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0詞典 1分類詞匯 19
《國語辭典》:津渡  拼音:jīn dù
1.渡口?!稘h書。卷六九。趙充國傳》:「有詔將八校尉與驍騎都尉、金城太守合疏捕山間虜,通轉(zhuǎn)道津渡?!固啤C虾迫弧匆共葱墙纭翟姡骸负浇蚨砷?,風(fēng)止客帆收?!?br />2.渡河?!度龂尽>硪晃?。魏書。賈逵傳》:「從至黎陽,津渡者亂行,逵斬之,乃整。」
《漢語大詞典》:驚津(驚津)
指波濤翻滾的津渡。 宋 蘇舜欽 《送陳進(jìn)士游江南》詩:“昔也衣裾已化塵,驅(qū)車今去涉驚津?!?/div>
《國語辭典》:白馬(白馬)  拼音:bái mǎ
1.白色的馬。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君騎白馬傍垂陽,墻頭馬上遙相顧?!?br />2.古代祭祀時所用的歌曲。唐。白行簡《李娃傳》:「于是奮髯揚(yáng)眉,扼腕頓顙而登,乃歌白馬之詞。」
《漢語大詞典》:白馬素車(白馬素車)
(1).古代兇喪輿服。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楚 將 沛公 破 秦 軍入 武關(guān) ,遂至 霸上 ,使人約降 子?jì)?。 子?jì)?即係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 軹道 旁。 沛公 遂入 咸陽 ?!?裴駰 集解引 應(yīng)劭 曰:“素車白馬,喪人之服也?!?span id="9pasdt1" class="book">《舊唐書·李百藥傳》:“徒知問鼎請隧,有懼 霸王 之師;白馬素車,無復(fù)藩籬之援?!?br />(2).喻指 錢塘江 潮及傳說中的潮神 伍子胥 。用 秦秋 時 伍員 死后為濤神的故事。見《太平廣記》卷二九一。 宋 辛棄疾 《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詞:“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元 王逢 《錢塘春感》詩之五:“白馬素車江海上,依然潮汐撼 西興 。”
《漢語大詞典》:白馬氐(白馬氐)
我國古代西南地區(qū)氐族的一部。 漢武帝 元鼎 六年于其地置 武都郡 。分布在今 四川 西北部及 甘肅 南部。亦省稱“ 白馬 ”。史記·西南夷列傳:“自 冄駹 以東北,君長以什數(shù), 白馬 最大,皆 氐 類也。” 司馬貞 索隱:“夷邑名,即 白馬氐 ?!?張守節(jié) 正義引《括地志》:“ 隴右 成州 、 武州 皆 白馬氐 ,其豪族 楊氏 居 成州 仇池山 上?!?span id="iagepcd" class="book">《魏書·氐傳》:“ 氐 者,西夷之別種,號曰 白馬 ?!?/div>
《漢語大詞典》:白馬清流(白馬清流)
舊五代史·梁書·李振傳:“ 天祐 中, 唐 宰相 柳璨 希 太祖 旨,譖殺大臣 裴樞 、 陸扆 等七人於 滑州 白馬驛 。時 振 自以 咸通 、 乾符 中嘗應(yīng)進(jìn)士舉,累上不第,尤憤憤,乃謂 太祖 曰:‘此輩自謂清流,宜投於 黃河 ,永為濁流?!焙笥脼槭看蠓虮蛔嫼χ?。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五:“恩 牛 怨 李 誰家事, 白馬 清流異代悲?!?潘飛聲 《陶拙存以先世元暉中丞公遺集見示敬題一律》:“ 白馬 清流盡,烏臺黨獄頻?!?/div>
《漢語大詞典》:楊子(楊子)
(1).指 楊朱 。孟子·盡心上:“ 楊子 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韓非子·說林上:“ 楊子 過於 宋 東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惡者貴,美者賤?!?宋 楊億 《淚》詩之二:“枉是 荊王 疑美璞,更令 楊子 怨多岐。”
