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晉文
僧度姓王,名晞,字玄宗,東莞人,后為僧改名。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九 持志科
姓王氏。始名晞。字玄宗。東莞人也。少孤。天姿秀發(fā)。獨事母。以孝聞。年十六。求同郡楊德慎女茗華為妻。既納采矣。而苕華母亡。俄其父又亡。繼而晞母亦亡。由是感悟。易名出家。妻移書以承宗奉祀之義勸焉。系之以詩。辭尤悽惋。度不為動。答書與詩。以見其志。而絕之。卒究群經(jīng)。著毗曇旨歸。行世。
高僧傳·卷第四 義解一
竺僧度。姓王。名晞。字玄宗。東莞人也。雖少出孔微。而天姿秀發(fā)。至年十六神情爽拔卓爾異人。性度溫和鄉(xiāng)鄰所羨。時獨與母居。孝事盡禮。求同郡楊德慎女。亦乃衣冠。家人女字苕華。容貌端正又善墳籍。與度同年。求婚之日即相許焉。未及成禮。苕華母亡。頃之苕華父又亡。庶母亦卒。度遂睹世代無常。忽然感悟。乃舍俗出家。改名僧度。跡抗塵表避地游學(xué)。苕華服畢自惟三從之義無獨立之道。乃與度書。謂發(fā)膚不可傷毀。宗祀不可頓廢。令其顧世教。改遠志曜翹爍之姿于盛明之世。遠休祖考之靈。近慰人神之愿。并贈詩五首。其一篇曰。大道自無窮。天地長且久。巨石故叵消。芥子亦難數(shù)。人生一世間。飄忽若過牖。榮華豈不茂。日夕就彫朽。川上有馀吟。日斜思鼓缶。清音可娛耳。滋味可適口羅紈可飾軀。華冠可曜首。安事自剪削。耽空以害有。不道妾區(qū)區(qū)。但令君恤后。度答書曰。夫事君以治一國。未若弘道以濟萬邦。安親以成一家。未若弘道以濟三界。發(fā)膚不毀俗中之近言耳。但吾德不及遠。未能兼被。以此為愧。然積簣成山。亦冀從微之著也。且披袈裟振錫杖。飲清流詠波若。雖公王之服八珍之膳鏗鏘之聲煒曄之色。不與易也。若能懸契則同期于泥洹矣。且人心各異。有若其面。卿之不樂道。猶我之不慕俗矣楊氏長別離矣。萬世因緣于今絕矣。歲聿云暮時不我與。學(xué)道者當以日損為志。處世者當以及時為務(wù)。卿年德并茂。宜速有所慕。莫以道士經(jīng)心而坐失盛年也。又報詩五篇。其一首曰。機運無停住。倏忽歲時過。巨石會當竭。芥子豈云多。良由去不息。故令川上嗟。不聞榮啟期。皓首發(fā)清歌。布衣可暖身。誰論飾綾羅。今世雖云樂。當奈后生何。罪福良由己。寧云己恤他。度既志懷匪石不可回轉(zhuǎn)。苕華感悟亦起深信。度于是專精佛法。披味群經(jīng)著毗曇旨歸亦行于世。后不知所終。時河內(nèi)又有竺慧超者。亦行解兼著。與高士雁門周續(xù)之友善。注勝鬘經(jīng)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江都人,祖籍瑯邪,號太和先生。隱于嵩山,傳黃老術(shù)。
全唐文·卷二百三
玄宗字承真?,樼鹋R沂人。隱嵩山。號太和先生。傳黃老術(shù)。垂拱二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82—767 【介紹】: 唐僧。永嘉人,俗姓吳。初出家于溫州永定山寶壽院。后游學(xué)諸方,終至江陵謁朗禪師而悟法。后住壽州紫金山。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82—767 俗姓吳,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初出家于溫州永定山寶壽院。后游學(xué)諸方,至江陵謁朗禪師而悟法。后住壽州紫金山?!?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二〇有傳。存詩2首,見乾隆《溫州府志》,《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永嘉人也。蚤年依鄉(xiāng)里永定山寶壽寺之常靜師出家。稟具之后。游學(xué)遍諸方。受法印于江陵詞朗禪師室中。復(fù)移錫紫金山。結(jié)宇以習(xí)智觀。且以淑群眾。先是其山多虎暴。自宗之來。暴遂絕。一日方擁徒說法。忽一老父趨進拜跪如禮。宗問為誰豈誤耶。何素未嘗交接。而見敬如此。其必有說焉。老父曰。予前生以罪業(yè)。墮身虎中。茍非禪師教化。則愈益啖噬物類。報地獄矣。