雅州。累薦蘇洵于當政。后以招撫辰州酋豪彭仕羲功,擢三司鹽鐵判官,以疾出知虢、同二州,累遷尚書職方員外郎,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八《雷德驤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河南人,字君玉。第進士。歷京西、河東轉(zhuǎn)運使,遷右司諫。劾奏集賢校理陸經(jīng);又疏李用和、曹琮、李昭亮不可典軍,梁適不當除翰林學士,范仲淹既復官宜用;言尹洙、余靖、歐陽修皆以朋黨斥逐,系小人忌惡正直之故。旋因與靖等相失,又論請加罪之。為靖、修所惡,時論以為奸邪。出知潭州,犒撫瑤人,籍以為民。又歷知襄州,剖斷疑獄,人服其明。卒于知青州任。
全宋文·卷四一五
劉元瑜(?——一○六五),字君玉,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進士及第,官秘書省著作佐郎,知雍丘縣。通判隰、并二州,知郢州。以太常博士為監(jiān)察御史。歷京西、河東轉(zhuǎn)運使。遷右司諫,除三司鹽鐵副使。至和初,以天章閣待制知潭州。歷河中府,以左諫議大夫知青州,治平二年卒。元瑜先曾諫言范仲淹等以非罪貶,及仲淹執(zhí)政,反希章得象旨非毀仲淹等,時人以為奸邪?!?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4—1089 【介紹】: 宋洛陽人,字子難。王承衍孫。仁宗景祐間進士。神宗熙寧中遷鹽鐵副使,坐薦鄭俠并贈金而奪官。后知鄆州,河決曹村,力排眾議,筑堤城下。堤成大水至,不沒者才尺余,幸得免災。官終龍圖閣直學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5—1086 【介紹】: 宋河南人,字勝之。王曙子。以蔭入仕。仁宗時官殿中丞,除集賢校理。坐預蘇舜欽奏邸會,黜監(jiān)復州酒。后為兩浙、京東西轉(zhuǎn)運使。神宗朝累遷龍圖閣直學士、知應天府。為人伉直,喜論天下事。元昊叛時,曾上備邊選將之策。凡宮中所需不符法式,有司迎合以求進者,悉論之。
全宋詩
王益柔(一○一五~一○八六),字勝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用蔭至殿中丞,知介丘縣。仁宗慶歷初以范仲淹薦,除集賢校理。因參預蘇舜欽進奏院宴會,黜監(jiān)復州酒稅。久之,為開封府推官,出為兩浙、京東西轉(zhuǎn)運使。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入判度支審院。歷知制誥、兼直學士院,遷龍圖閣直學士、秘書監(jiān),知蔡、揚、亳州,江寧、應天府。哲宗元祐元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七八),年七十二?!?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五三、《宋史》卷二八六有傳。今錄詩六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密州諸城人,字仲山。以蔭知九隴縣。歷知宿州、提點廣西刑獄,有治績。為夔路轉(zhuǎn)運使,以巴峽地隘,民困于役,免其不應法者一千五百人。除鹽鐵判官、京東轉(zhuǎn)運使,時歲兇民移,乃諭大姓富室畜為田仆,舉貸立息,官為置籍索之,貧富交利。官終少府監(jiān)、知揚州。卒年六十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徐州豐縣人,字審言。李淑子。仁宗慶歷初賜進士出身。歷知滑、相、涇州,歷湖北、兩浙、淮南、河東、陜西、成都轉(zhuǎn)運使。神宗熙寧初,進直龍圖閣、知慶州。以貪邊功擊西夏致敗,謫保靜軍節(jié)度副使。后復以集賢殿修撰知荊南。臨事敏決,稱健吏,然輕率躁急,無威重,獨為王安石所知。
全宋詩
李復圭,字審言,徐州豐縣(今屬江蘇)人,淑子。仁宗康定二年(一○四一)賜同進士出身(《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初通判澶州?;实v中知滑州(《青箱雜記》卷一○)。歷知相州、涇州,湖北、兩浙、淮南、河東、陜西、成都轉(zhuǎn)運使。神宗熙寧初知慶州,謫保靜軍節(jié)度副使,知光化軍。五年(一○七二),權(quán)判吏部流內(nèi)銓(《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八)。出知曹、蔡、滄州。十年,還為鹽鐵副使(同上書卷二八○)。元豐二年(一○七九)知滄州,四年,改鄧州(同上書卷二九七)。卒于知荊南任上?!?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一有傳。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4—1091 【介紹】: 宋鄆州須城人,徙居孟州濟源,字欽之。傅立子。仁宗慶歷二年進士。嘉祐末為監(jiān)察御史,論事略無回隱。熙寧時言新法不便,忤王安石,除權(quán)鹽鐵副使,出為河北轉(zhuǎn)運使,改知江寧府,徙知許州、河陽、徐州,兩年六移官。復坐事落職。哲宗嗣立,召除秘書少監(jiān)兼侍講,累遷吏部尚書兼侍讀。元祐四年,拜中書侍郎。卒謚獻簡。
全宋詩
