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5詞典 1分類詞匯 64
《漢語大詞典》:比俗
流俗,世俗。荀子·修身:“然夫士欲獨脩其身,不以得罪於比俗之人也。” 清 方苞 《原人上》:“比俗之人,徇妻子則能竭其力,縱嗜欲則能致其身。” 清 方苞 《異姓為后》:“若舍是而求順比俗之情,則非吾之所敢知也?!?/div>
分類:流俗世俗
《漢語大詞典》:淟湎
沉湎濁流。亦指流俗。 明 劉基 《若耶溪杳郭深居精舍》詩:“何當此卜隣,永用辭淟湎?!?/div>
分類:沉湎流俗
《漢語大詞典》:俗操
流俗所崇尚的操行。晉書·王接傳:“性簡率,不修俗操,鄉(xiāng)里大族多不能善之,唯 裴頠 雅知焉。”
《漢語大詞典》:離縱(離縱)
謂不同流俗??v,“ 縰 ”的訛字。荀子·非十二子:“以不俗為俗,離縱而跂訾者也。” 楊倞 注:“離縱謂離於俗而放縱……或曰縱當為縰,傳寫誤耳??u與纚同,步也?!?王先謙 集解引 王念孫 曰:“后説謂縱為縰之誤,是也。莊子·在宥篇:‘儒墨乃始離跂攘背乎桎梏之間。’離跂,疊韻字。荀子云‘離縰而跂訾’,離縰跂訾,亦疊韻字,大抵皆自異於眾之意也?!币徽f離開眾人。 楊倞 注:“離縰,謂離於俗而步去?!?/div>
《漢語大詞典》:同塵合污(同塵合汙)
謂行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濁之世。 明 李贄 藏書·大臣傳·狄仁杰:“同塵合污,與世委蛇?!?/div>
《國語辭典》:市井之人  拼音:shì jǐng zhī rén
城市中一般流俗之人?!妒酚洝>戆肆?。刺客傳。聶政傳》:「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div>
《國語辭典》:古調(diào)獨彈(古調(diào)獨彈)  拼音:gǔ diào dú tán
1.比喻人的言行不合時宜。如:「所謂識時務(wù)者為俊杰,何必古調(diào)獨彈,引人側(cè)目?」
2.比喻人的行為不趨附流俗。如:「他志節(jié)堅貞,古調(diào)獨彈,從不與世浮沉?!?/div>
《國語辭典》:絕塵拔俗(絕塵拔俗)  拼音:jué chén bá sú
超脫塵世,不同于流俗。宋。楊萬里〈朝請大夫?qū)⒆魃俦O(jiān)趙公行狀〉:「故其為詩,……有絕塵拔俗之逸韻,其文尤長于論世?!挂沧鳌赋瑝m拔俗」、「超塵出俗」、「超世拔俗」。
《國語辭典》:禮豈為我設(shè)(禮豈為我設(shè))  拼音:lǐ qǐ wèi wǒ shè
禮豈能束縛我。語出《晉書。卷四九。阮籍傳》:「籍嫂嘗歸寧,籍相見與別?;蜃I之,籍曰:『禮豈為我設(shè)邪!』」后引喻不為禮教流俗之見所拘。
《國語辭典》:別識別見(別識別見)  拼音:bié shì bié jiàn
不同于流俗的獨特見解。《紅樓夢》第六五回:「那尤三姐放出手眼來,略試了一試,他弟兄兩個竟全然無一點別識別見,連口中一句響亮話都沒了?!?/div>
《國語辭典》:超世拔俗  拼音:chāo shì bá sú
超脫塵世,不同于流俗?!段骱言?。靈隱詩跡》:「自從這亭子造了,游人都要到亭子上,息足片時,說些超世拔俗的話?!挂沧鳌附^塵拔俗」。
《國語辭典》:超塵出俗(超塵出俗)  拼音:chāo chén chū sú
超脫塵世,不同于流俗。《東周列國志》第四七回:「孟明登太華山,至明星巖下,果見一人羽冠鶴氅,玉貌丹唇,飄飄然有超塵出俗之姿?!挂沧鳌附^塵拔俗」。
《漢語大詞典》:負俗之累(負俗之累)
因不諧于流俗而受到的譏議。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范伯:“有高世之材,必有負俗之累;有至智之明者,必破庶眾之議?!?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武帝紀》:“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負俗,謂被世譏論也?!币嘧鳌?負俗之譏 ”。三國志·魏志·荀彧傳“ 彧 疾留 壽春 ,以憂薨” 裴松之 注引《荀彧別傳》:“取士不以一揆, 戲志才 、 郭嘉 等有負俗之譏, 杜畿 簡傲少文,皆以智策舉之,終各顯名。”
分類:流俗譏議
《漢語大詞典》:高顧遐視(高顧遐視)
向高遠處看。意謂志向高遠,傲視流俗。 明 方孝孺 《答俞敬德書》:“某鄙樸戇訥,言行不能及古人,器識不足以達時務(wù),然守其愚,孑然莫與,徒望望然高顧遐視而不合于時,此固流俗之所笑且訕,士君子之所不敢自是者也。”
《漢語大詞典》:遁天倍情
亦作“遯天倍情”。 謂違背天然之性而加添流俗之情。一說,違背天性與真情。倍,通“ 背 ”。莊子·養(yǎng)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一本作“ 遯 ”。 成玄英 疏:“言逃遁天理,倍加俗情?!?陸德明 釋文:“遯天,徒遜反,又作遁?!?陳鼓應(yīng) 今注:“一説背情。如 林希逸 説:‘背棄其情實。倍與背同。’按古書倍、背通用。” 嚴復 《原強》:“故其既入 中國 也,雖名為之君,然數(shù)傳以后,其子若孫,雖有祖宗之遺令切誡,往往不能不厭勞苦而事逸樂,棄惇德而染澆風,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其不漸摩而與漢物化者寡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