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4—1145 【介紹】: 宋壽州人,郡望東萊,字居仁,人稱東萊先生。呂好問子。高宗紹興六年賜進士出身。歷官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兼侍講、權(quán)直學(xué)士院。曾上書陳恢復(fù)大計。秦檜為相,私有引用,本中封還除目。又與趙鼎深相知,忤檜,被劾罷。工詩,得黃庭堅、陳師道句法。卒謚文清。有《童蒙訓(xùn)》、《江西詩社宗派圖》、《紫微詩話》、《師友淵源錄》、《東萊先生詩集》等。
全宋詩
呂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據(jù)曾幾《東萊先生詩集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四),字居仁,學(xué)者稱東萊先生,開封(今屬河南)人。幼以蔭授承務(wù)郎?;兆谡汀⑿烷g,官濟陰主簿、泰州士曹掾。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除樞密院編修。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遷職方員外郎。高宗紹興六年(一一三六),召為起居舍人,賜進士出身。八年,擢中書舍人,兼侍讀,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同年十月,因反對和議,罷職,提興太平觀。卒,謚文清。曾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后人亦將其附入江西詩派。有《東萊先生詩集》二十卷、《外集》三卷,及《紫微詩話》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六有傳?!伪局性姡岸硪运吻篱g沈度刻《東萊先生詩集》(《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本)為底本;二十一至二十三卷以宋慶地多五年黃汝嘉刻江西詩派本《東萊先生詩外集》(簡稱黃本,殘存第十八至二十卷,外集三卷全,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及清蔣光煜藏鈔本《紫微集》較沈本、黃本多出詩六十二首(其來歷不明,中有顯非呂作之詩,因無所歸屬,姑仍予錄入),合編為第二十四卷。
全宋文·卷三七九七
呂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初名大中,字居仁,壽州(治今安徽壽縣)人,公著曾孫,希哲孫,好問子。以公著遺表恩,授承務(wù)郎。元符中,主濟陰簿、泰州士曹掾,辟大名府帥司干官。宣和六年,除樞密院編修官。紹興六年,特賜進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權(quán)中書舍人。八年二月,遷中書舍人,三月兼侍講,六月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以忤秦檜,提舉太平觀。紹興十五年卒,年六十二。本中上承家學(xué),復(fù)從楊時、尹焞等游,為時名儒,學(xué)者稱東萊先生。著有《春秋集解》、《師友雜志》、《官箴》、《童蒙訓(xùn)》、《紫微雜說》及《東萊先生詩集》等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6—1350 【介紹】: 元清江人,字伯原,號清碧。博學(xué),善屬文。隱居武夷山中。文宗即位,聞其名,以幣征之,不赴。順帝時以隱士薦,召為翰林待制,奉議大夫,兼國史院編修官,稱疾固辭。為人湛靜寡欲,尤篤于義。天文、地理、律歷、度數(shù)、無不通究,尤工于篆隸。有《四經(jīng)表義》、《清江碧嶂集》等。
元詩選
本字伯原,臨江清江人。博學(xué)善屬文,江浙行省丞相忽剌木得其所上救荒策,大奇之,力薦之上,召至京師。適武宗晏駕,去隱武夷山中。文宗在江南,聞其名,及即位,以幣徵之,不赴,書《周書·無逸篇》以進。至正三年春,丞相脫脫以隱士薦,授翰林待制,兼國史編修官。使者趣之行,至杭州,以疾篤辭歸。伯原為人湛靜,無疾言遽色,篤于行義。所著有《四經(jīng)表義》、《六書通編》、《十原》等書。學(xué)者稱為清碧先生,年七十有五,卒于武夷。門人程嗣祖錄其遺詩為《清江碧嶂集》。伯原自謂得浦城楊仲弘詩法,嘗集宋末遺民二十九人詩百篇,題曰《谷音》。平日所作詩,未嘗存稿,或問之,笑曰:亦嘗念之。然觀《藝文志》所載古人文集,何翅千百,今其存者,百無一二,又有幸不幸焉。故不必存也。今集中所載,應(yīng)酬俚率,殊不稱其名。又安知伯原之不欲存稿者,非自為藏拙地耶!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伯原,臨江清江人。至正二年以處士薦授翰林待制兼國史編修官引疾篤辭有清江碧嶂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浙江慈溪人,字性善。好學(xué)不倦,窮經(jīng)史,精詩詞書法,與弟烏斯道互相切磋,自相師友。家貧,授徒于錢塘。嘗讀楊簡《易解》,自以為如坐春風(fēng)之中。乃以春風(fēng)名其書齋。人稱春風(fēng)先生。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性善,慈溪人。
