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北齊代郡西部人,字殺鬼,叱列延慶兄子。襲第一領(lǐng)人酋長、臨江伯。魏末以軍功至武衛(wèi)將軍,從爾朱榮破葛榮,平元顥,封癭陶縣伯。榮死,平懼禍降高歡,從破爾朱氏于韓陵。文宣帝天保初以軍功累遷兗州刺史。
人物簡介
【介紹】: 清直隸正定人,字邇之,號葵石。順治三年進士,歷任大理寺卿、督捕侍郎。曾雜錄明末雜事及正定軼聞,撰《雕丘雜錄》,另有《祓園集》。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三
梁清遠,字葵石,正定人。順治丙戌進士,官至吏部侍郎。有《祓園集》。維基
梁清遠(1606年—1683年),字邇之、葵石、無垢,號癭冠道人、雕丘、祓園,京師真定府真定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人。梁夢龍之曾孫??偨菚r,趙南星見而器重之;十六歲補諸生,為學(xué)使左光斗所賞拔。崇禎十五年(1642年),舉順天鄉(xiāng)試。清順治三年(1646年)登進士,授刑部主事。次年任稽勛司主事,后升文選司員外郎、考工司郎中,調(diào)文選司郎中、太常寺少卿提督四譯館。順治十一年(1654年),任大理寺卿,改兵部督補右侍郎。順治十三年(1656年),任戶部右侍郎督理錢法局,同年改吏部左侍郎。性好觀書,四十馀年,未嘗一日釋卷。同輩兄弟梁清標(biāo)、梁清寬,均科甲折桂,同列九卿。晚年以病歸里。
人物簡介
【生卒】:1687—1768后 【介紹】: 清福建寧化人,字躬懋,又字恭懋,一字恭壽,號癭瓢。家貧,遂學(xué)畫??滴蹰g至揚州賣畫,人爭客之。為揚州八怪之一。與鄭燮友善。善草書,后以狂草筆法作畫。亦能詩。有《蛟湖詩鈔》。晚晴簃詩匯·卷七十
黃慎,字公懋,又字恭壽,號癭瓢山人,寧化人。有《蛟湖詩鈔》。詞學(xué)圖錄
黃慎(1687-1772)字躬懋,又字恭懋,一字恭壽,號癭瓢。福建寧化人。"揚州八怪"之一。布衣,家貧,幼讀父書,長侍母,以孝稱。無以為生,遂學(xué)畫,方十八九歲,寄身蕭寺,夜無所得燭,借佛燈下讀書。其藝既擅,出游豫章,歷吳、越,康熙五十八年至揚州鬻畫,人爭得之。工草書,法懷素。畫人物,多取神仙故事,初學(xué)上官周,后用狂草筆法作畫。能詩,有《蛟湖詩鈔》。
人物簡介
【生卒】:1869—1913 【介紹】: 清安徽廬江人,字彥復(fù),號君遂。吳長慶子。蔭生。官刑部主事,與剛毅爭一案,憤而自脫公服出署。棄官后居上海,曾電請西太后歸政光緒帝。后以唐才常事牽連,避往日本年余而歸。工詩文,與陳衍等相酬和。有《未焚草》、《北山樓詩文集》。晚晴簃詩匯·卷一七九
吳保初,字彥復(fù),一字君遂,廬江人。蔭生,官刑部主事。有《北山樓集》。二十世紀(jì)詩詞文獻匯編
吳保初(1869—1913),字彥復(fù),號君達,晚號癭公,安徽廬江人。淮軍將領(lǐng)吳長慶之子,與譚嗣同、陳三立、丁惠康并稱“清末四公子”。光緒二十一年(1895)授刑部山東主事,旋派充貴州司主事,秋審處幫辦。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保初上《陳時事疏》,刑部尚書剛毅抑不上達,乃憤然引疾南歸。宣統(tǒng)三年(1911)在上海臥病,民國三年(1913)卒。遺著有《未焚草》、《北山樓集》、《北山樓續(xù)集》,安徽古籍整理委員會編輯為《北山樓集》,黃山書社印行。
人物簡介
黃曾源(1858年—1935年—丙子十月廿四日),字石孫,號立午,晚號槐癭。其先鐵嶺人,駐防福建閩縣洋嶼鄉(xiāng)漢軍正黃旗人,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羅惇曧(1872-1924) 字孝遹,號掞東、癭庵、癭公。廣東順德人。光緒二十九年副貢。后客北京,官郵傳部郎中。工詩,與梁鼎芬、曾習(xí)經(jīng)、黃節(jié)合稱"近代嶺南四家"。程硯秋師。有《癭公詞》。癭庵詩集·黃節(jié)序
