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85
典故
1
詞典
5
分類詞匯
21
佛典
57
其它
1
共85,分6頁顯示
上一頁
1
1
2
3
4
5
6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密諦
定門
慧門
真門
頓門
梵門
頓法
佛七
幽揵
菩提道次第廣論
傍門外道
八大人覺
佛類詞典
一相法門
一乘法門
一道法門
《漢語大詞典》:
密諦(密諦)
佛教謂微妙而真實的法門。 明
屠隆
《綵毫記·頒詔云夢》
:“奴家歸纔三日,到得 廬山 ,幸遇 騰空 尊師,他許我道骨可成,人緣未斷,且暫回家,潛修密諦,后會有期。” 清
周亮工
《書影》
卷六:“ 吳 門有神降于乩,自言 天臺泐子 , 智者大師 之弟子,轉(zhuǎn)女人身墮度者,攝入無葉堂中,教修四儀密諦,往生西方?!?/div>
分類:
佛教
微妙
真實
法門
《漢語大詞典》:
定門(定門)
佛教語。定慧二門之一。指禪定之法門。 唐
李華
《東都圣禪寺無畏三藏碑》
:“掌定門之秘鑰,佩如來之密印。”
分類:
佛教語
二門
禪定
定之
法門
《漢語大詞典》:
慧門(慧門)
佛教語。謂進入智慧的法門。 南朝 梁簡文帝
《莊嚴旻法師〈成實論義疏〉序》
:“慧門深邃,入之者固希;法海波瀾,汎之者未易。” 南朝 梁
沈約
《內(nèi)典序》
:“足蹈慧門,學通龍藏?!?/div>
分類:
佛教語
進入
智慧
法門
《漢語大詞典》:
真門(真門)
本謂 阿彌陀佛 第二十愿所成就的法門。泛指通過修習佛法獲得佛果的法門。 唐
劉得仁
《冬夜與蔡校書宿無可上人院》
詩:“真門猶是幻,不用覺浮生?!?/div>
分類:
阿彌陀佛
二十
成就
法門
《漢語大詞典》:
頓門(頓門)
佛教語。頓悟法門。指 唐 代 慧能 上承 達摩 的“祖師禪”而開創(chuàng)的禪家南宗。 唐
王維
《能禪師碑》
:“其有不植德本,難入頓門,妄繫空花之狂,曾非慧日之咎?!?宋
錢易
《
南部新書
》
癸:“禪律師 圭峯 密 ,禪得 達磨 頓門?!?范文瀾 蔡美彪 等
《中國通史》
第三編第七章第二節(jié):“ 慧能 一派徒眾也儼然以頓門自負,這就使得人人可以自稱為佛。”參閱
《壇經(jīng)·般若品》
參見“ 頓悟 ”、“ 頓教 ”。
分類:
佛教語
頓悟
法門
慧能
上承
達摩
《漢語大詞典》:
梵門(梵門)
清凈的法門。指佛門。 唐
李嶠
《為魏國北寺西寺請迎寺額表》
:“宏濟深於冥境,薰修入於梵門?!?/div>
分類:
清凈
法門
佛門
《漢語大詞典》:
頓法(頓法)
佛教語。指頓悟法門。
《壇經(jīng)·懺悔品》
:“吾祖惟傳此頓法,普愿見性同一體。” 范文瀾 蔡美彪 等
《中國通史》
第三編第七章第二節(jié):“只有大智人,最上乘利根人能接受頓法?!眳⒁姟?頓悟 ”、“ 頓門 ”。
分類:
佛教語
頓悟
法門
七章
《國語辭典》:
佛七
拼音:
fó qī
中國佛教凈土宗的修行方法。一群修行凈土法門的佛教徒,于七日之中專心念佛、拜佛,以愿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目的的修行法。或稱「打念佛七」、「打凈七」。
分類:
中國
佛教
凈土宗
凈土
修行
行方
一群
土法
法門
佛教徒
《漢語大詞典》:
幽揵
謂深奧的法門。喻佛教經(jīng)典。
《
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
》
:“玄關(guān)幽揵,感而遂通?!睋b,一本作“ 鍵 ”。 李善 注:“玄關(guān)、幽揵,喻法藏也?!?張銑 注:“玄、幽,謂道之深邃也;關(guān)、鍵,皆所以閉拒於門者?!?/div>
分類:
深奧
法門
佛教
經(jīng)典
《國語辭典》:
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廣論)
拼音:
pú tí dào cì dì guǎng lùn