茲幸獲遂天趣。寧不知所自而忘。忽其致謝哉。語訖隱去。大歷二年宗告滅。春秋八十六。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釋玄宗。姓吳氏。永嘉人也。少時出塵氣度寬裕于本部永定山寶壽院。依常靜為師照。得戒已還諸方游學(xué)。抵江陵詞朗禪師門。若真金之就冶焉。決了疑貳。復(fù)振錫他行見紫金山悅可自心。留行禪觀。此山先多虎暴?;蚴尚猩獭;騻宰印1芸琳呖迡D堪哀。從宗卜居哮?絕跡。自邇?nèi)肷秸邿o憚矣。一日禪徒擁集。見一老父趨及座前。拜跪勤恪。宗問。子何人耶答云。我本虎也。在此山中食啖眾生。因大師化此冥回我心得脫業(yè)軀。已生天道故來報謝。折旋之頃了無所見。以大歷二年囑別門徒溘然化矣。春秋八十六。二月入塔。立碑存焉。
神僧傳·卷第八
釋玄宗。俗姓吳氏。永嘉人也。少時出塵氣度寬裕。于本部永定山寶壽院。依常靜為師。既得戒已還諸方游學(xué)。抵江陵詣朗禪師門決了疑貳。復(fù)振錫他行。見紫金山悅可自心。留行禪觀。此山先多虎暴。或噬行商?;騻宰?。從宗卜居哮?絕跡。入山者無憚焉。一日禪從擁集。見一老父趨及座前。拜跪勤恪。宗問子何人耶答云。我本虎也。在此山中食啖眾生。因大師化此。冥回我心得脫業(yè)軀。已生天道故來報謝。折旋之頃了無所見。以大歷二年囑別門徒溘然而化。春秋八十六。二月入塔立碑存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85—762 【介紹】: 亦稱唐明皇。唐朝皇帝。睿宗第三子。善騎射,通音律、歷象之學(xué)。始封楚王,后為臨淄王。中宗景龍四年,密謀匡復(fù),起兵誅韋后,奉父睿宗即帝位。旋受禪為帝,在位四十四年。初以姚崇、宋璟為相,革除弊政,國力強盛,史稱開元之治。后寵楊貴妃,用李林甫、楊國忠相繼執(zhí)政,吏治腐敗,又好聲色,奢侈荒淫,至天寶十四載,爆發(fā)安史之亂,避難奔蜀。太子李亨即位靈武,被尊為太上皇。返京居西內(nèi),左右悉遭貶逐,抑郁而卒,謚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85—762 即唐玄宗,謚曰明,故亦稱唐明皇。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封臨淄郡王。因誅韋后有功,立為太子。先天元年(712)繼位,在位45年,前期勵精圖治,以張九齡、姚崇、宋璟為相,形成“開元之治”;后期沉湎酒色,奸相李林甫、楊國忠執(zhí)政,國事日非,終于引發(fā)“安史之亂”。后因受肅宗監(jiān)視,悒郁而死。事跡見新、舊《唐書》本紀。玄宗多才多藝,知音善書,工詩能文。王世貞云:“明皇藻艷不過文皇(太宗),而骨氣勝之。”又云:“雖使燕許草創(chuàng),沈宋潤色,亦不過此。”(《藝苑卮言》卷四)《全唐詩》存詩1卷?!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8首,詩序1首。
唐詩匯評
李隆基(685—761),即唐玄宗,世稱唐明皇。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睿宗第三子。景云初,以誅韋氏功,立為皇太子。延和元年即帝位。天寶末安祿山叛亂,潼關(guān)失守后奔蜀,冊太子亨即位靈武。兩京收復(fù)后,還京。上元二年卒。隆基多才藝.知音律,善書法,工詩能文,有《玄宗集》,己佚。《全唐詩》存詩一卷。
詞學(xué)圖錄
李隆基(685-762)廟號玄宗。隴西成紀人,睿宗第三子。《舊唐書·本紀》稱"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有《好時光》詞云:"寶髻偏宜宮樣,蓮臉嫩,體紅香。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 莫倚傾國貌,嫁取個、有情郎。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
全唐文·卷二十
帝諱隆基。睿宗第三子。垂拱元年生。三年封楚王。長壽二年降封臨淄郡王。韋后矯詔稱制。帝定策討亂。拜殿中監(jiān)。唐隆元年進封平王。睿宗即位。立為皇太子監(jiān)國。延和元年七月即位。累加尊號開元天地大寶圣神文武孝德證道皇帝。至德元載七月禪位。冊為上皇天帝。在位四十五年。年七十八。謚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廟號元宗。