甲子元日,癭庵過余曰:吾度歲之資,今日只馀一金耳。以易銅幣百數(shù)十枚實囊中,猶不負(fù)聽歌錢也。語未改臘,癭庵遽于是秋八月逝世。既五年,敷庵檢其遺詩將梓,就余請序。余始得讀癭庵《癸亥除夕》詩。其詩有云「自諱囊空念婦勞」,其言何溫厚如是耶?《王風(fēng)》閔周三詩,「君子陽陽」曰無所用其心也,「有兔爰爰」曰君子不樂其生也。癭庵之為人,若無所用其心者,然亦時有憂生之嗟。顧其所遘艱難,獨不使夫婦之道見于衰薄,則「中谷有蓷」之詩,癭庵之所傷也,讀其詩可知已。人倫之廢亂極矣,壞于天下,始于家室。當(dāng)斯之時,一士之行,往往能申其義,三百詩人若《谷風(fēng)》《北門》是也。嗚呼!癭庵其知之矣。癭庵馳情鞠部,世有疑而議之者,余嘗舉以相規(guī),則答余書云:「吾欲以無聊疏脫自暴于時,故借一涂以自托,使世共訕笑之,則無暇批評其馀,非真有所癡戀也。」嗚呼!余今序癭庵詩,敢不揭癭庵立身之義,并其所懷以告后之讀癭庵詩者,使知癭庵畜義甚富,過乎其詩?至于閔天下之無詩,則余以之悲癭庵者,或癭庵其能知之?余旅京師,與癭庵居最近,過從日數(shù),論詩遂踰十年。其為詩,蚤歲學(xué)玉溪子,繼乃由香山以入劍南,故其造境沖夷,則在中歲以后。今集所存,少作蓋無幾也。癭庵病中遺屬,以詩付曾剛甫選定,今茲之刻,則剛甫垂歿時所定者,蓋僅存二百馀首。然余知癭庵為詩至多,惟其志不求傳。其《答客問》詩有云「作書覓句吾不廢,聊遣興耳安用傳」,則其馀散佚之詩,或為剛甫所刊落者,必不為癭庵所惜,雖不存可也。嗚乎!癭庵與世可深,而不求深于世,學(xué)書可深,而不求深于書,為詩可深,而不求深于詩。至其馳情鞠部,宜若深矣,然自謂非有所癡戀,則亦未嘗求深。其絕筆詩尚致嘆于嗔癡損道。夫惟其不求深,故萬緣之空,(絕筆詩語。)猶得在未死之日,否則其懷蚤亂矣。亂則無所不至而義失,義失則詩雖存,存其字句聲律耳,詩云乎哉?抑癭庵游不擇人,言不迕物,讀其詩者,隨處而可見,蓋其度大也。然使癭庵而不窮,則其志沒矣。然雖窮而無癭庵之義之懷,則其志亦沒矣,詩云乎哉?戊辰正月十二日中夜,黃節(jié)序。癭庵詩集·葉恭綽序
余與任公、幼偉、熹白既刊癭公遺詩,依其遺志,用曾剛甫所選本,附以病中諸作,又錄曾選外之可存者為一卷,曰《癭庵集外詩》。歲戊辰五月告成,因為之序曰: 癭公遺言,以詩人表其墓,有旨哉!有旨哉!詩之境界,一超乎人外,舉凡高山大川、幽林邃谷,飛霜疾雹,和風(fēng)甘雨,以迄奇花丑石,文禽游魚,半死之桐,不中繩墨之櫟,嬙施蒙娸之美惡,仙佛魅怪之邪正,黎丘趾離之變幻無極,人世得喪、欣戚、喜怒、愛惡、舍執(zhí)之得其正不得其正,皆入乎詩,出乎詩。詩者,人之第二心靈,寫其所別造之一境,而因而寄焉者也。故有詩,而人之精神不必定寄于此血肉之軀殼。癭公之死,余方客海上,聞而深慟,閱數(shù)載而哀未澹。既而思所以永君之精神者,乃與諸友謀刊其詩。余維君之生,未必自意遂終為詩人,而境之所范,卒有以成就之,使得自達于其域,此在君固無所謂幸不幸,而掇拾所著,使君之精神不至于澌滅,則固后死之責(zé)也。君詩凡三變,光緒庚、辛前,導(dǎo)源溫、李,于晚唐為近。逮入北京,與當(dāng)代賢俊游,切磋洗伐,意蘊深迥,復(fù)浸淫于宋之梅、蘇、王、陳間。鼎革以還,寄情放曠,意中亦若有不自得者,所為詩乃轉(zhuǎn)造淡遠,具有蕭然之致。此其襟抱未知于古人何如,要之,其胸中必別有所想象之一境,一寓之于詩,其詩亦遂因之益進,蓋可斷言也。君生平論詩最推曾剛甫,其手稿曾經(jīng)剛甫選定,故今仍不改。余昔者喪其所愛,癭公為詩述離合因緣甚悉,所謂「舊夢吾思四印齋」者,其詩今不載集中。顧念西山之麓,幻住之園,風(fēng)清月白中,若有聞詩人之吟嘯者,其亦恍惚四印齋頭問字時光景否耶?是則天地間無時不有瘦公之詩在,亦不限于此區(qū)區(qū)短冊也。是為序。共和十七年夏,番禺葉恭綽。(錄入:薪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