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1詞典 3分類詞匯 18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游 → 游遊”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國語辭典》:匈奴  拼音:xiōng nú
中國秦漢時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由古文獻(xiàn)可推出夏朝時稱為「獯鬻」,周朝時稱為「獫狁」、「獫狁」。戰(zhàn)國時,分布于秦、趙、燕以北的地區(qū)。秦朝時,為大將軍蒙恬所敗而北徙。楚漢之際,統(tǒng)治大漠南北。東漢時,分為南、北二匈奴,后來北匈奴陸續(xù)西遷,進(jìn)入中亞、歐洲之地。南北朝后,「匈奴」之名不復(fù)見于中國史籍。也稱為「葷粥」、「葷允」、「獯戎」。
《國語辭典》:冀北  拼音:jì běi
1.地名。指古代冀州的北部,今河北省之地。產(chǎn)良馬。
2.比喻人才聚集之地。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div>
《國語辭典》:防秋  拼音:fáng qiū
唐時突厥、吐蕃等常于秋日入寇,故于其時調(diào)兵守邊,稱為「防秋」。
《國語辭典》:鮮卑(鮮卑)  拼音:xiān bēi
1.山名。在內(nèi)蒙古科爾沁右翼之西,當(dāng)?shù)厝朔Q為「蒙格」。鮮卑族名即因此山而得名。
2.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本屬東胡族。分布在西喇木倫河、洮兒河間,因鮮卑山而得名。漢代時被匈奴打敗,分鮮卑、匈奴二支,匈奴亡后,漸移居匈奴故地。晉時為五胡之一,燕國慕容氏、涼國禿發(fā)氏、秦國乞伏氏及魏國拓跋氏,皆鮮卑族。今為通古斯系。
3.復(fù)姓。如元有灤州節(jié)度使鮮卑仲吉。
《國語辭典》:月氏  拼音:yuè zhī
國名。為西域古國。本居敦煌、祁連間,在今甘肅省中部西境及青海東境地,漢時為匈奴所破,西走,建都薄羅城,號「大月氏」。后漸強盛,在今印度河流域克什米爾、阿富汗及蔥嶺東西之地,其東留未去的,號「小月氏」,在今甘肅張掖及青海西寧等縣地。也稱為「大月氏」、「月支」。或讀為ㄖㄡˋ ㄓ ròu zhī,ㄖㄨˋ ㄓ rù zhī。
《漢語大詞典》:行國(行國)
(1).周游于國中。《詩·魏風(fēng)·園有桃》:“心之憂矣,聊以行國?!?鄭玄 箋:“聊出行於國中,觀民事以寫憂。” 隋 王通 《文中子·禮樂》:“ 陳 守令勸吏息役, 董常 聞之曰:‘吾知夫子行國矣,未嘗虛行也?!?br />(2).游牧的國家。史記·大宛列傳:“ 烏孫 在 大宛 東北可二千里,行國?!?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不土著?!?span id="kqgse7i" class="book">《漢書·西域傳上·西夜國》:“ 西夜 與 胡 異,其種類 羌氐 行國,隨畜逐水草往來?!?span id="hz7dr8n" class="book">《資治通鑒·漢武帝元狩元年》:“ 烏孫 、 康居 、 奄蔡 、 大月氏 ,皆行國,隨畜牧,與 匈奴 同俗?!?胡三省 注:“隨畜牧逐水草而居,無城郭常處,故曰行國?!?清 魏源 圣武記卷五:“似游牧非游牧,似城郭非城郭,介居國、行國之間,是俗一異?!?范文瀾 《中國通史簡編》第三編第二章第六節(jié):“自 秦 、 漢 時起, 中國 基本上是統(tǒng)一富強的大國,境外鄰國特別是北方的行國(游牧人的國家稱行國),即使強盛一時也都遠(yuǎn)遠(yuǎn)不是 中國 的敵手?!?/div>
《漢語大詞典》:塞種(塞種)
見于我國古代史籍的游牧部族名,即國外記載的Saka。操 伊朗 語族的語言。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國:“昔 匈奴 破 大月氏 , 大月氏 西君 大夏 ,而 塞王 南君 罽賓 。 塞 種分散,往往為數(shù)國。自 疏勒 以西北, 休循 、 捐毒 之屬,皆故 塞 種也?!?/div>
《漢語大詞典》:輝特(輝特)
古部族名。原為 杜爾伯特 的屬部。游牧于 科布多 北境。 土爾扈特 西遷后,代替 土爾扈特 成為四 衛(wèi)拉特 之一,移牧 塔爾巴哈臺 附近的 雅爾 地方。參閱《清續(xù)文獻(xiàn)通考·輿地二四》
《漢語大詞典》:帳落(帳落)
指游牧部落聚居之處。帳幕聚集如村落,故稱。宋史·蔣偕傳:“ 明珠 、 康奴 諸族數(shù)為寇, 偕 潛兵伺之,斬首四百,擒酋豪,焚帳落,獲馬、牛、羊千計?!?/div>
《國語辭典》:蒙古包  拼音:méng gǔ bāo
蒙古人逐水草而居時,所住的拆建兩便的半圓形帳幕。高、深各約丈馀,周圍用檉柳做架柱,外用牛皮或厚氈包覆,門低而闊,垂以厚簾,頂圓呈穹廬狀,攜帶極為方便。也稱為「氈包」。
《漢語大詞典》:降帳(降帳)
古指歸附的北方民族之人。帳,借指游牧部族。新唐書·王晙傳:“虜脫南牧,降帳必與連衡,以相應(yīng)接。表里有敵,雖 韓 、 彭 、 孫 、 吳 ,無所就功?!?/div>
《漢語大詞典》:騷奴(騷奴)
舊時對北方游牧民的蔑稱。《說岳全傳》第十六回:“你這騷奴,把這樣機(jī)關(guān)來哄我,卻怎出得我的手?快快從實講來,若在番邦有些名目的,本都院放你去。”
《漢語大詞典》:袁紇(袁紇)
我國古代部族名。 北魏 時游牧于今 鄂爾渾河 流域,為 回紇 的祖先。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五章第一節(jié):“ 袁紇 有 烏護(hù) 、 烏紇 、 韋紇 等名稱, 唐 時稱為 回紇 ?!?/div>
《漢語大詞典》:土爾扈特(土爾扈特)
部族名。 額魯特蒙古 四 衛(wèi)拉特 之一。本游牧于 塔爾巴哈臺 附近 雅爾 地方, 明 末 清 初徙牧 伏爾加河 畔。 清 乾隆 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率屬內(nèi)徙。 清 廷詔分為新舊兩部: 舊土爾扈特 賜牧于 珠勒都斯 、 庫爾喀喇烏蘇 等地; 新土爾扈特 賜牧于 科布多 西南。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四:“又於 土爾扈特 及 輝特 舊游地,設(shè) 塔爾巴哈臺 參贊大臣一,領(lǐng)隊大臣二?!?清 魏源 圣武記卷四:“ 土爾扈特蒙古 ,備兵請赴援,上嘉之。”別有 額濟(jì)納土爾扈特 ,在 甘肅 西部。
分類:部族游牧
《國語辭典》:游牧民族  拼音:yóu mù mín zú
以游牧為生活方式的民族,如匈奴、蒙古、東胡、突厥、阿拉伯諸族皆是。此等民族大率獷悍善戰(zhàn),每每侵掠農(nóng)業(yè)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