(2).指 西漢 揚(yáng)雄 。 晉 左思 《詠史》之四:“寂寂 楊子 宅,門無卿相輿?!?唐 杜甫 《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府三十韻》:“ 楊子 淹投閣, 鄒生 惜曳裾。” 宋 王安石 《楊雄》詩之一:“ 楊子 出其后,仰攀忘賤貧。”
(3).俗稱米中生的小黑蟲。
(4).古津渡名。即 楊子渡 。也寫作“揚(yáng)子”。楊,通“ 揚(yáng) ”。 唐 李白 《長干行》之二:“五月南風(fēng)興,思君下 巴陵 。八月西風(fēng)起,想君發(fā) 楊子 。”參見“ 楊子渡 ”。
(5).古地名。古為 真州 治所,故址在今 江蘇省 儀征市 東南。 宋 梅堯臣 《逢曾子固》詩:“ 楊子 東園 頭,下馬情眷眷?!?span id="i7s7bub" class="book">《資治通鑒·隋煬帝大業(yè)元年》:“發(fā) 淮南 民十餘萬開 邗溝 ,自 山陽 至 楊子 入江?!?胡三省 注:“ 楊子 ,今 真州 ?!?/div>
《漢語大詞典》:楊子渡(楊子渡)
古津渡名。在今 江蘇省 邗江 南有 楊子橋 ,古時在 長江 北岸,由此南渡 京口 ,為 江 濱要津。今距 江 已遠(yuǎn),僅通運(yùn)河。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一:“﹝ 唐許渾 ﹞《寄盧郎中》《贈閑師》皆以 庾 樓對 蕭 寺。見於其他篇詠,以楊柳對蒹葭,以 楊子渡 對 越王臺 者甚多?!?/div>
《國語辭典》:要津  拼音:yào jīn
1.重要的渡口。唐。薛能新雪八韻〉:「正色凝高嶺,隨流助要津?」
2.顯達(dá)重要的地位。唐。杜甫太歲日〉詩:「散地逾高枕,生涯脫要津?!?/div>
《國語辭典》:迷津  拼音:mí jīn
1.迷失渡頭所在。唐。孟浩然 南還舟中寄袁太祝詩:「桃源何處是?游子正迷津。」清??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诙顺觯骸冈强椿ǘ蠢锶?,重來那得便迷津。」
2.引申為錯誤的道路或方向?!都t樓夢》第五回:「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萬丈,遙亙千里,中無舟楫可通?!弧?/div>
《國語辭典》:迷宮(迷宮)  拼音:mí gōng
1.轉(zhuǎn)彎抹角,令人撲朔迷離,難辨方向與出口的道路。如:「這游樂場的迷宮設(shè)施很復(fù)雜?!?br />2.令人混亂,無法釐清態(tài)勢的局面。如:「如今的情況這般混亂,我好像陷入迷宮中了。」
《漢語大詞典》:通津
(1).四通八達(dá)之津渡。梁書·武帝紀(jì)上:“追奔逐北,奄有通津?!?唐 皇甫冉 《西陵寄靈一上人》詩:“ 西陵 遇風(fēng)處,自古是通津?!?明 邢昉 《雨后山家始見桃花》詩:“閒宜臨淺水,暖欲傍通津?!?br />(2).喻顯要的職位。 晉 陶潛 《詠三良》:“彈冠乘通津,但懼時我遺?!?唐 司空圖 《榜下》詩:“三十功名志未伸,初將文字競通津?!?/div>
《漢語大詞典》:采桑(採桑)
(1).樂府相和曲名。此曲始出于《陌上?!?/span>, 南朝 宋 鮑照 、 梁 簡文帝 、 陳后主 等均有此曲,名《採?!?/span>。后人多所仿效。
(2).樂府清商曲名。屬西曲,又稱《採桑度》。亦為舞曲名。參閱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五·〈採桑度〉序。
(3).樂府近代曲名。樂府詩集·近代曲辭二·〈採?!敌?/a>》:“《樂苑》:‘《採桑》,羽調(diào)曲。又有《楊下採?!?/span>。’按《採?!?/span>本清商西曲也?!?唐 張祜 有此作。
(1).謂采摘桑葉。古樂府