作品評論

《唐詩品》
或曰:“唐自神龍以還,品格漸高,頗通遠調(diào)。”夫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其于詩義,亦固然爾。玄宗內(nèi)智明朗,睿心疏暢,既新國步,遂拾詞華。開元之際,君臣悅豫,餞別臨游,動紓文藻,而感舊矚芳,探奇校獵,情欣所屬,輒有命賦。一時賡歌之盛,上武虞皇,下收葑藻,詞人競進,六藝爭長,固已陵夸建安之跡,而泳貞觀之馀波矣。然貞觀之初,浮靡雖去,而綺麗猶揚。殆乎垂拱之后,法章陳具,吏事深刻,人懷密志,無復(fù)疏節(jié),先時風軌,為之一變。故感惕之言,易流于激,悲憤之調(diào),不吐其華,骨氣頓高,風神遂委,而藻思麗情漸異往時矣。天寶之后,治人凋謝,而亂梗外集,飄零奔潰,無復(fù)治朝之風,求之風人閑雅之意,蓋亦徵(微)矣。三變之端,殆有出于此乎!
《藝苑卮言》
明皇藻艷不過文皇,而骨氣勝之。語象,則“春來津樹合,月落戍樓空”;語境,則“馬色分朝景,雞聲逐曉風”;語氣,則“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語致,則“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雖使燕、許草創(chuàng),沈、宋潤色,亦不過此。
唐詩歸
鐘云:六朝帝王鮮不能詩,大抵崇尚纖靡,與文士競長,偏雜軟滯,略于文字中窺其治象。至明皇而骨韻風力一洗殆盡,開盛唐廣大清明氣象,真主筆舌與運數(shù)隆替相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玄宗妃。泉州莆田人。開元初,高力士使閩,選入宮中,大見寵幸。善屬文,自比謝女。所居悉植梅花,帝因其所好,戲名梅妃。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唐玄宗李隆基之妃,名采蘋,莆田(今屬福建)人。開元初,高力士選歸侍玄宗。據(jù)舊題曹鄴《梅妃傳》云,妃聰穎善文,自比謝道韞。居所遍植梅花,玄宗因戲名梅妃。姿質(zhì)明秀,好淡妝素飾,嘗擅寵后宮。及玄宗移寵楊妃,逼江妃遷上陽宮。后卒于安史亂中。玄宗歸長安,于梅樹下掘得其尸,見脅下有刀痕,悲慟不已,以妃禮改葬。《全唐詩》存詩1首。據(jù)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推斷,梅妃實無其人,“蓋見當時圖畫有把梅美人號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時人”。
唐詩匯評
江采蘋,即梅妃,《全唐詩》存詩一首。其詩及事出自舊題曹鄴撰《梅妃傳》。傳云:采蘋莆田(今屬福建)人。開元中,高力士選歸,侍玄宗,大見寵幸。善屬文,自比謝女。性喜梅,所居闌檻,悉植數(shù)株,帝名之曰梅妃。及楊玉環(huán)入宮,受嫉,遷居上陽東宮。安史亂起,陷賊被害。魯迅認為梅妃實無其人,“蓋見當時圖畫有把梅美人號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時人”,推斷作者因造此傳(見《中國小說史略》)。
詞學(xué)圖錄
江采蘋,福建莆田珍珠村人。宮廷舞蹈家,又善吟詠。玄宗時選入宮,因善"驚鴻舞"得寵,以愛梅,玄宗賜名"梅妃"。后玉環(huán)專寵,玄宗每見梅,輒遣人賜珍珠一斛,不受,作詞曰:"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玄宗愧,命人譜唱,即《一斛珠》也。安史亂后,玄宗使人覓梅妃不得,或獻畫像,玄宗作《題梅妃畫真》:"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霜綃雖似當年態(tài),爭奈嬌波不顧人"。
全唐文·卷九十八
妃名采蘋。莆田人。開元初。高力士選入。侍元宗。甚見寵幸。所居悉植梅花。帝因其好。名為梅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