《漢語大詞典》:生本
生命的根本。呂氏春秋·情欲:“其於物也,不可得之為欲,不可足之為求,大失生本。”
《國語辭典》:天人  拼音:tiān rén
1.洞悉宇宙、人生真理的人。《莊子。天下》:「不離于宗,謂之天人?!?br />2.天象與人事之間的關(guān)系。《漢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赋贾敯复呵镏?,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br />3.仙人、神人。形容容貌出眾或才能過人的人。唐。杜甫八哀詩。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琎〉:「汝陽讓帝子,眉宇真天人。」《三國演義》第三九回:「吾笑徐元直在丞相面前,誇諸葛亮為天人。」后亦指美麗的女子?!读凝S志異。卷二。阿寶》:「轉(zhuǎn)念阿寶未必美如天人,何遂高自位置如此?」
4.天和人。《三國演義》第一回:「背義忘恩,天人共戮?!?br />5.天理人欲。如:「天人交戰(zhàn)」。
《國語辭典》:天人感應(yīng)(天人感應(yīng))  拼音:tiān rén gǎn yìng
天意和人事的相互感應(yīng)。為中國哲學(xué)中關(guān)于天人思想的學(xué)說,認為人的行為能感應(yīng)上天,上天也能影響人事。漢董仲舒在答武帝策問中有詳細的闡論?!洞笏涡瓦z事。亨集》:「臣切謂天人感應(yīng),一理也。人心悅則天意得;人心怨則天變彰?!?/div>
《國語辭典》:幻滅(幻滅)  拼音:huàn miè
1.希望、夢想等因受現(xiàn)實的打擊,如幻影般的消失。
2.佛教認為一切現(xiàn)象只如幻境,所以稱現(xiàn)象的消失為「幻滅」。唐。鄭颋 臨刑詩:「幻生還幻滅,大幻莫過身?!?/div>
《漢語大詞典》:靈知(靈知)
(1).猶靈覺。指眾生本具的靈明覺悟之性。 晉 支遁 《詠八日詩》之一:“交養(yǎng)衛(wèi)恬和,靈知溜性命?!?南朝 齊 王融 《法樂辭》之八:“靈知湛常然,符應(yīng)有盈缺?!?南朝 梁宣帝 《迎舍利》詩:“靈知雖隱顯,妙色豈榮枯?!?br />(2).猶良知。 清 黃宗羲 《與友人論學(xué)書》:“為 陸 王 之學(xué)者,據(jù)靈知以詆 程 朱 ,是以佛攻 老 ?!?/div>
《漢語大詞典》:靈覺(靈覺)
(1).謂神靈對事物變化的察覺。 漢 揚雄 《太玄·迎》:“精微往來,妖先靈覺?!?范望 注:“靈,神也。神之所感,妙物為言,雖之妖祥,神所先覺。” 司馬光 集注:“人失其道,妖靈先覺。”
(2).佛教語。謂眾生本具的靈明覺悟之性。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慈照無礙,化湛靈覺,散漓弘淳,拯澆敦樸。” 唐 王勃 《釋迦佛賦》:“是知靈覺無盡,神理莫聞?!?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826385'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道吾和尚一缽歌》:“亦無藥,亦無病,正是真如靈覺性?!?br />(3).謂人對事物領(lǐng)悟理解的智能。 清 魏源 《默觚上·學(xué)篇五》:“夫豈離人人靈覺之本明而別有光明也哉?” 梁啟超 《國民十大元氣論》:“若夫以有靈覺之人類,以有血性之男子,而其實乃不免為畜犬游妓之所為。舉國如是,猶謂之有人焉,不可得也?!?br />(4).指人對事物的領(lǐng)悟和理解。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試稽自有文字以至今日,凡詩宗詞客,能宣彼妙音,傳其靈覺,以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理者,果幾何人?”
《國語辭典》:模仿性  拼音:mó fǎng xìng
一種人類的天生本能。即看見他人的行為舉止而模擬仿效。如:「兒童時期的行為容易表現(xiàn)出強烈的模仿性。」
眾生本性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眾生本性,為真如法性,真如法性有不變隨緣二義,其隨緣故為眾生。眾生之本體即法身,故經(jīng)曰:法身流轉(zhuǎn)五道,名眾生。五教章中曰:「經(jīng)云:法身流轉(zhuǎn)五道,名眾生?!怪甘掠浽唬骸覆辉霾粶p經(jīng)云:此法身過于恒沙無邊煩惱所纏。從無始世來隨順世間。波浪漂流。往來生死。名為眾生?!狗ㄈA玄義六明六種眷屬中曰:「理性眷屬,眾生如,佛如,一如無二如。理性相關(guān),任運是子,故曰:我亦如是眾圣中尊,世尊之父,一切眾生,皆是吾子,此是理性,不關(guān)結(jié)緣不結(jié)緣,皆是佛子也?!?/div>
眾生本覺心蓮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密教所談。(參見:心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