《日出東南隅行》:“ 羅敷 善蠶桑,采桑城南隅?!?br />(2).古樂曲名。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樂通二:“《采?!?/span>, 晉 清商西曲。羽調(diào)。 唐 有大曲?!眳⒁姟?采桑子 ”。
(3).古 黃河 津渡名。在今 山西 鄉(xiāng)寧 西。左傳·僖公八年:“ 晉 里克 帥師, 梁由靡 御, 虢射 為右,以敗 狄 于 采桑 。” 杜預(yù) 注:“ 平陽 北 屈縣 西南有 采桑津 。”
《漢語大詞典》:采桑子(採桑子)
詞牌名。原本 唐 教坊大曲,名《採桑》《楊下採?!?/span>。 南朝 后主 作詞名《採桑子傳》, 宋 初名《採桑子》。一名《羅敷媚》《丑奴兒》。雙調(diào)四十四字。
唐 教坊大曲有《采?!?/span>,截取一“遍”單行,后用作詞牌。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雙調(diào),四十四字,平韻。又有《添字采桑子》,四十八字或五十四字;《攤破采桑子》,一名《攤破丑奴兒》,六十字;《促拍采桑子》,一名《促拍丑奴兒》,五十字;皆平韻。 宋 詞《采桑子慢》一名《丑奴兒慢》,九十字,多平仄互葉。
《漢語大詞典》:孟津
古 黃河 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孟津縣 東北、 孟縣 西南。相傳 周武王 在此盟會諸侯并渡 河 ,故一名 盟津 。一說本作 盟津 ,后訛作 孟津 。為歷代兵家爭戰(zhàn)要地。書·禹貢:“導(dǎo) 河積石 ,至于 龍門 ,南至于 華陰 ,東至 厎柱 ,又東至于 孟津 。” 漢 史岑 《出師頌》:“昔在 孟津 ,惟師 尚父 ?!?南朝 梁 沈約 《法王寺碑》:“昔 周 師集於 孟津 , 漢 兵至於 垓下 ?!?明沈采《千金記·投閫》:“南征北討,堪除殘暴,把 江 淮 盡掃。義兵咸瞻旗纛,分明是會合 孟津 來到?!?康有為 《法國革命史論》:“欲以君主立憲定國,以中流人士執(zhí)政,如捧土以塞 孟津 ,無所濟(jì)矣?!?/div>
《國語辭典》:河津  拼音:hé jīn
1.津,渡口。河津指河邊的渡口。唐。張九齡奉和圣制早渡蒲津關(guān)〉詩:「河津會日月,天仗役風(fēng)雷?!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1646' target='_blank'>高適 〈秋胡行〉:「誓將顧恩不顧身,念君此日赴河津。」
2.河津又名龍門,相傳魚躍過此即成龍。見《太平御覽。卷九三○。鱗介部。龍引三秦記》。后世因用以比喻讀書士子通過科舉考試。明。孟稱舜《桃花人面》第四出:「蚤是你到了河津,我留下空庭?!?/div>
《漢語大詞典》:漢津(漢津)
(1).銀漢。亦特指十二星次中的“析木之津”,在尾與南斗之間。爾雅·釋天:“析木之津,箕斗之間漢津也?!?郝懿行 義疏:“左傳《周語》并云‘析木之津’。 韋昭 注:‘津,天漢也。析木,次名,從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為析木,其間為漢津。’”
(2). 漢水 。 宋 曾鞏 《聞喜亭》詩:“ 聞喜 名自昔,廣亭臨 漢津 。”
《漢語大詞典》:津逮
(1).由津渡而到達(dá)。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二:“懸?guī)r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積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逮,一本作“ 達(dá) ”。
