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6詞典 1分類詞匯 55
《漢語大詞典》:返生
(1).逆行之災(zāi)異。生,通“ 眚 ”。宋書·天文志二:“ 晉惠帝 光熙 元年四月,太白失行,自翼入尾、箕。占曰:‘太白失行而北,是謂返生。不有破軍,必有屠城?!卑?,晉書·天文志下作“反生”。
(2).猶言起死回生。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返魂香:“疫死未三日者,熏之皆活,乃返生神藥也?!?清 丘逢甲 《烈婦篇為廣東候補從九品馮景釐繼室方孺人作》:“食厲女媊呼不應(yīng),返生仙藥愁難請?!?/div>
《漢語大詞典》:避正殿
古代國家有災(zāi)異急難之事,帝王避離正殿,表示自我貶責(zé),以期消災(zāi)彌難。史記·吳王濞列傳:“今 卬 等又重逆無道,燒宗廟,鹵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將軍其勸士大夫擊反虜?!?span id="5jhidgg" class="book">《后漢書·鍾離意傳》:“ 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宮, 意 詣闕免冠上疏曰:‘伏見陛下以天時小旱,憂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責(zé),而比日密云,遂無大潤,豈政有未得應(yīng)天心者邪?’”新唐書·姚璹傳:“ 證圣 初,加秋官尚書。明堂火,后欲避正殿,應(yīng)天變?!?宋 沈括 夢溪筆談·藝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當(dāng)蝕四月朔,上為徹膳,避正殿?!币喾Q“ 避正堂 ”、“ 避正寢 ”。漢書·五行志下之下:“太史曰:‘在此月也,日過分而未至,三辰有災(zāi),百官降物,君不舉,避移時’……降物,素服也;不舉,去樂也,避移時,避正堂,須時移災(zāi)復(fù)也?!?span id="e5xtbza" class="book">《隋書·禮儀志三》:“ 隋 制,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寢,撤膳三日?!?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史·文苑傳四·蘇舜欽》:“陛下當(dāng)降服、減膳、避正寢,責(zé)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罷非業(yè)之作,拯失職之民?!?宋 劉攽 《為馮參政久旱待罪表》:“陛下憂勤民瘼,寅畏天明,避正寢而不居,貶常珍而弗御。”
《漢語大詞典》:災(zāi)祲(災(zāi)祲)
亦作“災(zāi)祲”。 猶災(zāi)異。 明 張煌言 《天地解而雷雨作》:“若過為鼓潤,而禎祥由之,災(zāi)祲亦由之也?!?span id="jjmnnsh" class="book">《清史稿·后妃傳論》:“外侮迭乘,災(zāi)祲屢見?!?魯迅 《花邊文學(xué)·法會和歌劇》:“《時輪金剛法會募捐緣起》中有這樣的句子:‘古人一遇災(zāi)祲,上者罪己,下者修身。’”參見“ 災(zāi)異 ”。
分類:災(zāi)異
《國語辭典》:災(zāi)異(災(zāi)異)  拼音:zāi yì
因事物的反常而造成的災(zāi)禍。《后漢書。卷五。孝安帝紀(jì)》:「災(zāi)異蜂起,寇賊縱橫,夷狄猾夏,戎事不息?!埂度龂萘x》第一○二回:「有此數(shù)般災(zāi)異,丞相只宜謹(jǐn)守,不可妄動?!?/div>
《國語辭典》:禬禳  拼音:guì ráng
焚香諷誦,祈求去除災(zāi)禍?!段宕菲皆挕x史。卷上》:「此禬禳之法也。您豈不見『觀音經(jīng)』有云:『我若向刀山,刀尋段段斷。』」
《漢語大詞典》:消變(消變)
消除災(zāi)異或變異。漢書·五行志下之上:“是時 子產(chǎn) 任政,內(nèi)惠於民,外善辭令,以交三國, 鄭 卒亡患,能以德消變之效也?!?span id="qywohe9" class="book">《資治通鑒·漢靈帝光和元年》“問以災(zāi)異及消復(fù)之術(shù)” 元 胡三省 注:“消復(fù)者,消變而復(fù)其常也。”
《國語辭典》:蝥賊(蝥賊)  拼音:máo zé
專吃禾稼的害蟲。比喻敗類、禍害的意思。《左傳。成公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剪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蝥賊以來,蕩搖我邊疆?!挂沧鳌阁辟\」。
《漢語大詞典》:祥異(祥異)
(1).吉祥與災(zāi)異。后漢書·楊賜傳:“ 光和 元年,有虹蜺晝降於 嘉德殿 前……﹝帝﹞使中常侍 曹節(jié) 、 王甫 問以祥異禍福所在?!?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二:“又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一卷,所記鬼神祥異,而類之譜録中,蓋以為品玉之書?!?br />(2).指妖異。清史稿·災(zāi)異志一:“明史·五行志著其祥異,而削事應(yīng)之附會,其言誠韙矣。”
《國語辭典》:異變(異變)  拼音:yì biàn