傅堯俞(一○二四~一○九一),字欽之,本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徙居孟州濟源(今屬河南)。未冠舉進士,知新息縣。仁宗嘉祐末為監(jiān)察御史。英宗時,轉(zhuǎn)殿中侍御史、遷起居舍人,再遷右司諫、同知諫院。后除侍御史知雜事。神宗熙寧初,知和州、廬州。三年(一○七○),授直昭文館、權(quán)鹽鐵副使。出為河北轉(zhuǎn)運使,改知江寧府,徙許州、河陽、徐州。兩年之間凡六徙,困于道途。哲宗立,召為秘書少監(jiān)兼侍講,擢給事中。元祐四年(一○八九)為御史中丞,遷吏部尚書、中書侍郎(《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五)。六年卒,年六十八。謚獻簡。有《傅獻簡集》七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已佚,存《草堂集》一卷(藏日本東京大學圖書館)?!?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一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
傅堯俞(一○二四—— 一○九一),字欽之,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徙孟州濟源。十歲能文,及登第,猶未冠。知新息縣,累遷太常博士。嘉祐末,為監(jiān)察御史。英宗即位,轉(zhuǎn)殿中侍御史,遷起居舍人。再遷右司諫、同知諫院。治平三年,除侍御史知雜,堅辭,出知和州。神宗即位,徙知廬州。熙寧三年,授兵部員外郎、直昭文館,權(quán)鹽鐵副使。四年,除河北轉(zhuǎn)運使,改知江寧府。徙許州、河陽、徐州,再歲六移官。七年,提舉崇福宮。明年,坐罪落職。哲宗立,自知明州召為秘書少監(jiān)兼侍講,擢給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二年,坐言張舜民事,以龍圖閣待制知陳州。三年,復為吏部侍郎。四年,再為御史中丞,進吏部尚書兼侍讀,拜中書侍郎。六年十一月卒,年六十八,謚獻簡。紹圣中,以元祐黨人奪贈謚。著有《文集》十卷、《奏議》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7—1097 【介紹】: 宋京兆藍田人,字微仲。呂大忠弟。仁宗皇祐初進士。調(diào)馮翊主簿,改永壽令。英宗即位,為太常博士,遷監(jiān)察御史里行,諫英宗勿追崇濮王。神宗時除知制誥,坐環(huán)慶兵變,降知臨江軍。元豐初徙永興軍,時用兵西夏,大防調(diào)度有方,務在寬民。哲宗即位,召為翰林學士,遷吏部尚書,拜尚書右丞,進中書侍郎,封汲郡公。元祐三年,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與范純?nèi)实韧茋?,凡八年。紹圣中,以黨論累貶舒州團練副使,循州安置。卒謚正憫。有《呂汲公文錄》、《韓吏部文公集年譜》等。
全宋詩
呂大防(一○二七~一○九七),字微仲,藍田(今屬陜西)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清雍正《陜西通志》卷三○)。調(diào)馮翊主簿、知永壽、青城縣,入權(quán)鹽鐵判官。英宗即位,改太常博士、監(jiān)察御史里行。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知泗州。召直舍人院,除知制誥。四年,知延州,以事落知制誥,以太常博士知臨江軍,徙華州、秦州。元豐初,徙永興。數(shù)年,知成都。哲宗即位,召為翰林學士、權(quán)開封府。元祐元年(一○八六),拜尚書右丞,進中書侍郎,封汲郡公。三年,超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哲宗親政,以黨籍,奪學士,知隨州,貶秘書監(jiān),分司南京。紹圣四年,再貶舒州團練副使,循州安置,至虔州信豐病卒,年七十一。謚正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東都事略》卷八九有傳。今錄詩六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壽州人,字稚卿。呂公著弟。仁宗時賜進士出身。歷知澤、潁、廬、常四州,累改陜西轉(zhuǎn)運使。神宗元豐初知永興軍,徙河陽,平洛口兵變。哲宗時遷刑部侍郎、知開封府,為政明恕。官終戶部尚書。卒年七十。
全宋文·卷一三六一
呂公孺(一○二一——一○九○),字稚卿,壽州(治今安徽鳳臺)人,夷簡幼子。仁宗時任奉禮郎,賜進士出身。判吏部南曹,知澤、潁、廬、常四州,提點福建、河北路刑獄,入為開封府推官。判都水監(jiān),改陜西轉(zhuǎn)運使。知渭州,徙鄆州。熙寧十年坐失入死罪,責知蔡州。元豐初,知永興軍,二年徙河陽。四年五月知審官東院,十一月出知秦州。以與李憲不和,徙相州,更陳、杭、鄭、瀛四州。元祐初加龍圖閣直學士,二年五月任秘書監(jiān),三年遷刑部侍郎,知開封府,四年擢戶部尚書。五年三月以病提舉醴泉觀,同月卒,年七十。著有詩集、奏議二十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九,《宋史》卷三一一《呂夷簡傳》附傳、卷二○八《藝文志》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1—1106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彝叟,一作夷叟。范仲淹第三子。以父蔭為秘書省正字。歷知遂州。瀘南有邊事,調(diào)度苛棘,純禮處之以靜,民為圖像奉之。哲宗時累遷給事中,反對盡廢王安石新法?;兆诹?,以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務去苛政。擢尚書右丞。為王詵所誣,罷為端明殿學士,又貶靜江軍節(jié)度副使,徐州安置,徙單州。后復左朝議大夫,提舉鴻慶宮。高宗紹興初謚恭獻。
