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海上  拼音:hǎi shàng
1.海中。唐。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br />2.滬上,上海市?!逗I匣袀鳌返谝换兀骸钢灰蚝I献酝ㄉ桃詠?,南部煙花,日新月盛,凡冶游子弟,傾覆流離于狎邪者,不知凡幾。」
《漢語大詞典》:海上方
指仙方。因 秦始皇 、 漢武帝 均曾遣人赴海上求不死仙藥,故稱仙方為海上方。 元 無名氏 《連環(huán)計》第三折:“我則要削除 漢帝 心頭病,便是你醫(yī)治姦邪海上方,不索商量。”紅樓夢第八十回:“這老道士專在江湖上賣藥,弄些海上方射利?!?/div>
《國語辭典》:海上巡邏(海上巡邏)  拼音:hǎi shàng xún luó
船艦在指定的海區(qū)內所進行的警戒活動。有維護海上治安、查緝走私漏稅、防止偷渡等任務。
《國語辭典》:海上保險(海上保險)  拼音:hǎi shàng bǎo xiǎn
一種水險。保險人對保險對象在海洋運輸中,因海難或其他意外事故發(fā)生時,應按照契約約定負責賠償。
《國語辭典》:海上采油(海上采油)  拼音:hǎi shàng cǎi yóu
在近海或海灣水域中開采石油。其方式與陸上采油相似,但需要許多精密及高科技儀器,同時在管理上也有較高的自動化程度。
《國語辭典》:海上大學(海上大學)  拼音:hǎi shàng dà xué
以船舶作為學習、研究的場所。于航行中學習,泊于港灣時下船實習,特別適合需國際化的相關學門之學習。
《國語辭典》:海上都市  拼音:hǎi shàng dū shì
用人工方式在海上建筑的都市。利用填海使陸地擴大而將樁固定在海底。
《國語辭典》:海上封鎖(海上封鎖)  拼音:hǎi shàng fēng suǒ
封閉敵方基地、港口,并切斷其海上交通運輸所實施的海上軍事活動。
《國語辭典》:海上救難(海上救難)  拼音:hǎi shàng jiù nàn
救助失蹤、失聯(lián)、失火、觸礁、攔淺、翻覆、避難、機械故障漂流等事故的船舶。通常由具有專業(yè)設備和技術人員的船來擔任這項工作。
《國語辭典》:海上滲透(海上滲透)  拼音:hǎi shàng shèn tòu
使用水上或水下船艇,運輸部隊與裝備到敵人所控制的灘岸,在選定的地點秘密登陸,向敵后滲透,以遂行其作戰(zhàn)任務。
《國語辭典》:海上偵察(海上偵察)  拼音:hǎi shàng zhēn chá
在海域內進行偵巡蒐察。其目的在掌握港口、航道、水文、氣象等情況,亦可偵測敵方的海上軍事活動。通常由飛機、艦艇、海防單位在一定的海域負責進行偵察。
《國語辭典》:海上花列傳(海上花列傳)  拼音:hǎi shàng huā liè zhuàn
小說名。清韓邦慶所作,共六十回,以蘇州方言來描寫上海妓女的生活。
《國語辭典》:海上臺風警報(海上臺風警報)  拼音:hǎi shàng tái fēng jǐng bào
當臺風的暴風圈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將侵襲陸地四周,離海岸線一百公里范圍內的近海時,中央氣象局所發(fā)布的臺風警報。
《國語辭典》:海上法  拼音:hǎi shàng fǎ
海法或海事法的舊稱。
分類:海事舊稱
《國語辭典》:海上權(海上權)  拼音:hǎi shàng quán
一國的海軍,有保障其海上貿(mào)易、交通安全,鞏固其沿海防務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