(2).比喻通過一定的途徑而達(dá)到或得到。 清 鄂爾泰 《贈方望溪》詩:“六經(jīng)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闚垠涯?!?清 盧見曾 《〈封氏聞見記〉序》:“《年號録》、《錢譜》二書并亡,唯《聞見記》獨(dú)存,然流傳絶少,故《稗海》、《秘笈》諸刻罕津逮焉?!?br />(3).比喻引導(dǎo)(后學(xué))。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五:“二百年來通儒輩出,述作連楹,觀玩全書,瑜百瑕一,津逮來學(xué),誠為有裨。” 清 王先謙 《〈天祿琳瑯〉跋》:“仰見圣學(xué)博大,囊括萬有,足以津逮儒生,準(zhǔn)繩百代。”
《漢語大詞典》:臨津(臨津)
面臨津渡。《孔叢子·記問》:“臨津不濟(jì),還轅息 鄹 。” 南朝 宋 謝惠連 《西陵遇風(fēng)獻(xiàn)康樂》詩:“臨津不得濟(jì),仰檝阻風(fēng)波?!?/div>
分類:面臨津渡
《漢語大詞典》:楊子渡(楊子渡)
古津渡名。在今 江蘇省 邗江 南有 楊子橋 ,古時在 長江 北岸,由此南渡 京口 ,為 江 濱要津。今距 江 已遠(yuǎn),僅通運(yùn)河。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一:“﹝ 唐許渾 ﹞《寄盧郎中》《贈閑師》皆以 庾 樓對 蕭 寺。見於其他篇詠,以楊柳對蒹葭,以 楊子渡 對 越王臺 者甚多?!?/div>
《漢語大詞典》: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晉 時屬 延平縣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東南),故稱。據(jù)《晉書·張華傳》載, 豐城 令 雷煥 得 龍泉 、 太阿 兩劍,以其一與 張華 。后 華 被誅,劍即失其所在。 雷煥 死,其子持劍行經(jīng) 延平津 ,劍忽躍出墮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見兩龍?bào)纯M,波浪驚沸。劍亦從此亡去。 唐 黃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詩:“更愛 延平津 上過,一雙神劍是龍鱗。” 金 元好問 《換得云臺帖喜而賦詩》:“世間曾有 華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參見“ 延津 ”。
《漢語大詞典》:延津
(1).即 延平津 。相傳 晉 時 龍泉 、 太阿 兩劍分離后于此會合化龍而去。 清 鈕琇 觚賸·延平女子:“想像 延津 沉古劍,相期 青塚 一歸魂。”
(2).借指別后重逢之地。 明 陳所聞 《駐馬聽·殷子馀自河南奉使入燕以書見示寄答》曲:“倚劍躊躕, 延津 何日重相遇?”參見“ 延平津 ”。
《漢語大詞典》:碻磝
(1).多石不平貌。 宋 黃簡 《犁春操為謝耕道作》:“水淫兮石嚙,田碻磝兮一跬九折?!?br />(2).古津渡、城名。故址在今 山東 茌平 西南古 黃河 南岸,城在津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五:“又東北逕 碻磝城 西。《述征記》曰:‘ 碻磝 ,津名也。自 黃河 泛舟而渡者,皆為津也?!?span id="bw9rlei" class="book">《魏書·高祖孝文帝紀(jì)下》:“戊辰,行幸 碻磝 ?!?span id="4p4fe49"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九年》:“會 謝玄 遣龍?bào)J將軍 劉牢之 等據(jù) 碻磝 ?!?胡三省 注:“ 碻磝城 , 濟(jì)北郡 治所,沿 河 要地也?!?清 褚人穫 《堅(jiān)瓠馀集·宋書異同》:“ 蕭斌 將斬 王玄謨 ……以 沈慶之 諫,忽傳呼停刑,令守 碻磝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