1.異乎尋常的變化?!段倪x。賈誼。過秦論》:「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埂度龂?。卷二九。魏書。方技傳。杜夔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其奇文異變,因感而作者,猶自然之成形,陰陽之無窮?!?br />2.非常的變故?!段饔斡洝返诰呕兀骸甘聦佼愖儯虮菹铝l(fā)人馬,剿除賊寇。」
《漢語大詞典》:征書(徵書)
(1).古代記載災(zāi)異征兆的緯書。后漢書·千乘貞王伉傳:“初,迎立 靈帝 ,道路流言 悝 恨不得立,欲鈔徵書?!?br />(2).指征召或征調(diào)的文書。后漢書·郎顗傳:“聞徵書到,夜縣印綬於縣廷而遁去?!?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汝父昔罷 豫章 ,徵書朝發(fā)夕至?!?唐 白居易 《策林三·議井田阡陌》:“於是生業(yè)相固,食力相濟(jì),其出財征也不待徵書而已平矣?!?明 劉基 《送李子庚之金陵》:“也知使者徵書急,莫厭輕舟出郭頻。”
《漢語大詞典》:緯候(緯候)
(1).緯書與《尚書中候》的合稱。亦為緯書的通稱。后漢書·方術(shù)傳序:“至乃《河》《洛》之文,龜龍之圖, 箕子 之術(shù), 師曠 之書,緯候之部,鈐決之符,皆所以探抽冥賾,參驗人區(qū),時有可聞?wù)哐??!?李賢 注:“緯,七經(jīng)緯也。候,《尚書中候》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夫六經(jīng)彪炳,而緯候稠迭?!?明 宋濂 《唐思誠墓銘》:“相與辨諸子是非,凡九十種;餘及僻隱緯候之書,又?jǐn)?shù)十家?!?清 何琇 樵香小記·洛書:“且神龜背負(fù),經(jīng)典無文,其説皆出于緯候。”參見“ 緯書 ”。
(2).讖緯之學(xué)。多指天象符瑞、占驗災(zāi)異之術(shù)。北齊書·宋景業(yè)傳:“明周易,為陰陽緯候之學(xué),兼明歷數(shù)?!?span id="p7ay6zz" class="book">《新五代史·楚世家·馬殷》:“ 師周 勇健豪俠,頗通緯候、兵書?!?span id="9n2chkw" class="book">《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四年》:“帝閲 護(hù) 書記,有假託符命妄造異謀者,皆坐誅;唯得 庾季才 書兩紙,盛言緯候災(zāi)祥,宜返政歸權(quán),帝賜 季才 粟三百石,帛二百段,遷太中大夫?!?胡三省 注:“緯,謂七緯日月五星之行,失行則為災(zāi)。候,謂月令七十二候,失節(jié)則為災(zāi)?!?清 俞樾 《茶香室續(xù)鈔·郭子興本姓陳》:“ 元 末有 陳某 者,不知何許人,精識緯候,知王氣在東南。”
《國語辭典》:緯書(緯書)  拼音:wěi shū
依托經(jīng)義專論符箓?cè)饝?yīng)的書。有《易緯》、《書緯》、《詩緯》、《禮緯》、《樂緯》、《春秋緯》、《孝經(jīng)緯》七種,稱為「七緯」,起于西漢末年。
《漢語大詞典》:鼎雉
書·高宗肜日:“ 高宗 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 曰:‘惟先格王,正厥事?!?孔穎達(dá) 疏:“ 高宗 既祭 成湯 ,肜祭之日,於是有雊鳴之雉在於鼎耳,此及怪異之事,賢臣 祖己 見其事而私自言曰:‘惟先世至道之王遭遇變異,則正其事而異自消也?!焙笠蛞浴岸︼簟敝笧?zāi)異的征象。《后漢書·劉陶傳》:“故 武丁 得 傅説 ,以消鼎雉之災(zāi), 周宣 用 申 甫 ,以濟(jì) 夷厲 之荒?!?span id="thptw4c" class="book">《三國志·吳志·賀邵傳》:“昔 高宗 脩己以消鼎雉之異, 宋景 崇德以退熒惑之變?!?明 鄭若庸 《玉玦記·接望》:“追思寄食真如夢,喜充鼎雉膏成用,念不得糟糠婦同,空懷愧祿千鐘?!?/div>
《漢語大詞典》:災(zāi)氛(災(zāi)氛)
不祥之氣;災(zāi)異的征兆。 前蜀 杜光庭 《親隨司空為大王醮葛仙化詞》:“稼穡蕃登,災(zāi)氛蕩滌。”《三國演義》第一○二回:“當(dāng)竭力討賊,豈可以虛妄之災(zāi)氛,而廢國家大事耶!”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討妖檄文》:“ 天囯 永興也,有無數(shù)之祥兆;而妖胡將滅也,有莫大之災(zāi)氛?!?/div>
《漢語大詞典》:黃光
古代天象名。迷信認(rèn)為是一種災(zāi)異的征兆。漢書·五行志下之上:“黃者,日上黃光不散如火然,有黃濁氣四塞天下,蔽賢絶道,故災(zāi)異至絶世也?!?唐 王諲 《南至云物賦》:“云散黃光,天浮喜氣?!?/div>
《漢語大詞典》:蛇變(蛇變)
(1).蛇妖災(zāi)異。后漢書·楊賜傳:“蛇變可消,禎祥立應(yīng)?!?br />(2).文選·潘岳〈西征賦〉:“忽蛇變而龍攄,雄 霸上 而高驤?!?李善 注:“蛇化為龍,不變其文,家化為國,不變其姓?!焙笠浴吧咦儭北扔鞯弁醯呐d起。 王闿運 《〈衡陽縣志〉序》:“ 趙 既蛇變, 陳 復(fù)鳳鳴。”
《國語辭典》:禳田  拼音:ráng tián
在田間設(shè)祭,以求豐收。《史記。卷一二六?;鼈鳌4居邝諅鳌罚骸附裾叱紡臇|方來,見道傍有禳田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