書名。宗喀巴撰,二十四卷。主要闡明三乘漸次修行的法門,分為下、中、上三士道,將佛教理論結(jié)合止觀修行。為西藏格魯派的根本典籍。另有簡本《菩提道次第略論》。廣論和略論都有漢文譯本,前者由法尊法師翻,后者則法勇法師譯。
分類:
書名
二十四
闡明
三乘
漸次
修行
法門
《國語辭典》:
傍門外道(傍門外道)
拼音:
páng mén wài dào
不正派的宗教派別。比喻不循正規(guī)的法門、途徑?!段饔斡洝返谝黄呋兀骸钢v的是立鼎安爐,搏砂揀汞;白雪黃芽,傍門外道?!挂沧鳌概蚤T左道」。
分類:
正派
宗教
教派
派別
正規(guī)
法門
途徑
《國語辭典》:
八大人覺(八大人覺)
拼音:
bā dà rén jué
1.一種佛教修行者所用的憶念思惟法門,其憶念思惟的內(nèi)容有八項。也稱為「八大人念」、「八念」、「大人八念」。
2.諸佛所覺知而能使眾生證入涅槃的八種條件:一少欲、二知足、三樂寂靜、四勤精進、五守正念、六修禪定、七修智慧、八不戲論?!?a target='_blank'>大乘義章》卷一三:「八大人覺,佛是大人,諸佛大人覺知此法為涅槃因,名大人覺?!?/div>
分類:
佛教
覺知
修行
行者
眾生
憶念
法門
八種
一相法門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文殊功德莊嚴經(jīng)下曰:「智上菩薩言:文殊師利以何一相而說于法?文殊師利言:善男子,云何所說一相法耶?智上菩薩答曰:文殊師利不見蘊及處界,亦非無見,亦非有見,于法無分別,亦無所分別,又不于法而見積集,亦不于法而見散失,是即名為一相法門(一)。師子勇猛雷音菩薩曰:若于法性,不違法性,不作種種分別,是凡夫法,是聲聞法,是緣覺法,是如來法,入于一相,謂遠離相,是即名為一相法門(二)。善見菩薩曰:若修行真如,而于真如無所思惟,亦不分別,此是甚深,是即名為一相法門(三)。無盡辨菩薩曰:諸法皆盡,究竟盡者乃曰無盡,說一切法不可盡者,是即名為一相法門(四)。善思惟菩薩曰:若于思惟入不思惟,彼無所思,亦不可得,是即名為一相法門(五)。離塵菩薩曰:若究竟不染于一切相,染無所染,亦不愛,不恚,不癡,不作一,不作異,亦非作,亦非不作,不取,不舍,是即名為一相法門(六)。娑檗羅菩薩曰:若入甚深法,難測如大海,而于正法亦不分別,如是住,如是說,于自無所思,于他無所說,是即名為一相法門(七)。月上童真菩薩曰:若思惟一切有情,平等如月,而亦不思我及有情,如是說者,是即名為一相法門(八)。摧一切憂闇菩薩曰:若遇憂戚而無所憂,而于憂箭亦不疲厭,云何有情起于憂根,所謂于我若有,于我住平等者,是即名為一相法門(九)。無所緣菩薩曰:若不緣欲界不緣色無色界不緣聲聞獨覺之法,不緣佛法,如是說者,是即名為一相法門(十)。普見菩薩曰:若說法者,應平等說,其平等者,所謂空性,不于空性思惟平等,于平等法亦無所得,如是說者,是即名為一相法門(十一)。三輪清凈菩薩曰:夫所說法,不違三輪。云何為三于我無所得?于聞不分別,于法無所取,如此名為三輪清凈,如是所說者,是即名為一相法門(十二)。成就行菩薩曰:若知不著一切法,如是知,如是說,不說于一字,所謂離言說故,若如是說一切法者,是即名為一相法門(十三)。深行菩薩曰:若樂瑜伽,知一切法,則于諸法而無所見,于彼若說,若無說者,于法無二,是即名為一相法門(十四)?!?/div>
一乘法門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一乘之法為入佛地之門戶。故曰法門。即法華經(jīng)之所說。
一道法門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稱
阿字之一門曰一道法門。大日經(jīng)六曰:「吾今演說差別道一道法門。」大疏十七曰:「謂一切法不出阿字門,即是一道也。道者謂乘此法,有所至到之義也。一道者即一切無礙人,共出生死直至道場之道也。而言一者此即如如之道,獨一法界,故言一也?!?/div>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