全宋詩
范純禮(一○三一~一一○六),字彝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仲淹第三子。以父蔭為秘書省正字。歷知遂州、京西轉(zhuǎn)運副使、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哲宗元祐中,召為光祿卿,進給事中。后改天章閣待制、樞密都承旨,出知亳州?;兆诹?,以龍圖合直學士知開封府,擢尚書右丞,罷知潁昌府。崇寧中,貶靜江軍節(jié)度副使,徐州安置,移單州。五年,提舉鴻慶宮,卒,年七十六。謐恭獻。《東都事略》卷五九、《宋史》卷三一四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一
范純禮(一○三一——一一○六),字彝叟,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仲淹第三子。以父蔭為秘書省正字。熙寧末知遂州,元豐末,除戶部郎中、京西轉(zhuǎn)運副使。元祐初入為吏部郎中,累遷刑部侍郎,進給事中。為蘇轍等所攻,徙為刑部侍郎,轉(zhuǎn)吏部,改天章閣待制、樞密都承旨。紹圣四年以元祐黨貶蔡州居住。徽宗立,復以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元符三年十一月,自禮部尚書除尚書右丞,以為不可是元豐而非元祐,次年罷知潁昌府。崇寧中,復以黨禁貶徐州安置。五年卒,年七十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登州蓬萊人,字壽明。第進士。神宗時累官京東轉(zhuǎn)運使,青州城河貫其中,常泛濫成災,乃即城立飛梁,設樓櫓,下建門,以時啟閉,人誦其智。徙河北路,會河決曹村,立軟橫二埽以遏激流而平水患。朝廷賞其功,建以為都水法。官至河北都轉(zhuǎn)運使,知秦州、太原府。卒年六十二。
全宋文·卷一五一三
王居卿,字壽明,登州蓬萊(今山東蓬萊)人。以進士至知齊州。熙寧四年權(quán)發(fā)遣京東路提點刑獄,歷知揚、青、瀛州。十年,權(quán)京東轉(zhuǎn)運使,徙河北路。立軟橫二埽堵河決,建以為都水法,朝廷賞其功,元豐二年召拜戶部副使、都提舉市易。擢河北轉(zhuǎn)運使,知秦州、太原府。卒,年六十二。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九、二九二、二九八、三一六、三一九,《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三之五、職官六六之七,《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二、三、四,《宋史》卷三三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8—1109 【介紹】: 宋相州安陽人,字師樸。韓琦子。少以父任補官,復第進士。歷開封府判官,知瀛州。神宗元豐四年,以給事中奉使遼賀生辰。還拜禮部尚書,以樞密直學士知定州。哲宗元祐中,召為戶部尚書,擢尚書左丞,改同知樞密院事,進知院事?;兆诩次?,拜門下侍郎,陳予仁恩、開言路、去疑似,戒用兵四事。除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旋進左仆射。因與右相曾布不合,出知大名府,繼論劾不已,遭謫,以宣奉大夫致仕。名入元祐黨籍。有文集、奏議等。
全宋詩
韓忠彥(一○三八~一一○九),字師樸,安陽(今屬河南)人。琦長子。以父蔭為將作監(jiān)簿,復舉進士。以秘書丞召試館職,為開封府判官、三司鹽鐵判官,出通判永寧軍。召為戶部判官。神宗元豐中父喪,服除,擢天章閣待制、知瀛州。拜禮部尚書,以樞密直學士知定州。哲宗元祐中,召為戶部尚書,遷知樞密院事。哲宗親政,以觀文殿學士知真定府,移知定州。降資政殿學士,改知大名府?;兆诩次唬岳舨可袝侔蓍T下侍郎。踰月,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進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封儀國公。與右相曾布不協(xié),以觀文殿大學士知大名府。累貶磁州團練副使,以宣奉大夫致仕。大觀三年卒,年七十二。事見《西臺集》卷一五《丞相儀國公行狀》,《宋史》卷三一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一六
韓忠彥(一○三八——一一○九),字師樸,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琦長子。少以父任補官,復舉進士。神宗初,以秘書丞召試,除秘閣校理、同知太常禮院。元豐中,歷戶部副使,知瀛州,拜給事中、禮部尚書。元祐四年,自戶部尚書擢尚書左丞,改同知樞密院事,遷知院事。哲宗親政,以觀文殿學士知真定府、定州;降資政殿學士,改知大名府?;兆诩次?,以吏部尚書召拜門下侍郎,進左仆射,封儀國公。崇寧中,四謫至磁州團練副使,入元祐黨籍。大觀三年卒,年七十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二《韓琦傳》有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